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车灯后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66330发布日期:2019-05-15 22:4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车灯后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车灯后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审美的提高,汽车车型外观多呈流线曲面型,尤其是汽车车灯是汽车的眼睛,外观形态更曲面化,生动美观,车灯成熟使用的卤素灯泡、氙气灯外,新增了LED大灯新技术;现代化的车灯,为了追求美观,其形状越来越复杂,而形状复杂亦导致灯壳内产生温度差,因此在外界空气(湿度)进入后,极易产生雾气,影响行车安全。汽车车灯的曲面化和新增的LED大灯新技术使得汽车车灯透明玻壳在冷处曲面、尖角过渡区域等局部的玻壳内表面结雾凝露更重,国外汽车强国常用的散雾除露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上述影响行车安全的车灯凝雾结露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车灯后盖,能够持续保持干燥和具有持续吸湿能力,消除车灯之类壳体内的凝露结雾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包括:筒体、具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和可逆吸湿微粒物质,筒体的两侧端面均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填充在筒体内部,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中设有至少一个电热元件,电热元件提供热能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在高温下工作,使该部件形成梯度分布的单向排湿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热元件通过引出导线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电热元件的温度控制在0~150℃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热元件包括电热膜、PTC热敏电阻或PTC陶瓷加热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热元件布设于筒体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的中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为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部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灯后盖,包括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该部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的后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小微空间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使得电气性能不受潮湿空气环境的影响,小微空间壳体内的镜面上或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就不会有雾水现象产生,使得壳体内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性能得以发挥出来,彻底颠覆了欧美日对壳体内湿度控制调节的传统方法,又能够阻挡灰尘的渗入,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达到无污染的尘密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灯后盖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包括:筒体1、具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和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

其中,筒体1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为注塑件圆筒。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2-1,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筒体1的两侧端面均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2-1的设置方向与排除出湿气的方向一致。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填充在筒体1内部,该可逆物质快速吸收缓存小微空间内大量的水蒸气且能释放传递出水气。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中设有至少一个电热元件3,优选的电热元件3设于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的中央,电热元件3通过引出导线3-1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电热元件3的温度控制在0~150℃范围内。

由电源模块提供电能,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注塑件圆筒内的水蒸气压提升,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排出水蒸气的能力成倍增强,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可逆干燥的速度加快,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保持持续吸湿能力更好;使得小微空间内的湿气湿度快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即使小微空间内因升温而导致构成小微空间的注塑件及内部组装的元件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达到峰值,由于注塑件圆筒内的电热元件3温度高和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封装的体量大(该可逆物质快速吸收缓存小微空间内大量的水蒸气的能力就大)具有更快速的吸收瞬间释放出的小微空间内水蒸气,使得小微空间内能够维持湿度较小的干燥状态,

电热元件3和两端焊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使得注塑件圆筒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释放出的水蒸气压力高更易排车壳体外,形成梯度分布的单向排湿能力,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和车灯壳体内持续保持干燥和具有持续吸湿能力,消除车灯之类壳体内的凝露结雾影响安全行车的因素。

电热元件3产品类别繁多,常规品种,电热合金,电热材料,电热线,电热板,电热缆,电热盘,电热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电加热芯,云母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钨钼制品,硅碳棒,钨条,电热丝,网带,电热铸件,高效电热元件电热膜、加热PTC热敏电阻,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普通实用型PTC陶瓷加热元件,还有许多电热元件品种。

电热铸件是电热元件的又一个分类,例如铸铝,铸铜,铸铁加热器,PTC发热体,蒸汽散热管。

高效电热元件电热膜,电热膜是面状件,它主要由导电物质和成膜材料组成,与传统的镍铬丝电热元件相比,电热膜的特点是:热分布均匀。电热膜可与被加热体制成一体,故接触面积大,传热热阻小,导热好,通电加热时,热量能迅速传给被加热体,而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无发红灼热现象。

加热PTC热敏电阻具有恒温发热特性,其原理是PTC热敏电阻加电后自热升温使阻值进入跃变区,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表面温度将保持恒定值。

利用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恒温发热特性设计的加热元件,在中小功率加热场合,PTC加热元件具有恒温发热、自然寿命长的优势,热转换率高、受电源电压影响极小、在电热器具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研发工程师的青睐,传统发热元件无法胜任。

恒温加热PTC热敏电阻可制作成多种外形结构和不同规格,常见的有圆片形、方形、条形、圆环,PTC发热元件和金属构件进行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形式的大功率PTC加热元件。

