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3676发布日期:2019-04-30 18:2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

二、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环境绿化,需要对园艺树木进行运输转移,因此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是一种重要的交通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中,还都是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由于运输车辆的车厢底板都是钢板,园艺树木的根系放到钢板上,从而对园艺树木的根系产生伤害,影响了对园艺树木的复活率。

基于申请人于2018年3月23日的技术交底书和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721420819.9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实用新型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因此防止对园艺树木的根系产生伤害,提高了对园艺树木的复活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运输主体的机动车底盘、设置在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上的固定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上并且用于支撑园艺树木的根系部的底网、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端端面的翻转框架、设置在翻转框架与固定框架之间并且用于调整翻转框架倾斜角度的翻转伸缩缸、设置在翻转框架上并且用于支撑园艺树木的根系部的托网、设置在翻转框架上并且用于收拢园艺树木的树冠部的压网。

由于设计了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底网、翻转框架、翻转伸缩缸、压网和托网,通过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翻转框架和翻转伸缩缸,形成储存支架,通过底网和托网,对支撑园艺树木的根系部支撑,通过压网对园艺树木的树冠部收拢,不再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并且园艺树木的根系放到钢板上,因此防止对园艺树木的根系产生伤害,提高了对园艺树木的复活率。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园艺树木柔性夹持固定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机动车底盘、用于下支撑的固定框架、用于下夹持的底网、用于上支撑的翻转框架、用于推动力的翻转伸缩缸、用于上夹持的压网和用于下夹持的托网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设置上下夹持绳网的方式把底网、压网和托网与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翻转框架和翻转伸缩缸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固定框架和翻转框架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管、推力伸缩缸和移动梁并且立柱管、推力伸缩缸和移动梁设置为呈升降转动点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翻转框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罩网、螺杆和螺母并且罩网、螺杆和螺母设置为呈扣网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上设置有固定框架并且底网设置在固定框架中,在固定框架和翻转框架上分别设置有立柱管,在固定框架与翻转框架之间、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之间分别设置有翻转伸缩缸并且移动梁设置在立柱管中,在移动梁和立柱管之间设置有推力伸缩缸并且翻转框架设置在移动梁上,在翻转框架上分别设置有压网和托网并且罩网设置在翻转框架上,在罩网与机动车底盘的车架之间设置有螺杆并且螺母设置在螺杆上,螺母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的车架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周边设置有串接孔体并且机动车底盘的串接孔体设置为与螺杆联接,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固定框架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的车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固定框架的框架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并且在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上分别设置有贯串孔体,第一耳部的贯串孔体和第二耳部的贯串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翻转伸缩缸联接并且框架部设置为与底网包容式联接,框架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立柱管联接并且框架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联接,框架部设置为矩形边框架并且第一耳部和第二耳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网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底网设置为与固定框架镶嵌式联接,底网的周边设置为与固定框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翻转框架的环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耳部和第四耳部并且在第三耳部和第三耳部上分别设置有贯串孔体,第三耳部的贯串孔体和第三耳部的贯串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翻转伸缩缸联接并且环部设置为与移动梁转动式联接,环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网联接并且环部设置为与托网包容式联接,环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立柱管联接,环部设置为矩形边框架并且第三耳部和第四耳部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处于底层的第一翻转伸缩缸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联接,处于底层的第一翻转伸缩缸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翻转框架联接并且处于上层的第二翻转伸缩缸的端头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立柱管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立柱管设置为与推力伸缩缸包容式联接,立柱管设置为与移动梁滑动式联接并且处于底层的第一立柱管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翻转框架转动式联接,处于底层的第一立柱管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并且处于上层的第二立柱管中的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框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翻转框架和第二翻转框架并且第一翻转框架设置在固定框架的上端端面部,第二翻转框架设置在第一翻转框架的上端端面部并且罩网设置在第二翻转框架的上端端面部,第一立柱管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联接并且第二立柱管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翻转框架联接,第一翻转伸缩缸设置在固定框架和第一翻转框架之间并且第二翻转伸缩缸设置在第一翻转框架和第二翻转框架之间,翻转伸缩缸和立柱管分别设置为沿机动车底盘的横向中心线前后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伸缩缸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推力伸缩缸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立柱管铰接式联接,推力伸缩缸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梁铰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移动梁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在移动梁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耳部,移动梁的上端头的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框架联接并且移动梁的下端头的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推力伸缩缸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压网和托网分别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托网设置为与翻转框架镶嵌式联接,压网设置为与翻转框架贴服式联接并且托网的周边、压网的周边设置为与翻转框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罩网设置为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螺杆的上端端头设置为与罩网的周边经线串接式联接,螺杆设置为沿罩网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翻转框架和翻转伸缩缸与底网、压网和托网设置为按照柔性物夹持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翻转框架、翻转伸缩缸、底网、压网和托网与立柱管、推力伸缩缸和移动梁按照移动连接转动点的方式分布,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翻转框架、翻转伸缩缸、底网、压网和托网与罩网、螺杆和螺母按照包裹网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框架的中心线、底网的中心线、翻转框架的中心线、压网的中心线、托网的中心线和罩网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底网、两个翻转框架、四个翻转伸缩缸、四个立柱管、四个推力伸缩缸、四个移动梁、两个压网和两个托网设置为组成一组上装部件。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园艺树木柔性夹持固定的机动车底盘、固定框架、底网、翻转框架、翻转伸缩缸、压网和托网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固定框架2和底网3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翻转框架4、压网91和托网92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底网-3、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移动梁-8、压网-91、托网-92、罩网-93、螺杆-94、螺母-95、框架部-21、第一耳部-22、第二耳部-23、环部-41、第三耳部-42、第四耳部-43、第一翻转框架-401、第二翻转框架-402、第一翻转伸缩缸-51、第二翻转伸缩缸-52、第一立柱管-61、第二立柱管-62。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底网3、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移动梁8、压网91、托网92、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

