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自动加热装置及其自动加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01238发布日期:2019-04-03 05:00阅读:1069来源:国知局
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自动加热装置及其自动加热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车辆雨雪天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涉及一种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及其自动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标配的汽车带有前雨刮,中高档汽车带有自动前雨刮、后雨刮、后玻璃加热装置、后视镜加热装置,以消除雨雪天气中行车的视野受阻。但是如果在行车中突遇暴雨或暴雪,这样雨水聚集在车窗玻璃上有留痕或起雾,又或者雨停后玻璃上有水渍,驾驶人员在驾驶车辆并线或转向时,无法清晰通过车窗玻璃观察左、右后视镜,准确判断后车车况,从而容易发生行车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自动加热装置及其自动加热方法,该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自动加热装置可以提高车窗玻璃的清晰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包括:

两个电极,其极性相反且设置在汽车门窗上;

两个导电弹性件,其分别与所述两个电极相对应,并设置在汽车门窗上;所述导电弹性件具有弹性自由端,且每个导电弹性件的弹性自由端与相应的电极呈一定间隙;

若干加热机构,其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上,并用于加热所述门窗玻璃;

其中,所述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时,所述门窗玻璃带动所述加热机构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触压所述两个导电弹性件,且压迫所述两个导电弹性件的弹性自由端分别抵持在相对应的两个电极上。

进一步地,

两个电极分别安装在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

所述导电弹性件为电性弹片;所述两个电性弹片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而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电极呈所述间隙;

所述加热机构为加热丝;每根加热丝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上,且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门窗玻璃而均裸露在所述门窗玻璃的端面上。

进一步地,

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包括:

两个电性接触块,其分别固定在所述两个电性弹片上;

两个绝缘电极座,其分别安装在所述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所述两个绝缘电极座上分别安装一个所述电极和一个所述电性弹片;

其中,所述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时,所述门窗玻璃带动所述加热丝的两端分别电性触压所述两个电性接触块,且压迫所述两个电性弹片的自由端分别抵持在相对应的两个电极上。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包括:

雨量/雪量检测器,其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

位置值检测器,其检测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在所述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

处理器,其根据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判断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是则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值判断所述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是则驱动所述两个电极接受供电,以加热所述加热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小于所述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延时若干秒后再次启动所述雨量/雪量检测器。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包括:

关窗器,其用于驱动所述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

其中,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当前位置值小于所述预设位置值时,控制所述关窗器执行。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总成,其包括:

汽车门窗;

门窗玻璃,其安装在所述汽车门窗内,用于闭合或开启所述汽车门窗;

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其用于加热所述门窗玻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

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的自动加热方法,其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所述自动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

步骤s2,判断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

步骤s3,检测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在所述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其中,在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雨量/雪量值时,执行步骤s3;

步骤s4,判断所述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

步骤s5,驱动所述两个电极串联一个电源,以驱动所述加热机构加热所述门窗玻璃;其中,在所述当前位置值不小于所述预设位置值时,执行步骤s5;

步骤s6,在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小于所述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延时若干秒;

其中,延时若干秒后,启动步骤s1。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提供的自动加热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驱动所述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

其中,在所述当前位置值小于所述预设位置值时,执行步骤s7;

所述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后,执行步骤s5。

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的自动加热装置,其应用于上述任意一项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所述自动加热装置包括:

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其用于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

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

当前位置检测模块,其用于检测所述汽车门窗玻璃在所述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其中,在所述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雨量/雪量值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启动所述当前位置检测模块;

