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255发布日期:2019-06-14 22:2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智轨电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气压制动系统是发展最早的一种动力制动系统,其有着独有的优势,如:1、制动踏板力小且行程小;2、可以产生较大的制动力;3、管路结构简单、连接和断开方便。因此,气压制动系统也广泛应用于大型商用车。

智轨电车是一种多轴、多胶轮转向架、灵活编组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轨电车三节编组就可达32米,采用传统气压制动系统时制动阀类安装和气管路布置相对复杂,会导致制动响应时间长、制动力分配不合理、铰接盘处气管路过多等问题。且智轨电车相比于传统有轨电车、地铁车辆,行驶在未封闭的城市道路上,而相比于传统的公交客车,其车辆长度较长,因此,开发一种智轨电车制动系统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气源系统和多回路制动系统;所述多回路制动系统包括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所述气源系统分别与所述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相连,用于提供气源;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源系统、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相连,用于控制气源系统与所述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的连通与关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气源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Ⅰ、冷凝器Ⅰ、泄压电磁阀Ⅰ、电控干燥器Ⅰ、四回路保护阀Ⅰ、单向阀Ⅰ、储气筒Ⅰ、储气筒Ⅱ、储气筒Ⅲ、储气筒Ⅳ、储气筒Ⅴ、单向阀Ⅱ、气动快接接头Ⅰ、空气压缩机Ⅱ、冷凝器Ⅱ、泄压电磁阀Ⅱ、电控干燥器Ⅱ、四回路保护阀Ⅱ、单向阀Ⅲ、储气筒Ⅶ、储气筒Ⅷ、储气筒Ⅸ、储气筒Ⅹ、储气筒Ⅺ、单向阀Ⅳ、气动快接接头Ⅱ和四回路保护阀Ⅲ、单向阀Ⅴ、储气筒Ⅵ、储气筒Ⅻ;空气压缩机Ⅰ、冷凝器Ⅰ、泄压电磁阀Ⅰ、电控干燥器Ⅰ、四回路保护阀Ⅰ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Ⅰ、储气筒Ⅱ、储气筒Ⅳ、储气筒Ⅴ分别与四回路保护阀Ⅰ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Ⅲ、单向阀Ⅰ、四回路保护阀Ⅰ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气动快接接头Ⅰ、单向阀Ⅱ、四回路保护阀Ⅰ通过气管路连接,空气压缩机Ⅱ、冷凝器Ⅱ、泄压电磁阀Ⅱ、电控干燥器Ⅱ、四回路保护阀Ⅱ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Ⅶ、储气筒Ⅷ、储气筒Ⅹ、储气筒Ⅺ分别与四回路保护阀Ⅱ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Ⅸ、单向阀Ⅲ、四回路保护阀Ⅱ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气动快接接头Ⅱ、单向阀Ⅲ、四回路保护阀Ⅱ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Ⅵ、单向阀Ⅴ、四回路保护阀Ⅲ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Ⅻ与四回路保护阀Ⅲ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