普通实用型PTC陶瓷加热元件有:蚊药驱蚊器、暖手器、干燥器、电热板、电烫斗、电烙铁、电热粘合器、卷发烫发器。功率不大,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电热元件3包括电热膜、PTC热敏电阻或PTC陶瓷加热元件。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为可逆干燥剂(如氯华镁及其结晶水合物等)、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包括膨体聚四氟乙烯膜和具有吸湿传递水汽能力的涂层,所述涂层附着于聚四氟乙烯膜表面。

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单向排湿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该部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优选与车灯带有通气孔的后盖结合使用,使得车灯后盖具有单向排出湿气的能力。

其工作原理是电热元件3在车辆启动时开始加热,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因加热温度升高释放出水蒸气分子,使得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内部水蒸气压强升高,从而实现快速向外大气环境中排湿气(水分子),同时也向外排出车灯壳体内的湿气,使得车灯内部保持干燥状态。当车辆熄火停止工作后,该部件内的电热元件3也停止加热,这是部件内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处在干燥状态可以吸收车灯壳体内大量湿气(水分子),同时向外部环境排出湿气,使得车灯内部也保持干燥状态,确保车辆重新启动行驶时,车灯不产生结雾凝露现象。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和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上的通气的后孔盖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的造型结构不用改变设计,使用方便,便于大批量制造组装,满足客户需求。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准备组件所需零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模切制品与筒体1一侧端面焊接连接,将电热元件3组装在筒体1内,再往筒体1内灌装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最后在筒体1另一侧端面焊接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模切制品,即完成组件的制备。

筒体1为注塑件,优选为注塑圆筒,制备方法包括:将塑料母料烘干、上料,注塑机注射脱模后去飞边毛刺,检验后转入下工序。

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的模切制品的制备包括:首先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进行疏水疏油的表面改性处理,再涂布具有强大吸湿能力的涂层,进行烘干检验模切成圆片、检验后转入下工序待与筒体1焊接。

疏水疏油的表面改性处理是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表面改性处理接枝富含氟原子的高分子链,使得经过改性处理的膜表面的张力降至20达因/厘米以下,使得水滴和油滴能快速的从膜表面滚落。

膨体聚四氟乙烯膜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新材料薄膜,是经特殊工艺双向拉伸制成的,该薄膜的微纤维构成了里外通透的0.1μm~18μm孔径的微孔,是真正意义的透气膜。膜表面每平方英寸能达到几十亿个微孔,每个微孔直径小于轻雾水珠的最小值(20μm -100μm);膨体聚四氟乙烯膜耐环境老化,在电气电子防水透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的制备包括:将可逆干燥剂(如氯华镁及其结晶水合物等)、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等中多种有机组合配比或单一成分搅拌均匀形成不同价位和吸湿排湿能力的可逆吸湿微粒物质4,检验后转入下一工序待灌装。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灯后盖,包括所述的吸收小微空间内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该部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5-1的后盖壳5内。所述后盖壳5为注塑件或橡塑件壳体。

装配有部件的车灯后盖具有将车灯壳体内的湿度水蒸气持续的排出壳体外,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去的功能,该原理也可用在其他带通气孔的瓶桶盖上,使得瓶桶内部保持干燥。

部件与后盖壳5之间采用过盈连接、部件的筒体1与安装座圈间用胶粘剂接密封连接、密封圈和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等装配方式。

该后盖与车灯壳体的开孔位置密封连接,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螺纹连接、卡扣连接加密封圈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及其制造方法、车灯后盖,能够确保车灯壳体之类的小微空间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使得电气性能不受潮湿空气环境的影响,小微空间壳体内的镜面上或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就不会有雾水现象产生,使得壳体内的电气电子设备的性能得以发挥出来,彻底颠覆了欧美日对壳体内湿度控制调节的传统方法,又能够阻挡灰尘的渗入,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达到无污染的尘密级。

通过提高持续向车灯之类的小微空间的外部环境排出车灯壳体内的湿度的能力,使得像车灯壳体之类的小微空间内部的湿度降到很低,使得空间内部很干燥远小于RH35%~40%的湿度,消除了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内部产生结雾凝露的主要原因——高湿度水蒸气的因素。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的成本低廉,客户采用后可以节约大量的投资和降低成本,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微小型电热元件3在部件内创新应用,加快了向外排出湿气的能力,使得部件快速响应除湿能力更佳。

吸收小微空间内湿气可持续单向快速加热排出湿气的部件可以和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上的通气的后孔盖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车灯壳体之类小微空间壳体的造型结构不用改变设计,使用方便,便于大批量制造组装,满足客户需求。

该车灯后盖创新应用,加快了车灯向外排出湿气的能力,使得车灯的光照性能能够有效可靠持续的发挥出来,提高了驾车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