位置值判断模块,其用于判断所述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

驱动加热模块,其用于驱动所述两个电极串联一个电源,以对加热丝加热;其中,在所述位置值判断模块判断所述当前位置值不小于所述预设位置值时,启动所述驱动加热模块。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在门窗玻璃闭合所述汽车门窗时,两个电极分别通过电性弹片、电性接触块与加热丝的两端电性连接,可以使加热丝对门窗玻璃进行加热。如此,在雨雪天气等情况下,只需向两个电极供电,并且门窗玻璃关闭后,加热丝就可以工作,平衡汽车内外温差,并且可以消除门窗玻璃上的水渍和积雪,改善雨雪天并线和转向时的行车视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本申请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中,加热模块可以对汽车的门窗玻璃进行加热,控制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雨雪量以及门窗玻璃的在门窗中的位置,控制加热模块的启停以及工作的发热功率,有效利用汽车的能源,改善雨雪天并线和转向时的行车视野,消除驾驶安全隐患。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安装在门窗玻璃上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5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的系统结构图;

图4为图3中的区域i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区域ii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的原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8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加热丝;

2-门窗玻璃;

3-电极;

4-门线束;

5-防夹控制器;

6-加热控制器;

7-车身控制器;

8-雨量传感器;

9-位置传感器;

10-挤压开关

101-玻璃压片;

102-接触弹片;

103-连接触点;

104-加热座;

11-下止点;

12-上止点;

13-电源连接片;

14-电极座;

15-电性弹片;

16-电性接触块。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包括两个电极3、两个导电弹性件、若干加热机构。两个电极3的极性相反且设置在汽车门窗上,两个导电弹性件分别与两个电极相对应,也设置在汽车门窗上。导电弹性件具有弹性自由端,且每个导电弹性件的弹性自由端与相应的电极呈一定间隙。加热机构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上,并用于加热门窗玻璃。其中,门窗玻璃闭合汽车门窗时,门窗玻璃带动加热机构的正负极分别电性触压两个导电弹性件,且压迫两个导电弹性件的弹性自由端分别抵持在相对应的两个电极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弹性件为电性弹片15,加热机构为加热丝1,并且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设置了两个绝缘电极座14、两个电性接触块16。

两个电极3分别安装在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电极3是通过两个电极座14安装在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的。两个电极3作为正极与负极,去串联一个电源,为了方便控制通断,可再串联一个电源开关。电源开关可为按压式手动开关,也可以是电控触发式自动开关。

电极3的形状可以为z字形,并且与门窗玻璃2靠近的一端设置电性触点。电极3的中部穿过电极座14,并且电极3远离门窗玻璃2的一端电性连接电源,使两个电极3之间产生电压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3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

两个电性弹片15分别对应两个电极3,每个电性弹片15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电极座14上,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与对应的电极3之间具有一段间隙。如果不设电极座14,两个电性弹片15可以分别直接安装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具体地,两个电性弹片1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汽车门窗的相对两侧上,而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电极3呈一定间隙。

电性弹片15呈长条形,并且底端向电极座14的一侧弯曲,并使弯曲的底端固定在电极座14,当然,如果不设置电极座14,电性弹片15弯曲的底端可以直接固定在车窗上。电性弹片15的自由端与门窗玻璃2之间呈一段间隙,并且电性弹片15在垂直向上的方向上可以向门窗玻璃2逐渐靠近,这样,电性弹片15在门窗玻璃2的上升过程中,被逐渐挤压,有利于保护电性弹片15。

两个电性接触块16分别固定在两个电性弹片15上。加热丝1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2上,且两端分别延伸出门窗玻璃2而均裸露在门窗玻璃2的端面上。电性接触块16增加电性弹片15与电极3之间接触的牢固性,避免接触不良的发生。

其中,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时(即门窗玻璃2相对两侧上的两个预设点分别达到下止点11和上止点12),加热丝1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两个电性接触块16,电性弹片15的另一端被门窗玻璃2抵压在对应的电极3上。此时,就可以通过电源开关,使电源、两个电极3、两个电性弹片15、两个电性接触块16、加热丝1构成回路,电源对加热丝1供电,加热这加热丝1。