所述常用制动回路包括塞门Ⅰ、塞门Ⅱ、塞门Ⅲ、塞门Ⅳ、塞门Ⅴ、塞门Ⅵ、塞门Ⅶ、塞门Ⅷ、电控制动总阀Ⅰ、电控制动总阀Ⅱ、挂车阀Ⅰ、挂车阀Ⅱ、常用继动阀Ⅰ、常用继动阀Ⅱ、常用继动阀Ⅲ、常用继动阀Ⅳ、双通单向阀Ⅰ、双通单向阀Ⅱ、双通单向阀Ⅲ、双通单向阀Ⅳ、双通单向阀Ⅴ、双通单向阀Ⅵ、轴压力模块Ⅰ、轴压力模块Ⅱ、轴压力模块Ⅲ、轴压力模块Ⅳ、轴压力模块Ⅴ、轴压力模块Ⅵ、左ABS电磁阀Ⅰ、左ABS电磁阀Ⅱ、左ABS电磁阀Ⅲ、左ABS电磁阀Ⅳ、左ABS电磁阀Ⅴ、左ABS电磁阀Ⅵ、右ABS电磁阀Ⅰ、右ABS电磁阀Ⅱ、右ABS电磁阀Ⅲ、右ABS电磁阀Ⅳ、右ABS电磁阀Ⅴ、右ABS电磁阀Ⅵ、左气室Ⅰ、左气室Ⅱ、左气室Ⅲ、左气室Ⅳ、左气室Ⅴ、左气室Ⅵ、右气室Ⅰ、右气室Ⅱ、右气室Ⅲ、右气室Ⅳ、右气室Ⅴ、右气室Ⅵ;储气筒Ⅰ与塞门Ⅰ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Ⅰ的出气口一路与轴压力模块Ⅰ进气口连接,另一路与电控制动总阀Ⅰ的下腔进气口相连,储气筒Ⅳ与塞门Ⅲ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Ⅲ的出气口与电控制动总阀Ⅰ的上腔进气口相连,电控制动总阀Ⅰ的上腔出气口与挂车阀Ⅰ的控制口连接,电控制动总阀Ⅰ的下腔出气口与常用继动阀Ⅰ的控制口连接,挂车阀Ⅰ的出气口与常用继动阀Ⅱ的控制口连接,各储气筒分别与挂车阀Ⅰ的控制口、进气口连接,塞门Ⅱ的出口一路与常用继动阀Ⅰ的进气口连接,常用继动阀Ⅰ的出气口分别与轴压力模块Ⅰ、轴压力模块Ⅱ、轴压力模块Ⅲ的控制口连接,常用继动阀Ⅱ的出气口分别与轴压力模块Ⅳ、轴压力模块Ⅴ、轴压力模块Ⅵ的控制口连接,各轴压力模块的出气口一路分别连接左ABS电磁阀Ⅰ、左ABS电磁阀Ⅱ、左ABS电磁阀Ⅲ、左ABS电磁阀Ⅳ、左ABS电磁阀Ⅴ、左ABS电磁阀Ⅵ,另一路分别连接右ABS电磁阀Ⅰ、右ABS电磁阀Ⅱ、右ABS电磁阀Ⅲ、右ABS电磁阀Ⅳ、右ABS电磁阀Ⅴ、右ABS电磁阀Ⅵ;左ABS电磁阀Ⅰ、左ABS电磁阀Ⅱ、左ABS电磁阀Ⅲ、左ABS电磁阀Ⅳ、左ABS电磁阀Ⅴ、左ABS电磁阀Ⅵ分别连接左气室Ⅰ、左气室Ⅱ、左气室Ⅲ、左气室Ⅳ、左气室Ⅴ、左气室Ⅵ,右ABS电磁阀Ⅰ、右ABS电磁阀Ⅱ、右ABS电磁阀Ⅲ、右ABS电磁阀Ⅳ、右ABS电磁阀Ⅴ、右ABS电磁阀Ⅵ分别连接右气室Ⅰ、右气室Ⅱ、右气室Ⅲ、右气室Ⅳ、右气室Ⅴ、右气室Ⅵ。

所述停放制动回路包括停放按钮Ⅰ、停放按钮Ⅱ、停放记忆阀Ⅰ、停放记忆阀Ⅱ、停放继动阀Ⅰ、停放继动阀Ⅱ;储气筒Ⅲ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和停放继动阀Ⅰ的进气口连接,停放记忆阀Ⅰ的出气口与停放继动阀Ⅰ的控制口连接,停放继动阀Ⅰ的出气口一路与左气室Ⅱ连接,另一路与右气室Ⅱ连接,储气筒Ⅷ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Ⅱ和停放继动阀Ⅱ的进气口连接,停放记忆阀Ⅱ的出气口与停放继动阀Ⅱ的控制口连接,停放继动阀Ⅱ的出气口一路与左气室Ⅴ连接,另一路与右气室Ⅴ连接,停放按钮Ⅰ的信号控制线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停放记忆阀Ⅱ的信号控制线连接,停放按钮Ⅱ的信号控制线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停放记忆阀Ⅱ的信号控制线连接。

