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117发布日期:2019-04-24 00:0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轮胎。



背景技术:

充气轮胎按结构可分为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按胎体帘(带束)线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普通斜胶胎、带束斜胶胎和子午线轮胎。有内胎轮胎是指轮胎内胎充气置于外胎之内的轮胎;无内胎轮胎是外胎直接扣在轮圈上,它的气密性靠外胎内壁上的一层特殊密封橡胶来保证。

目前汽车行业广泛应用子午线轮胎或斜交轮胎,充气后的轮胎胎壁是支撑车辆重量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一些扁平比(扁平比是轮胎高度与宽度的比)较大的轮胎,胎壁非常“肥厚”。

当遇到锐物穿剌时,通常会导致胎壁瞬间崩塌,俗称爆胎,从而使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车辆重心立刻发生变化,导致控制失灵、无法操作,引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尤其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爆胎,引起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轮胎,用以解决现有轮胎在遇到锐物穿剌时引发的爆胎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爆轮胎,包括真空胎本体,所述真空胎本体包括内层的胎体层、中层的冠带层以及外层的胎面层,所述冠带层包括胎冠保护层和胎冠带束层,所述胎冠保护层靠近所述胎面层,所述胎冠带束层靠近所述胎体层,在所述胎冠保护层与所述胎冠带束层之间设有多个气囊,在所述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和补胎液,所述气囊呈椭球形,椭球形的半长轴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气囊沿轮胎周向呈圈设置,同一圈的所述气囊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且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圈所述气囊,每圈所述气囊之间的间距相等。

可选地,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有3圈所述气囊。

可选地,相邻圈的所述气囊在轮胎周向错位设置。

可选地,相邻圈的所述气囊在轮胎周向同位设置。

可选地,所述胎冠带束层设有多层,多层所述胎冠带束层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爆轮胎,在胎冠保护层与胎冠带束层之间的气囊,由于气囊沿轮胎周向呈圈设置,且沿轮胎宽度方向设有多圈气囊,当遇到锐物穿刺时,锐物首先刺破气囊,椭球形的气囊增大了冠带层的厚度,有效保护真空胎本体内层的胎体层不被锐物刺破,避免爆胎事件的发生;破坏的气囊漏气失去支撑能力,但其他气囊仍旧保持完好,避免气囊破裂导致轮胎塌陷情况的发生;气囊内充有补胎液,在一定情况下(车速较慢或锐物较小或撞击较轻),气囊还具备自我修复功能,避免因气囊漏气而更换轮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爆轮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爆轮胎的气囊在胎冠保护层与胎冠带束层之间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防爆轮胎的气囊在胎冠保护层与胎冠带束层之间的分布示意图。

图中:1-胎体层,2-冠带层,3-胎面层,4-气囊,21-胎冠保护层,22-胎冠带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防爆轮胎,其能有效防止因锐物穿刺而引起的爆胎。

如图1所示,防爆轮胎包括真空胎本体,真空胎本体的结构与现有的真空胎的结构基本一致,真空胎本体包括内层的胎体层1、中层的冠带层2以及外层的胎面层3,胎体层1内侧有气密层,真空胎本体的趾口内有钢丝,胎面层3外侧设有花纹和花纹沟,冠带层2包括胎冠保护层21和胎冠带束层22,胎冠保护层21靠近胎面层3,胎冠带束层22靠近胎体层1,不同的是,在胎冠保护层21与胎冠带束层22之间设有多个气囊4,气囊4是单独的个体,气囊4内部充有压缩气体,在轮胎成型时,气囊4与胎冠保护层21和胎冠带束层22一同定位,在轮胎浇铸成型时一体成型,气囊4呈圆形或椭球形,优选椭球形,其中,椭球形的半长轴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置,气囊4沿轮胎周向呈圈设置,即气囊4在胎冠保护层21与胎冠带束层22之间的环形层内设置一圈,同一圈的气囊4之间的周向间距相等,即在周向均匀分布,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圈气囊4,每圈气囊4之间的间距相等,由于设置了气囊4,当遇到锐物穿刺时,锐物首先刺破气囊4,椭球形的气囊4增大了冠带层2的厚度,有效保护真空胎本体内层的胎体层1不被锐物刺破,避免爆胎事件的发生,破坏的气囊4漏气失去支撑能力,但其他气囊4仍旧保持完好,避免气囊4破裂导致轮胎塌陷情况的发生,气囊4破损后,视情况更换新的防爆轮胎。

气囊4的设置使轮胎强度有所降低,为了加强轮胎的强度,所以胎冠带束层22设有多层,多层胎冠带束层22间隔设置。

为了减少换胎的次数,气囊4内还充有少量补胎液,在一定情况下(车速较慢或锐物较小或撞击较轻),气囊4还具备自我修复功能,避免因气囊4漏气而更换轮胎。

在本实施例中,沿轮胎的宽度方向设有3圈气囊4。

如图2或3所示,相邻圈的气囊在轮胎周向错位设置或同位设置。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