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081发布日期:2019-06-26 00:3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车辆的已知的座椅装置包括在座椅中收回以及在座椅上展开的用于的儿童座椅。例如,在jph8-11604a(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座椅装置包括可动构件(支承体和垫体),该可动构件是椅背的分体部分并且是倾斜的以形成儿童座椅在座椅衬垫上的衬垫部分。如在us7413249(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在该座椅装置中,通过空气的填充而膨胀的所谓的气球型儿童座椅设置在设置于座椅内部的收回室中。在专利文献2中,在收回室中膨胀的儿童座椅推动设置在椅背的靠背表面处或座椅衬垫的座位表面的覆盖部分以展开在座椅上。

此外,例如,jph10-16618a(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3)中的座椅装置包括可动构件,该可动构件是座椅衬垫的待升高的分体部分。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设置在可动构件的与椅背相对的位置处。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可伸缩儿童座椅存在以下问题:难以确保用于支承坐在可伸缩儿童座椅上的儿童的身体构造的最佳支承状态。也就是说,通过根据对孩子的成长的估计来预设较大形状,座椅支承性能可能会降低。因为使用支承儿童乘员的座椅布置功能时的条件可能被约束所限制,所以仍有改进的余地。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其可以有利地支承儿童乘员。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包括:婴儿靠背部,婴儿靠背部是座椅衬垫的分体部分,分体部分被抬起以在面向椅背的位置处形成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以及婴儿靠背部气囊,婴儿靠背部气囊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处。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通过婴儿靠背部气囊的膨胀而形成有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

根据前述构型,收回在座椅衬垫中的婴儿靠背部被抬起,使得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可以通过使婴儿座椅在座位上展开而转变成在乘员对应于儿童(幼儿)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婴儿模式。此处,因为抬起的婴儿靠背部在与椅背相对的位置处形成了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所以可以确保增强的安全性能。在不使用婴儿座椅的情况下,婴儿靠背部可以在与座椅衬垫一体地设置的状态下紧凑地收回。另外,因为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处的气囊膨胀,所以可以在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处形成适合于与乘员对应的儿童的体格的在宽度方向上的最佳支承形状。施加在靠背部分上的乘员的载荷可以由婴儿靠背部稳定地支承,婴儿靠背部相对容易地确保强度。因此,根据前述构型,可以有利地支承坐在婴儿座椅上的儿童乘员。此外,通过气囊的收回,婴儿靠背部可以相对于座椅衬垫紧凑地收回。因此,可以抑制包括婴儿靠背部的座椅衬垫的厚度增加。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婴儿靠背部包括扁板,该扁板被膨胀的婴儿靠背部气囊按压以旋转,从而形成婴儿座椅支承形状。

根据前述构型,可以通过由婴儿靠背部气囊的膨胀所形成的靠背部分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来确保增强的支承强度。另外,可以增强支承外形的再现。因此,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有利支承性能可以被应用于婴儿座椅的在座椅上展开的靠背部分。

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方面,婴儿靠背部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座椅衬垫的前端部分。

根据前述构型,婴儿靠背部被旋转以容易地在座椅衬垫的前端部分上抬高,从而在与椅背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在不使用婴儿座椅的情况下,婴儿靠背部倾斜以使婴儿靠背部容易地收回。因此,可以提高便利性。

根据本公开的又再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和座椅衬垫中的一者处的撞针和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和座椅衬垫中的另一者处的闩锁机构。在婴儿靠背部被抬起的情况下,闩锁机构通过与撞针接合而将婴儿靠背部保持在抬起状态下。闩锁机构包括弹性体,该弹性体与撞针接合且被撞针按压。

根据前述构型,通过简单的构造可以容易地保持婴儿靠背部被抬起。另外,由于弹性体被撞针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抑制了与闩锁机构接合的撞针移动,即,基于弹性恢复力而抑制了被保持在抬起状态下的婴儿靠背部发生反冲。因此,确保了增强的质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还包括可动衬垫,该可动衬垫是椅背的分体部分,该分体部分倾斜以形成婴儿座椅的座位部分。

根据前述构型,与椅背一体地收回的可动衬垫倾斜以容易地形成与坐在婴儿座椅上的儿童(幼儿)的乘员相对应的座位部分。在使用婴儿座椅的情况下,可动衬垫可以通过被抬起成与椅背成一体而容易且紧凑地收回。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可动衬垫在婴儿靠背部与座椅衬垫一体地收回的状态下倾斜,以形成座椅衬垫上的儿童座椅的座位部分。可动衬垫倾斜以在椅背处形成凹入部分,该凹入部分构成儿童座椅的靠背部分。