所述紧急制动回路包括紧急按钮Ⅰ、紧急按钮Ⅱ、限压阀Ⅰ、限压阀Ⅱ、限压阀Ⅲ、限压阀Ⅳ、限压阀Ⅴ、限压阀Ⅵ、紧急电磁阀Ⅰ、紧急电磁阀Ⅱ、紧急电磁阀Ⅲ、紧急电磁阀Ⅳ、紧急电磁阀Ⅴ、紧急电磁阀Ⅵ;储气筒Ⅰ与塞门Ⅰ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Ⅰ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Ⅰ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Ⅱ与塞门Ⅱ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Ⅱ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Ⅱ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Ⅻ与塞门Ⅳ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Ⅳ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Ⅲ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Ⅻ与塞门Ⅴ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Ⅴ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Ⅳ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Ⅷ与塞门Ⅶ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Ⅶ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Ⅴ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Ⅶ与塞门Ⅷ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Ⅷ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Ⅵ的进气口连接,限压阀Ⅰ、限压阀Ⅱ、限压阀Ⅲ、限压阀Ⅳ、限压阀Ⅴ、限压阀Ⅵ的出气口分别与紧急电磁阀Ⅰ、紧急电磁阀Ⅱ、紧急电磁阀Ⅲ、紧急电磁阀Ⅳ、紧急电磁阀Ⅴ、紧急电磁阀Ⅵ的进气口连接,紧急电磁阀Ⅰ、紧急电磁阀Ⅱ、紧急电磁阀Ⅲ、紧急电磁阀Ⅳ、紧急电磁阀Ⅴ、紧急电磁阀Ⅵ的出气口一路分别连接左ABS电磁阀Ⅰ、左ABS电磁阀Ⅱ、左ABS电磁阀Ⅲ、左ABS电磁阀Ⅳ、左ABS电磁阀Ⅴ、左ABS电磁阀Ⅵ,另一路分别连接右ABS电磁阀Ⅰ、右ABS电磁阀Ⅱ、右ABS电磁阀Ⅲ、右ABS电磁阀Ⅳ、右ABS电磁阀Ⅴ、右ABS电磁阀Ⅵ,左ABS电磁阀Ⅰ、左ABS电磁阀Ⅱ、左ABS电磁阀Ⅲ、左ABS电磁阀Ⅳ、左ABS电磁阀Ⅴ、左ABS电磁阀Ⅵ分别连接左气室Ⅰ、左气室Ⅱ、左气室Ⅲ、左气室Ⅳ、左气室Ⅴ、左气室Ⅵ,右ABS电磁阀Ⅰ、右ABS电磁阀Ⅱ、右ABS电磁阀Ⅲ、右ABS电磁阀Ⅳ、右ABS电磁阀Ⅴ、右ABS电磁阀Ⅵ分别连接右气室Ⅰ、右气室Ⅱ、右气室Ⅲ、右气室Ⅳ、右气室Ⅴ、右气室Ⅵ。

