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9056发布日期:2019-02-22 22:3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驱动轮。



背景技术:

现行地上,水上行驶的动力车船,就其驱动方式而言,有如汽车的轮胎驱动地面;有如火车的钢轮驱动钢轨;也有舟船的轮浆驱动水体。前二种汽车、火车的驱动方式有一共同点,即驱动轮的摩擦面必须承受动力车的自身重压力,而摩擦与承重二者不可分离;而后一种舟船的驱动轮浆,则无需承受舟船自身的重压力驱动,即驱动与承重是分离的。

目前,现有的轮胎是通过紧固螺栓贯穿轮毂端面的安装面来与汽车车轴进行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轮胎与汽车车轴的固定连接。具体地,汽车车轴的旋转是在紧固螺栓的传递作用下才可实现驱动轮进行旋转作业,驱动轮需要完成驱动和承重双重工作,这样使得汽车车轴对轮胎的驱动转化率不高,也使轮胎对地面的要求却很苛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面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发动机功率传递效率高、行驶阻力小的动力车舟式驱动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由外轮和内轮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外侧表面为橡胶轮胎,外轮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钢制凹型轨道,且凹型轨道之间设置有钢制尖型从动齿;所述内轮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凹型轨道相匹配的两条钢制凸型轨道,且凸型轨道之间设置有与钢制尖型从动齿相匹配的钢制尖型驱动齿。

所述内轮为钢制。

所述外轮的内直径大于内轮的外直径。

所述外轮的内直径比内轮的外直径大0.5-2cm。

所述凹型轨道的内凹高度为1-8cm。

所述外轮与内轮的内、外两侧安装有密封盖板,外侧可全密封,内侧则以内、外两轮两圆心双层密封设置,重复处可留空。

为使内、外两轮运行更加平稳,防止颠簸、脱轨、应在两轮上部空间从中间开始向左右依次设制若干空心钢制圆柱体,并使空心钢制圆柱体保持高度润滑。

使用时,内轮以及钢制轨道承担动力车的重量,从动齿与驱动齿不承担动力车重量,只负责传递动力车的驱动力(扭力)。外轮则将内侧置换成钢轮,并在钢轮上设置轨道、齿轮,动力车的内部构造、传动、变速、离合、制动等构件无需改变。仅仅是内轮的直径,应在发动机转速、动力车行驶速度等方面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本实用新型将舟船的无压驱动轮浆,变换成内轮的驱动齿轮,在不承担动力车自身重压力的状态下,最有效的传递动力车发动机的驱动力(扭力),而齿轮传递又是最有效、损耗最小的传递方式。而正是“无压”,才提供了采用齿轮传递的条件。同时,将外轮作为地面代替物,通过从动齿轮为内轮的驱动齿轮提供内轮滚动所需的摩擦力。由此,动力发动机的功率通过驱动齿得到了最有效率地传递。

二、本实用新型的内轮、外轮内侧均采用钢轨承压、滚动,其承压能力强,摩擦系数小,且钢制轨道和从动齿、驱动齿可采用摩擦系数更小的新型材料或其它形式的摩擦载体。一般路面,轮胎与地面摩擦系数在0.015左右,而钢之间可在0.005左右,甚至更低。驱动力与摩擦系数为正比关系。所以采用轮轨承压、滚动,动力车的驱动力只需一般车的1/3左右,甚至可更低。轮轨只承压、不驱动,犹如水体载舟,能使动力车在最佳的载体上运行,达到最佳的运行状态。

三、在一般汽车驱动轮运动过程中,是驱动力向后强力旋转使然,并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和制约,而本实用新型由于通过齿轮传递、缓冲,承重的外轮在滚动过程中,不再受地面摩擦力的影响和制约,内轮和外轮之间,存在动力车的正压力,借助从动齿可给驱动齿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而外轮与内轮之间是钢体接触,摩擦系数小,外轮与地面之间是橡胶轮胎与地面,摩擦系数大,内轮的滚动,必先于外轮的滚动,造成内轮重力前移,对外轮重力下压的一个趋势,从而为动力车适应不同路面,乃至一些较小的路障,提供了更好条件。这样,外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相当于导向轮的滚动,对驱动力的影响是很小的,几乎可以被忽略。