根据前述构型,在椅背中收回的可动衬垫在座椅衬垫上倾斜,使得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可以通过儿童座椅在座椅上的轻松展开而转变成在乘员对应于儿童(幼儿)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儿童模式。在不使用儿童座椅的情况下,可动衬垫可以通过抬起成与椅背成一体而容易且紧凑地收回。因为可动衬垫对应于婴儿座椅的座位部分和儿童座椅的座位部分这两者,所以可以使构型简化。因为对应于乘员的儿童相对于可动衬垫的就座位置是不同的(婴儿座椅:远端,儿童座椅:近端),所以可以设定最佳支承结构。设置在椅背处的凹入部分的侧壁部分确保了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有利支承性能。因此,可以有利地支承坐在儿童座椅上的儿童乘员。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椅背包括椅背气囊,椅背气囊在凹入部分内部膨胀,以在儿童座椅的由凹入部分构成的靠背部分处形成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儿童座椅支承形状。

根据前述构型,设置在椅背的凹入部分处的椅背气囊膨胀以在通过凹入部分形成的儿童座椅的靠背部分处形成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最佳支承外形,该最佳支承外形适合于坐在儿童座椅上的儿童(幼儿)的体格。因此,可以应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进一步有利的支承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还包括作为座椅衬垫的分体部分的提升座位,该分体部分从婴儿靠背部与座椅衬垫一体地收回的状态向上移动。

根据前述构型,朝座椅衬垫上方移动的提升座位形成了用于儿童的座位部分。因此,因为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转变成在乘员对应于相对较大的儿童(少年)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提升模式,所以可以进一步有利地支承儿童乘员。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提升座位向下移动以与座椅衬垫成一体,从而容易且紧凑地收回。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升座位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处,提升座位通过设置在婴儿靠背部与提升座位之间的提升座位气囊的膨胀而被按压,从而从座椅衬垫向上移动。

根据前述构型,提升座位可以以简单的构型向上移动。由于提升座位5通过作为驱动部分的提升座位气囊而与婴儿靠背部一体地设置,所以提升座位5可以紧凑地收回。

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方面,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响应于空气压力使婴儿靠背部抬起。

根据前述结构,通过双重使用使设置在婴儿靠背部处的婴儿靠背部气囊伸展和收缩的气泵装置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婴儿靠背部可以以简单的构型自动抬起。因此,可以进一步有利地支持儿童乘员。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座椅(正常模式)的立体图;

图2是座椅(提升模式)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座椅(儿童模式)的又一立体图;

图4是座椅(婴儿模式,从后侧观察)的再一立体图;

图5是座椅(婴儿模式,从前侧观察)的再一立体图;

图6是座椅(婴儿模式)的平面图;

图7是座椅(婴儿模式)的侧视图;

图8是设置在椅背处的可动衬垫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座椅装置(儿童模式)的运动说明图;

图10a是当可动衬垫收回时的沿着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椅背的横截面图;

图10b是在儿童模式下的沿图9中的线x-x截取的椅背的横截面图;

图11是座椅装置(气囊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支承婴儿靠背部的部分(下文中称为婴儿靠背部)和设置在座椅衬垫处的提升座位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当婴儿靠背部被抬起时处于婴儿模式下的座椅装置的运动说明图;

图13b是当可动衬垫倾斜时处于婴儿模式下的座椅装置的另一运动说明图;

图13c是当扁板旋转时处于婴儿模式下的座椅装置的又一运动说明图;

图14a是当气囊收缩时沿着图7中的线xiv-xiv截取的婴儿靠背部的横截面图;

图14b是当气囊膨胀时沿着图7中的线xiv-xiv截取的婴儿靠背部的另一横截面图;

图15是沿着图7中的线xv-xv截取的可动衬垫的横截面图;

图16a是当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时将婴儿靠背部保持在抬起状态的锁定装置的运动说明图;

图16b是当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将婴儿靠背部保持在抬起状态的锁定装置的另一运动说明图;

图17是座椅装置的运动说明图(提升模式);

图18是沿着图17中的线xviii-xviii截取的提升座位的横截面图;

图19是将婴儿靠背部抬起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0a是拉动线缆之前的驱动装置的气压致动器的示意图;以及

图20b是当拉动线缆时的驱动装置的气压致动器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如图1所示,在坐在座椅1上的乘员是成人的情况下,用于车辆的座椅1包括座椅衬垫2和椅背3。座椅衬垫2是座位部分hp的一部分。椅背3设置在座椅衬垫2的后端部分2r处。在座椅1的靠背部分bp的椅背3的上端部部分上安装有头枕4。

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包括提升座位5,该提升座位5是座椅衬垫2的将从与成年乘员就座的情况对应的正常模式mgr(参见图1,成人模式)向上移动的分体部分。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1中,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的提升座位5形成了用于儿童的座位部分hp2。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被转变成与相对较大的儿童乘员(少年)对应的提升模式mbs。

