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枕、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0267发布日期:2018-12-25 20:05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头枕、汽车座椅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头枕及含有该头枕的汽车座椅和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为了出行的方便和彰显身份地位,汽车成为了人们青睐的对象,以致于近年来,汽车的销售量不断高升,而随着汽车销售量的不断高升,带来的是各汽车配件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例如汽车座椅。在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占很大的比例。而绝大多数的追尾碰撞都会造成乘员的颈部伤害,而汽车座椅的头枕是直接作用在用户的头部及颈部的,因此头枕防护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感及生命安全。然而,现有技术当中,目前使用的头枕,通常是在骨架的外围套设一个普通软质发泡的枕套,这种结构由于缓冲层整体较软,防护可靠性差,在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这种头枕无法较好的拖住用户的颈部,极易导致颈部伤害。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护可靠性好的头枕及含有该头枕的汽车座椅和汽车。一种头枕,包括骨架及套设于所述骨架上的枕套,还包括一内置的防护垫,所述防护垫固设于所述骨架的正面,并收容在所述枕套内,所述骨架的正面向外延伸出若干夹片,所述夹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夹紧所述防护垫,所述防护垫及所述枕套均采用发泡工艺制作而成,且所述防护垫的发泡硬度大于所述枕套的发泡硬度,所述防护垫的宽度朝向所述枕套的顶部逐渐减小,且所述防护垫的厚度朝向所述枕套的顶部逐渐减小。上述头枕,通过内置一发泡硬度较高的防护垫,以和外置的枕套形成软硬配合,使得该头枕的缓冲层整体软硬适中,在正常情况下,用户与外置的较软的枕套相接触,体验感好,当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较硬的防护垫配合外置的较软的枕套将较好的拖住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以避免颈部和头部受伤害,因此所述头枕的防护可靠性好,且内置的防护垫之间卡接在骨架上,便于拆装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头枕还包括一气囊,所述防护垫背向所述骨架的表面上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气囊固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气囊的至少一部分突出至所述收容槽外。进一步地,所述气囊采用胶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骨架上还设有一箍带,所述箍带绑在所述防护垫上,所述箍带采用布质材料制作而成。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垫上均匀布置有若干缓冲孔,所述缓冲孔贯穿所述防护垫。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垫背向所述骨架的表面上设有一沉槽,所述沉槽竖向布置在所述防护垫的中部,且靠近所述防护垫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底座及设于所述底座一侧的靠背,还包括上述的头枕,所述头枕设于所述靠背上。进一步地,所述头枕与所述靠背集成一体。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装于所述车身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枕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枕摘去枕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头枕摘去枕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头枕摘去枕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头枕摘去枕套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的汽车座椅另一方位的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头枕100骨架10枕套20防护垫30夹片11气囊40箍带12缓冲孔31沉槽32靠背300底座2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头枕100,包括骨架10、枕套20及一内置的防护垫30。所述枕套20套设于所述骨架10上,所述防护垫30固设于所述骨架10的正面,并收容在所述枕套20内。其中,所述防护垫30及所述枕套20均采用发泡工艺制作而成,且所述防护垫30的发泡硬度大于所述枕套20的发泡硬度。在本实施例当中,所述防护垫30采用EPP发泡,所述枕套20采用普通的软质发泡。此外,所述骨架10的正面向外延伸出两个夹片11,两个所述夹片11位于所述骨架10的相对两侧,所述夹片11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夹紧所述防护垫30,以使所述防护垫30过盈的卡接在所述骨架10上。可以理解的,所述夹片11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在其它实施例当中,为了达到卡紧所述防护垫30的目的,所述夹片11的数量还可以为至少两个。优选地,所述防护垫30的宽度朝向所述枕套20的顶部逐渐减小,且所述防护垫30的厚度朝向所述枕套20的顶部逐渐减小,这样上薄下厚的缓冲结构可以使所述防护垫30更加的贴近用户的颈部,提高防护效果,同时这种上窄下宽的结构顺应头枕的整体外形,可以减小整体的质量和加工成本。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通过内置一发泡硬度较高的防护垫30,以和外置的枕套20形成软硬配合,使得该头枕100的缓冲层整体软硬适中,在正常情况下,用户与外置的较软的枕套20相接触,体验感好,当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较硬的防护垫30配合外置的较软的枕套20将较好的拖住用户的颈部和头部,以避免颈部和头部受伤害,因此所述头枕的防护可靠性好,且内置的防护垫30之间卡接在骨架10上,便于拆装和维护。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头枕100,本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头枕100进一步包括一气囊40,所述防护垫30背向所述骨架10的表面上设有一收容槽,所述气囊40固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气囊40的至少一部分突出至所述收容槽外。其中,所述气囊40采用胶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收容槽内。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在内置硬度较高的防护垫30与外置硬度较软的枕套20之间设置一缓冲气囊40,实现硬软过渡,当发生追尾碰撞事故时,该缓冲气囊40将对用户的头部或颈部产生瞬间缓冲,而后再由防护垫30拖住,提高了防护可靠性。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头枕100,本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骨架10上还设有一箍带12,所述箍带12绑在所述防护垫30上,所述箍带12采用布质材料制作而成。在所述防护垫30安装时,所述箍带12可对该防护垫30起到预固定作用,便于所述防护垫30与所述夹片11卡接。此外,所述防护垫30上均匀布置有若干缓冲孔31,所述缓冲孔31贯穿所述防护垫30,所述缓冲孔31作用在于使防护垫30两侧的空气流通,确保变形顺畅。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的头枕100,本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防护垫30背向所述骨架10的表面上设有一沉槽32,所述沉槽32竖向布置在所述防护垫30的中部,且靠近所述防护垫30的底部。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在防护垫30的正面中部且靠底部的位置上开设一沉槽32,以控制防护垫30的变形方向,当该防护垫30正面受到冲击时,该防护垫30底部的两侧将向前翘起,这样将更好的包向用户的颈部,进一步保护颈部不受伤害。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座椅,请查阅图6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当中的汽车座椅,包括头枕100、底座200及靠背300,所述头枕1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头枕100的结构相同,所述靠背300设于所述底座200的一侧,所述头枕100设于所述靠背300上,且所述头枕100与所述靠背300集成一体。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车身,还包括上述的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装于所述车身上。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