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绝缘分段接头由层压板加引线子和型钢排组装而成,目前国内一般使用欧洲上世纪30~40年代引入技术,使用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该设备对车辆运行时速具有一定要求,一般不超过40km/h。但是,如今城市设计双源无轨电车系统发展显著,车辆运行时速较之前已有大幅度提高;图1 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所示,现有的绝缘分段接头采用引线子1’连接,引线子1’具有一定高度差,进口出口时有一定角度缓冲,易导致电车集电器在高速通过时容易脱落;其次现有的分段绝缘接头的配件较多,施工和日常检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绝缘分段接头,能提高无轨电车高速通过时可靠性,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检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包括:
两绝缘板,两所述绝缘板相正对设置;
两第一连接板和一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两所述绝缘板之间,每一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绝缘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所述绝缘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两所述绝缘板,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位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
滑轨连接部,所述滑轨连接部位于两所述绝缘板之间,并且滑轨连接部的下端面水平;所述滑轨连接部包括两连接线夹和分段绝缘板;两所述连接线夹的上端面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分段绝缘板的一端的上端面连接于一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所述分段绝缘板的另一端的上端面连接于另一第一连接板的下端面;两所述连接线夹和所述分段绝缘板排列呈一直线,并且所述分段绝缘板位于两所述连接线夹之间。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水平板和两竖直板;所述水平板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两所述竖直板,并且两所述竖直板均垂直于所述水平板。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两所述第一连接板相正对的一侧分别开设一圆孔和一长孔;两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背对的一侧均开设两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分段绝缘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与所述圆孔的配合连接于一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分段绝缘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长孔的配合连接于另一所述第一连接板;每一所述连接线夹和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均通过两所述第一螺栓与两所述固定孔的配合相连接。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连接线夹包括基座、第一主夹板、第一副夹板、第二副夹板和第三副夹板;所述第一主夹板垂直地固定连接于所述基座的下端面,所述第一主夹板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副夹板、所述第二副夹板和所述第三副夹板均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夹板的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副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夹板背向所述分段绝缘板的一侧,所述第三副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夹板朝向所述分段绝缘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副夹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副夹板与所述第三副夹板之间。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第一主夹板包括所述长条板、连接部和矩形板;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矩形板,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长条板;所述长条板的侧面设置有两竖直的第一滑槽和一竖直的第二滑槽,所述矩形板的侧面设置有一竖直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副夹板设置两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所述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副夹板设置一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所述第三副夹板设置一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槽。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若干螺栓,三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二副夹板与所述长条板,两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一副夹板与所述长条板,一所述螺栓贯穿所述第三副夹板与所述矩形板。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副夹板、所述第二副夹板和所述第三副夹板的下端均开设一第一楔形凹槽,所述第一主夹板的下端开设一第二楔形凹槽;所述第一楔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楔形凹槽形成一T型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沿其轴向的卡齿。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矩形板的上端开设第三楔形凹槽,所述第三副夹板的上端开设第四楔形凹槽;所述第三楔形凹槽与所述第四楔形凹槽形成一T型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沿其轴向的卡齿。
上述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所述分段绝缘板的下端面的中部开设一隔断槽。
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滑轨连接部的下端面水平,因此使得电车集电器高速通过事不易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分段绝缘板通过松紧第一螺栓与圆孔和长孔的连接,即可更换分段绝缘板;同时,通过松紧第一螺栓与长孔的连接,使得分段绝缘板能沿其长度方向进行微调。
本实用新型的分段绝缘板采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大大提高分段绝缘板的抗高温和耐磨能力,增加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分段绝缘板的下端面设置隔断槽,避免电车集电器的长期滑动使得分段绝缘板的下端面通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的放大图;