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包括可动衬垫6,该可动衬垫6是将在座椅衬垫2上倾斜的椅背3的分体部分。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中,在座椅衬垫2上倾斜的可动衬垫6设置有儿童座椅10的座位部分hpc。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相应地转变成儿童模式mch,在儿童模式mch中,儿童乘员(幼儿)坐在倾斜的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上。该实施方式中的椅背3设置有凹入部分12,该凹入部分12在正常模式mgr和提升模式mbs下容纳处于抬起状态下可动衬垫6。在儿童模式mch下,设置在椅背3处的凹入部分12包括展开在座椅1上的儿童座椅10的靠背部分bpc。

如图4至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设置有婴儿靠背部15,婴儿靠背部15是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婴儿靠背部15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上抬起。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中,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上抬起的婴儿靠背部15的后表面15b在与椅背3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为了便于描述,将不示出婴儿靠背部15的后表面15b的衬垫材料的图,衬垫材料设置在后表面15b的覆盖件处或覆盖件内。因此,当儿童乘员(幼儿)坐在展开在座椅1上的婴儿座椅20上时,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转变成婴儿模式mbb。

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中,设置在椅背3处的可动衬垫6在婴儿靠背部15被抬起的状态下在座椅衬垫2上倾斜。倾斜的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具体地,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附近的端部部分包括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

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1中,儿童(幼儿)乘员以他/她的背部朝向前方的方式坐着,即,相对于展开在座椅1上的婴儿座椅20,他/她面向椅背3的状态。婴儿座椅20上的儿童被支承使得他/她将他/她的脚伸展到座位部分hpb的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上。

接着,以下将详细说明通过包括可动构件而设置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1处的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30(提升座位5、可动衬垫6、婴儿靠背部15)和座椅装置30的座椅布置模式(mch、mbb、mbs)。

[儿童模式]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衬垫6包括覆盖件32和框架33。覆盖件32是外表面6s的一部分。框架33由管制成。可动衬垫6形成为大致板状且设置成衬垫材料在覆盖件32内部,同时可动衬垫6包括框架33作为强度保持构件。

如图9和图10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椅背3包括凹入部分12,该凹入部分12形成为呈大致c形横截面且容纳在其内部抬起的可动衬垫6。具体地,如图8和图10所示,在可动衬垫6朝向座椅衬垫2倾斜的状态下,该实施方式中的椅背3包括覆盖件34和固定基部35。覆盖件34是凹入部分12的设计表面12s的一部分。固定基部35形成为呈设置在覆盖件34内的大致板状。该实施方式中的椅背3包括位于固定基部35与覆盖件34之间的衬垫材料,以形成凹入部分12的底部部分12a。

如图8至图10所示,在框架33的下部部分包括沿座椅宽度方向(与图9中的页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转轴lc的状态下,该实施方式中的可动衬垫6附接至设置在椅背3处的凹入部分12。可动衬垫6通过绕旋转轴lc旋转而在与椅背3一体地收回的状态(参见图10a)与朝向座椅衬垫2倾斜的状态(参见图10b)之间切换。

如图10b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椅背3包括气囊40(椅背气囊40sb),气囊40在与凹入部分12的侧壁部分12b对应的部分处设置覆盖件34内部。在儿童模式mch中,通过椅背气囊40sb的膨胀,在儿童座椅10的凹入部分12的靠背部分bpc处提供了儿童座椅支承外形ssc,即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侧部支承部分。

具体地,如图1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包括椅背气囊40sb、气泵装置41和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椅背气囊40sb设置在椅背3的凹入部分12处。气泵装置41将空气压送到设置在座椅1处的气囊40。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设置在气囊40与气泵装置41之间。该实施方式中的气泵装置41采用电动泵,电动泵通过使马达43作为驱动源来驱动泵机构44。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经由空气管道45连接至气囊40和气泵装置41,空气管道45由具有柔性的树脂制成。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包括空气流动路径46,空气流动路径46通过空气管道45的内部路径和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的内部路径与气囊40和气泵装置41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的排气阀装置42包括设置在流动路径46的中间路线上的进气阀47和排气阀48。

