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右上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9870发布日期:2018-08-29 00:3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右上支架。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发动机支架的作用是固定发动机,减缓发动机在运行当中产生的震动,避免发动机在长时间运行时,导致发动机松动,或发动机磨损,传统的发动机支架由于设计不科学合理,在汽车发动机长时间的运行工作状态下,造成发动机松动,磨损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市面上的发动机支架的内部普遍通过橡胶垫对发动机进行减震,易于损坏,在损坏后只能更换发动机支架,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单独更换橡胶垫的发动机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右上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右上支架,包括发动机支架本体,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顶部上端设有固定壁通孔,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右侧末端固定连接发动机固定块,所述发动机固定块的内部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壁,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壁的右端设有第二固定壁,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内部,且第一固定壁与第二固定壁的右侧末端固定连接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与底端设有减震橡胶块,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内部顶端右侧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内部设有螺纹内槽,所述连接块的右侧末端设有连接块通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贯穿至发动机支架本体的内部右侧末端,且连接块的高度不大于两侧定位块之间的间隙高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右侧末端配合使用两个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减震橡胶块之间的间隙高度不小于连接块的高度,且减震橡胶块的表面喷覆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减震橡胶块通过螺丝贯穿固定壁通孔的内部与减震橡胶块的之间螺纹连接,且螺丝为自攻丝。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通孔的通孔直径大于螺纹内槽的通孔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发动机右上支架,通过在两侧定位块的左侧加装相同规格的减震橡胶块,可减少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发动机上下颠簸的幅度,从而提高汽车安全行驶,其减震橡胶块通过螺丝相互连接,在损坏后便于更换,相对于传统一体式的发动机支架,其结构精简,设计合理,便于后期的更换,可单独更换减震橡胶块,生产成本低,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1发动机支架本体、2固定壁通孔、3发动机固定块、4固定通孔、5第一固定壁、6第二固定壁、7连接块、8减震橡胶块、9定位块、10螺纹内槽、11连接块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发动机右上支架,包括发动机支架本体1,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顶部上端设有固定壁通孔2,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右侧末端固定连接发动机固定块3,所述发动机固定块3的内部设有固定通孔4,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固定壁5,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左侧,且第一固定壁5的右端设有第二固定壁6,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内部,且第一固定壁5与第二固定壁6的右侧末端固定连接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的顶端与底端设有减震橡胶块8,所述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内部顶端右侧设有定位块9,所述定位块9的内部设有螺纹内槽10,所述连接块7的右侧末端设有连接块通孔11。

具体的,所述连接块7贯穿至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内部右侧末端,且连接块7的高度不大于两侧定位块9之间的间隙高度。

具体的,所述连接块7的右侧末端配合使用两个定位块9。

具体的,所述减震橡胶块8之间的间隙高度不小于连接块7的高度,且减震橡胶块8的表面喷覆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

具体的,所述减震橡胶块8通过螺丝贯穿固定壁通孔2的内部与减震橡胶块8的之间螺纹连接,且螺丝为自攻丝。

具体的,所述连接块通孔11的通孔直径大于螺纹内槽10的通孔直径。

该发动机右上支架,通过在发动机支架本体1的内部加装定位块9,可方便对连接块7进行定位固定的作用,在使用螺栓螺纹连接于螺纹内槽10的内部,从而将连接块7的右侧末端与定位块9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在两侧定位块9的左侧加装相同规格的减震橡胶块8,可减少汽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发动机上下颠簸的幅度,从而提高汽车安全行驶,其减震橡胶块8通过螺丝相互连接,在损坏后便于更换,相对于传统一体式的发动机支架,其结构精简,设计合理,便于后期的更换,可单独更换减震橡胶块8,生产成本低,值得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