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913发布日期:2018-11-09 22:3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真空伺服制动是液压制动驱动机构的一种常用结构形式,其动力源为真空,对于传统的汽油发动机车辆,其进气歧管可以产生较高的真空负压,可以直接为真空伺服系统提供真空源;对于柴油发动机车辆,由于其进气歧管不能提供足够的真空负压,需要另外配备真空泵来保证真空伺服系统正常工作;而对于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或汽油直喷发动机,其进气歧管也由于不能保证提供稳定可靠的真空负压,因此也需要配备真空泵。

真空泵分为机械真空泵、电子真空泵等,由于电子真空泵与机械真空泵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油耗低等诸多优点,因而不仅被应用于纯电动汽车上,还被用于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乘用车上。

对于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或直喷发动机的传统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一般被安装在机舱内的车身壁板上,然而由于电子真空泵本身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和噪声,且极易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支撑座的左侧面开设有U型槽,所述支撑座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支撑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座的前壁和后壁内侧开设有空腔,所述滑槽和方形通孔均与空腔相连通;

所述支撑座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横向固定安装有两个复位装置,且两个复位装置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复位装置之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左侧所述复位装置和右侧所述复位装置的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左侧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固定安装于支撑座的内壁上,所述基座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发条弹簧的一端,左侧所述发条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左端,右侧所述发条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的右端,所述连接杆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内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

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控制钮,所述滑动控制钮包括外壳,且外壳滑动安装于滑槽中,所述外壳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且限位环位于空腔中,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腔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且挤压块滑动卡接与安装腔中,所述挤压块的内侧端贯穿限位环,且挤压块与方形通孔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均匀粘贴有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左侧面开设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本装置用于对电子真空泵进行安装固定,使得电子真空泵安装的更加稳固,减少电子真空泵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减少噪音的产生,延长电子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方形通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控制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第二通孔、12橡胶片、2支撑座、21第一通孔、22 U形槽、23散热孔、24方形通孔、25滑槽、26空腔、3复位装置、31基座、32圆筒、33发条弹簧、4连接杆、5挤压板、51橡胶垫、6滑动控制钮、61外壳、62限位环、63安装腔、64弹簧、65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子真空泵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支撑座2包括横向支撑板和纵向支撑板,横向支撑板位于电子真空泵的下方,用于对电子真空泵的支撑,纵向支撑板位于电子真空泵的侧面,用于对电子真空泵的加固,减少电子真空泵使用时的晃动,所述支撑座2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1,且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11相连通,通过螺栓把电子真空泵固定在支撑座2的内腔底面,螺栓贯穿第一通孔21延伸至第二通孔11中,通过螺母对第二通孔11中的螺栓进行固定,完成电子真空泵的固定安装,所述支撑座2的左侧面开设有U型槽22,U形槽22用于方便电子真空泵的安装,所述支撑座2的内壁前侧和后侧均开设有方形通孔24,所述支撑座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5,所述支撑座2的前壁和后壁内侧开设有空腔26,所述滑槽25和方形通孔24均与空腔26相连通;

所述支撑座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均横向固定安装有两个复位装置3,复位装置3用于控制两个挤压板5的位置,且两个复位装置3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复位装置3之间转动安装有连接杆4,左侧所述复位装置3和右侧所述复位装置3的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左侧所述复位装置3包括基座31,所述基座31固定安装于支撑座2的内壁上,所述基座31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圆筒32,所述圆筒3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发条弹簧33的一端,左侧所述发条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的左端,右侧所述发条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的右端,发条弹簧33与连接杆4相固定,当连接杆4受力发生转动时,发条弹簧33随之发生形变,当连接杆4所受的力消失后,发条弹簧33带动连接杆4复位,所述连接杆4的外侧转动套接有挤压板5,挤压板5与相邻的支撑座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当挤压板5上端受到挤压时,挤压板5以连接杆4为轴进行转动,挤压板5的上端向内侧挤压,所述挤压板5的内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1,橡胶垫51用于挤压安装在支撑座2内的电子真空泵的外壁,使得电子真空泵被夹持的更加稳固,避免电子真空本晃动;

所述滑槽25的内部滑动安装有滑动控制钮6,所述滑动控制钮6包括外壳61,且外壳61滑动安装于滑槽25中,所述外壳61的内侧端固定安装有限位环62,且限位环62位于空腔26中,所述外壳6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63,所述安装腔63的内腔外侧壁固定安装有弹簧64的一端,所述弹簧6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块65,且挤压块65滑动卡接与安装腔63中,所述挤压块65的内侧端贯穿限位环62,挤压块65的内侧端为圆弧形,避免对挤压板5造成磨损,且挤压块65与方形通孔24相匹配,初始时,挤压块65位于空腔26中,挤压块65的内侧端受到空腔26内壁的挤压,挤压块65被压向外壳61的安装腔63,挤压块65缩进安装腔63,弹簧64被挤压形变,向上滑动整体滑动控制钮6,直到挤压块65的内侧端进入方形通孔24中,弹簧64复位,挤压块65贯穿方形通孔24与挤压板5的上端外侧壁相接触。

具体而言,所述第二通孔11的内壁均匀粘贴有橡胶片12,固定电子真空泵的螺母位于第二通孔11中,橡胶片12挤压在螺母的侧壁上,对螺母进行加固作用,避免螺母松动。

具体而言,所述支撑座2的左侧面开设有散热孔23,散热孔23开设在支撑座2上,使得支撑座2内部空前与外部相通,电子真空泵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得以排出,延长电子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通过螺栓把电子真空泵固定在支撑座2的内腔底面,螺栓贯穿第一通孔21延伸至第二通孔11中,通过螺母对第二通孔11中的螺栓进行固定,完成电子真空泵的固定安装,初始时,挤压块65位于空腔26中,挤压块65的内侧端受到空腔26内壁的挤压,挤压块65被压向外壳61的安装腔63,挤压块65缩进安装腔63,弹簧64被挤压形变,向上滑动整体滑动控制钮6,直到挤压块65的内侧端进入方形通孔24中,弹簧64复位,挤压块65贯穿方形通孔24与挤压板5的上端外侧壁相接触,当挤压板5上端受到挤压时,挤压板5以连接杆4为轴进行转动,挤压板5的上端向内侧挤压,所述挤压板5的内侧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1,橡胶垫51用于挤压安装在支撑座2内的电子真空泵的外壁,使得电子真空泵被夹持的更加稳固,避免电子真空本晃动,减少电子真空泵使用过程中的振动,减少噪音的产生,延长电子真空泵的使用寿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