电性接触块16可以采用长方体,也可以采用一侧为弧形的接触块。电性接触块16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时,方便和加热丝1的两端电性连接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丝1的数量还可以更多,只要每根加热丝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2上,且两端分别延伸出门窗玻璃2而均裸露在门窗玻璃2的端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加热器的发热效率,可以将加热丝1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加热丝1可以组合成网状,并且所有的加热丝1的两端均分别相连,产生两个接电端,并且两个接电端可以分别连接至两个电性接触块16。

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时,两个电极3分别与加热丝1的两端电性连接,可以使加热丝1对门窗玻璃2进行加热。如此,在雨雪天气等情况下,只需向两个电极3供电,并且门窗玻璃2关闭后,加热丝1就可以工作,平衡汽车内外温差,并且可以消除门窗玻璃2上的水渍和积雪,改善雨雪天并线和转向时的行车视野,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手动开关或者自动开关设置在汽车的驾驶室内,并且可以一键开启加热器的加热功能。这样,驾驶人可以根据实际的天气需要,手动或者自动控制加热器的启闭,节省电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与实施例1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相似,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为了在雨雪天自动控制加热丝1对门窗玻璃2进行加热,实现加热的智能化,还包括雨量/雪量检测器、位置值检测器、处理器。

雨量/雪量检测器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雨量/雪量检测器可以采用雨量/雪量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其他雨量/雪量检测的器件。雨量/雪量检测器可以安装在汽车的顶部上,当然,也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前窗玻璃的一侧,具体的安装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相关的位置选择。

位置值检测器检测汽车门窗玻璃2在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位置值检测器可以采用汽车现有的门窗检测装置,也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检测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位置值检测器安装在汽车的门窗内。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位置值检测器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并设置在汽车门窗的顶部内,在门窗玻璃2的顶端靠近闭合位置时,位置值检测器将门窗玻璃2的顶端与其的距离值作为当前位置值。

处理器根据当前雨量/雪量值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是则根据当前位置值判断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是则驱动两个电极3接受供电,以驱动加热丝1进行加热。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处理器判断当前位置值与预设位置值的关系并不与电极3和电性弹片15的接触关系相冲突,可以为递进关系,即在满足电极3和电性弹片15电性接触时,处理器进一步根据位置值检测器检测的数据进行判断,在进一步满足当前位置值判断当前位置值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的条件下,向两个电极3供电,避免由于门窗未关闭完成而使加热丝1对门窗玻璃2进行加热的情况。

当然,在处理器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小于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延时若干秒后再次启动雨量/雪量检测器。这里的延时时间,可以根据各个地方雨量/雪量值的降落速度进行设定,当然,也可以人工设定。处理器可以采用汽车自带的控制器,也可以在汽车中增设处理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增加了关窗器。关窗器用于驱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其中,处理器判断当前位置值小于预设位置值时,控制关窗器执行。并且,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后,可以延时若干秒再次启动位置值检测器,同时重新启动处理器。关窗器可以采用汽车自带的关窗设备,也可以在汽车内增设新的关窗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与一个汽车门窗玻璃2相对应,在汽车内具有多个门窗及门窗玻璃2时,每个门窗及门窗玻璃2均对应一个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可以对应多个门窗玻璃2,具体地,每个门窗玻璃2对应一个位置值检测器,检测对应的门窗玻璃2在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并将相应的当前位置值传输至处理器。处理器根据当前雨量/雪量值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是则根据分别对应多个门窗玻璃2的多个当前位置值判断多个当前位置值是否均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是则驱动两个电极3接受供电,以加热加热丝1。每个门窗玻璃2对应一个关窗器,每个关窗器仅用于驱动对应的门窗玻璃2闭合对应的汽车门窗。处理器判断任意一个当前位置值小于预设位置值时,控制对应的关窗器执行,使对应的门窗玻璃2闭合对应的汽车门窗。并且,在所有门窗玻璃2均闭合所有的汽车门窗后,可以延时若干秒驱动所有电极3接受供电,以加热加热丝1。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总成,并安装在汽车内。汽车门窗总成包括多个汽车门窗、分别安装在多个汽车门窗内的多个门窗玻璃2、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每个门窗玻璃2用于闭合或者开启对应的汽车门窗,在本实施例中,门窗玻璃2均可自动升降。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可以采用实施例1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也可以采用实施例2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还可以采用实施例3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

