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3675发布日期:2018-11-02 23:23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



背景技术:

空调风道作为空调主机与乘员舱的连接部件,其内部的流场分布以及各出口的流量分配,将直接影响乘员舱舒适性,合理的空调风道结构对乘员舱舒适性和客户满意度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告号为CN2892537Y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双区空调风道结构,它包括风道,其特点是该风道分左、右风道,左、右风道相互平行,左、右风道与空调装置连接处各有一扇漏风门板,当该风道工作时,汽车空调的风从漏风门板上的漏风口进入左、右风道,风经左、右风道侧出风口向汽车左、右车厢送风,该实用新型改善了汽车两侧制冷的性能,使乘客获得较好的体感,但是其出风口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出口处存在大尺度漩涡没有得到改善,没有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对于电动汽车的制冷大多由顶置空调提供,空调后置,通过左右两侧风道将冷风输送到乘员舱和驾驶舱。风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出风口分为常出风口11和主出风口12。由于风道较长,电池包供电能力有限,空调的风在风道内从后往前吹的过程中,往往直接吹向前排,造成后排靠近空调的一排主出风口12出风量很小,影响后排乘客舒适感。

现有的电动汽车空调风道结构,大多存在出风口出风量不均匀,靠近空调的出风口出风量较小,影响乘客舒适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克服现有的电动汽车空调风道结构,大多存在出风口出风量不均匀,靠近空调的出风口出风量较小,影响乘客舒适感的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该分配结构具体为:在风道内设置圆弧挡板;所述圆弧挡板呈圆弧状平板结构,所述圆弧挡板与风道的轴向垂直设置,且所述圆弧挡板沿风道内风吹方向设置在第一主出风口的后方,所述第一主出风口靠近空调,所述圆弧挡板与所述第一主出风口沿所述风道轴向的距离为:45-55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风道包括: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在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分别设置所述圆弧挡板。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挡板的面积大小与所述风道的横截面积大小的比例为:12-14.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挡板具有呈同心圆弧的两个侧边,其中半径较小的侧边朝上设置。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挡板的圆心角为:41-4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挡板半径较小的侧边的半径为:7-7.8mm;所述圆弧挡板半径较大的侧边的半径为:65-65.8mm。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弧挡板的底部与一平板垂直相连,所述平板与所述风道的底部固连。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平板与所述风道的底部通过螺栓固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通过在第一主出风口的后方设置圆弧挡板,可一定程度上阻挡风的直接略过,从而使更多的风从第一主出风口中吹出,提高第一主出风口的出风量,从而提高第一主出风口下方乘客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汽车空调风道出风口分布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中圆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中圆弧挡板在风道中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常出风口; 12—主出风口; 1—圆弧挡板;

2—第一主出风口; 3—空调; 4—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该分配结构具体为:在风道4内设置圆弧挡板1;参考图2,所述圆弧挡板1呈圆弧状平板结构,所述圆弧挡板1与风道4的轴向垂直设置,且所述圆弧挡板1沿风道4内风吹方向设置在第一主出风口2的后方,所述第一主出风口2靠近空调3,所述圆弧挡板1与所述第一主出风口2的中心沿所述风道4轴向的距离为:45-55mm。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主要针对汽车空调3风道4较长,接近空调3的第一主出风口2出风量过小的问题,通过设置圆弧挡板1,对流动的风进行一定的阻挡,从而可提高在接近空调3的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进行风量的分配。

圆弧挡板1为呈圆弧状的平板。圆弧挡板1在风道4内部与风道4的轴向相垂直设置。即圆弧挡板1与风道4内的风向相垂直。

参考图3,圆弧挡板1沿风道4内风吹方向设置在第一主出风口2的后方,即空调3吹出来的风在风道4内先经过第一主出风口2,然后再流经圆弧挡板1。第一主出风口2是指最接近空调3的主出风口12。

