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其实心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131发布日期:2018-10-02 19:40阅读:4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实心轮胎。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实心轮胎的车辆。



背景技术:

骑行车辆(如自行车或电助力车等)作为一种绿色、健康、环保的出行工具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重要工具,共享单车作为一种骑行设备在城市中解决了通勤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方便环保,近年来备受推崇。轮胎是车辆主要的行走部件,其长期与地面接触,属于高磨损部件,而传统的充气轮胎需要定期补气,且易于磨损破坏,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车辆来讲,使用充气轮胎的后期维护成本过高,且轮胎使用寿命较短。基于此,实心胎在车辆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实心胎为实心橡胶结构,其在骑行过程中无法兼顾整体弹性与局部缓冲之间的平衡。实心轮胎在骑行过程中,轮胎受压形变的过程和充气胎的形变过程不同,实心胎的变形量较少,在内胎和外胎之间、内胎和轮圈之间会发生摩擦和挤压位移,导致内胎发生滑移,影响轮胎与轮圈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骑行舒适性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实心轮胎,以期避免轮胎与轮圈发生滑移,从而提高轮胎的安装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骑行舒适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实心轮胎,以期避免轮胎与轮圈发生滑移,从而提高轮胎的安装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骑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心轮胎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实心轮胎,包括轮辋、外胎和实心内胎;

所述轮辋上开设有周向延伸的轮圈,所述外胎包括圈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卡设固定于所述轮圈内,所述实心内胎安装于所述圈体部;所述实心内胎的厚度小于其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内胎包括主体部和勾爪部,所述圈体部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之外,所述勾爪部卡设固定于所述轮圈内,且所述安装部夹设于所述勾爪部与所述轮圈之间;所述实心内胎的主体部的厚度小于其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轮圈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6寸,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与其宽度的尺寸比为4:5。

进一步地,所述轮圈的直径小于26寸,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与其宽度的尺寸比为3:4。

进一步地,所述外胎与所述实心内胎的接触面上、以及所述实心轮胎的与所述外胎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为辊网纹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胎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胎。

进一步地,所述实心内胎为聚氨酯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实心轮胎为如上所述的实心轮胎。

可选地,具体为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或电助力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轮胎包括轮辋、外胎和实心内胎;其中,所述轮辋上开设有周向延伸的轮圈,所述外胎包括圈体部和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卡设固定于所述轮圈内,所述实心内胎安装于所述圈体部,所述实心内胎的厚度小于其宽度;所述实心内胎包括主体部和勾爪部,所述圈体部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之外,所述勾爪部卡设固定于所述轮圈内,且所述安装部夹设于所述勾爪部与所述轮圈之间;所述实心内胎的主体部的厚度小于其宽度。

在装配过程中,先将此实心内胎嵌入外胎内,并将内外胎组成的车胎整体嵌进轮圈的一侧,然后固定好该侧,在另一侧用专用机器沿轮圈彻底将轮胎压入轮圈中。由于实心内胎的厚度小于其宽度,该实心内胎的主体部形成椭圆型偏扁的结构形式,使得轮胎的自然形态接近充气车胎在压缩到80%时的状态,受力压缩时,由于形变量得到控制,会将实心内胎的弹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以便充分发挥实心内胎的弹性,降低骑行颠簸,提高骑行舒适性;同时,在紧急制动或大力驱动时,由于内胎底部设置的勾爪部能够与轮圈配合的更紧,从而有效避免了滑移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轮胎的安装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了骑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为图1所示实心轮胎中实心内胎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辋

2-外胎

21-圈体部 22-安装部

3-实心内胎

31-主体部 32-勾爪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轮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2为图1所示实心轮胎中实心内胎的截面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心轮胎用于具有轮胎的骑行车辆,该车辆可以为自行车、电动车、电助力自行车或摩托车等,本实施例以用于共享单车的实心轮胎为例。该实心轮胎包括轮辋1、外胎2和实心内胎3,应当理解的是,轮辋1、外胎2和实心内胎3均为周向环绕一周的环形结构;其中,所述轮辋1上开设有周向延伸的轮圈,所述外胎2包括圈体部21和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卡设固定于所述轮圈内,所述实心内胎3安装于所述圈体部21,所述实心内胎3的厚度小于其宽度,以充分发挥实心内胎3的弹力,改善骑行舒适性。

具体地,所述实心内胎3包括主体部31和勾爪部32,所述外胎2的圈体部21套设于所述主体部31之外,所述勾爪部32固定于所述轮圈内,且所述安装部22夹设于所述勾爪部32与所述轮圈之间;所述实心内胎3的主体部31的厚度小于其宽度,即上述实心内胎的厚度小于其宽度是具体通过主体部的厚度小于其宽度来实现的。

应当理解的是,实心轮胎的厚度是指车辆直立状态下,沿车轮直径方向的尺寸,其宽度是指平行于地面方向的尺寸;为便于理解,在图2中,H即表示主体部31的厚度,L表示主体部31的宽度。

在装配过程中,先将此实心内胎3嵌入外胎2内,并将内外胎组成的车胎整体嵌进轮圈的一侧,然后固定好该侧,在另一侧用专用机器沿轮圈彻底将轮胎压入轮圈中。由于实心内胎3的厚度小于其宽度,该实心内胎3的主体部31形成椭圆型偏扁的结构形式,使得轮胎的自然形态接近充气车胎在压缩到80%时的状态,受力压缩时,由于形变量得到控制,会将实心内胎3的弹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以便充分发挥实心内胎的弹性,降低骑行颠簸,提高骑行舒适性;同时,在紧急制动或大力驱动时,由于内胎底部设置的勾爪部32能够从内部向外胎2的胎唇提供膨胀力,能够与轮圈配合的更紧,使得外胎2能更稳定地固定于车圈,从而有效避免了滑移的现象,进而提高了轮胎的安装结构可靠性,并且提高了骑行舒适性。

为了保证实心内胎3的主体部31形成的扁形椭圆形具有适当的压缩比例,以便轮胎处于最佳的压缩状态,当轮圈的直径大于或等于26寸时,所述主体部31的厚度H与其宽度L的尺寸比为4:5左右;而当轮圈的直径小于26寸时,所述主体部31的厚度H与其宽度L的尺寸比为3:4左右。

进一步地,所述外胎2的与所述实心内胎3的接触面上、以及所述实心轮胎的与所述外胎的接触面上均设置有防滑层,该防滑层可以为开设在外胎2内壁或实心内胎3外壁的辊网纹层,以便在在紧急制动或大力驱动时,通过实心内胎3外侧和/或外胎2内侧的辊网纹纹路对外胎2加大摩擦,同时由于内胎底部与轮圈配合的更紧,能够有效避免滑移的现象。

在材料特性选择上,实心内胎3可选择聚氨酯发泡等具有良好回弹性能的发泡体,其绍氏硬度为45-55之间,外胎2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以保证耐磨性,即所述外胎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胎,所述实心内胎为聚氨酯胎。

除了上述实心轮胎,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心轮胎的车辆,该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具体地,该车辆具体为自行车、电动车或电助力自行车,其中,自行车可以为私家自行车或共享单车。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