实施例5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5,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其包括加热模块、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

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汽车的门窗玻璃2,从而清除玻璃上的水渍。加热模块可以安装在汽车的门窗玻璃2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汽车的门窗玻璃2的类型、数量,设置加热模块的各项参数。在寒冷的天气中,由于汽车内外的温度差,车窗玻璃上往往会堆积小水珠,产生雾化的情况,加热模块对门窗玻璃2加热后,使玻璃内外两侧的温度差降低,避免了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门窗玻璃2的清晰度,避免由于视线不佳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检测模块每隔一个预设时间,检测一次汽车所在位置的当前雨量,同时还检测门窗玻璃2的当前位置,这里,检测模块可以包含多种传感器,并检测汽车的门窗玻璃2附近的其他信息,如汽车的内外温度,汽车的内外湿度。

控制模块判断当前雨量是否达到一个预设雨量,是则根据当前位置判断门窗玻璃2是否关闭门窗,是则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否则驱动门窗玻璃2关闭门窗后再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控制模块可以接收检测模块每次检测的信息并控制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并且由于预设了相应的预设雨量,可以避免加热模块的不必要能耗。

为了提升加热模块的加热效率以及安装的便捷性,进一步地,加热模块至少包括加热机构、加热丝1。加热丝1安装在加热机构上,且加热丝1安装在门窗玻璃2内,加热机构接收控制模块发送的加热信号并驱动加热丝1进行加热。由于加热丝1的体积较小,方便安装,并且能源的转化率较高,转化速度快,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减少能源损失。

再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加热模块的误加热以及提高加热模块的反应效率,加热机构至少包括一个挤压开关10,挤压开关10连接电源连接片13且包括玻璃压片101、接触弹片102、加热座104,加热丝1的一端设置连接触点103。电源连接片13电性连接接触弹片102。玻璃压片101与接触弹片102之间具有一段间隙,且车窗玻璃在上升至关闭位置时下压玻璃压片101,使玻璃压片101接触连接触点103。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连接片13连接到电源的正极或者负极,可以根据连接触点103所对应的极性进行选择。加热座104用于固定加热丝1,防止加热丝1在挤压下变形,失去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机构可以相当于一个接触开关,即在门窗玻璃2关闭时,门窗玻璃2的边缘抵住玻璃压片101,使接触弹片102连接至连接触点103,并使电源向加热丝1供电。这样所带来的优点是,通过加热机构进一步提高加热的条件,即在控制模块驱动加热模块时,还需加热机构满足加热丝1的工作条件,避免由于检测模块误检测所引起的能源损失。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对雨量和位置的精确检测,检测模块可以包括雨量传感器8、位置传感器9。雨量传感器8每隔预设时间检测一次汽车所在位置的雨量,位置传感器9用于检测门窗玻璃2的位置。雨量传感器8可以安装在车前玻璃的顶端,当然也可以设置在汽车的顶部等位置。为了避免雨量传感器8检测的无效数据传输至控制模块,可以给雨量传感器8设置一个阈值,仅当雨量传感器8的检测值超过阈值时,雨量传感器8将检测的雨量信息传输至控制模块,供控制模块进行分析。雨量传感器8的工作原理为:将雨量传感器8安装在挡风玻璃内侧的后视镜区域;雨量传感器8包含两组光敏电阻、发射器和接收器,每组的3个光敏电阻围绕接收器的二极管形成一个圆的光学系统,接收器接收两组经过挡风玻璃反射的环境光,当任何雨滴落在挡风玻璃敏感区中会引起发送和接收的不平衡,产生具有时钟频率的电压。微小偏差由雨量传感器8内部的电子分析仪检测并过滤放大作为数字脉冲信号输出,脉冲的宽度表示雨滴的大小,脉冲的个数表示雨滴的数量。雨量传感器8通过总线周期性发送脉冲给雨量分析模块,分析模块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是否发出雨量信号至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控制模块的工作效率,便于实际应用,控制模块包括加热控制器6、车身控制器7(bcm)、防夹控制器5。加热控制器6在雨量传感器8检测的雨量大于预设雨量且位置传感器9检测门窗玻璃2的位置位于关闭位置时,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车身控制器7(bcm)在雨量传感器8检测的雨量大于预设雨量且位置传感器9检测门窗玻璃2的位置未在关闭位置时,通过防夹控制器5驱动门窗玻璃2上升至关闭位置,并通过加热控制器6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