所述左气室Ⅱ、右气室Ⅱ、左气室Ⅴ、右气室Ⅴ均为弹簧气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气制动和电-气制动功能,且优先电-气制动功能,能有效减少响应时间;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阀类安装和管路布置紧凑,能有效减少铰接盘处气管路和响应时间;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制动力按轴分配功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停放制动功能,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紧急制动功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常用制动回路中采用电控制动与气压制动的混合制动,电控制动优先的原则,电控制动和气压制动能够相互转换平滑。电控制动总阀的制动信号传输装置包括两个电子回路和两个气压控制回路;两个电子回路在电控制动总阀中独立存在的,当其中一个电子回路失效后,另一个电子回路仍然保持运行,两个气压控制回路为前文所述的常用制动回路。在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传感器将踏板的行程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在两个电子回路中还安装有两个独立的开关,该开关可用于电子回路传感器的自检,也可与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合并使用,控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常用制动回路的气路及控制原理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停放制动回路的气路及控制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紧急制动回路的气路及控制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表示:1、储气筒Ⅰ;2、储气筒Ⅱ;3、塞门Ⅲ;4、储气筒Ⅲ;5、储气筒Ⅳ;6、单向阀Ⅰ;7、四回路保护阀Ⅰ;8、气动快接接头Ⅰ;9、单向阀Ⅱ;10、储气筒Ⅴ;11、电控干燥器Ⅰ;12、泄压电磁阀Ⅰ;13、停放继动阀Ⅰ;14、冷凝器Ⅰ;15、停放记忆阀Ⅰ;16、空气压缩机Ⅰ;20、右气室Ⅲ;21、储气筒Ⅵ;22、限压阀Ⅲ;23、塞门Ⅳ;24、单向阀Ⅴ;25、四回路保护阀Ⅲ;26、储气筒Ⅻ;27、塞门Ⅴ;28、限压阀Ⅳ;29、右气室Ⅳ;30、挂车阀Ⅱ;34、空气压缩机Ⅱ;35、停放记忆阀Ⅱ;36、冷凝器Ⅱ;37、停放继动阀Ⅱ;38、泄压电磁阀Ⅱ;39、电控干燥器Ⅱ;40、储气筒Ⅺ;41、单向阀Ⅳ;42、气动快接接头Ⅱ;43、四回路保护阀Ⅱ;44、单向阀Ⅲ;45、储气筒Ⅹ;46、储气筒Ⅸ;47、塞门Ⅵ;48、储气筒Ⅷ;49、储气筒Ⅶ;50、塞门Ⅶ;51、塞门Ⅷ;52、电控制动总阀Ⅱ;53、常用继动阀Ⅱ;55、右气室Ⅴ;56、限压阀Ⅴ;57、紧急电磁阀Ⅴ;59、右气室Ⅵ;60、限压阀Ⅵ;61、紧急电磁阀Ⅵ;62、右ABS电磁阀Ⅵ;65、左ABS电磁阀Ⅵ;67、左气室Ⅵ;69、轴压力模块Ⅵ;70、双通单向阀Ⅵ;71、常用继动阀Ⅳ;72、双通单向阀Ⅴ;73、轴压力模块Ⅴ;75、右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Ⅴ;78、左气室Ⅴ;82、右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Ⅳ;84、左气室Ⅳ;85、紧急电磁阀Ⅳ;87、轴压力模块Ⅳ;88、双通单向阀Ⅳ;89、双通单向阀Ⅲ;90、轴压力模块Ⅲ;91、紧急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Ⅲ;95、左气室Ⅲ;96、挂车阀Ⅰ;100、左气室Ⅱ;101、左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Ⅱ103;105、轴压力模块Ⅱ;106、双通单向阀Ⅱ;107、常用继动阀Ⅲ;108、双通单向阀Ⅰ;109、轴压力模块Ⅰ;111、左气室Ⅰ;113、左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Ⅰ;117、紧急电磁阀Ⅰ;118、限压阀Ⅰ;119、右气室Ⅰ;121、紧急电磁阀Ⅱ;122、限压阀Ⅱ;123、右气室Ⅱ;125、常用继动阀Ⅰ;126、电控制动总阀Ⅰ;127、塞门Ⅰ;128、塞门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轨电车的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包括控制器ECU、气源系统和多回路制动系统;多回路制动系统包括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气源系统分别与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相连,用于提供气源;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源系统、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相连,用于控制气源系统与常用制动回路、停放制动回路和紧急制动回路的连通与关断。

