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和装置、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73320发布日期:2020-05-19 20:3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和装置、车辆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和装置,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为满足人们的不同出行需求,现有的车辆具有多种车型,例如,mpv车型、suv车型等。对于suv车型而言,由于需保持其运动风格,后门洞无法做的过大,因此,当乘客需要坐在第三排座椅上时,需将第二排座椅向前移动,以提供乘客通过的空间,使乘客从第二排座椅侧面的狭小空间通过并坐到第三排座椅上。由于第二排座椅的移动行程有限,且第二排座椅侧面的空间较小,导致第三排乘客上下车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和装置,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乘坐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

如果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运动至少包括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姿态便于从尾门进入乘员乘坐所述后排座椅。

可选的,所述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判断是否收到座椅运动指令;

如果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反之则确定未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

若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且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是否开启,并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若检测到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车辆周围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目标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的目标距离;

所述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还包括:

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所述目标距离。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还包括: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由第一限制位向上运动至第二限制位。

可选的,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的扶手收回至与所述后排座椅的靠背平齐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车辆后部的电动踏板向车辆外部伸出。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

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时,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运动至少包括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姿态便于从尾门进入乘员乘坐所述后排座椅。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判断是否收到座椅运动指令;

如果是,则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反之则确定未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

若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且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是否开启,并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若检测到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车辆周围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目标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的目标距离;

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所述目标距离。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由第一限制位向上运动至第二限制位。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的扶手收回至与所述后排座椅的靠背平齐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车辆后部的电动踏板向车辆外部伸出。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如果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运动至少包括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姿态便于从尾门进入乘员乘坐所述后排座椅,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后排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驱动模组与后排座椅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三驱动模组与第一基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驱动模组与第二基座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的旋转姿态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车辆后排座椅的旋转姿态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后排座椅2第二驱动模组

3第三驱动模组4第一驱动模组

5第一基座61第一丝杠

62第一螺母7滑轨

8第二基座81套筒

91剪叉臂92第二丝杠

93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指车辆本身的上、下、左、右、前、后,具体地,朝向顶棚的方向为“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朝向左车轮的方向为“左”,朝向右车轮的方向为“右”,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朝向车尾的方向为“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后排座椅,例如,suv车辆的第三排座椅。该车辆包括后排座椅1(图中未示出全部后排座椅)和第一驱动模组4,第二驱动模组2,第三驱动模组3。

第一驱动模组4用于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从而使乘客能从后门上车。

当乘客想要坐到后排座椅上时,例如,可以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180°,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后门,即,使后排座椅1的椅背靠近车头,从而使乘客能从后门上车并坐到后排座椅1上;当乘客坐到后排座椅上后,再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180°,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车头,即,使后排座椅1的椅背远离车头,从而使后排座椅1回到其初始位置。这里,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的旋转角度可以为任意适当的角度,例如,可以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90°,即,使后排座椅1朝向车辆左车轮或车辆右车轮,此时,乘客也可以从后本门上车并坐到后排座椅1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模组4可使后排座椅实现旋转,从而使后排座椅1能够朝向后门,以便于乘客从后门上车,且在乘客上车后,后排座椅1能够回到其初始位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

进一步地,车辆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二驱动模组2和第三驱动模组3,第二驱动模组2用于驱动后排座椅1前后移动,以使后排座椅1能够靠近或伸出后门,第三驱动模组3用于驱动后排座椅1上下移动,以防止后排座椅1在旋转过程中与其周边的部件发生机械干涉。当乘客想要做到后排座椅上时,可以先使第三驱动模组3驱动后排座椅1向上升高,以防止后排座椅1周边的部件阻挡其旋转,再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后门,然后再使第二驱动模组2驱动后排座椅1朝向靠近后门的方向移动,以靠近或伸出后门,从而更加便于乘客能从后门上车并坐到后排座椅1上;当乘客坐到后排座椅上后,可以先使第二驱动模组2驱动后排座椅1朝向远离后门的方向移动,再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车头,然后使第三驱动模组3驱动后排座椅1向下降低,从而使后排座椅1回到其初始位置。这样,通过第二驱动模组2、第三驱动模组3以及第一驱动模组4可使车辆后排座椅实现前后移动、上下移动以及旋转,使后排座椅1能够靠近或伸出后门,进一步地便于乘客从后门上车。

