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9331发布日期:2019-06-22 01:3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摄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搭载于车辆的、透过车辆玻璃拍摄车辆前方等的图像的车辆用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拍摄车辆前方图像等的摄影装置被搭载于车辆的情况正在增加。摄影装置拍摄到的图像被用于行驶向导、行驶状况记录、防止碰撞、自动行驶等用途。

这些摄影装置被安装在例如前挡风玻璃等车辆玻璃的车室侧。由于安置在车室内侧,因此不会受到风雨的影响。但是车辆玻璃会因为结露而起雾,这有可能会影响到摄影装置的前方视线,导致摄影功能降低。

专利文献1介绍了设置给车辆玻璃加热的加热器,通过给摄影装置前方的车辆玻璃加热来防止结露。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04518号公报

在此,可以尽量对摄影装置前方的车辆玻璃进行均匀加热。由此可以较少地耗费能量,还可以缩短化解结露的时间,还可以实现加热器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车辆用摄影装置包括:相机,其安装在车辆玻璃的车室内侧,对车外进行拍摄;以及加热器,其与位于所述相机镜头前方的所述车辆玻璃隔开间隔相对设置,对所述车辆玻璃放热,所述加热器包括:发热体,其包含呈面状展开的电热线;以及散热体,其包含高导热性材料,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所述车辆玻璃侧,被所述发热体发出的热量加热,向所述车辆玻璃侧放热,通过所述散热体放射的热量对所述车辆玻璃进行加热。

另外,所述散热体可以由金属构成。

另外,所述加热器可以包含基板,所述发热体可以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一面上,所述散热体可以设置在所述基板的第二面上。

根据本公开,可以给车辆玻璃均匀加热,从而可以提高给车辆玻璃除雾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相机的立体图。

图3是加热器的截面图。

图4是加热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实施例的加热器的热像图。

图5b是比较例的加热器的热像图。

图6a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6b是表示图6a的加热器的a视角(aview)的结构的图。

图6c是表示图6a的加热器的b视角(bview)的结构的图。

图7是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结构的图。

图9a是表示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9b是表示图9a加热器的b视角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公开不限于下面所记述的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图1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摄影装置整体结构的分解立体图。车辆玻璃10例如是车辆的前挡风玻璃。车辆玻璃10的车室侧的表面上安装支架12。将支架12安装于前挡风玻璃时,可以安装在不妨碍驾驶员视线的位置,例如前挡风玻璃的上端附近。

支架12具有能够粘贴到车辆玻璃10上的玻璃侧部分和为保持相机而从玻璃侧部分的两侧向车室侧延伸的一对侧部。支架12的玻璃侧部分在与相机视野相应的部分具有开口。

在支架12上安装固定件22以保持相机20,同时遮盖相机20的车室一端。也就是说,相机20被支架12和固定件22保持。

另外,相机20的拍摄用镜头前方的侧面部分(与车辆玻璃10相对的部分)设置有呈面状展开的加热器18和罩住加热器18的罩子16,以及设置在罩子16表面的毡子14。

“相机20的结构”

图2表示相机20的结构。图1是从车室侧观察相机20,图2是从车辆玻璃10侧观察相机20。相机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30。相机镜头32从外壳30表面侧露出。安装上相机20时该相机镜头32面向车辆的前方,相机20隔着车辆玻璃10拍摄车辆前方。

外壳30的前下方设有呈向前方延伸的梯形柱状凹陷的凹部36。所以相机20的外壳30的上表面34形成前下方开口的大致u字形状,该上表面34固定在密封垫上。

并且凹部36的底面设置加热器18,加热器18上设置罩子16和毡子14。也就是说,加热器18与车辆玻璃10隔开间隔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罩子16的截面呈u字状,底部与加热器18相对应呈梯形状,一对侧壁与凹部36的侧壁相对应。毡子14粘贴在罩子16底部的上表面(车辆玻璃10侧)。毡子14将从车外射入的光漫反射和吸收,以防止散射光射入相机镜头32。

“加热器18的结构”

图3表示加热器18的截面图,图4表示加热器18的分解立体图。由此,加热器18具有层叠多种材料的构造。作为基板的薄膜40例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耐热性的塑料制成。在该薄膜40上设置发热体42。发热体42是电热线(例如镍铬合金线)的布线图案,通过通电流发热。在此例中使镍铬合金线蜿蜒曲折形成图案,图案的整体形状形成为梯形状。