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控制装置50控制进气阀47、排气阀48和气泵装置41的操作。具体地,将气囊40的内部压力水平p以及相对于操作开关的操作输入信号scr、点火信号sig或门锁信号sdl输入该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50。该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装置41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的操作,以便基于控制装置50的控制信号使气囊40膨胀和收回。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50设定了相对于气囊40的内部压力p的目标值(内部压力目标值p0)。控制装置50将内部目标值p0保持在存储器范围50a中。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气囊40的内部压力目标值p0被配置为由用户随时更新,该用户通过使用调节开关设定最佳座椅支承外形。也就是说,在儿童模式mch中,使用者(例如,监护人)操作气囊40s的膨胀和收回,从而在儿童乘员c(幼儿乘员)坐在展开在座椅1上的儿童座椅10上的状态下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设定最佳儿童座椅支承外形ssc,使得椅背气囊40sb的内部压力目标值p0被存储在存储器范围50a中。该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装置41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的操作,以使所检测到的用于座椅支承的气囊40的内部压力p与内部压力目标值p0相匹配。

如图8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包括具有衬垫材料的多个柱状弹性构件51,柱状弹性构件51设置在可动衬垫6的外表面6s的覆盖件32内并且设置在作为凹入部分12的设计表面12s的一部分的椅背3的覆盖件34内。具体地,柱状弹性构件51由弹性聚合物材料制成,弹性聚合物材料是苯乙烯型塑料弹性体和石蜡基矿物油的复合物。柱状弹性构件51设置下述位置处,在儿童模式mch中以及在将在下面说明的婴儿模式mbb(参见图1至图4)中,儿童乘员坐在座椅1上的情况下,乘员载荷可能集中在该位置处。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可以稳定地支承坐在座椅1上的儿童乘员,同时通过分散乘员的载荷的柱状弹性构件51来抑制设置在覆盖件32、34内的衬垫材料的厚度的增加。

[婴儿模式]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靠背部15包括覆盖件52和框架53。覆盖件52是外表面15s的一部分。框架53由管制成。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覆盖件52。通过使框架53作为强度保持构件,婴儿靠背部15在覆盖件52内设置有衬垫材料。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靠背部15构造成使得框架53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处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座椅衬垫2的框架54。

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靠背部15包括婴儿支承单元55,在婴儿靠背部15在座椅衬垫2的前部部分2f上抬起的状态下,该婴儿支承单元55设置在面向椅背3(图12中的右侧)的后表面6b处。除了覆盖布置在内部的衬垫材料之外,覆盖件52还覆盖从婴儿靠背部15的后表面6b固定有婴儿支承单元55的框架53。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支承单元55包括基板56和多个扁板57。基板56形成为呈大致平板形状。多个扁板57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基板56。具体地,婴儿支承单元55包括一对扁板57a、57b,所述一对扁板57a、57b在彼此远离的两个位置处连接至基板56,同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参见图6,在上下方向上)夹置中央部分。婴儿支承单元55包括一对扁板57c、57d,所述一对扁板57c、57d在彼此远离的两个位置处连接至基板56,同时在相对扁板57a、57b而言靠近婴儿靠背部15的旋转轴lb的位置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夹置中央部分。扁板57(57a至57d)中的每个扁板包括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并且在其侧部处连接至基板56的支承表面56s,使得连接部分58形成旋转轴ls,旋转轴ls在与婴儿靠背部15的旋转轴lb正交的方向上(参见图6,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靠背部15中,覆盖婴儿支承单元55的覆盖件52构造成在设置有扁板57的位置处通过扁板57(57a至57d)的旋转而膨胀,扁板57(57a至57d)在扁板57(57a至57d)从外表面15s的覆盖件52内的基板56的支承表面56s抬起的方向上旋转。

也就是说,如图13a所示,在座椅1从正常模式mgr转变成婴儿模式mbb的情况下,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使婴儿靠背部15绕设置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处的旋转轴lb旋转。如图13b所示,设置在椅背3处的可动衬垫6在婴儿靠背部15通过婴儿靠背部15绕旋转轴lb的旋转而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上抬起的状态下朝向座椅衬垫2倾斜。因此,抬起的婴儿靠背部15的后表面15b用作靠背部分bpb,并且当座位部分hpb在座椅1上展开时,包括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的婴儿座椅20倾斜。

如图13c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30中,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婴儿支承单元55的扁板57(57a至57d)在婴儿座椅20在座椅1上展开的状态下旋转。因此,在婴儿座椅20的婴儿靠背部15的靠背部分bpb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有婴儿座椅支承外形ssb。

具体地,如图13c、图14a和图14b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包括设置在婴儿支承单元55的基板56与扁板57之间的多个婴儿靠背部气囊40(40bb)。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通过控制装置50控制气泵装置41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的操作而膨胀和收缩。

也就是说,如图14b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扁板57构造成通过被膨胀的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推动而沿其抬起的方向旋转。因此,婴儿座椅支承外形ssb——其中,儿童(幼儿)cb坐在婴儿座椅20上——可以在婴儿座椅20的婴儿靠背部15的靠背部分bpb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被支承。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类似于可动衬垫6,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除了包括在婴儿靠背部15的外表面15s的覆盖件52内部的衬垫材料59之外还包括多个柱状弹性构件51。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中的婴儿靠背部15包括设置在覆盖件52与扁板57之间的柱状弹性构件51。婴儿靠背部15包括在左右扁板57的中央部分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设置在覆盖件52与基板56之间的柱状弹性构件51。