第二驱动模组2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驱动后排座椅1前后移动,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车辆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一基座5、第一丝杠61和固定在后排座椅1上的第一螺母62,后排座椅1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一基座5上,第二驱动模组2为安装在第一基座5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用于驱动第一丝杠61旋转,第一螺母62与第一丝杠61螺纹配合。由于第一螺母62是固定在后排座椅1上的,第一螺母62无法转动,通过螺旋传动原理可知,当第一电机驱动第一丝杠61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第一丝杠61的旋转运动将转化为轴向直线运动,从而使第一螺母62能够沿第一丝杠61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后排座椅1前后移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辆后排座椅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齿条和齿轮,齿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齿条安装在后排座椅1上,从而通过齿轮的旋转使齿条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后排座椅1前后移动。或者,第二驱动模组2也可以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后排座椅1连接,从而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实现后排座椅1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基座5上设置有滑轨7,滑轨7沿后排座椅1的前后方向延伸,后排座椅1上安装有第一滑块(未示出),第一滑块与滑轨7滑动配合,从而使后排座椅1在第一基座5上的滑动过程稳定可靠。具体地,在本公开提供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滑轨7为两个,两个滑轨7分别位于后排座椅1的左右两侧,从而使后排座椅1能够平稳地前后移动,且在其移动过程中不易发生卡滞、偏摆的现象。

此外,第三驱动模组3可以通过多种实施方式驱动后排座椅1上下移动,例如,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后排座椅还包括位于第一基座5下方的第二基座8和两个相互铰接的剪叉臂91,两个剪叉臂91连接在第一基座5和第二基座8之间,第三驱动模组3用于驱动两个剪叉臂91开合。第二基座8可以与车身固定连接,这样,当两个剪叉臂91闭合时,剪叉臂91可以推动第一基座5朝向车辆顶棚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基座5和后排座椅1升高,以防止后排座椅1在旋转过程中与其周边的部件发生机械干涉;当两个剪叉臂91打开时,剪叉臂91可以带动第一基座5朝向车辆地板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基座5和后排座椅1降低,使后排座椅1回到其初始位置,实现后排座椅1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后排座椅还包括第二丝杠92和安装在第二丝杠92上的两个第二滑块93,每个剪叉臂91的一端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基座5,另一端通过相应的第二滑块93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基座8,两个第二滑块93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三驱动模组3为安装在第二基座8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用于驱动第二丝杠92旋转,两个第二滑块93与第二丝杠92螺纹配合。由于两个第二滑块93连接在剪叉臂91与第二基座8之间,第二滑块93无法转动,通过螺旋传动原理可知,当第二电机驱动第二丝杠9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第二丝杠92的旋转运动将转化为轴向直线运动,从而使第二滑块93能够沿第二丝杠92的轴向移动。并且,由于两个螺纹孔的螺纹方向相反,当第二丝杠92转动时,两个第二滑块93在第二丝杠92的轴向相对或相向运动,即,两个第二滑块93的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两个剪叉臂91闭合或打开。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剪叉臂91上可以分别设置有齿板,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可以安装齿轮,齿轮与齿板相互啮合,从而通过齿轮的旋转带动两个齿板相对或相向运动,进而驱动两个剪叉臂91的闭合或打开。可选地,第三驱动模组3也可以为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第一基座5连接,从而通过活塞杆的伸缩实现第一基座5和后排座椅1的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基座5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未示出),第二基座8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未示出),剪叉臂91靠近第一滑槽的一端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一滑槽内,第二滑块93靠近第二滑槽的一端可滑动地嵌设在第二滑槽内,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剪叉臂91的两端能够可靠地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剪叉臂91的开合过程稳定可靠。

此外,为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驱动模组4为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可以安装在车身上或通过安装支架与第二基座8连接,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基座8连接,以使第二基座8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基座5和后排座椅1共同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也可以与第一基座5连接,以使第一基座5旋转,从而带动后排座椅1旋转。