在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上设置有固定框架2并且底网3设置在固定框架2中,在固定框架2和翻转框架4上分别设置有立柱管6,在固定框架2与翻转框架4之间、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4之间分别设置有翻转伸缩缸5并且移动梁8设置在立柱管6中,在移动梁8和立柱管6之间设置有推力伸缩缸7并且翻转框架4设置在移动梁8上,在翻转框架4上分别设置有压网91和托网92并且罩网93设置在翻转框架4上,在罩网93与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之间设置有螺杆94并且螺母95设置在螺杆94上,螺母95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接触式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的周边设置有串接孔体并且机动车底盘1的串接孔体设置为与螺杆94联接,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联接并且机动车底盘1的车架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螺母95接触式联接。

通过机动车底盘1,形成对固定框架2、螺杆94和螺母95的支撑连接点,由机动车底盘1,实现了与固定框架2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螺杆94的连接,实现了与螺母9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固定框架2的框架部21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耳部22和第二耳部23并且在第一耳部22和第二耳部23上分别设置有贯串孔体,第一耳部22的贯串孔体和第二耳部23的贯串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翻转伸缩缸5联接并且框架部21设置为与底网3包容式联接,框架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立柱管6联接并且框架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底盘1联接,框架部21设置为矩形边框架并且第一耳部22和第二耳部2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固定框架2,形成对机动车底盘1、底网3、翻转伸缩缸5和立柱管6的支撑连接点,由框架部21,实现了与机动车底盘1的连接,实现了与底网3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立柱管6的载体连接,由第一耳部22和第二耳部23,实现了与翻转伸缩缸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底网3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底网3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镶嵌式联接,底网3的周边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联接。

