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救援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
背景技术:
伴随经济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道路及非道路救援问题伴随而来。对于故障车、违章停车,如果不及时清理,将影响交通。目前的救援清障车,均采用拖拽形式,或者是将故障车、违章停车拖拽至二类汽车底盘上清除车辆。
目前道路救援清障车存在如下问题:
(1)普通传统清障车由于结构和清障作业运动原理所限,针对具有四轮停车抱死功能的车辆也有使用局限,进行拖拽对车辆及道路本身都有损害,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纠纷。
(2)普通平板型清障车处理车辆时,需要停靠在被移走车辆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作业空间需求大,针对违章停车多发路段,前后都有车辆时,不能及时有效通知车主将车辆移走,因此无法使交通得到及时疏导,清障速度慢。
(3)普通平板型清障车处理车辆时,需要向下滑板、收放牵引卷扬钢丝绳,将被移走车辆牵引到平板上,平板向上滑移复位,作业时间长,处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该装置作业时所受空间限制小,清理速度快,对四轮停车抱死车辆无损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包括二类汽车底盘1、支撑架2、升降驱动装置3、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其特征在于:
支撑架2分别设于二类汽车底盘1前部和后部,支撑架底部与二类汽车底盘1通过横向导轨连接,支撑架2包括,前支撑架21和后支撑架22,前支撑架21和后支撑架22通过竖向导轨连接,后支撑架22固定在二类汽车底盘1上,前支撑架21侧部设有拖车叉23;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包括导向轮31、第一牵引轮32、第一液压缸33、第一链条34,后支撑架22上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轮31、第一牵引轮32、第一液压缸33,第一液压缸33的活塞杆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牵引轮32,第一链条34一端连接前支撑架21,第一链条34绕过导向轮31连接到第一牵引轮32上;
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设置于支撑架2底部的横向导轨中,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环形的第二链条41、第二牵引轮42、第二液压缸43,第二牵引轮42设置于第二液压缸43的活塞杆上,第二牵引轮42支撑着第二链条41两端,第二链条41底部固定在二类汽车底盘1上,第二链条41一端的端部连接滑块44,滑块44连接支撑架2侧部。
优化,拖车叉23侧的二类汽车底盘1底部设有液压支脚5。
优化,所述拖车叉23上部连接齿条231,齿条231上部设有由液压马达232驱动的驱动齿轮233,驱动齿轮233与齿条231啮合,拖车叉23底部设有尼龙耐磨板234。
优化,前支撑架21底部支架与上部支架通过转轴铰接连接,两侧底部支架之间设于第三液压缸211。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为:
第一液压缸33推动第一牵引轮32作用移动,从而牵引前支撑架在后支撑架上上下升降;第二液压缸43推动两个第二牵引轮42整体前移,上部滑块形成第二液压缸43活塞杆的双倍行程,减少了左右移动宽度,减少了二类汽车底盘的横向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利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侧提车的形式,减少了故障车前后方有车时操作受限问题,并避免了四轮停车抱死的车辆进行拖拽对车辆及道路本身的损害;
(2)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双移动行程,减少了二类汽车底盘的横向宽度,减少了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拖车叉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操作过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操作过程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操作过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二类汽车底盘-1、支撑架-2、前支撑架-21、第三液压缸-211、后支撑架-22、拖车叉-23、齿条-231、液压马达-232、驱动齿轮-233、尼龙耐磨板-234、升降驱动装置-3、导向轮-31、第一牵引轮-32、第一液压缸-33、第一链条-34、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第二链条-41、第二牵引轮-42、第二液压缸-43、液压支脚-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图3所示,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包括二类汽车底盘1、支撑架2、升降驱动装置3、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
支撑架2分别设于二类汽车底盘1前部和后部,支撑架底部与二类汽车底盘1通过横向导轨连接,支撑架2包括前支撑架21和后支撑架22,前支撑架21和后支撑架22通过竖向导轨连接,后支撑架22固定在二类汽车底盘1上,前支撑架21侧部设有拖车叉23;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3包括导向轮31、第一牵引轮32、第一液压缸33、第一链条34、气撑35,后支撑架22上部两侧分别设有导向轮31、第一牵引轮32、第一液压缸33,第一液压缸33的活塞杆上并排设有两个第一牵引轮32,第一链条34一端连接前支撑架21,第一链条34绕过导向轮31连接到第一牵引轮32上;
所述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设置于支撑架2底部的横向导轨中,水平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环形的第二链条41、第二牵引轮42、第二液压缸43,第二牵引轮42设置于第二液压缸43的活塞杆上,第二牵引轮42支撑着第二链条41两端,第二链条41底部固定在二类汽车底盘1上,第二链条41一端的端部连接滑块44,滑块44连接支撑架2侧部。
为了避免侧提车时,二类汽车底盘两侧的负荷不一样造成车辆侧翻,优化,拖车叉23侧的二类汽车底盘1底部设有液压支脚5,液压支脚5为液压缸,当侧体车辆时,液压支脚伸长起到支撑作用,当车辆上提至二类汽车底盘上后,缩回液压支脚5。
参阅说明书附图4所示,优化,所述拖车叉23上部连接齿条231,齿条231上部设有由液压马达232驱动的驱动齿轮233,驱动齿轮233与齿条231啮合,拖车叉23底部设有尼龙耐磨板234。本具体实施所述驱动齿轮233推动齿条231伸缩,拖车叉可自动伸缩,避免行车过程中,拖车叉的影响。
参阅说明书附图5所示,优化,前支撑架21底部支架与上部支架通过转轴铰接连接,两侧底部支架之间设于第三液压缸211。当拖车叉伸入被拖车的车轮底部时,通过第三液压缸来收紧前支撑架的底部支架,使两个拖车叉夹紧车轮。
本具体实施例所述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操作过程:道路救援侧载清障车停靠至被移走车辆的左侧方,平行距离可据被移走车辆宽度适当调整,水平移动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架向右移动,使拖车叉分别对应两前轮和两后轮(参阅说明书附图6所示)。然后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上提车辆至二类汽车底盘上部,然后通过水平移动驱动装置将车辆平移至二类汽车底盘正上方(参阅说明书附图7所示)。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将汽车放置二类汽车底盘上方(参阅说明书附图8所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上述优选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