图4是图3的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线夹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两端的连接线夹设置接触线的示意图。
附图中:1、绝缘板;21、第一连接板;211、水平板;212、竖直板;213、圆孔;214、长孔;215、固定孔;22、第二连接板;31、连接线夹;311、基座;312、第一主夹板;3122、长条板;3123、连接部;3124、矩形板;313、第一副夹板;314、第二副夹板;315、第三副夹板;32、分段绝缘板;321、隔断槽;4、螺栓;5、第一凹槽;51、第一楔形凹槽;52、第二楔形凹槽; 53、卡齿;6、第二凹槽;61、第三楔形凹槽;62、第四楔形凹槽;63、卡齿; 71、第一滑槽;72、第二滑槽;73、第三滑槽;8、接触线;9、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A的放大图;图4是图3的B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线夹的爆炸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绝缘分段接头的两端的连接线夹设置接触线的示意图。
请参见图1至图6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绝缘分段接头,其中,包括:
两绝缘板1,两绝缘板1相正对设置。
两第一连接板21和一第二连接板22;每一第一连接板21位于两绝缘板 1之间,每一第一连接板21连接两绝缘板1;第二连接板22位于两绝缘板1 之间,第二连接板22连接两绝缘板1,并且第二连接板22位于两第一连接板21之间。
滑轨连接部,滑轨连接部位于两绝缘板1之间,并且滑轨连接部的下端面水平;滑轨连接部包括两连接线夹31和分段绝缘板32;两连接线夹31的上端面分别连接于两第一连接板21的下端面;分段绝缘板32的一端的上端面连接于一第一连接板21的下端面,分段绝缘板32的另一端的上端面连接于另一第一连接板21的下端面;两连接线夹31和分段绝缘板32排列呈一直线,并且分段绝缘板32位于两连接线夹31之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1包括水平板211和两竖直板212;水平板211的两侧边分别连接两竖直板212,并且两竖直板212 均垂直于水平板211。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第一连接板21相正对的一侧分别开设一圆孔213和一长孔214,具体地,在其中一第一连接板21上开设有圆孔 213,在另一第一连接板21上开设有长孔214;优选的,圆孔213的边界封闭,长孔214的边界开放;两第一连接板21相背对的一侧均开设两固定孔 215,两固定孔215沿第一连接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分段绝缘板32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栓9与圆孔213的配合连接于一第一连接板213,分段绝缘板32 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螺栓9与长孔214的配合连接于另一第一连接板213;每一连接线夹31和一第一连接板21之间均通过两第一螺栓9和两固定孔215 的配合相连接。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连接线夹31包括基座311、第一主夹板 312、第一副夹板313、第二副夹板314和第三副夹板315;第一主夹板312 垂直地固定连接于基座311,并且第一主夹板312沿基座3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副夹板313、第二副夹板314和第三副夹板315均设置于第一主夹板312的侧面上;并且第一副夹板313设置于第一主夹板312背向分段绝缘板32的一侧,第三副夹板315设置于第一主夹板312朝向分段绝缘板32的一侧,第二副夹板314设置于第一副夹板313和第三副夹板315之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主夹板312包括长条板3122、连接部3123和矩形板3124;连接部3123的一端连接矩形板3124,连接部3123 的另一端连接长条板3122;长条板3122的侧面设置有两竖直的第一滑槽71 和一竖直的第二滑槽72,矩形板3124的侧面设置有一竖直的第三滑槽73。第一副夹板313朝向长条板3122的侧面设置两第一滑块(图中未示出),两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两第一滑槽71;第二副夹板314朝向长条板3122 的侧面设置一第二滑块(图中未示出),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72;第三副夹板315朝向矩形板3124的侧面设置一第三滑块(图中未示出),第三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73。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若干螺栓4,三螺栓4贯穿第二副夹板 314与长条板3122,两螺栓4贯穿第一副夹板313与长条板3122,一螺栓4 贯穿第三副夹板315与矩形板3124。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副夹板313、第二副夹板314和第三副夹板315的下端均开设一第一楔形凹槽51,第一主夹板的下端开设一第二楔形凹槽52;第一楔形凹槽与第二楔形凹槽形成一T型的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沿其长度方向的卡齿53。第一凹槽5用于夹设线,并且第一凹槽5开设的两侧的卡齿51可避免线在第一凹槽5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矩形板3124的上端开设第三楔形凹槽 61,第三副夹板315的上端开设第四楔形凹槽62;第三楔形凹槽61与第四楔形凹槽62形成一T型的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沿其轴向的卡齿63。工作人员可将接触线8的一端可连接于一侧的连接线夹31的第二凹槽6,该接触线8的另一端可连接于另一侧的连接线夹31的第二凹槽 6,从而使得接触线8形成过桥形式,使得一侧的连接线夹31的电荷能转移至另一侧的连接线夹31。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分段绝缘板32的下端面的中部开设一隔断槽321;由于无轨电车的集电器的顶部设置一带坑道的鞘,鞘内带有煤精,让电缆可以滑过,而电缆设置于两连接线夹的下端;此时,电缆位于分段绝缘板32的下侧;因此分段绝缘板32的下端会经常受到煤精的摩擦,长时间使用后下端面会有轻微爬电现象;因此现在通过开设隔断槽321,使得隔断槽321部分不易受到煤精的摩擦,避免分段绝缘板32的下端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轻微爬电现象。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绝缘板1和分段绝缘板32均采用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由于集电器在滑动过程会产生电弧,因此绝缘板1和分段绝缘板32易受到电弧影响,现有的材料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高温损坏;因此现在通过设置环氧玻璃布层压板,减少绝缘板1和分段绝缘板32由于高温导致的损坏,增加其使用寿命,并且提高耐磨性。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分段接头能适用于中运量线网高速运行的地区,尤其适合于上海地区;随着上海中运量快速公交的建成运行,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分段接头能改变制约无轨电车行车速度这一重要因素,并且该绝缘分段接头具有如下优点:一、无轨电车的集电器高速可靠的通过(速度大于60公里/小时);二、具有较高的电气和机械强度;三、结构简单和便于维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