本实施例中,气源系统包括有空气压缩机Ⅰ16、冷凝器Ⅰ14、泄压电磁阀Ⅰ12、电控干燥器Ⅰ11、四回路保护阀Ⅰ7、单向阀Ⅰ6、储气筒Ⅰ1、储气筒Ⅱ2、储气筒Ⅲ4、储气筒Ⅳ5、储气筒Ⅴ10、单向阀Ⅱ9、气动快接接头Ⅰ8和空气压缩机Ⅱ34、冷凝器Ⅱ36、泄压电磁阀Ⅱ38、电控干燥器Ⅱ39、四回路保护阀Ⅱ43、单向阀Ⅲ44、储气筒Ⅶ49、储气筒Ⅷ48、储气筒Ⅸ46、储气筒Ⅹ45、储气筒Ⅺ40、单向阀Ⅳ41、气动快接接头Ⅱ42和四回路保护阀Ⅲ25、单向阀Ⅴ24、储气筒Ⅵ21、储气筒Ⅻ26,空气压缩机Ⅰ16、冷凝器Ⅰ14、泄压电磁阀Ⅰ、电控干燥器Ⅰ11、四回路保护阀Ⅰ7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Ⅰ1、储气筒Ⅱ2、储气筒Ⅳ5、储气筒Ⅴ10分别与四回路保护阀Ⅰ7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Ⅲ4、单向阀Ⅰ6、四回路保护阀Ⅰ7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气动快接接头Ⅰ8、单向阀Ⅱ9、四回路保护阀Ⅰ7通过气管路连接,空气压缩机Ⅱ34、冷凝器Ⅱ36、泄压电磁阀Ⅱ38、电控干燥器Ⅱ39、四回路保护阀Ⅱ43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Ⅶ49、储气筒Ⅷ48、储气筒Ⅹ45、储气筒Ⅺ40分别与四回路保护阀Ⅱ43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Ⅸ46、单向阀Ⅲ44、四回路保护阀Ⅱ43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气动快接接头Ⅱ42、单向阀Ⅲ44、四回路保护阀Ⅱ43通过气管路连接,储气筒Ⅵ21、单向阀Ⅴ24、四回路保护阀Ⅲ25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储气筒Ⅻ26与四回路保护阀Ⅲ25通过气管路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常用制动回路包括有塞门Ⅰ127、塞门Ⅱ128、塞门Ⅲ3、塞门Ⅳ23、塞门Ⅴ27、塞门Ⅵ47、塞门Ⅶ50、塞门Ⅷ51、电控制动总阀Ⅰ126、电控制动总阀Ⅱ52、挂车阀Ⅰ96、挂车阀Ⅱ30、常用继动阀Ⅰ125、常用继动阀Ⅱ53、常用继动阀Ⅲ107、常用继动阀Ⅳ71、双通单向阀Ⅰ108、双通单向阀Ⅱ106、双通单向阀Ⅲ89、双通单向阀Ⅳ88、双通单向阀Ⅴ72、双通单向阀Ⅵ70、轴压力模块Ⅰ109、轴压力模块Ⅱ105、轴压力模块Ⅲ90、轴压力模块Ⅳ87、轴压力模块Ⅴ73、轴压力模块Ⅵ69、左ABS电磁阀Ⅰ113、左ABS电磁阀Ⅱ101、左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Ⅵ65、右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Ⅳ82、右ABS电磁阀Ⅴ75、右ABS电磁阀Ⅵ62、左气室Ⅰ111、左气室Ⅱ100、左气室Ⅲ95、左气室Ⅳ84、左气室Ⅴ78、左气室Ⅵ67、右气室Ⅰ119、右气室Ⅱ123、右气室Ⅲ20、右气室Ⅳ29、右气室Ⅴ55、右气室Ⅵ59。储气筒Ⅰ1与塞门Ⅰ127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Ⅰ127的出气口一路与轴压力模块Ⅰ109进气口连接,另一路与电控制动总阀Ⅰ126的下腔进气口相连,储气筒Ⅳ5与塞门Ⅲ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Ⅲ的出气口与电控制动总阀Ⅰ126的上腔进气口相连,电控制动总阀Ⅰ126的上腔出气口与挂车阀Ⅰ96的控制口连接,电控制动总阀Ⅰ126的下腔出气口与常用继动阀Ⅰ125的控制口连接,挂车阀Ⅰ96的出气口与常用继动阀Ⅱ53的控制口连接,储气筒12分别与挂车阀Ⅰ96的控制口、进气口连接,塞门Ⅱ128的出口一路与常用继动阀Ⅰ125的进气口连接,常用继动阀Ⅰ125的出气口分别与轴压力模块Ⅰ109、轴压力模块Ⅱ105、轴压力模块Ⅲ90的控制口连接,常用继动阀Ⅱ53的出气口分别与轴压力模块Ⅳ87、轴压力模块Ⅴ73、轴压力模块Ⅵ69的控制口连接,各轴压力模块的出气口一路分别连接左ABS电磁阀Ⅰ113、左ABS电磁阀Ⅱ101、左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Ⅵ65,另一路分别连接右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Ⅳ82、右ABS电磁阀Ⅴ75、右ABS电磁阀Ⅵ62,左ABS电磁阀Ⅰ113、左ABS电磁阀Ⅱ101、左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Ⅵ65分别连接左气室Ⅰ111、左气室Ⅱ100、左气室Ⅲ95、左气室Ⅳ84、左气室Ⅴ78、左气室Ⅵ67,右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Ⅳ82、右ABS电磁阀Ⅴ75、右ABS电磁阀Ⅵ62分别连接右气室Ⅰ119、右气室Ⅱ123、右气室Ⅲ20、右气室Ⅳ29、右气室Ⅴ55、右气室Ⅵ59。