空调3吹出的风在风道4内往往容易略过第一主出风口2,而直接往前吹。在第一主出风口2的后方设置圆弧挡板1,可一定程度上阻挡风的直接略过,从而使更多的风从第一主出风口2中吹出,提高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从而提高第一主出风口2下方乘客的舒适感。

进一步地,将圆弧挡板1与第一主出风口2的中心沿风道4轴向的距离为45-55mm,能够较好的将风阻挡在圆弧挡板1和第一主出风口2之间,从而有效的使更多的风从第一主出风口2中吹出。

如果圆弧挡板1和第一主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太远,则圆弧挡板1阻挡的风不能有效的从第一主出风口2中吹出,从而有效改善第一出风口2的出风情况。如果圆弧挡板1和第一主出风口2之间的距离过近,则导致圆弧挡板1距离空调3过近,从而可能会对风造成过大的阻挡,使风过多的从第一主出风口2中吹出,会影响其他主出风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对于一般商务电动汽车的顶置空调风道,第一主出风口2距离空调3,即距离风道4入口的轴向距离为70-78mm。该距离下,圆弧挡板1与第一主出风口2的中心沿风道4轴向的距离为45-55mm,可较好的改善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且不影响其他主出风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将圆弧挡板1设置为圆弧状,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风道4截面的形状,便于更好的在风道4内安装固定。圆弧挡板1的形状也可为其他,例如可为方形板状,以能对空调3吹的风起到阻挡作用为目的,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风道4包括: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在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分别设置所述圆弧挡板1。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风道4和圆弧挡板1的设置进行了说明。对于一般的较长的汽车,空调风道4大多分为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以便于提高汽车中两侧乘客的舒适感。

在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的最接近空调3的第一主出风口2都存在出风量较小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左侧风道和右侧风道中分别设置圆弧挡板1。以提高两侧乘客的舒适感,保证出风均匀。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挡板1的面积大小与所述风道4的横截面积大小的比例为:12-14.5%。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圆弧挡板1的尺寸大小进行了说明。圆弧挡板1的尺寸大小,即截面面积大小会直接影响对风道4内风的阻挡情况。

如果圆弧挡板1的面积过大,则对风造成过大的阻挡,会影响其他主出风口的出风情况。如果圆弧挡板1的面积过小,则对风形成的阻挡过小,风不会在圆弧挡板1和第一主出风口2之间聚集,则不会对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形成有效的改善。

进一步地,对于一般的商务电动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道4的横截面积一般可为40680-40690mm2,可将圆弧挡板1的截面面积设置为5387-5397mm2。该圆弧挡板1的尺寸大小既能有效对风形成阻挡,从而改善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同时,也可保证风道4内风顺利越过圆弧挡板1,从而不对其他主出风口造成影响。

参考图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挡板1具有呈同心圆弧的两个侧边,其中半径较小的侧边朝上设置。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圆弧挡板1的设置进行了说明。圆弧挡板1呈圆弧状,具有两个呈同心圆弧的侧边。两个侧边一个靠近圆心,半径较小;另一个偏离圆心,半径较大。

将半径较小的侧边朝上设置。这样设置使为了便于圆弧挡板1在风道4内的安装。半径较小的一侧边为凹状,如果将该边朝下,不便于安装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挡板1的圆心角为:41-41.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挡板1半径较小的侧边的半径为:7-7.8mm;所述圆弧挡板1半径较大的侧边的半径为:65-65.8mm。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圆弧挡板1的尺寸大小进行了说明。圆弧挡板1呈圆弧状,两个呈同心圆弧的侧边的圆心角相同。圆弧挡板1的圆心角为41-41.4°,半径较小的侧边的半径为:7-7.8mm,半径较大的侧边的半径为:65-65.8mm时,圆弧挡板1的半径较长的侧边的弧度正好可与风道4的底部相配合,且圆弧挡板1的宽度、高度较合适。

