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护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7904发布日期:2019-06-11 23:2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饰护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护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缩水现象是指由于产品在冷却硬化过程中出现体积收缩,壁厚处的表面原料被拉入,从而在产品表面出现凹陷痕迹的现象。

汽车内饰护板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内饰护板通常固定于车身钣金上,是用于美观整车内部造型及保护乘员的装饰物,内饰护板一般通过卡扣卡接在车身钣金上。由于内饰护板与车身钣金之间会留有空隙,当内饰护板受外力挤压时,由于内饰护板的刚度和强度较小,会出现内饰护板局部凹陷从而损坏的问题。因此,在内饰护板的产品开发和制作中,在规定料厚的情况下,一般会在内饰护板强度较弱的部位如B面(与车身钣金接触的一面)安装加强筋。为保证内饰护板表面无缩水现象,加强筋不应超过内饰护板壁厚的1/2。传统加强筋的形式如图1所示,加强筋1呈十字状安装在内饰护板2上,这种十字加强筋的缺点是:如图2,十字加强筋交叉处3壁厚(即对角线长度)会增加,超过内饰护板壁厚的1/2,在制作时,十字加强筋交叉处对应的内饰护板A面(不与车身钣金接触的一面)不平整,内饰护板会出扭曲、A面缩水现象。

因此,急需一种安装有壁厚均匀的加强筋的汽车内饰护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护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内饰护板上安装的加强筋壁厚不均、支撑力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护板,包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车身钣金上的板体,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布设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圆形加强筋,相邻两所述圆形加强筋之间连接有连接加强筋;各所述圆形加强筋与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呈一体设置,且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相同。

进一步地,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小于所述板体壁厚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加强筋呈阶梯状错位布设在所述板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加强筋呈正交矩阵状布设在所述板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形状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相匹配设置。

进一步地,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均与所述板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和所述板体的材质均为塑料。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中所述的汽车内饰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内饰护板安装在汽车内部的车身钣金上,且所述汽车内饰护板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有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内饰护板与所述车身钣金卡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内饰护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在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设置多个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多个所述连接加强筋,且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相同,能够解决现有的内饰护板由于安装十字加强筋壁厚不均产生缩水的问题;另外,当所述板体受到挤压时,设置的多个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多个所述连接加强筋能够对所述板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具有延长内饰护板使用寿命的优点。

(2)将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设置为均小于所述板体壁厚的二分之一,能够保证内饰护板未设置加强筋的一面无缩水现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内饰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内饰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汽车内饰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汽车内饰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汽车内饰护板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说明:1-加强筋,2-内饰护板,3-加强筋交叉处;

图3、图4和图5中附图标记说明:100-板体,200-圆形加强筋,300-连接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护板。

实施例一

如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护板,包括安装在汽车内部的车身钣金上的板体100,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布设有多个呈间隔设置的圆形加强筋200,相邻两所述圆形加强筋之间连接有连接加强筋300;各所述圆形加强筋与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呈一体设置,且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相同。

本实施例的汽车内饰护板,通过在所述板体朝向所述车身钣金的一面设置多个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多个所述连接加强筋,且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相同,能够解决现有的内饰护板由于安装十字加强筋壁厚不均产生缩水的问题;另外,当所述板体受到挤压时,设置的多个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多个所述连接加强筋能够对所述板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具有延长内饰护板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均小于所述板体壁厚的二分之一。将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设置为均小于所述板体壁厚的二分之一,能够保证内饰护板未设置加强筋的一面无缩水现象,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优点。

如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加强筋呈正交矩阵状布设在所述板体上。横向所述连接加强筋与纵向所述连接加强筋的交汇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圆形加强筋,保证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和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壁厚相同;相邻四个所述圆形加强筋通过所述连接加强筋顺次连接成一个矩形,对所述板体构成一个矩形支撑单元,以提高对所述板体的支撑作用。

具体实施时,所述板体的形状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相匹配设置。若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为凹陷状,则所述板体的形状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相适应为整体凹陷,以便于安装;若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为平板状,则所述板体的形状与所述车身钣金的形状相适应为平板状,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具体选择。

具体实施时,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均与所述板体一体成型。在生产内饰护板时,使用一体成型的工艺将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和所述板体利用模具同时制作出来,一次成型,有利于节省安装时间和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时,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和所述板体的材质均为塑料。在生产内饰护板时,可以将各所述圆形加强筋、各所述连接加强筋与所述板体一体注塑成型,节约后续的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改进点在于,所述圆形加强筋呈阶梯状错位布设在所述板体上。实施例一其他的改进点也包含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排的所述圆形加强筋错位设置,使相邻四个所述圆形加强筋通过所述连接加强筋的连接形成菱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具体实施时,各所述圆形加强筋与各所述连接加强筋的形状还可以是蜂巢状等,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进行限制,其他形状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内饰护板。所述汽车内饰护板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具体实施时,所述汽车内饰护板安装在汽车内部的车身钣金上,且所述汽车内饰护板与所述车身钣金之间设有间隔,以容纳各所述圆形加强筋与各所述连接加强筋,间隔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所述汽车内饰护板安装有所述圆形加强筋与所述连接加强筋的一面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以保证所述汽车内饰护板另一面的平整性和汽车内部的安全性。

具体实施时,所述汽车内饰护板与所述车身钣金卡接。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连接方式,将所述汽车内饰护板安装在所述车身钣金上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