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雪地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9400发布日期:2018-10-13 00:23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胎,特别是一种雪地轮胎。



背景技术:

在北欧发达国家,在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驱动下,雪地拖车保有量非常大,故对雪地拖车轮胎消费量比较大。由于气候因素,北欧国家一年之内寒冷天气比较长,为保障安全上路开驶的轮胎必须更换成雪地轮胎,同样对于主要用于载货的拖车非驱动轮胎也必须更换雪地型轮胎才能安全上路。市面上现存雪地轮胎存在防滑能力差,操控性能不佳,且油耗较大等问题,亟待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雪地轮胎,其在雪地等寒冷路况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可操控性,防滑性及低油耗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雪地轮胎,包括轮胎本体、帘布层、带束层和胎面,在胎面上设置有至少四条沿轮胎本体圆周方向延伸的纵向槽,数量为偶数,其相对于胎面中心线对称布置,且呈折线形。

多条设置于胎面中部区域的折线形纵向槽提高了轮胎的雪地切入能力,提高了雪地防滑性能,从而增加了其可操控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靠近胎面中心线的两条纵向槽的槽宽及折弯角度小于其余纵向槽的槽宽及折弯角度。

上述设置可使得胎面中部位置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且其外侧临近区域胎面具有较大的抓地力,提高防侧滑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胎面上还设置有横向槽。其中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的为非贯通横向槽,其余全部为贯通横向槽。

靠近胎面中心线位置的为非贯通横向槽,其余全部为贯通横向槽。这样一来,使得积雪、积水或泥泞分别从轮胎胎面的两侧排出,互不干扰,提高了其运行平稳性。另外,使得胎面中部区域为连续花纹块设计,增加花纹块的钢性以及与路面的接触面积,提升了轮胎的承载及防滑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纵向槽与贯通横向槽将胎面分隔为若干花纹块。在花纹块内设置有镶钉。胎面中心线位置的花纹块为环状花纹条。

花纹块内设置镶钉大大提高了轮胎的抓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其雪地防滑性能,增强了车辆的可操控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横向槽相对于胎面中心线相错一定距离布置,且呈轴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横向槽相对于胎面中心线呈中心对称。

横向槽相对于胎面中心线相错一定距离设置,这样一来,在同等条件下,可大大提高胎面花纹与雪地接触后的摩擦力,防止轮胎产生侧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靠近胎面侧边的贯通横向槽呈折线形,且槽深不小于8mm。

靠近胎面侧边的折线形横向槽的槽深不小于8mm,提高了其排雪能力,便于冰雪通过槽及时排出,减少轮胎的运行阻力,从而减低油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花纹块和环状花纹条内均镶有多条波浪状钢片。

在胎面内镶嵌的波浪状钢片使得轮胎的亲和性更佳,能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提高了紧急制动能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折线形贯通横向槽的形状、大小、倾斜角度各异。

上述设置的目的为:可以使得左、右侧花纹块的大小各不相同,从而花纹块与路面相接触时的冲击频率也不相同,避免了共振的发生,降低了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帘布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为 90°,且各层帘线彼此不交叉。带束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设置为 0°~10°。

帘布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为90°,且各层帘线彼此不交叉,这样一来,使得帘线的强度得到充分利用,胎体比较柔软,弹性好,除此之外,还使得轮胎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更优越,耐磨损性更好,发热更少,滚动阻力更小。为了承受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较大切向力,带束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设置为0°~10°,这样一来,带束层像钢腰带一样紧紧箍在轮胎本体上,以承受轮胎的内压和外力,大大提高了胎面的钢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雪地轮胎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方式雪地轮胎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实施方式雪地轮胎的局部展开示意图。

1-胎面;11-纵向槽;12-横向槽;121-非贯通横向槽;122-贯通横向槽;13-镶钉;14-波浪状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中雪地轮胎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展开示意图。该雪地轮胎由轮胎本体、帘布层、带束层和胎面1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轮胎本体需要有充分的强度和弹性,以便承受强烈的震动和冲击,承受轮胎在行驶中径向、侧向、周向力所引起的多次变形;帘布层是轮胎的受力骨架层,用以保证轮胎具有必要的强度及尺寸稳定性;带束层用于缓冲外部冲击力,保护轮胎本体,增进胎面1与帘布层之间的粘合;胎面1用来向路面传递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抓着力,以及吸收轮胎在运行时的振荡。在胎面1上设置有至少四条沿轮胎本体圆周方向延伸的纵向槽11,数量为偶数,其相对于胎面1 中心线对称布置,且呈折线形。这样一来,提高了轮胎的雪地切入能力,从而提高了雪地防滑性能,增加了其可操控性。另外,靠近胎面 1中心线的两条纵向槽11的槽宽及折弯角度小于其余纵向槽11的槽宽及折弯角度,可使得胎面1中部位置具有较好的导向性,且其外侧临近区域胎面1具有较大的抓地力,提高了防侧滑性能。另外,在胎面1上还设置有横向槽12。其中靠近胎面1中心线位置的为非贯通横向槽121,其余全部为贯通横向槽122。横向槽12相对于胎面1 中心线相错一定距离轴对称。这样一来,使得积雪、积水或泥泞分别从轮胎胎面1的两侧排出,互不干扰,且大大提高胎面1花纹与雪地接触后的摩擦力,提高了其运行平稳性。另外,使得胎面1中部区域为连续花纹块设计,增加花纹块的钢性和接地面积,提升了轮胎的承载能力。

作为本雪地轮胎的进一步改进,纵向槽11与贯通横向槽122将胎面分隔为若干花纹块。在花纹块内设置有镶钉13。胎面1中心线位置的花纹块为环状花纹条。这样,花纹块内设置镶钉13大大提高了轮胎的抓地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其雪地防滑性能,增强了车辆可操控性。

更进一步,靠近胎面1侧边的贯通横向槽122呈折线形,且槽深不小于8mm,这样一来,提高了轮胎的排雪能力,便于冰雪及时排出,减少轮胎的运行阻力,从而减低油耗。

再者,在胎面1上各花纹块内均镶嵌有至少两条波浪状钢片14,且单个花纹块内的波浪状钢片14相互平行,但与相邻花纹块内的波浪状钢片14的走向各不相同,这样一来,使得轮胎的亲和性更佳,能提供强大的抓地力,提高了紧急制动能力。

另外,折线形贯通横向槽122的形状、大小、倾斜角度各异。上述设置可以使得轮胎胎面1上左、右侧花纹块的大小各不相同,从而花纹块与路面相接触时的冲击频率也不相同,避免了共振的发生,降低了轮胎在运行过程中的噪音。

最后,帘布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为90°,且各层帘线彼此不交叉,这样一来,使得帘线的强度得到充分利用,胎体比较柔软,弹性好,除此之外,还使得轮胎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更优越,耐磨损性更好,发热更少,滚动阻力更小。为了承受车辆行驶时产生的较大切向力,带束层帘线与胎面中心线夹角设置为0°~10°,这样一来,带束层像钢腰带一样紧紧箍在轮胎本体上,以承受轮胎的内压和外力,大大提高了胎面的钢性和强度。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雪地轮胎的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展开示意图,其与图1、2中示出的雪地轮胎的唯一不同点在于:横向槽12相对于胎面1中心线相错一定距离中心对称。在同等条件下,可大大提高胎面1花纹与雪地接触后的摩擦力,防止轮胎产生侧滑。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