如图15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构造成使得作为乘员的儿童cb除了坐在设置于在婴儿模式mbb下形成了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的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处的衬垫材料59之外还坐在柱状弹性构件51上。也就是说,作为婴儿座椅20的乘员的儿童cb在远离椅背3的位置处坐在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上(参见图4)。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可动衬垫6包括设置在可动衬垫6的远端处的多个柱状弹性构件51(参见图8)。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30构造成通过分散乘员载荷的柱状弹性构件51来确保坐在婴儿座椅20上的儿童cb的稳定支承状态。

另一方面,作为儿童座椅10的乘员的儿童cc在靠近椅背3的位置处坐在可动衬垫6的后表面6b上(参见图3)。因此,该实施方式的可动衬垫6包括位于可动衬垫6的近端处的柱状弹性构件51(参见图8)。因此,在儿童模式mch中,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也确保了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儿童cc的稳定支承状态。

如图12中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包括锁定装置60,该锁定装置60可以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处将婴儿靠背部15保持在抬起状态下。

具体地,如图16a和图16b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装置60包括撞针61和闩锁机构62。撞针61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闩锁机构62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即,该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60构造成使得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的闩锁机构62通过婴儿靠背部15在通过婴儿靠背部15绕设置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处的旋转轴lb(参见图13)的旋转的抬起状态下的移动而与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撞针61接合。因此,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2f上抬起的婴儿靠背部15以不可旋转的方式锁定。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60构造成使得撞针61设置在用作婴儿靠背部15的强度保持构件的框架53处。具体地,在婴儿靠背部15沿抬起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下,撞针61设置在旋转轴lb的下部部分处从座椅衬垫2的前侧向后侧移动(图16中从左到右)的位置处。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构造成设置于在支架63固定至例如座椅衬垫2的框架54的状态下能够与移动撞针61接合的位置处。

更具体地,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的支架63设置有狭缝63a,如上所述移动的撞针61进入该狭缝63a。闩锁机构62包括闩锁构件65,闩锁构件65被绕支承轴65x可旋转地且轴向地支承,同时闩锁构件65具有撞针61所接合的撞针接合槽64,撞针61进入狭缝63a。闩锁机构62包括棘爪构件66,类似于闩锁构件65,棘爪构件66被绕支承轴66x可旋转地且轴向地支承。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构造成通过棘爪构件66与闩锁构件65的接合来抑制闩锁构件65旋转,在闩锁构件65中,撞针61与撞针接合槽64接合。

具体地,该实施方式的闩锁机构62包括拉伸螺旋弹簧67,该拉伸螺旋弹簧67包括钩挂于闩锁构件65的第一端和钩挂于棘爪构件66的第二端。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构造成使得闩锁构件65沿图16a和图16b中的逆时针方向偏置且棘爪构件66沿图16a和图16b中的顺时针方向偏置。

闩锁构件65被与撞针接合槽64接合的撞针61按压,以克服拉伸螺旋弹簧67的偏置力而沿图1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参见图16a)。棘爪构件66设置有接合突起68,该接合突起68通过响应于拉伸螺旋弹簧67的偏置力旋转而与闩锁构件65的外周滑动接触。该实施方式的闩锁机构62构造成使得在撞针61移动至在其中婴儿靠背部15在抬起状态下转变的位置的状态下,棘爪构件66的接合突起68与设置在闩锁构件65的外周处的接合凹入部分69接合(参见图16b)。

也就是说,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构造成使得基于棘爪构件66的接合突起68和闩锁构件65的接合凹入部分69的接合力,抑制闩锁构件65朝向图1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方向即为撞针61从撞针接合槽64断开接合的方向。该实施方式中的锁定装置60可以抑制包括撞针61的婴儿靠背部15的旋转。

该实施方式中的闩锁机构62设置有橡胶阻尼器70,该橡胶阻尼器70用作由与闩锁机构62接合的撞针61按压的弹性构件。橡胶阻尼器70响应于由待发生弹性变形的撞针61按压而产生的弹性恢复力而抑制与闩锁机构62接合的撞针61的移动,也就是说,抑制保持在抬起状态下的婴儿靠背部15发生反冲。