圆弧挡板1的形状和大小均会对风道4风量的分配造成影响,挡板若太大会增加风道4阻力,使输出总风量减小,达不到设计值;挡板太小则不能明显增大第一主出风口2出风量效果。

圆弧挡板1在垂直于风道4的轴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第一主出风口2的宽度。这样,能更好的阻挡风的通过,使风在圆弧挡板1前方,即靠近空调3的一侧有所停滞堆积,堆积的风会从第一主出风口2中吹出,从而增大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

如果圆弧挡板1的宽度较小,则不能很好的阻挡风,对第一主出风口2的出风量不会有太大影响。圆弧挡板1的宽度也不能太大,不能对风造成太大的阻挡。如果圆弧挡板1过大,则对风造成过多的阻挡,会影响空调3风在其他出风口的出风量。

进一步地,圆弧挡板1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挡板1的底部与一平板垂直相连,所述平板与所述风道4的底部固连。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平板与所述风道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连。

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对圆弧挡板1和风道4的固定方式进行了说明。圆弧挡板1底部与一平板垂直相连,即该平板与圆弧挡板1的底部相连,且与圆弧挡板1垂直。

因为圆弧挡板1与风道4的轴向垂直设置,因此圆弧挡板1与风道4的底面是垂直的。则该平板与风道4的底面平行,可将该平板与风道4的底部固连,从而实现圆弧挡板1与风道4的固连。

进一步地,可将圆弧挡板1的底部折弯,折弯部分与圆弧挡板1垂直。通过折弯部分与风道4底部的固连,实现圆弧挡板1与风道4的固连。

进一步地,可将该平板与风道4的底部通过螺栓固连,对此不作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顶置空调风道风量分配结构,主要应用在一种纯电动商务车上。一种纯电动商务车的制冷由顶置空调3提供,空调3后置,通过风道4将冷风输送到乘员舱和驾驶舱。风道4上出风口分为常出风口11和主出风口12。

该款纯电动商务车长7-9米左右,里边右侧包含驾驶位共5排座位,左侧7排座位。该车风道4较长,电池包供电能力有限,造成乘客最后一排,即靠近空调3的一排的主出风口12出风量很小,影响最后一排乘客舒适感。

表1中给出了在没有设置圆弧挡板1时,该纯电动商务车各主出风口12和常出风口11的出风量。由表1中可以看出左7和右5两个主出风口12的出风量很小,分别占到总风量的1%多点,直接影响最后一排的制冷效果,所以风道4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技术缺陷。

表中左7指左侧第7排,即左侧最后一排。右5指右侧第5排,即右侧最后一排。

针对该纯电动商务车顶置空调风道出风口出风量不均匀问题,为了改善最后一排乘客制冷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最后一排的主出风口12处设置圆弧挡板1,圆弧挡板1沿空调3风吹的方向位于主出风口12的后方。

具体地,在风道4左7和右5主出风口12后分别增加圆弧挡板1。该挡板分别安装在主出风口12与阅读灯之间,距离风道4后面即空调3处132.2-133mm,圆弧挡板1是由圆心角为41-41.4°的两段圆弧组成的扇形结构。

表1各出风口风量与风速

沿着空调3风吹的方向,各部件的位置关系依次为:空调3、主出风口12、圆弧挡板1和阅读灯。

增加挡板后,在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大大改善了各出风口出风量的均匀性,具体如表2增加了挡风板和没有挡风板的试验数据对比。

由表2可以看出,增加圆弧挡板1后,对其他出风口出风量变化影响很小,总风量减小0.43%,满足设计值。而左7主出风口12风量由原来的0.0083kg/s增大到0.0197kg/s,增长了137.15%;右5主出风口12风量由原来的0.016kg/s增大到0.0216kg/s,增长了86.21%。改善效果明显,增强了后排乘客的舒适感。

表2无圆弧挡板与有圆弧挡板出风口风量对比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