请参阅图6,雨量传感器8的引脚p1、p2、p3分别连接至车身控制器7的引脚22、2、23,位置传感器9(车窗位置传感器)的引脚p1、p2、p3分别连接至车身控制器7的引脚19、3、20。防夹控制器5(车辆防夹控制器)与车身控制器7之间通过lin1线进行信号传输。在本实施例中,门窗玻璃2的数量为四个。防夹控制器5的引脚pe1_5、pe1_6分别连接第一个门窗玻璃2的升降电机,引脚pe1_7、pe1_8分别连接第二个门窗玻璃2的升降电机,防夹控制器5的引脚pe1_9、pe1_10分别连接第三个门窗玻璃2的升降电机,引脚pe1_11、pe1_12分别连接第四个门窗玻璃2的升降电机。加热控制器6通过lin2线与车身控制器7传输信号。加热控制器6、车身控制器7、防夹控制器5的其他引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并通过门线束4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所提供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还包括触屏开关。汽车内设置中控大屏,触屏开关设置在中控大屏上,并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加热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这样,驾驶人在驾驶汽车时,如遇到暴雨的天气,可以通过触屏开关启动加热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实现对门窗玻璃2的加热功能,方便驾驶人操作。

为了进一步方便本申请在雪天进行使用,检测模块还每隔预设时间二,检测一次汽车所在位置的雪量。控制模块判断当前雪量是否达到一个预设雪量,是则根据当前位置判断门窗玻璃2是否关闭门窗,是则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否则驱动门窗玻璃2关闭门窗后再驱动加热模块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下的雪由热的门窗玻璃2的加热作用,难以堆积的门窗玻璃2上,提高驾驶人的视野清晰度,进一步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性。

由上述可知,控制模块根据检测模块检测的雨雪量以及门窗玻璃2的位置,控制加热模块的启停以及工作的发热功率,有效利用汽车的能源,改善雨雪天并线和转向时的行车视野,消除驾驶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为了节省电能,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损耗,在雨量传感器8检测的雪量大于预设雪量且位置传感器9检测门窗玻璃2的位置位于关闭位置时,控制模块设置与预设雪量成正比例的加热模块的发热功率;在雨量传感器8检测的雨量大于预设雨量且位置传感器9检测门窗玻璃2的位置位于关闭位置时,控制模块设置与预设雨量成正比例的加热模块的发热功率。这样,可以有效利用汽车的能源,改善雨雪天并线和转向时的行车视野,消除驾驶安全隐患。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自动加热装置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子开关、相互匹配的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设置在汽车内,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可以进行远程的信号传输,其中,信号发射模块发送启动信号至信号接收模块,信号接收模块将启动信号发送至电子开关,使电子开关打开或者关闭加热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在驾驶人离开汽车后,汽车的门窗玻璃2可能会由于天气的变化(如降雨、降雪等),产生水渍以及积雪,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易清理,这样,通过信号发射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以及电子开关,可以远程对汽车的门窗玻璃2进行加热,提高门窗玻璃2的清洁度,方便自动加热装置的远程使用。