进一步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基座8花键连接,以确保第二基座8能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同步转动。可选地,第二基座8上可以形成有套筒81,套筒81固定套设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从而防止第二基座8沿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轴向移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套筒81花键连接。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所述车辆的组件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车辆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驱动模组4,第二驱动模组2,第三驱动模组3,以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运动。

所述方法包括:

s51,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可以是,接收到用于指示用户从后门上车的指令消息。该指令消息可以由车辆前端的操控面板响应于用户的操作发出,也可以由与车辆关联的车钥匙或者移动终端发出。这样,在接收该指令消息时,可以自动的执行后续步骤s52。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包括: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所述后门也即车辆的后备箱门,suv车辆的后门一般被设计为在闭合时处于竖直状态的样式。用户可以采用触摸后门按钮,通过车钥匙或者移动终端发送开门请求等方式开启车辆的后门。

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图像识别、红外感应等技术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车辆的后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满足预设触发条件,包括:判断所述后排座椅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若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在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时,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

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suv车辆中后排座椅的椅背可以向下折叠至坐垫。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这样,用户可以利用椅背的上部空间放置更多的物品。

在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时,可以启动计时器,并判断预设时长内,例如,3分钟内,是否有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置于后排座椅下方的重量传感器感测到重量变化量超过重量阈值,和/或,通过车内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物品置于后备箱地面的影像特征时,确定存在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除了确定满足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的预设触发条件,还可以确定满足如下条件:检测到所述车辆上除所述后排座椅以外的乘客位座椅上均有乘客就坐。

值得说明的是,车辆的后排座椅舒适性较其他乘客位座椅较低,设置如上条件,可以保证更多的乘客具有舒适的乘车体验。

此外,除了确定满足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中的预设触发条件,还可以确定满足如下条件:确定车辆的钥匙位于所述车辆后侧的预设区域内。

一般情况下,车主携带车辆的钥匙。通过检测到车辆的钥匙的位置,可以确定车主的位置。车辆的钥匙位于所述车辆后侧的预设区域内,也就意味着车主在车辆的后侧,这样,能够由车主照看后排乘客从后门上车,减少因乘客操作不当产生的安全隐患。

s52,如果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运动至少包括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姿态便于从尾门进入乘员乘坐所述后排座椅。

具体的结构可以参考图1,当乘客想要坐到后排座椅上时,例如,可以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180°,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后门,即,使后排座椅1的椅背靠近车头,从而使乘客能从后门上车并坐到后排座椅1上;当乘客坐到后排座椅上后,再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180°,以使后排座椅1朝向车头,即,使后排座椅1的椅背远离车头,从而使后排座椅1回到其初始位置。这里,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的旋转角度可以为任意适当的角度,例如,可以使第一驱动模组4驱动后排座椅1旋转90°,即,使后排座椅1朝向车辆左车轮或车辆右车轮,此时,乘客也可以从后本门上车并坐到后排座椅1上。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确定乘客乘坐于所述后排座椅上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后排座椅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车辆的前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正面朝向所述车辆的前侧方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在确定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排座椅以至少包括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方式运动,从而使后排座椅能够朝向后门,以便于乘客从后门上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

图6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方法。所述车辆的组件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车辆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如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驱动模组4,第二驱动模组2,第三驱动模组3,以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

所述方法包括:

s61,接收倒解锁后门的请求时,识别车辆的除后排座椅以外的乘客位座椅是否坐有乘客。

车辆的后排座椅舒适性较其他乘客位座椅较低,设置如上条件,可以保证更多的乘客具有舒适的乘车体验。

s62,在车辆的除后排座椅以外的乘客位座椅坐有乘客时,检测车辆的钥匙位于所述车辆后侧的预设区域内。

一般情况下,车主携带车辆的钥匙。通过检测到车辆的钥匙的位置,可以确定车主的位置。车辆的钥匙位于所述车辆后侧的预设区域内,也就意味着车主在车辆的后侧,这样,能够由车主照看后排乘客从后门上车,减少因乘客操作不当产生的安全隐患。

s63,在检测到车辆的钥匙位于所述车辆后侧的预设区域内时,判断所述后排座椅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在一些suv车辆中后排座椅的椅背可以向下折叠至坐垫。在折叠状态下,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这样,用户可以利用椅背的上部空间放置更多的物品。

s64,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检测是否存在物品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

