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4075发布日期:2019-08-21 00: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多次报道,由于父母疏忽而导致把未成年的儿童锁在车内,造成严重后果以至于儿童的死亡;同样在接送儿童上学的校车也发生类似事件,儿童途中睡觉或者其他问题导致未下车,而司机把车辆进行关闭导致严重事件。具体例子如:2018年5月24日武汉4岁儿童锁在校车内7小时后发现,医治无效;2018年6月26日枣阳私家车内4小时后发现,医治无效;2017年5月28日得克萨斯州派克郡一名2岁儿童锁在车内,医治无效。全美从1998年平均每年车内高温意外死亡37名。总的来看,导致儿童无法逃生看起来是父母,老师等的疏忽导致的意外情况,最主要的还是汽车本身不能够及时针对于上述紧急情况做出相关救助反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包括参数检测子系统、中控子系统、驱动子系统和救助子系统,所述参数检测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控子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中控子系统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子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驱动子系统与所述救助子系统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可以针对于不同的车型和配置情况选择所要检测的参数,通过对比参数所代表的实际值的与预设值来确定小孩是否被困于车内。当小孩被困车内,利用中控子系统启动救助子系统工作并做出相关反应,避免出现小孩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实施例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位压力检测单元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温度检测单元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继电器控制单元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键控制单元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软件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示出的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包括参数检测子系统100、中控子系统200、驱动子系统300和救助子系统400,所述参数检测子系统10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驱动子系统30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驱动子系统300与所述救助子系统400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检测子系统100、驱动子系统300、救助子系统400通过信号总线通信与中控子系统200进行连接,所述参数检测子系统100可以根据汽车内部的结构和配置采用不同的检测端子,并安装于汽车内部的合适位置,既保证美观又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所述中控子系统200可以包括汽车自带的ECU以及新增控制器,所述新增控制器为PIC16F1783控制芯片。在另外的一个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增控制器也可以采用PLC控制器、FPGA可编程门整列或其他类型的控制芯片,此处不再一一进行列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参数检测子系统100包括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座位压力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座位压力检测单元和温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救助子系统400,包括汽车空调设备和汽车车窗升降设备,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汽车空调设备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驱动子系统300与所述汽车车窗升降设备电性连接;所述救助子系统400还可以报考GSM通信模块,当小孩被困于车内时,利用所述GSM通信模块可以实现及时提醒家长的功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所述汽车空调设备和汽车车窗升降设备均为汽车自带的设备属于现有技术,为了不引起混淆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二氧化碳检测单元对车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密度进行采集,所述座位压力检测单元对车内座位上的压力进行采集,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对车内的实时温度进行采集。所述中控子系统200接收上述检测数据,若二氧化碳的密度值、压力值和温度值均查过阈值,则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直接输出一信号控制所述汽车空调设备开始工作,对车内实施降温,并且控制驱动子系统300启动接通汽车车窗升降设备的电源,车窗打开使汽车内部的氧气得到补充,以及给家长发送孩子被困于车内的提醒。

如图2所示,二氧化碳检测单元连接器CH1,所述连接器CH1的第1端接地,所述连接器CH1的第2端通过电阻R1后与运放U1的同相端相连,所述电阻R1分别与电阻R2、电阻R3、电容C1、抑制二极管D1和运放U1的同相端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4与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6引脚相连,所述运放U1的反相端与电阻R5、电容C3和稳压管D2的公共连接点相连。

具体的,所述连接器CH1可以采用LW1C型连接器,通过所述LW1C型连接器能够实现二氧化碳检测单元与二氧化碳检测检测端子进行插拔式连接,所述二氧化碳检测检测端子可以包括不同类型及型号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检测信号通过外围电路进行滤波、放大后送入PIC16F1783控制芯片完成对比。通过利用所述连接器CH1能够让本发明的实用性大大增加,并且当检测端损坏需要进行更换时也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座位压力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器CH2,所述连接器CH2的第1端接地,所述连接器CH2的第2端与电阻R7和电阻R6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电阻R7与电容C4、二极管D3和运放U2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接地,所述运放U2的输出端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和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4引脚相连,所述运放U2的反相端与电阻R10和电阻R9的公共连接点相连。

具体的,所述连接器CH2采用LW1C型连接器,通过所述LW1C型连接器能够实现座位压力检测单元与压力检测端子进行插拔式连接,所述压力检测端子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外围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之后送入PIC16F1783控制芯片完成对比。

如图4所示,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器CH3,所述连接器CH3的第1端接地,所述连接器CH3的第2端与运放U3的同相端相连,所述U3的反相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通过电阻R11和R12后与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3引脚相连。

具体的,所述连接器CH3采用LW1C型连接器,通过所述LW1C型连接器能够实现座位压力检测单元与温度检测端子进行插拔式连接,所述温度检测端子可以是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温度传感器。通过外围电路对检测信号进行预处理之后送入PIC16F1783控制芯片完成对比。

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子系统300包括继电器控制单元,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中控子系统200的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包括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线圈与二极管D6并联,所述线圈的一端接地,所述线圈的另一端接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一工作电源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14后与所述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10引脚相连。

具体的,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汽车车窗升降设备相连,当二氧化碳的密度值、压力值和温度值均查过阈值,所述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10引脚输出高电平,继电器由常开切换为常闭,汽车车窗升降设备的电源被接通,进而车窗打开使汽车内部的氧气得到补充。并且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12引脚输出一信号,控制所述汽车空调设备开始工作,对车内实施降温。

如图6所示,小孩意外被关在车内的救助系统还包括按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单元,所述按键控制单元包括按键K1和按键K2;所述按键K1的一端与电阻R13和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16引脚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按键K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按键K2的一端与电阻R14和PIC16F1783型芯片的第15引脚的公共连接点相连,所述按键K2的另一端接地。

具体的,所述按键K1为强制启动按键,所述按键K2为停止按键,当小孩被困于车内后,所述按键K1和按键K2可以设于车把手的内侧,并可以设有相关提示。当路人发现有小孩被困于车内时,按下按键K1即可启动救助子系统400;同理,当救助完成后可以按下按键K2关闭救助子系统40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