通过底网3,形成对固定框架2的支撑连接点,由底网3,实现了与固定框架2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树木根系的托接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在翻转框架4的环部41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第三耳部42和第四耳部43并且在第三耳部42和第三耳部43上分别设置有贯串孔体,第三耳部42的贯串孔体和第三耳部43的贯串孔体分别设置为与翻转伸缩缸5联接并且环部41设置为与移动梁8转动式联接,环部4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网91联接并且环部41设置为与托网92包容式联接,环部4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立柱管6联接,环部41设置为矩形边框架并且第三耳部42和第四耳部43分别设置为矩形片状体。

通过翻转框架4,形成对翻转伸缩缸5、立柱管6、移动梁8、压网91和托网92的支撑连接点,由环部41,实现了与移动梁8的连接,实现了与压网91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托网92的载体连接,实现了与立柱管6的载体连接,由第三耳部42和第四耳部43,实现了与翻转伸缩缸5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伸缩缸5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处于底层的第一翻转伸缩缸51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联接,处于底层的第一翻转伸缩缸51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翻转框架4联接并且处于上层的第二翻转伸缩缸52的端头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4联接。

通过翻转伸缩缸5,形成对固定框架2和翻转框架4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伸缩缸5,实现了与固定框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与固定框架2之间、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4之间开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管6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立柱管6设置为与推力伸缩缸7包容式联接,立柱管6设置为与移动梁8滑动式联接并且处于底层的第一立柱管6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翻转框架4转动式联接,处于底层的第一立柱管6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并且处于上层的第二立柱管62中的设置为与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4联接。

通过翻转伸缩缸5,形成对固定框架2和翻转框架4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伸缩缸5,实现了与固定框架2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与固定框架2之间、相邻的两个翻转框架4之间开闭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框架4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翻转框架401和第二翻转框架402并且第一翻转框架401设置在固定框架2的上端端面部,第二翻转框架402设置在第一翻转框架401的上端端面部并且罩网93设置在第二翻转框架402的上端端面部,第一立柱管61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固定框架2联接并且第二立柱管62的下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翻转框架401联接,第一翻转伸缩缸51设置在固定框架2和第一翻转框架401之间并且第二翻转伸缩缸52设置在第一翻转框架401和第二翻转框架402之间,翻转伸缩缸5和立柱管6分别设置为沿机动车底盘1的横向中心线前后排列分布。

实现了对园艺树木的分层储存运输,实现了翻转框架4在机动车底盘1的侧面形成收涨开口,方便了园艺树木的装卸。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伸缩缸7设置为两节式伸缩缸并且推力伸缩缸7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立柱管6铰接式联接,推力伸缩缸7的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梁8铰接式联接。

通过推力伸缩缸7,形成对立柱管6和移动梁8的支撑连接点,由推力伸缩缸7,实现了与立柱管6的连接,实现了与移动梁8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梁8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在移动梁8的端头分别设置有连接耳部,移动梁8的上端头的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框架4联接并且移动梁8的下端头的连接耳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推力伸缩缸7联接。

通过移动梁8,形成对翻转框架4和移动梁8的支撑连接点,由移动梁8,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与推力伸缩缸7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压网91和托网92分别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托网92设置为与翻转框架4镶嵌式联接,压网91设置为与翻转框架4贴服式联接并且托网92的周边、压网91的周边设置为与翻转框架4联接。

通过压网91和托网92,形成对翻转框架4的支撑连接点,由压网91,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树木的树冠的收拢处理,由托网92,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对园艺树木的根系的支撑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罩网93设置为设置为矩形绳网体并且螺杆94的上端端头设置为与罩网93的周边经线串接式联接,螺杆94设置为沿罩网93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形成对翻转框架4和机动车底盘1的支撑连接点,由罩网93,实现了与翻转框架4的连接,实现了对顶层的园艺树木的树冠的收拢处理,由螺杆94和螺母95,实现了与机动车底盘1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翻转框架4和翻转伸缩缸5与底网3、压网91和托网92设置为按照柔性物夹持固定的方式分布并且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底网3、压网91和托网92与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和移动梁8按照移动连接转动点的方式分布,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底网3、压网91和托网92与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按照包裹网的方式分布并且固定框架2的中心线、底网3的中心线、翻转框架4的中心线、压网91的中心线、托网92的中心线和罩网9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底网3、两个翻转框架4、四个翻转伸缩缸5、四个立柱管6、四个推力伸缩缸7、四个移动梁8、两个压网91和两个托网92设置为组成一组上装部件。