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发动机功率效率高,对地面要求却不高。对现行的动力车改造工程不大,却能更加节能省力,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轮内侧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轮外侧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轮凹形轨道和从动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轮凸形轨道和驱动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轮,2内轮,3凹型轨道,4从动齿,5凸型轨道,6驱动齿,7空心钢制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3,4,5所示,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由外轮1和内轮2构成,所述外轮1外侧表面为橡胶轮胎,外轮1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钢制凹型轨道3,且凹型轨道3之间设置有钢制尖型从动齿4;所述内轮2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凹型轨道3相匹配的两条钢制凸型轨道5,且凸型轨道5之间设置有与钢制尖型从动齿4相匹配的钢制尖型驱动齿6。

所述内轮2为钢制。

所述外轮1的内直径比内轮2的外直径大0.5cm。

所述凹型轨道3的内凹高度为1cm。

所述外轮与内轮的内、外两侧安装有密封盖板,外侧可全密封,内侧则以内、外两轮两圆心双层密封设置,重复处可留空。

为使内轮2和外轮1运行更加平稳,防止颠簸、脱轨、应在两轮上部空间从中间开始向左右依次设制若干空心钢制圆柱体7,并使空心钢制圆柱体7保持高度润滑。

实施例二。

如图1,2,3,4,5所示,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由外轮1和内轮2构成,所述外轮1外侧表面为橡胶轮胎,外轮1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钢制凹型轨道3,且凹型轨道3之间设置有钢制尖型从动齿4;所述内轮2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凹型轨道3相匹配的两条钢制凸型轨道5,且凸型轨道5之间设置有与钢制尖型从动齿4相匹配的钢制尖型驱动齿6。

所述内轮2为钢制。

所述外轮1的内直径比内轮2的外直径大1cm。

所述凹型轨道3的内凹高度为2cm。

所述外轮与内轮的内、外两侧安装有密封盖板,外侧可全密封,内侧则以内、外两轮两圆心双层密封设置,重复处可留空。

为使内轮2和外轮1运行更加平稳,防止颠簸、脱轨、应在两轮上部空间从中间开始向左右依次设制若干空心钢制圆柱体,并使空心钢制圆柱体7保持高度润滑。

实施例三。

如图1,2,3,4,5所示,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由外轮1和内轮2构成,所述外轮1外侧表面为橡胶轮胎,外轮1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钢制凹型轨道3,且凹型轨道3之间设置有钢制尖型从动齿4;所述内轮2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凹型轨道3相匹配的两条钢制凸型轨道5,且凸型轨道5之间设置有与钢制尖型从动齿4相匹配的钢制尖型驱动齿6。

所述内轮2为钢制。

所述外轮1的内直径比内轮2的外直径大2cm。

所述凹型轨道3的内凹高度为4cm。

所述外轮与内轮的内、外两侧安装有密封盖板,外侧可全密封,内侧则以内、外两轮两圆心双层密封设置,重复处可留空。

为使内轮2和外轮1运行更加平稳,防止颠簸、脱轨、应在两轮上部空间从中间开始向左右依次设制若干空心钢制圆柱体7,并使空心钢制圆柱体7保持高度润滑。

实施例四。

如图1,2,3,4,5所示,动力车舟式驱动轮,由外轮1和内轮2构成,所述外轮1外侧表面为橡胶轮胎,外轮1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有两条钢制凹型轨道3,且凹型轨道3之间设置有钢制尖型从动齿4;所述内轮2外侧表面设置有与凹型轨道3相匹配的两条钢制凸型轨道5,且凸型轨道5之间设置有与钢制尖型从动齿4相匹配的钢制尖型驱动齿6。

所述内轮2为钢制。

所述外轮1的内直径比内轮2的外直径大2cm。

所述凹型轨道3的内凹高度为8cm。

所述外轮与内轮的内、外两侧安装有密封盖板,外侧可全密封,内侧则以内、外两轮两圆心双层密封设置,重复处可留空。

为使内轮2和外轮1运行更加平稳,防止颠簸、脱轨、应在两轮上部空间从中间开始向左右依次设制若干空心钢制圆柱体7,并使空心钢制圆柱体7保持高度润滑。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