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板簧座。
背景技术:
汽车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 汽车钢板弹簧一般由若干片不等长的合金弹簧钢组合而成一组近似于等强度的弹簧梁,在悬架系统中除了起缓冲作用外,还起到导向和减振的作用。 板簧座作为汽车钢板弹簧的主要连接部件,在汽车行驶时汽车钢板弹簧受到载荷且持续振动,并将持续不断的应力传递到板簧座上,所以既需要板簧座具有一定的强度,又需要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目前,所使用的板簧座都采用一体铸造成形,其铸造缺陷多,环境污染大,重量重,在持续不断的应力的作用下,会使得板簧座在动载荷下疲劳破损甚至断裂,导致失效,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板簧座,该板簧座采用多个部件组焊成形,结构简单,自重小,避免了铸造缺陷及环境污染,提高了板簧座的整体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板簧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毂、螺栓轴套、板簧挡板、上封板及下封板;所述轴承毂为空心圆柱结构,其内腔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外轴承位、内轴承位、油封位;所述螺栓轴套竖直的固定连接在轴承毂左、右两侧,轴承毂左、右两侧各固定的螺栓轴套为4件,所述螺栓轴套按一定的间距排列;所述板簧挡板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轴承毂外圈相配合的圆弧,所述板簧挡板为两个按一定的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毂的上方,所述板簧挡板与轴承毂轴线相垂直;所述上封板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轴套相配合的圆弧,所述上封板套于螺栓轴套上端并与螺栓轴套及轴承毂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为L形,其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轴套相配合的圆弧,所述下封板套于螺栓轴套下端并与螺栓轴套及轴承毂固定连接;所述板簧挡板与上封板形成一用于限位钢板弹簧的U形槽。
其中,所述螺栓轴套向内倾斜,其倾斜角度a为5-15度。
其中,所述轴承毂上方设置有定位钢板弹簧的定位孔,所述板簧挡板对称的分布在定位孔两侧。
其中,所述轴承毂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
其中,所述内轴承位加大设计,所述内轴承位直径尺寸大于外轴承位直径尺寸。
其中,所述轴承毂一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毂盖的螺栓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板簧座,该板簧座采用新的产品结构,将原有一体式铸造结构分解成多个部件后组焊成形,结构简单,自重小,避免了铸造缺陷及环境污染,提高了板簧座的整体使用寿命;轴承毂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减小加工余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图2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板簧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上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板簧座下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轴承毂;11、外轴承位;12、内轴承位;13、油封位;2、螺栓轴套;3、板簧挡板;4、上封板;5、下封板;6、定位孔;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新型板簧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毂1、螺栓轴套2、板簧挡板3、上封板4及下封板5;所述轴承毂1为空心圆柱结构,其内腔沿轴线方向依次设置有外轴承位11、内轴承位12、油封位13;所述螺栓轴套2竖直的固定连接在轴承毂1左、右两侧,所述轴承毂1左、右两侧各固定的螺栓轴套2为4件,所述螺栓轴套2按一定的间距排列,其间距B为116mm;所述板簧挡板3下端设置有与所述轴承毂1外圈相配合的圆弧,所述板簧挡板3为两个按一定的间距固定连接在所述轴承毂1的上方,所述间距A为90mm,其根据钢板弹簧的宽度设计,所述板簧挡板3与轴承毂1轴线相垂直;所述上封板4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轴套2相配合的圆弧,所述上封板4套于螺栓轴套2上端并与螺栓轴套2及轴承毂固定连接;所述下封板5为L形,其设置有与所述螺栓轴套2相配合的圆弧,所述下封板5套于螺栓轴套2下端并与螺栓轴套2及轴承毂1固定连接;所述板簧挡板3与上封板4形成一用于限位钢板弹簧的U形槽。
优选的,所述螺栓轴套2向内倾斜,其倾斜角度a为5-15度。
优选的,所述轴承毂1上方设置有定位钢板弹簧的定位孔6,所述定位孔6直径为φ35,所述板簧挡板3对称的分布在定位孔6两侧。
优选的,所述轴承毂1采用无缝钢管加工成形。
优选的,所述内轴承位12加大设计,所述内轴承位12直径尺寸大于外轴承位11直径尺寸,所述外轴承位11直径为φ170,所述内轴承位12直径为φ180。
优选的,所述轴承毂1一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毂盖的螺栓孔7,所述螺栓孔7为8个M6均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