[提升模式]如图12、图17和图18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提升座位5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的前表面15a处,该婴儿靠背部15的前表面15a在婴儿靠背部15与座椅衬垫一体地收回的状态下形成了座椅1的座位部分hp。提升座位5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以远离婴儿靠背部15。通过提升板5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而形成用于儿童的座位部分hp2,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转变成支承相对较大的儿童c的提升模式mbs。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提升座位5包括外表面5s的覆盖件72和由管制成的框架73。提升座位5包括覆盖件72内的衬垫材料,同时具有用作强度保持构件的框架73。

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提升座位5包括多个柱状弹性构件51,多个柱状弹性构件51设置在具有衬垫构件的覆盖件72内。如图8所示,多个柱状弹性件51设置在可动衬垫6的表面6a处,该可动衬垫6与椅背3一体地收回以形成座椅1的靠背部分bp。如图1和图2所示,在正常模式mgr——在正常模式mgr中,提升座位5设置有座椅1的座位部分hp——中和提升模式mbs——在提升模式mbs中,提升座位5设置有用于身体较大的儿童c2的座位部分hp2——中,通过分散乘员载荷的柱状弹性构件51确保了稳定的支承状态。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30设置有在婴儿靠背部15的表面6a处固定至框架53的平板形状的基板75和在面向基板75的位置处固定至提升座位5的框架73的平板形状的基板76。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30中,气囊40(提升座位气囊40bs)设置在两个基板75、76之间。在该实施方式的座椅装置30中,提升座位气囊40bs通过气泵装置41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的操作而膨胀和收缩(参见图11)。

也就是说,如图17和图18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与提升座位5之间的作为驱动部分的提升座位气囊40b膨胀,以使由位于座椅衬垫上方的提升座位气囊40b按压的提升座位5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装置30中,婴儿靠背部15(的框架53)和提升座位5(的框架73)经由x形连杆77彼此连接。因此,提升座位5——相对较大的儿童c2坐在该提升座位5上——可以被稳固地支承在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的位置处。

接着,将对该实施方式的优点和效果进行解释。

座椅装置30包括婴儿靠背部5和气囊40(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婴儿靠背部15是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该分体部分被抬起以在与椅背3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气囊40(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设置在婴儿靠背部5处。座椅装置30通过使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膨胀而包括在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

根据前述构型,通过使收回到座椅衬垫2中的婴儿靠背部15抬起,座椅装置30可以通过婴儿座椅20在座椅1上的展开而容易地转变成婴儿模式mbb,婴儿模式mbb在乘员对应于儿童(幼儿)cb的情况下进行支承。此处,抬起的婴儿靠背部15包括婴儿座椅20的在面向椅背3的位置处的靠背部分bpb,从而确保增强的安全性能。在不使用婴儿座椅20的情况下,婴儿靠背部15可以在与座椅衬垫2一体地设置的状态下紧凑地收回。

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膨胀以包括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该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最佳地适合于与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处的乘员相对应的儿童的身体构造。乘员施加在靠背部分bpb上的载荷可以由相对容易地确保强度的婴儿靠背部15牢固地支承。因此,根据前述构型,可以有利地支承坐在婴儿座椅20上的儿童乘员。

婴儿靠背部15可以通过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的收缩而相对于座椅衬垫2紧凑地收回。因此,可以抑制包括婴儿靠背部15的座椅衬垫2的厚度增加。

婴儿靠背部15包括扁板57(57a至57d),扁板57通过被待旋转的膨胀的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按压而形成靠背部分bpb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

根据前述构型,通过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的膨胀而形成的靠背部分bpb的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可以容易地确保增强的支承强度。此外,可以增强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的再现。因此,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增强的支承性能可以有利地施用于展开在座椅1上的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

婴儿靠背部15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至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根据前述构型,婴儿靠背部15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上抬起以通过婴儿靠背部15的旋转而在与椅背3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在不使用婴儿座椅20的情况下,婴儿靠背部15倾斜以容易地收回。因此,可以增强便利性。

座椅装置30包括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撞针61和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的闩锁机构62。在婴儿靠背部15被抬起的情况下,闩锁机构62通过与撞针61接合而将婴儿靠背部15保持在抬起状态。闩锁机构62包括橡胶阻尼器70,该橡胶阻尼器70用作被与闩锁机构62接合的撞针61按压的弹性体。

根据前述构型,婴儿靠背部15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被容易地保持在抬起状态下。橡胶阻尼器70被按压以弹性变形,从而抑制与闩锁机构62接合的撞针61移动,即,可以抑制被保持在抬起状态下的婴儿靠背部15发生反冲。因此,可以确保增强的质量。

座椅装置30包括可动衬垫6,该可动衬垫6是椅背3的分体部分,该分体部分倾斜以形成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根据前述结构,与椅背3一体地收回的可动衬垫6倾斜,使得可以容易地形成支承坐在婴儿座椅20上的儿童(幼儿)cb的乘员的座位部分hpb。在不使用婴儿座椅20的情况下,可动衬垫6被抬起以与椅背3一体地设置,使得可动衬垫6可以容易且紧凑地收回。

