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2807发布日期:2019-04-12 22:58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悬挂装置作为连接汽车车轮与车身的机构,它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抵消一部分车身震动对车内乘客或货物带来的冲击,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挂装置对汽车的操作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汽车理论中,汽车的操作性主要指的是其操作平稳性,而汽车的操作平稳性又包含两部分内容:操作性和平稳性。操作性指的是汽车能够及时而且准确的根据驾驶员发出的转向指令而转向;平稳性指的是汽车受到外部干扰后,能够及时自行恢复正常行驶的方向。汽车操作性和平稳性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矛盾。当汽车为了取得良好的平稳性时,就需要大大缓冲汽车受到的外部震动,因此汽车悬挂装置的柔软度就需要提高,然而柔软度提升就意味着容易使汽车出现刹车点头、启动抬头、以及更为严重的侧倾等问题,进而影响汽车的操作性。除此之外,汽车行驶在不同的路况下,对汽车悬挂装置的性能要求也不相同,如平坦路面时就需要操作性好,坑洼路面时就需要平稳性好。现有的每个悬挂弹簧均只有一种固定方式工作的弹簧,而弹簧的弹力和最大边形均是一定的,所以就导致汽车的操作性和平稳性很难同时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悬挂装置能够在两种不同状态方式下工作,以使汽车能够同时保证操作性和平稳性。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包括车轮和与车轮连接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方设置有底板、过渡板、顶板和减震器,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的顶部,所述底板、过渡板和顶板依次从下往上相对设置,所述减震器的下端连接底板,所述减震器的中部穿过过渡板,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顶板,所述顶板与车身连接,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一弹簧,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二弹簧,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可收缩支撑杆,所述可收缩支撑杆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的顶部;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所述过渡板的底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收缩以使其上端与所述过渡板的底部断开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收缩支撑杆为电控可收缩杆或液压控制可收缩杆。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连接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连接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可收缩支撑杆。

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包括车轮和与车轮连接的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方设置有底板、过渡板、顶板和减震器,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的顶部,所述底板、过渡板和顶板依次从下往上相对设置,所述减震器的下端连接底板,所述减震器的中部穿过过渡板,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顶板,所述顶板与车身连接,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一弹簧,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二弹簧,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可收缩支撑杆,所述可收缩支撑杆下端固定在所述过渡板的顶部;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所述顶板的底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收缩以使其上端与所述顶板的底部断开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收缩支撑杆为电控可收缩杆或液压控制可收缩杆。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底板之间连接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一弹簧。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连接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第二弹簧。

进一步,所述过渡板与顶板之间设置有4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的可收缩支撑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顶板与过渡板、过渡板与底板之间的两级减震弹簧,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的作用下不发挥作用,轮毂接收到的力能够仅通过第一弹簧就迅速地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操作性,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的作用下发挥作用,轮毂接收到的力能够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才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平稳性,因此能够使汽车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最佳的操作性和平稳性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车轮;2-轮毂;3-减震器;4-底板;5-顶板;6-过渡板;7-第二弹簧;8-可收缩支撑杆;9-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简要说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包括车轮1和与车轮1连接的轮毂2,所述轮毂2上方设置有底板4、过渡板6、顶板5和减震器3,所述底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2的顶部,所述底板4、过渡板6和顶板5依次从下往上相对设置,所述减震器3的下端连接底板4,所述减震器3的中部穿过过渡板6,所述减震器3的上端连接顶板5,所述顶板5与车身连接,所述过渡板6与顶板5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第一弹簧9,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过渡板6与底板4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第二弹簧7,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过渡板6与底板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可收缩支撑杆8,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为电控可收缩杆或液压控制可收缩杆以及其他能够实现收缩控制功能的杆,所述可收缩支撑杆5下端固定在所述底板4的顶部;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如城市马路、高速公路等路况,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的上端支撑在所述过渡板6的底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如乡间小路、山路等路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收缩以使其上端与所述过渡板6的底部断开连接。

该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7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8的作用下不发挥作用,轮毂2接收到的力能够通过可收缩支撑杆8和第一弹簧9就迅速地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操作性,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7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8的作用下发挥作用,轮毂2接收到的力通过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才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平稳性,因此能够使汽车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最佳的操作性和平稳性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包括车轮1和与车轮1连接的轮毂2,所述轮毂2上方设置有底板4、过渡板6、顶板5和减震器3,所述底板4固定设置在所述轮毂2的顶部,所述底板4、过渡板6和顶板5依次从下往上相对设置,所述减震器3的下端连接底板4,所述减震器3的中部穿过过渡板6,所述减震器3的上端连接顶板5,所述顶板5与车身连接,所述过渡板6与底板4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第一弹簧9,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过渡板6与顶板4之间连接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第二弹簧7,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过渡板6与顶板4之间还设置有多个均布围绕所述减震器3的可收缩支撑杆8,优选的设置4个,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为电控可收缩杆或液压控制可收缩杆以及其他能够实现收缩控制功能的杆,所述可收缩支撑杆5下端固定在所述过渡板6的顶部;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如城市马路、高速公路等路况,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的上端支撑在所述顶板5的底部;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如乡间小路、山路等路况,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可收缩支撑杆8收缩以使其上端与所述顶板5的底部断开连接。

该双模态汽车悬挂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汽车行驶在平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7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8的作用下不发挥作用,轮毂2接收到的力能够通过第一弹簧9和可收缩支撑杆8就迅速地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操作性,当汽车行驶在不平的路上时,其中第二减震弹簧7能够在可收缩支撑杆8的作用下发挥作用,轮毂2接收到的力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才传递给车身,从而提高汽车的平稳性,因此能够使汽车在所有情况下都具有最佳的操作性和平稳性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