在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时,可以启动计时器,并判断预设时长内,例如,3分钟内,是否有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置于后排座椅下方的重量传感器感测到重量变化量超过重量阈值,和/或,通过车内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物品置于后备箱地面的影像特征时,确定存在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

s65,在未检测到物品放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时,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具体的,可以通过车辆后侧的雷达和/或车内顶棚摄像头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s66,在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时,控制车辆的后门开启。

具体的,可以控制后门开启直至达到最大开合角。

s67,检测预设时长内是否存在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

在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时,可以启动计时器,并判断预设时长内,例如,3分钟内,是否有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置于后排座椅下方的重量传感器感测到重量变化量超过重量阈值,和/或,通过车内的图像采集装置采集到物品置于后备箱地面的影像特征时,确定存在物品被放至所述后排座椅上。

s68,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存在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检测所述车辆周围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的,可以通过车辆尾部的雷达检测车辆后部的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

s69,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目标转动角度,以及向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的目标距离。

s70,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的扶手收回至与所述后排座椅的靠背平齐的位置。

其中,所述后排座椅还包括置于所述后排座椅旁侧的扶手以及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扶手收回或者放平。本步骤主要是为了收回扶手,为后续座椅旋转动作留出运动空间。

s71,控制所述后排座椅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目标转动角度,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正面朝向偏离所述车辆的前侧方位。

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目标距离。

这样,可以使座椅旋转/移动至一个不会碰到障碍物,又可以方便乘客从后门上车的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180°。后排座椅旋转后的场景可以参照如图7的示意图。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若所述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90°,并向车辆的外部移动目标距离。后排座椅旋转并向车辆后方移动后的场景可以参照如图8的示意图。

s72,控制所述踏板本体向车辆外部伸出。

其中,所述车辆还包括置于所述车辆后部的电动踏板,所述电动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和第三驱动装置。

优选的,该电动踏板可以设置在车辆后保险杠与车体连接处。随着后排座椅旋转,该踏板本体可以同步伸出。从而方便用户从后门上下车辆。

s73,在检测到触发所述后排座椅复位的指令后,控制座椅旋转并移动至初始位置。

其中,该初始位置指车辆座椅的正面朝向对正所述车辆的前侧,处于该初始位置,在车辆行驶期间后排座椅乘坐有乘客时,可保证行驶安全,以及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该触发所述后排座椅复位的指令可以是用户触压相关的座椅姿态键或者车钥匙控制键后生成的。此外,也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控制语音,控制手势后生成该指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排座椅复位的指令还可以是在获取后排座位图像,并从该图像中检测到用于表征用户已经就坐的影像特征时生成的。这样,当乘客从后门上车,坐于朝向车辆后侧或者左/右侧后排座椅后,后排座椅即可旋转朝向车辆前侧。

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上述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图9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

所述车辆包括后排座椅,所述后排座椅包括后排座椅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后排座椅运动;

所述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910,用于确定是否满足车辆后排座椅运动的预设触发条件;

控制模块920,用于在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时,控制所述后排座椅运动,其中,所述运动至少包括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以使所述后排座椅的姿态便于从尾门进入乘员乘坐所述后排座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在确定满足预设触发条件时,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后排座椅以至少包括以竖直方向为轴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方式运动,从而使后排座椅能够朝向后门,以便于乘客从后门上车,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坐在后排座椅上的乘客上下车不方便的问题。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后排座椅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其中,在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后排座椅的椅背构成所述车辆后备箱底面的一部分;

若所述后排座椅处于折叠状态,且在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物品置于所述后排座椅上,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车辆的后门是否开启,并检测是否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

若检测到所述车辆的后门开启,并检测到存在用户位于所述车辆的后侧,确定满足所述预设触发条件。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检测所述车辆周围障碍物与所述车辆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的目标转动角度。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的目标距离;

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所述车辆的后侧方位移动所述目标距离。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由第一限制位向上运动至第二限制位。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在控制所述后排座椅向车辆的后侧方位旋转之前,控制所述后排座椅的扶手收回至与所述后排座椅的靠背平齐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控制模块,用于:

控制所述车辆后部的电动踏板向车辆外部伸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后排座椅,所述车辆还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车辆组件的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