本实施例中,停放制动回路包括有停放按钮Ⅰ、停放按钮Ⅱ、储气筒Ⅲ4、储气筒Ⅷ48、停放记忆阀Ⅰ15、停放记忆阀Ⅱ35、停放继动阀Ⅰ13、停放继动阀Ⅱ37。储气筒Ⅲ4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15和停放继动阀Ⅰ13的进气口连接,停放记忆阀Ⅰ15的出气口与停放继动阀Ⅰ13的控制口连接,停放继动阀Ⅰ13的出气口一路与左气室Ⅱ100连接,另一路与右气室Ⅱ123连接,储气筒Ⅷ48分别于停放记忆阀Ⅱ35和停放继动阀Ⅱ37的进气口连接,停放记忆阀Ⅱ35的出气口与停放继动阀Ⅱ37的控制口连接,停放继动阀Ⅱ37的出气口一路与左气室Ⅴ78连接,另一路与右气室Ⅴ55连接,停放按钮Ⅰ的信号控制线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15、停放记忆阀Ⅱ35的信号控制线连接,停放按钮Ⅱ的信号控制线分别与停放记忆阀Ⅰ15、停放记忆阀Ⅱ35的信号控制线连接。

本实施例中,紧急制动回路包括有紧急按钮Ⅰ、紧急按钮Ⅱ、限压阀Ⅰ118、限压阀Ⅱ122、限压阀Ⅲ22、限压阀Ⅳ28、限压阀Ⅴ56、限压阀Ⅵ60、紧急电磁阀Ⅰ117、紧急电磁阀Ⅱ121、紧急电磁阀Ⅲ91、紧急电磁阀Ⅳ85、紧急电磁阀Ⅴ57、紧急电磁阀Ⅵ61。储气筒Ⅰ1与塞门Ⅰ127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Ⅰ127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Ⅰ118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Ⅱ2与塞门Ⅱ128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Ⅱ128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Ⅱ122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Ⅻ26与塞门Ⅳ23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Ⅳ23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Ⅲ22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Ⅻ26与塞门Ⅴ27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Ⅴ27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Ⅳ28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Ⅷ48与塞门Ⅶ50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Ⅶ50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Ⅴ56的进气口连接,储气筒Ⅶ49与塞门Ⅷ51的进气口连接,塞门Ⅷ51的出气口与限压阀Ⅵ60的进气口连接,限压阀Ⅰ118、限压阀Ⅱ122、限压阀Ⅲ22、限压阀Ⅳ28、限压阀Ⅴ56、限压阀Ⅵ60的出气口分别与紧急电磁阀Ⅰ117、紧急电磁阀Ⅱ121、紧急电磁阀Ⅲ91、紧急电磁阀Ⅳ85、紧急电磁阀Ⅴ57、紧急电磁阀Ⅵ61的进气口连接,紧急电磁阀Ⅰ117、紧急电磁阀Ⅱ121、紧急电磁阀Ⅲ91、紧急电磁阀Ⅳ85、紧急电磁阀Ⅴ57、紧急电磁阀Ⅵ61的出气口一路分别连接左ABS电磁阀Ⅰ113、左ABS电磁阀Ⅱ101、左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Ⅵ65,另一路分别连接右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Ⅳ82、右ABS电磁阀Ⅴ75、右ABS电磁阀Ⅵ62,左ABS电磁阀Ⅰ113、左ABS电磁阀Ⅱ101、左ABS电磁阀Ⅲ94、左ABS电磁阀Ⅳ83、左ABS电磁阀Ⅴ77、左ABS电磁阀Ⅵ65分别连接左气室Ⅰ111、左气室Ⅱ100、左气室Ⅲ95、左气室Ⅳ84、左气室Ⅴ78、左气室Ⅵ67,右ABS电磁阀Ⅰ116、右ABS电磁阀Ⅱ103、右ABS电磁阀Ⅲ93、右ABS电磁阀Ⅳ82、右ABS电磁阀Ⅴ75、右ABS电磁阀Ⅵ62分别连接右气室Ⅰ119、右气室Ⅱ123、右气室Ⅲ20、右气室Ⅳ29、右气室Ⅴ55、右气室Ⅵ59。