座椅装置30构造成使得可动衬垫6在婴儿靠背部15与座椅衬垫2一体地收回的状态下倾斜,以便包括在座椅2上的儿童座椅10的座位部分hpc。此处,通过可动衬垫6的倾斜而设置在椅背3处的凹入部分12设置有儿童座椅10的靠背部分bpc。

根据前述构型,在椅背3中收回的可动衬垫6在座椅衬垫2上倾斜,使得儿童座椅10可以容易地展开在座椅1上。因此,座椅装置30可以转变成对在乘员对应于儿童cc(幼儿)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儿童模式mch。在不使用儿童座椅10的情况下,可动衬垫6可以通过被抬起以与椅背3一体化而容易且紧凑地收回。

可动衬垫6与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和儿童座椅10的座位部分hpc相对应,从而可以简化结构。因为作为乘员的儿童cb和儿童cc坐在相对于可动衬垫6(婴儿座椅:前端侧,儿童座椅:近端侧)而言的不同位置,所以可以设定最佳支承结构。

设置在椅背3处的凹入部分12的侧壁部分12b可以将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有利的支承性能施用于儿童座椅10的通过凹入部分12形成的椅背部分bpc。因此,可以有利地支承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儿童乘员。

椅背3设置有椅背气囊40sb,该椅背气囊40sb通过在凹入部分12内部膨胀而在儿童座椅10的通过凹入部分12形成的椅背部分bpc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儿童座椅支承外形ssc。

根据前述构型,设置在椅背3的凹入部分12处的椅背气囊40sb膨胀以在儿童座椅10的通过凹入部分12形成的靠背部分bpc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适合坐在儿童座椅10上的儿童(幼儿)的身体构造的最佳儿童座椅支承外形ssc。因此,可以应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良好支承性能。

座椅装置30包括提升座位5,提升座位5是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该分体部分从婴儿靠背部15与座椅衬垫2一体地收回的状态向上移动。

根据前述构型,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的提升座位5构成儿童的座位部分hp2。因此,可以通过将座椅装置30转变成提升模式mbs来有利地支承儿童乘员,该提升模式mbs在乘员对应于相对较大的儿童(少年)的情况下进行支承。在不使用提升座位5的情况下,提升座位5向下移动以与座椅衬垫2成一体以被容易且紧凑地收回。

提升座位5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且通过提升座位气囊40b的膨胀而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提升座位气囊40b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与提升座位5之间且按压提升座位5。

根据前述构型,提升座位5可以以简单的构型向上移动。通过婴儿靠背部15与作为驱动部分的提升座位气囊40bs的结合,提升座位5可以紧凑地收回。

可以如下对前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前述实施方式和以下修改示例可以组合到它们在技术上不矛盾的程度。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座椅装置30包括提升座位5、可动衬垫6和婴儿靠背部15。根据提升座位5、可动衬垫6和婴儿靠背部15的移动状态,座椅装置30包括除了在乘员对应于成人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正常模式mgr之外的在乘员对应于儿童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三种座椅布置模式(mch、mbb、mbs)。替代性地,座椅装置30可以包括较少数量的座椅布置模式。例如,除了婴儿模式mbb之外,还可以提供儿童模式mch和提升模式mbs中的一者。可以仅提供婴儿模式mbb。可以提供儿童模式mch和提升模式mbs两者,或者可以提供儿童模式mch和提升模式mbs中的一者。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婴儿靠背部15绕设置在座椅衬垫2的前端部分2f处的旋转轴lb旋转。替代性地,可以自由地改变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婴儿靠背部15)抬起的方式,例如,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婴儿靠背部15)可以被移除一次,然后在抬起的状态下附接至座椅衬垫2。只要婴儿座椅20的椅背部分bpb形成在面向椅背3的位置处,座椅衬垫2的婴儿靠背部15抬起的位置就可以相对于前端部分2f向后。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作为椅背3的分体部分的可动衬垫6倾斜以在婴儿模式mbb下形成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且在儿童模式mch下形成儿童座椅10的座位部分hpc。替代性地,在婴儿模式mbb下,例如,作为座椅衬垫2的分体部分的婴儿靠背部15可以抬起以在座椅衬垫2处形成凹入部分,并且该凹入部分可以构成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例如,在婴儿靠背部15被抬起的状态下,婴儿座椅20的座位部分hpb可以通过将收回到例如椅背3的后表面部分中的衬垫附接至座椅衬垫2来形成。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气囊40(婴儿靠背部气囊40bb)设置在婴儿支承单元55的基板56与扁板57(57a至57d)之间。由膨胀的婴儿气囊40bb按压的扁板57在抬起的方向上旋转,使得在婴儿座椅20的形成有婴儿靠背部15的靠背部分bpb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替代性地,膨胀的气囊40可以在没有扁板57的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s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扁板57可以通过除了空气压力之外的方法旋转,例如通过马达、弹簧或手动调节机构旋转,以在婴儿座椅20的靠背部分bpb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形成婴儿座椅支承形状ssb。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提升座位5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的前表面15a处。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与提升座位5之间的提升座位气囊40b膨胀以按压提升座位5使其从座椅衬垫2向上移动。替代性地,提升座位5可以与婴儿靠背部15分开地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提升座位5可以通过除了空气压力之外的方法向上移动,例如通过马达、弹簧或手动调节机构向上移动。

