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4089发布日期:2019-04-30 18:29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当安全带下固定点在座椅上时,现有技术一般会采用下端片螺栓固定结构,如专利号为201710703924.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固定结构,包括后底板,所述后底板的顶端设有安全带平板,所述安全带平板通过固定螺钉与后底板相连,所述安全带平板的下表面内侧设有环形槽,所述后地板的上表面设有环形台,所述环形槽的圆周设有上斜角边,所述环形台的圆周设有下斜角边。该汽车安全带固定结构,通过上斜角边、环形台和下斜角边的配合,在转动固定螺钉带动安全带平板逐渐下降时,环形槽圆周内壁的上斜角边贴合于环形台圆周的下斜角边上。上述结构由于因空间受限不便于拧螺栓而会采用可分离式的下端片,这样的下端片会预先用螺栓安装在座椅的孔上,然后安全带本体再与之对接,这样会产生对接结构的成本,且安装过程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带下固定点安装结构。用于实现安全带下固定点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螺柱座、下端片和弹性杆,所述下端片一端开设织带孔,另一端与螺柱座连接并通过弹性杆限位,所述弹性杆固定于螺柱座上。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螺柱座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底部与弹性杆固定,所述基板上部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基板之间设有限位杆部。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基板为上部小底部大的三角形板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弹性杆包括底板、限位环和压环,所述底板与基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包括圆环部,所述圆环部底部两个端头接触连接形成过渡段,且在过渡段底部形成长圆孔状的铰接部,所述铰接部的两个端头与底板上的铰接座铰接,所述压环底部两端缠绕于铰接部端头,所述压环中间形成矩形框状结构压住过渡段。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下端片为板状结构,其中一端开设有长圆形织带孔,另一端开设用于限位盘穿过的安装孔和用于与限位杆部限位的限位孔,所述安装孔和限位孔相连通,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限位孔的孔径,所述安装孔与限位孔连接处两侧设有用于与圆环部限位的限位凸起。

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将安全带下端片卡接在座椅的焊接螺柱上,安装方便,且结构可绕螺柱座转动方便安全带的使用,此结构可快速拆卸,便于后期安全带、座椅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柱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柱座侧视图;

图4是下端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弹性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弹性杆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过程图。

图中,1-螺柱座(11-基板、12-限位盘、13-限位杆部)、2-下端片(21-织带孔、22-安装孔、23-限位孔、24-限位凸起)、3-弹性杆(31-底板、32-限位环(321-圆环部、322-过渡段、323-铰接部)、33-压杆、34-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螺柱座1、下端片2和弹性杆3,所述下端片2一端开设织带孔21,另一端与螺柱座1连接并通过弹性杆3限位,所述弹性杆3固定于螺柱座1上。

如图2、图3所示,所述螺柱座1包括基板11,所述基板11底部与弹性杆3固定,所述基板11上部设有限位盘12,所述限位盘12与基板11之间设有限位杆部13。所述基板11为上部小底部大的三角形板状结构。

如图5、图6所示,所述弹性杆3包括底板31、限位环32和压环33,所述底板31与基板1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环32包括圆环部321,所述圆环部321底部两个端头接触连接形成过渡段322,且在过渡段322底部形成长圆孔状的铰接部323,所述铰接部323的两个端头与底板31上的铰接座34铰接,所述压环33底部两端缠绕于铰接部323端头,所述压环33中间形成矩形框状结构压住过渡段322。

如图4所示,所述下端片2为板状结构,其中一端开设有长圆形织带孔21,另一端开设用于限位盘12穿过的安装孔22和用于与限位杆部13限位的限位孔23,所述安装孔22和限位孔23相连通,且所述安装孔22的孔径大于限位孔23的孔径,所述安装孔22与限位孔23连接处两侧设有用于与圆环部321限位的限位凸起24。

本实用新型螺柱座1上有两种直径的柱体部分,大直径的柱体(限位盘12)可刚好小于下端片的葫芦孔中的大圆孔(安装孔22),便于下端片穿过限位盘12,小直径的柱体部分(限位杆部13)刚好大于葫芦孔的小圆孔(限位孔23),便于下端片卡在螺柱座1上。

安全带下端片2有一个织带孔21和一个葫芦孔(安装孔22和限位孔23)。上面的方形织带孔21用于与安全带的织带相连接,下面的葫芦状的镂空由大、小孔贯通而成,大、小孔可分别配合螺柱座上的螺柱的卡接过程。下端片上的两根限位凸起24小柱子用于配合弹性杆3使之具备支撑作用。

弹性杆3以底板31为支点可转动,弹性杆底板31焊接在螺柱座1上。

螺柱座1固定在座椅上,下端片2的一端直接与安全带的织带连接,另一端通过穿孔可与螺柱座1上的螺柱进行卡接,从而实现安全带下固定点便捷快速地卡接在座椅上。弹性杆3的基板31与螺柱座1焊接在一起,弹性杆3起到限制下端片2Z向、Y向窜动的作用,以防止下端片脱离正常使用位置。同时掰动弹性杆,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可直接拆卸安全带下端片。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当需要安装下端片2时,用手掰开弹性杆3,将下端片2的安装孔22对准螺柱(限位盘12)推其入螺柱中,然后向上拉动下端片2至不能拉动为止,最后松开弹性杆让其复位。当需要拆卸时掰开弹性杆3,对着安装时的步骤反向操作即可实现轻松的拆卸,当担心儿童勿操作时可在机构的外部安装一个简单的塑料罩子即可轻松避免。

本实用新型配合结构具有安装方便快捷、成本较低、方便拆卸维护的特点。

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