实施例7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2的自动加热方法,并应用于实施例2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自动加热方法包括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此步骤可由雨量/雪量检测器执行。

步骤s2: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此步骤可由处理器执行。在当前雨量/雪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雨量/雪量值时,执行步骤s3;在当前雨量/雪量值小于预设雨量/雪量值时,执行步骤s6。

步骤s3:检测汽车门窗玻璃2在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此步骤可由位置值检测器执行。

步骤s4:判断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此步骤可由处理器执行。

在当前位置值不小于预设位置值时,执行步骤s5;在当前位置值小于预设位置值时,执行步骤s7。

步骤s5:驱动两个电极3串联一个电源,以对加热丝1加热。此步骤可由加热控制器6执行,或手动开启电源开关使加热丝1接通电源。

步骤s6:延时若干秒,并在延时后启动步骤s1。此步骤可由处理器执行。

步骤s7:驱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并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后执行步骤s5。此步骤可由关窗器执行,甚至干脆手动去启动门窗玻璃2,使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

当然,本实施例的自动加热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如,应用于实施例1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时,此方法可采用机器人来智能数据处理,最后通过语音播报或者声、光提示的方式通知用户去关闭汽车门窗并开启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功能。如,应用于实施例5的汽车门窗玻璃加热器中时,可通过雨量传感器实现雨量数据(即当前雨量/雪量值)的采集,可通过位置传感器9实现汽车门窗玻璃在汽车门窗中的位置检测,可通过防夹控制器5实现汽车门窗玻璃的自动关闭,可通过车身控制器7实现数据的处理,判断加热条件。

实施例8

本申请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汽车门窗玻璃2的自动加热装置,其与实施例7的汽车门窗玻璃2的自动加热方法相对应。

自动加热装置包括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当前位置检测模块、位置值判断模块以及驱动加热模块。

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汽车外的当前雨量/雪量,以获得相应的当前雨量/雪量值。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可以采用雨量/雪量传感器,并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当然,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雨量/雪量检测机构,并且也可以安装在汽车的顶部等其他方便采集数据的位置。

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是否大于或等于一个预设雨量/雪量值。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可以采用雨量/雪量分析模块,并产生相应的雨量/雪量信号。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可以同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安装在同一位置,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汽车内。

当前位置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汽车门窗玻璃2在汽车的汽车门窗中的当前位置,以获得相应的当前位置值。其中,在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启动当前位置检测模块。当前位置检测模块可以采用汽车自带的车窗位置检测装置,也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

位置值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位置值是否小于一个预设位置值。驱动加热模块用于驱动两个电极3串联一个电源,以对加热丝加热。其中,在位置值判断模块判断当前位置值不小于预设位置值时,启动驱动加热模块。位置值判断模块可以同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一同设置在一个判断单元内,也可以单独安装在汽车内。驱动加热模块可以由电源、电动开关组成,并且电源、电动开关与加热器的两个电极3串联。这样,通过控制电动开关的通断,即可控制加热丝1的加热状态。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汽车门窗玻璃自动加热装置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增加了延迟模块、驱动关窗模块。

延迟模块用于延时若干秒。其中,在雨量/雪量值判断模块判断当前雨量/雪量值小于预设雨量/雪量值时,启动延迟模块。并且,延迟模块延时若干秒后,启动当前雨量/雪量值检测模块。延迟模块可以采用定时模块,也可以采用其他具有延时设置功能的模块。当然,延时的时间可以人工设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雨雪量进行设定。

驱动关窗模块用于驱动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其中,在位置值判断模块判断当前位置值小于预设位置值时,启动驱动关窗模块。并且,门窗玻璃2闭合汽车门窗后,启动驱动加热模块。驱动关窗模块可以采用汽车自带的关窗模块,也在汽车内可以额外增加驱动关窗模块。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