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电动车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7125发布日期:2019-03-30 08:52阅读:1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轮电动车独立悬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动四轮代步车技术领域,主要提出一种四轮电动车后悬挂独立悬架。



背景技术:

后悬挂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链接装置的总成,其功能实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的行驶。目前为止,已经公知的四轮电动车后悬架为后桥或扭力梁式的非独立悬架,基于这种结构,导致存在以下问题:

1、左右轮在弹跳时,会相互牵连,从而会减低乘坐的乘坐的舒适性及操控的安全性。

2、因构造简单使设计的自由度小,操控的安定性较差。

综上几点,客户反响较大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四轮电动车后悬挂独立悬架。

本发明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轮电动车后悬挂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具有左横臂和右横臂;所述左横臂和右横臂之间通过横向稳定杆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横向稳定杆弹性连接在副车架上的;所述横向稳定杆的两端分别通过左连杆、右连杆与左减震器、右减震器相连,用来提高悬架的侧倾刚度,减少车身倾角,提高整车稳定性;所述的独立悬架还设置有左调节臂和右调节臂;所述的左横臂与左调节臂均与左制动器、副车架连接,所述的左制动器上还连接有左纵臂;所述的左制动器通过左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所述的左纵臂与车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左横臂、左调节臂左制动器、车架以及副车架共同形成左悬架;所述的右横臂与右调节臂均与右制动器、副车架连接,所述的右制动器上还连接有右纵臂;所述的右制动器通过右减震器与所述的车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右纵臂与车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右横臂、右调节臂右制动器、车架以及副车架共同形成右悬架;当悬挂两边的车轮收到冲击时,左右轮相互不影响,并且由于该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从而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

所述的左横臂具有钢管,连接在钢管两端的钢套、u形支承;所述的缸套内压装有缓冲胶套;所述右横臂、左纵臂、右纵臂的结构同所述的左横臂。

左纵臂、右纵臂内的所述缓冲胶套设置有对称的通孔,其安装方向与左纵臂、右纵臂轴线方向一致。

所述的左调节臂具有双头螺纹柱,连接在双头螺纹柱两端的螺纹管;两根所述螺纹管的分别与钢套、u形支承焊接连接;所述右调节臂的结构同所述左调节臂的结构;通过旋转左调节臂、右调节臂的螺纹部分调节调节臂本身的长度来改变后轮的前束,从而可以根据整车情况来调整前后轮前束来减小轮胎的磨损,同时也使整车的稳定性能提高。

所述的左减震器、右减震器上分别装配有弹簧,当整车外部受到冲击时,吸收、过滤、衰减震动,起到减震作用。

所述左连杆、右连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杆具有钢管和焊接在钢管两端的球头;焊接于钢管两端的球头之间呈九十度角设置,用来连接稳定杆与减震。

所述横向稳定杆与副车架之间通过两个支承连接;所述的支撑与横向稳定杆之间设置有用以缓冲稳定杆与副车架之间的刚性接触的橡胶块。

本发明提出的四轮电动车后悬挂独立悬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轮单独通过一套悬挂安装于车身,当悬挂两边的车轮收到冲击时,左右轮相互不影响,并且由于该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从而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左、右制动器通过左、右减震器与车架相连后,减小了非簧载质量,使车的平顺性增加;左右轮之间单独运动,与传统的直桥式相比还可以减低电机位置,使整车中心降低;车轮的运动空间也变大了许多,可以通过降低悬架的刚度来改善整车行驶的平顺性;左、右纵臂内所设置的缓冲胶套,在左、右纵臂于车架连接处,避免了相互之间刚性接触,减小了噪音的同时,也增加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的结构主要由连杆,减震器和减震弹簧组成,这种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拥有一定的舒适性,而且由于是连杆结构,可以是车轮和地面尽最大可能保持垂直,尽最大可能减小车身的倾斜,最大可能维持轮胎的贴地性,从而满足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独立悬架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横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左纵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左调节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左减震器与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横向稳定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纵臂缓冲胶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左连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杆系与车架和副车架连接示意图。

图中:1、左横臂,2、右横臂,3、左纵臂,4、右纵臂,5、左调节臂,6、右调节臂,7、左减震器,8、右减震器,9、弹簧,10、横向稳定杆,11、纵臂缓冲胶套,12、左连杆,13、右连杆,14、车架,15、副车架,16、左制动器,17、右制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并结合图9,一种四轮电动车后悬挂独立悬架,独立悬架具有左横臂1和右横臂2;结合图2,所述的左横臂具有钢管,连接在钢管两端的钢套、u形支承;所述的缸套内压装有缓冲胶套;所述右横臂、左纵臂、右纵臂的结构同所述的左横臂;述左横臂1和右横臂2之间通过横向稳定杆10连接为一体;所述的横向稳定杆10弹性连接在副车架15上的;横向稳定杆10的结构如图6所示,所述横向稳定杆10的两端分别通过左连杆12、右连杆13与左减震器7、右减震器8相连,用来提高悬架的侧倾刚度,减少车身倾角,提高整车稳定性;所述的独立悬架还设置有结构相同的左调节臂5和右调节臂6;结合图4;所述的左调节臂具有双头螺纹柱,连接在双头螺纹柱两端的螺纹管;两根所述螺纹管的分别与钢套、u形支承焊接连接;所述右调节臂的结构同所述左调节臂的结构;通过旋转左调节臂、右调节臂的螺纹部分调节调节臂本身的长度来改变后轮的前束,从而可以根据整车情况来调整前后轮前束来减小轮胎的磨损,同时也使整车的稳定性能提高;所述的左横臂1与左调节臂5均与左制动器17、副车架15连接,所述的左制动器17上还连接有左纵臂3;所述的左制动器17通过左减震器7与车架14连接;所述的左纵臂3与车架14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左横臂1、左调节臂5、左制动器16、车架以及副车架共同形成左悬架;所述的右横臂与右调节臂均与右制动器、副车架连接,所述的右制动器上还连接有右纵臂;所述的右制动器通过右减震器与所述的车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右纵臂与车架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右横臂、右调节臂右制动器、车架以及副车架共同形成右悬架;当悬挂两边的车轮收到冲击时,左右轮相互不影响,并且由于该悬挂质量较轻,缓冲与减震能力很强,从而增加了乘坐的舒适性。

左纵臂、右纵臂内的所述缓冲胶套设置有对称的通孔,其安装方向与左纵臂、右纵臂轴线方向一致。

所述的左减震器、右减震器上分别装配有弹簧,当整车外部受到冲击时,吸收、过滤、衰减震动,起到减震作用。

所述左连杆、右连杆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杆具有钢管和焊接在钢管两端的球头;焊接于钢管两端的球头之间呈九十度角设置,用来连接稳定杆与减震。

所述横向稳定杆与副车架之间通过两个支承连接;所述的支撑与横向稳定杆之间设置有用以缓冲稳定杆与副车架之间的刚性接触的橡胶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