本实施例中,制动回路通过双通单向阀进行多回路的气管路连接;左气室Ⅱ100、右气室Ⅱ123、左气室Ⅴ78、右气室Ⅴ55均为弹簧气室;电控制动总阀、桥压力模块、ABS电磁阀、停放按钮、停放记忆阀、紧急按钮、紧急电磁阀、ASR电磁阀均与控制器ECU信号控制线相连。

如图2所示,常用制动回路中采用电控制动与气压制动的混合制动,电控制动优先的原则,电控制动和气压制动能够相互转换平滑。电控制动总阀的制动信号传输装置包括两个电子回路和两个气压控制回路;两个电子回路在电控制动总阀中独立存在的,当其中一个电子回路失效后,另一个电子回路仍然保持运行,两个气压控制回路为前文所述的常用制动回路。在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通过传感器将踏板的行程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在两个电子回路中还安装有两个独立的开关,该开关可用于电子回路传感器的自检,也可与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合并使用,控制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有效性。

当电控回路正常时,电控总阀的电信号送入制动控制器ECU,制动控制器ECU结合从车载网络系统输入的整车速度、各轴载荷、ABS动作信息等参数计算出各轴所需施加的制动力,并通过控制各轴桥压力模块中电磁阀的开闭,来控制各轴制动气室(各气室)的压力。通过这种控制方法初步实现全车制动力合理分配,避免前后车相互冲击。其中桥压力模块可通过电控或气控来实施制动。当电控回路正常时,优先由电控回路决定输出口压力,当电控回路失效时,由气控回路决定输出口压力。

当电控回路失效时,各桥压力模块的输出压力则由其气控回路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司机踏下制动踏板,电控总阀根据踏板行程输出三路相应压力的空气(其中的一路中途分为两路)。一路接入五口继动阀的控制口,该五口继动阀用于控制前三轴的制动压力。另两路接入挂车阀,经挂车阀变换后输出两路气压到另一个五口继动阀,其中一路为控制压力,另一路为气源。此五口继动阀用于控制后三轴的制动压力。从五口继动阀出口出来的压力空气进入桥压力模块的控制口,从而控制桥压力模块输出到制动气室的空气压力,达到控制制动力的目的。但是,此时各轴的制动力是一样的,不能根据轴重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如图3所示,智轨电车在2轴和5轴设置停放弹簧制动气室(图3中的弹簧气室),能够使车辆在平路、上下坡实现无司机情况下的安全停放。停放制动功能主要由停放制动/缓解按钮(图3中的停放按钮)、停放记忆阀、停放继动阀以及停放制动气室组成。正常行车时,带停放制动气室内充入压缩空气,弹簧被压缩,制动被缓解。在车辆速度为零的情况下,当司机按下停放制动按钮(停放按钮)发出停放制动指令时,停放记忆阀动作,停放继动阀控制口的空气排出,停放继动阀动作,带停放制动气室的压缩空气通过停放继动阀排向大气,弹簧伸出,实施制动。缓解时,司机按下缓解按钮,停放记忆阀动作,停放继动阀的控制口充入压缩空气,停放继动阀动作,气源内的压缩空气经过停放继动阀进入停放制动气室,压缩弹簧,停放制动被缓解。

如图4所示,紧急制动由司机权衡路况和紧急程度后主动触发。操作界面为紧急按钮输入模式,得电施加。按路权模式,应达到对应的最大减速度,停车前不能解除。紧急制动优先级最高,一旦投入,不受任何设备影响。紧急制动功能主要由紧急按钮、紧急电磁阀、限压阀等部件组成。当司机按下紧急按钮时,紧急电磁阀得电导通,压缩空气经限压阀限压到调定的压力后经ABS阀后进入制动气室(气室),紧急制动施加。

本实施例中,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气制动和电-气制动功能,且优先电-气制动功能,能有效减少响应时间;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阀类安装和管路布置紧凑,能有效减少铰接盘处气管路和响应时间;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制动力按轴分配功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停放制动功能,提高车辆停放的安全性;智轨电车电控气压制动系统具有紧急制动功能,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