通过第一翻转伸缩缸51伸长,把第一翻转框架401进行翻转,通过第一立柱管61中的推力伸缩缸7伸长,把第一立柱管61中的移动梁8进行向上移动,把第一翻转框架401和固定框架2之间形成在机动车底盘1的一个侧面部的下涨开口,通过下涨开口,把园艺树木的根系部放到底网3上当在底网3上排列园艺树木完毕后,通过第一翻转伸缩缸51收缩,把第一翻转框架401放置水平,通过第一立柱管61中的推力伸缩缸7收缩,把第一立柱管61中的移动梁8进行向下移动,使第一翻转框架401上的压网91作用在园艺树木的树冠上,通过第二翻转伸缩缸52伸长,把第二翻转框架402进行翻转,通过第二立柱管62中的推力伸缩缸7伸长,把第二立柱管62中的移动梁8进行向上移动,把第二翻转框架402和第一翻转框架401之间形成在机动车底盘1的另一个侧面部的上涨开口,通过上涨开口,把园艺树木的根系部放到第一翻转框架401的托网92上当在第一翻转框架401的托网92上排列园艺树木完毕后,通过第二翻转伸缩缸52收缩,把第二翻转框架402放置水平,通过第二立柱管62中的推力伸缩缸7收缩,把第二立柱管62中的移动梁8进行向下移动,使第二翻转框架402上的压网91作用在园艺树木的树冠上,把园艺树木的根系部放到第二翻转框架402的托网92上当在第二翻转框架402的托网92上排列园艺树木完毕后,把罩网93放到第二翻转框架402上,把螺杆94串接在机动车底盘1上,通过在螺杆94上转动螺母95,把罩网93进行拉紧,使罩网93作用在园艺树木的树冠上,通过机动车底盘1对园艺树木进行转运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园艺树木柔性夹持固定的方式把用于主体的机动车底盘1、用于下支撑的固定框架2、用于下夹持的底网3、用于上支撑的翻转框架4、用于推动力的翻转伸缩缸5、用于上夹持的压网91和用于下夹持的托网92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设置上下夹持绳网的方式把底网3、压网91和托网92与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翻转框架4和翻转伸缩缸5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固定框架2和翻转框架4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和移动梁8并且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和移动梁8设置为呈升降转动点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翻转框架4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并且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设置为呈扣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验证时,在机动车底盘1上形成了分层的网箱,对园艺树木进行兜网支撑,防止对园艺树木产生硬物的碰伤,对小型园艺树木进行了分层储存,提高了运输园艺树木的数量,实现了侧面装卸,减小了作业长度,提高了装卸效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底网3、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压网91和托网92,通过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翻转框架4和翻转伸缩缸5,形成储存支架,通过底网3和托网92,对支撑园艺树木的根系部支撑,通过压网91对园艺树木的树冠部收拢,不再使用一般的运输车辆并且园艺树木的根系放到钢板上,因此防止对园艺树木的根系产生伤害,提高了对园艺树木的复活率。

2、由于设计了立柱管6、推力伸缩缸7和移动梁8,实现了上下移动,产生了夹持作用力。

3、由于设计了罩网93、螺杆94和螺母95,实现了对园艺树木罩装,缩小了园艺树木的运输体积。

4、由于设计了翻转伸缩缸5和立柱管6,实现了机动车底盘1的侧面装卸园艺树木,提高了装卸效率。

5、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园艺树木柔性夹持固定的机动车底盘1、固定框架2、底网3、翻转框架4、翻转伸缩缸5、压网91和托网92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园艺树木的运输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的其他变形,增加或者减少其中的成份或步骤,或者将本实用新型用于其他的与本实用新型接近的技术领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