发热体42上设置作为保护基板的薄膜44。由此,通过薄膜40和薄膜44将发热体42夹在中间。另外,薄膜44可以和薄膜40是同样的材质。

发热体42可以通过印刷或蚀刻等方法在薄膜40上形成。另外,薄膜44可以防止发热体42的氧化/污垢附着/划伤等。

然后在薄膜44上设置金属板46作为导热性好的散热体。该金属可以使用任何金属,不过铜、铝等比较合适。然后在金属板46上间隔着双面胶带48设置罩子16。由此,金属板46与罩子16粘结在一起。另外,也可以用环氧树脂等材料的层替代金属板46,只要该材料导热性好。并且,金属板46既可以覆盖发热体42整体,也可以覆盖发热体42的一部分。

这样,罩子16的反面(车室侧)间隔着金属板46粘贴有加热器18。并且相机20的前方视野范围大致与罩子16的面积一致。因此,通过从金属板46辐射的热量,车辆玻璃10上的雾被除去。

在此,为了让发热体42具有所设定的电阻值,需要细长曲折地布线,于是就出现了疏密不同的地方。于是导致温度分布不均匀,对罩子16表面的温度分布也带来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把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发热体42直接粘贴在罩子16上,而是在罩子16和发热体42之间设置了金属板46。所以不是直接放射发热体42的热量,而是用于加热金属板46。因此罩子16不是从具有疏密不匀的图案的发热体42得到热量,而是从热量分布/放射强度已均匀了的金属板46得到热量。金属板46由于导热性好,能整体达到温度均匀。也就是说,金属板46是完整的一块板,没有各不相同的面区域和长度区域,又因为导热性好,可以起到让单位面积的热量分布/放射强度达到均衡的作用,所以金属板46可以均匀发热。

这样来自金属板46的辐射热量被放射到车辆玻璃10上。因此,通过来自金属板46的均匀的辐射热量可以给车辆玻璃10加热。换言之,疏密不均图案构成的发热体42只是起到给金属板46加热的辅助作用,因此即使发热体42的图案疏密不均,车辆玻璃10的相机20的视野区域也可以实现有均匀的辐射热照射。

“温度分布”

图5a、图5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8(图5a)和去掉金属板46的比较例(图5b)中的温度分布的测量示例(热像图)。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板46的整体范围都是均匀的温度。而在比较例中,中心部和周边部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别。

“变形例”

图6a、图6b、图6c是实施方式的摄影装置的加热器18,是减少了部件数量的变形例结构图。图6a表示加热器的截面结构,图6b表示图6a的加热器的a视角(俯视)、图6c表示图6a的加热器的b视角(仰视)。

在此例中,在加热器18的基板、即薄膜40的第一面上形成金属板46,在第二面上形成发热体42。这些是先通过溅射或蒸镀等形成导电性膜以后,再通过双面蚀刻形成。也就是说,在第一面形成图案化的发热体42,在第二面形成作为不进行图案化的整面图案的用于使温度分布均匀化的金属板46。另外,发热体42、金属板46可以都做得比薄膜40小些,在周边形成没有金属的部分。

如果采用这样的构造,金属板46、发热体42就可以稳固在薄膜40上。特别是金属板46、发热体42都可以是蚀刻薄膜的厚度,实现薄型化,由此带来导热性的提高,实现热量的均匀化。另外,由于不用在薄膜40上粘结金属板46和发热体42,例如双面胶等的粘合材料也就不需要,所以也可以起到减少部件数量的效果。

图7表示又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实施例中,金属板46被省略,而罩子16由金属(导热性好的材料)形成。这样罩子16就和金属板46一样起到使散热体的热量均匀化的功能。

图8表示又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实施例中,金属板46被省略,而双面胶带48由导热性好的材料形成。可以是在金属膜的双面设置粘结材料,也可以是在导热性好的塑料的双面设置粘结材料。这样双面胶带48就和金属板46一样起到使散热体的热量均匀化的功能。

图9a、图9b表示又一种实施方式。图9a表示截面结构,图9b是图9a的加热器的b视角(仰视)图。在此例中,发热体42形成在薄膜40的一面上,而薄膜40的另一面上则配置有保险丝50。保险丝50在发热体42的温度达到一定以上时会发生熔断,为使会发生熔断的部分以及其配线接受来自发热体42的热量,保险丝50设置在离发热体42比较近的地方。另外,对于与电源连接的外部配线52,保险丝50和发热体42进行串联连接,来自电源的电流流过保险丝50和发热体42。在图示的例子中,外部配线52的一边在位于发热体42一侧的端子部54与发热体42的一端连接。而发热体42的另一端在端子部54与保险丝50的一端连接,保险丝50的另一端在端子部54与外部配线52的另一边连接。另外,端子部54中的导体之间可以采用铆接连接。

在此结构中,保险丝50及其配线会吸收发热体42的热量,所以该部分与周围相比会有温度变低的倾向。因此会成为均匀加热的障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发热体42与车辆玻璃10之间存在金属板46。因此,金属板46会达到均匀的温度,可以对车辆玻璃10进行均匀的加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