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扶手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7632发布日期:2018-10-02 19:44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旋转扶手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城市的稳定发展,乘坐公交车出行已经是越来越多普通市民的选择,而人们对公交车的性能、技术水平、乘座舒适性、车内装置、环保等要求也不断在提高。

扶手杆作为公交车设计的一个重点之处,对于乘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扶手杆一般竖直设置在车厢内,用于支撑装有拉手的横杆,也供乘客们扶持。但是这样的扶手杆在设计上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方面:现有扶手杆功能单一,很多乘客都会依靠在扶手杆上,降低了扶手杆的使用率;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乘客的站立空间,横杆和拉手一般都设置在车厢内顶部,这对于轮椅区的残疾人乘客来说,是完全够不着的,他们行动时只能依靠扶手杆来扶持,然而竖直的扶手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水平支撑作用,因此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设计缺乏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旋转扶手杆结构,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扶手杆功能单一,使用率低、设计缺乏人性化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扶手杆结构,包括扶手杆本体,还包括支杆,上述支杆通过一套筒可水平旋转且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上述扶手杆本体,且该套筒下端设有复数个凸块;上述扶手杆本体在上述套筒下方设有一下限位圈,该下限位圈设有复数个与上述凸块相互啮合的限位槽。

进一步,上述扶手杆本体在上述套筒上方设有一上限位圈。

进一步,上述套筒侧面设有一长筒,上述支杆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套接于上述长筒。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包括扶手杆本体和支杆,支杆通过一套筒可水平旋转且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扶手杆本体,且该套筒下端设有复数个凸块,扶手杆本体在套筒下方设有一下限位圈,该下限位圈设有复数个与凸块相互啮合的限位槽。使用时,乘客们只需将支杆上抬,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并下压支杆使其锁紧即可,不仅不占用车厢内的空间,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率高、方便实用,设计人性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与下限位圈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与下限位圈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和图3 ,一种可旋转扶手杆结构,包括扶手杆本体1,还包括支杆2,支杆2通过一套筒21可水平旋转且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扶手杆本体1,且该套筒21下端设有复数个凸块211;扶手杆本体1在套筒21下方设有一下限位圈11,该下限位圈11设有复数个与凸块211相互啮合的限位槽111。安装时,将扶手杆本体1竖直装设于车厢内,当轮椅区的乘客或者其他乘客需要使用时,可将支杆2上抬,使得套筒21和下限位圈11分离,再将支杆2往外旋转至合适的角度,并下压支杆2,使得套筒21的凸块211与下限位圈11的限位槽111相互啮合,从而使得支杆2处于锁紧状态,能够供乘客们扶持,起到良好的水平支撑作用,当无需使用时,也可轻松旋转支杆2,将其收回,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不占用车厢内的空间。

参照图1、图2和图3,扶手杆本体1在套筒21上方设有一上限位圈12。上限位圈12可有效地限制套筒21向上活动的距离。

参照图1、图2和图3,作为优选方案:套筒21侧面设有一长筒22,支杆2通过螺丝可拆卸地套接于长筒22。支杆2长期使用容易受损,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设置于扶手杆本体1上,不仅安装牢固,且在受损使容易更换,能有效延长扶手杆本体1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