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9824发布日期:2019-07-17 05:3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



背景技术:

在整个汽车空调系统中,风道和出风口组成空调的通风系统,担负着将经过处理的气流送到汽车驾驶舱内,以完成驾驶舱内通风、制冷、加热、除霜除雾、净化空气等功能,其中,出风口主要起到调节送风方向与调节风量大小的作用。由于出风口处于乘客可见区域,属于外观零件,因此,现在出风口的设计不单要考虑其功能,还要考虑到美学效果。

现有的出风口结构基本相同,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720519545.2)公开的出风口,包括壳体、转动设置在壳体上的若干出风叶片和连接所述出风叶的连杆,通过调节出风叶片的角度,能够改变出风方向和出风大小,而且通过连杆的连接,使上述出风叶片能够在摆动时保持同步。由于连杆设置在出风口内,使连杆从视觉外观上直接可视,给用户造成产品繁杂、做工粗糙、不精致的感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的汽车企业采用的方式是将连杆设置到出风口内侧的边缘,以减少被观测到的几率。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杆在某些角度依然能够被清楚看到,影响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更好地隐藏连接叶片的连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包括具有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本体、若干可转动并横向设置在出风通道内的第一叶片、若干可转动并竖直设置在出风通道内的第二叶片、连接所有第一叶片的第一连杆和连接所有第二叶片的第二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位于出风口本体的外侧。

本出风口总成安装于汽车的驾驶舱内,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分别沿横向和竖直方向转动连接在出风通道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分别连接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同时位于出风口本体外,即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位于出风通道外,使出风通道内的结构更简洁,占用的空间更少,出风通道的风阻更小,空气流动更顺畅,而且,由于出风通道是设置在汽车内的,出风通道的外侧会通过装饰面板覆盖,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隐藏在装饰面板下,这样,避免从出风通道内直接观测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第一叶片呈长条板状,所述第一叶片的两端均具有与出风通道的侧壁转动连接的转轴,每个第一叶片其中一转轴伸出出风通道的侧壁外且转轴的前端具有摆杆,所述摆杆远离转轴的一端具有用于和第一连杆铰接的铰接部。每个第一叶片通过摆杆与第一连杆连接于出风口本体的外侧,使所有第一叶片实现同步转动。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第一连杆也呈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内均开有用于和铰接部铰接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开设在安装柱内,使第一安装孔的结构强度更高,第一连杆与第一叶片的铰接稳定性更好。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出风通道的其中一侧内壁上具有弧形的限位槽,其中一个第一叶片的一端具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嵌入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凸块能够在第一叶片摆动时沿限位槽滑动并能够与限位槽两端的槽壁抵靠。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凸块的配合,使第一叶片的摆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出风口总成送风方向的精确性。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出风通道的其中一侧内壁上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固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开有若干供转轴穿过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安装架上还开有弧形的限位槽,其中一个第一叶片的一端具有向外凸出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嵌入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凸块能够在第一叶片摆动时沿限位槽滑动并能够与限位槽两端的槽壁抵靠。限位槽通过安装架与出风口本体分体式连接,使第一叶片更易安装,限位凸块更易嵌入限位槽内,从而提高出风口总成的安装效率。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限位槽位于出风口本体靠近第一连杆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凸块位于第一叶片具有摆杆的一端。限位槽、限位凸块、摆杆以及第一连杆均位于出风口本体的同一侧,使其结构更紧凑,便于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的汽车出风口总成中,所述出风口本体的横截面呈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使所有第一叶片保持同步转动的第一连杆和使所有第二叶片保持同步转动的第二连杆均设置于出风口本体的外侧,使出风通道内结构更简洁,空气从出风通道流出时风阻更小,出风效果更好,而且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能够隐藏在装饰面板内,使人不会在出风通道内观测到,出风口总成更美观。