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用于将婴儿靠背部15保持在抬起状态下的锁定装置60由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撞针61和设置在床垫2处的闩锁机构62提供。替代性地,撞针61可以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并且闩锁机构62可以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

婴儿靠背部15可以通过空气压力而抬起。例如,如图19、图20a和图20b所示,通过空气压力操作婴儿靠背部15的驱动装置80可以包括滑轮82、线缆83和气压致动器84。滑轮82与婴儿靠背部15一体地且轴向地旋转。线缆83包括连接至滑轮82的一个端部。气压致动器84拉动线缆83。

也就是说,如图19所示,通过滑轮82沿滑轮82与婴儿靠背部15一体地收回的方向(图19中的顺时针方向,移动至用双点划线示出的位置)的旋转,线缆83相对于滑轮82的连接点从第一位置x1移动至第二部分x2。因此,线缆83相对于滑轮82的连接点可以在从第二点x2移动至第一点x1(图19中的逆时针方向)的方向上移动,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拉动由滑轮82缠绕的线83而使连接点在婴儿靠背部15的抬起方向上旋转。

图20a和图20b中所示的气压致动器84包括作为驱动部分的气囊40(40dr)、壳体85和牵引构件86。气囊40(40dr)通过形成波纹形状而沿轴向方向(图20a和图20b中的左右方向)膨胀和收缩。壳体85容纳气囊40(40dr)。牵引构件86通过被膨胀的气囊40dr按压而在壳体85内移动。线缆83的连接至与婴儿靠背部15一体旋转的滑轮82的第二端连接至气囊40dr相对于气压致动器84的牵引构件86膨胀和收缩的一侧(图20a和图20b中左侧)。

也就是说,气压致动器84通过由气体填充到气囊40dr导致的气囊40dr的膨胀来拉动线缆83。因此,图19、图20a和图20b中所示的驱动装置80可以响应于空气压力而将设置在座椅衬垫2处的婴儿靠背部15向上抬起。

根据前述构型,通过并联使用使设置在婴儿靠背部15处的婴儿靠背部气囊40(40bb)膨胀和收缩的气泵装置41以及进气和排气阀装置42(参见图11),可以使婴儿靠背部15以简单的构型自动地抬起婴儿靠背部15。因此,可以提高便利性。

采用空气压力的驱动装置80可以用于使婴儿靠背部15自动地收回。驱动装置80可以用于可动衬垫6的倾斜和收回中的至少一者。

接着,将对由前述实施方式和修改示例理解的技术构思进行描述。

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包括:作为座椅衬垫的待抬起的分体部分的婴儿靠背部;作为待倾斜的椅背的分体部分的可动衬垫;以及作为座椅衬垫的分体部分的提升座位,该提升座位从婴儿靠背部与座椅衬垫一起收回的状态向上移动。用于车辆的座椅装置包括:在其中婴儿靠背部被抬起以在与椅背相对的位置处形成婴儿座椅的靠背部分的婴儿模式;在其中可动衬垫倾斜以形成婴儿座椅的座位部分的婴儿模式;在其中可动衬垫倾斜以形成座椅衬垫上的儿童座椅的座位部分的儿童模式;在其中可动衬垫倾斜以在椅背处形成凹入部分的儿童模式,凹入部分构成儿童座椅的靠背部分;以及提升模式,在提升模式中,提升座位向上移动以在座椅衬垫的上部部分处形成用于儿童的座位部分。

根据前述构型,除了在乘员对应于成人的情况下进行支承的正常模式之外,座椅的三种布置模式可以应用于座椅,这三种布置模式在乘员对应于儿童的情况下进行支承。因此,通过选择座椅的最佳布置,可以更有利地支持儿童乘员,这样的布置适合于与乘员相对应的儿童(婴儿、幼儿、少年)的身体构造。与座椅的布置模式的部件对应的婴儿靠背部、可动衬垫和提升座位可以紧凑地收回并且部件可以被容易地操作。因此,可以增强用户的便利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