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710发布日期:2019-08-27 19:4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的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时常会遭遇部分复杂工况,例如剧烈的颠簸或急剧转向等,车辆在上述复杂工况下,会由于惯性作用导致乘坐人员在车辆座椅上发生一定的偏移,甚至会导致乘员的抛出。上述车辆遭遇复杂工况下的现象导致乘员在乘坐中的舒适性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遭遇复杂工况时避免惯性作用对于乘员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其括座椅本体以及支撑底座,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之上的调节壳体,所述调节壳体内部设置有采用球形结构的调节腔室;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之上的调节端体,所述调节端体采用球形结构,且所述调节端体延伸至所述调节腔室内部,其中,所述调节端体的端面与所述调节腔室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通过所述调节端体与所述调节腔室之间的啮合进行连接;

所述调节端体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多个调节齿条,每一个所述调节齿条均在竖直平面内进行延伸,多个所述调节齿条关于所述调节端体的轴线成旋转对此;所述调节壳体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调节齿轮,多个所述调节齿轮与多个所述调节齿条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调节齿轮均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调节齿轮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对应的所述调节齿条进行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座椅本体的底端部与调节端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复位杆件,多个所述复位杆件与多个所述调节齿条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复位杆件均包括有第一复位杆件以及第二复位杆件,其中,所述第一复位杆件采用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复位杆件在所述第一复位杆件的两端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二复位杆采用波纹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座椅本体与所述支撑底座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之上的第一支撑杆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座椅本体之上的第二支撑杆件,所述第一支撑杆件的端部设置有采用球形结构的支撑腔室,所述第二支撑杆件的端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腔室内部的支撑端体,所述支撑端体采用与所述支撑腔室的内壁相贴合的球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件与所述座椅本体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层进行连接。

上述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之中,车辆座椅与支撑底座之间可通过调节端体与调节壳体之间的啮合以实现相互间的连接处理,当车辆在剧烈颠簸或急剧转向等工况下,调节壳体之上的调节齿轮可在电机作用下驱使调节齿条相对于调节齿轮进行转动,以使得调节端体连同座椅本体可通过相对于车辆的非操控运动方向的调整,以抵消运动惯性对于乘坐人员的不良影响。同时,上述定位齿轮与定位齿条在实现对于座椅本体的调节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座椅本体保持良好的支撑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遭遇复杂工况时通过对于车辆座椅的主动调整以有效避免惯性作用对于乘员的影响,以提高乘员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复位杆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座椅本体、2—支撑底座、3—调节壳体、4—调节腔室、5—调节端体、6—调节齿条、7—调节齿轮、8—驱动电机、9—复位杆件、901—第一复位杆件、902—第二复位杆件、10—第一支撑杆件、11—第二支撑杆件、12—支撑腔室、13—支撑端体、14—橡胶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其括座椅本体1以及支撑底座2,所述座椅本体1与所述支撑底座2之间设置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2之上的调节壳体3,所述调节壳体3内部设置有采用球形结构的调节腔室4;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座椅本体1之上的调节端体5,所述调节端体5采用球形结构,且所述调节端体5延伸至所述调节腔室4内部,其中,所述调节端体5的端面与所述调节腔室4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座椅本体1与所述支撑底座2之间通过所述调节端体5与所述调节腔室4之间的啮合进行连接;

所述调节端体5的侧端面之上设置有多个调节齿条6,每一个所述调节齿条6均在竖直平面内进行延伸,多个所述调节齿条6关于所述调节端体5的轴线成旋转对此;所述调节壳体3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调节齿轮7,多个所述调节齿轮7与多个所述调节齿条6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调节齿轮7均连接有驱动电机8,所述调节齿轮7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8的驱动下带动对应的所述调节齿条6进行运动。

上述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之中,车辆座椅与支撑底座之间可通过调节端体与调节壳体之间的啮合以实现相互间的连接处理,当车辆在剧烈颠簸或急剧转向等工况下,调节壳体之上的调节齿轮可在电机作用下驱使调节齿条相对于调节齿轮进行转动,以使得调节端体连同座椅本体可通过相对于车辆的非操控运动方向的调整,以抵消运动惯性对于乘坐人员的不良影响。同时,上述定位齿轮与定位齿条在实现对于座椅本体的调节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座椅本体保持良好的支撑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在复杂工控下抵消运动惯性的车辆座椅,其可在车辆遭遇复杂工况时通过对于车辆座椅的主动调整以有效避免惯性作用对于乘员的影响,以提高乘员在乘坐过程中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座椅本体1的底端部与调节端体5之间设置有多个复位杆件9,多个所述复位杆件9与多个所述调节齿条6彼此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复位杆件9均包括有第一复位杆件901以及第二复位杆件902,其中,所述第一复位杆件901采用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复位杆件902在所述第一复位杆件901的两端之间进行延伸,所述第二复位杆902采用波纹结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复位杆件的设置以在座椅本体进行调节后及时进行复位处理,同时,复位杆件亦可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座椅本体1与所述支撑底座2之间还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装置,所述辅助支撑装置包括有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2之上的第一支撑杆件10以及连接在所述座椅本体1之上的第二支撑杆件11,所述第一支撑杆件10的端部设置有采用球形结构的支撑腔室12,所述第二支撑杆件11的端部设置有延伸至所述支撑腔室12内部的支撑端体13,所述支撑端体13采用与所述支撑腔室12的内壁相贴合的球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杆件与所述座椅本体之间通过橡胶连接层进行连接。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