2、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凸块的配合,使第一叶片的调节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出风口总成送风方向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叶片与第一连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风口本体;11、出风通道;12、凹槽;2、第一叶片;21、转轴;22、摆杆;23、铰接部;24、限位凸块;3、第一连杆;31、安装柱;32、第一安装孔;4、第二叶片;5、第二连杆;6、安装架;61、第二安装孔;62、限位槽;7、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出风口总成,包括具有出风通道11的出风口本体1、若干可转动并横向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的第一叶片2和若干可转动并竖直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的第二叶片4,第一叶片2均通过设置在出风口本体1外侧的第一连杆3连接,使第一叶片2能够同步摆动,第二叶片4均通过设置在出风口本体1外侧的第二连杆5连接,使第二叶片4也能够同步摆动。由于出风口总成安装到车内后,其四周会通过汽车装饰板覆盖,只露出出风通道11,由于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5均位于出风通道11外,使其能够被汽车装饰板覆盖并隐藏,使人在出风通道11内只能看到第一叶片2和第二叶片4,出风通道11内的结构更简洁整齐。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本体1的横截面大致呈梯形,第一叶片2转动连接在出风口本体1两相倾斜的左右两侧壁之间,第二叶片4转动连接在出风口本体1两相平行的上下两侧壁之间。第一叶片2和第二叶片4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2、图3、图4所示,第一叶片2呈长条板状,第一叶片2的两端分别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转轴21,第一叶片2通过转轴21转动连接在出风口本体1的两侧壁之间,第一叶片2其中一端的转轴21伸出出风口本体1的侧壁外,且该转轴21的前端固设有与转轴21相垂直的摆杆22,摆杆22可以是与转轴21一体式连接的,也可以是分体式固连的,摆杆22远离转轴21的一端具有铰接部23,铰接部23与转轴21同向设置。第一连杆3呈长条状并位于出风口本体1的外侧并与出风口本体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连杆3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安装柱31,每个安装柱31内开有第一安装孔32,每个第一安装孔32分别与一个第一叶片2的铰接部23转动连接,使三个第一叶片2能够同步转动。同理,第二连杆5也位于出风口本体1的外侧并与每个第二叶片4铰接,使第二叶片4均能够同步转动。由于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5均设置在出风通道11外,使出风通道11内的部件更少,增大了空气的流通截面积,减少了风阻,出风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图5所示,出风口本体1靠近第一连杆3的侧壁内侧开有凹槽12,凹槽12内固设有安装架6,安装架6呈长条板状,安装架6上开有弧形限位槽62和三个第二安装孔61,第一叶片2其中一端的转轴21穿过第二安装孔61伸出出风口体外,第一叶片2的一端还具有沿转轴21的轴向向外凸出的限位凸块24,限位凸块24嵌入限位槽62内,第一叶片2绕转轴21摆动时,限位凸块24能够在限位槽62内滑动并限制第一叶片2的摆动范围。当然了,安装架6也可以设置在出风口本体1远离第一连杆3的侧壁上,限位凸块24也可以相应地设置在第一叶片2远离第一连杆3的一端。

进一步的,其中一第一叶片2上还设有拨叉7,拨叉7与第一叶片2和第二叶片4均滑动连接,使拨叉7能够沿第一叶片2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驱动第二叶片4左右摆动,拨叉7驱动第一叶片2上下摆动时相对第二叶片4滑动。即拨叉7既能够驱动第一叶片2上下摆动又能够驱第二叶片4左右摆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出风口本体1的侧壁上并不开设凹槽12,也不设置安装架6,限位槽62直接开设在出风口本体1的其中一侧内壁上,第一叶片2端部的限位凸块24嵌入该限位槽62内与限位槽62形成配合,从而简化了整体的结构。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出风口本体1、出风通道11、凹槽12、第一叶片2、转轴21、摆杆22、铰接部23、限位凸块24、第一连杆3、安装柱31、第一安装孔32、第二叶片4、第二连杆5、安装架6、第二安装孔61、限位槽62、拨叉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