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836发布日期:2019-09-29 14:2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是一种集风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和大型客车上已普遍安装有空调系统,车窗的密闭性非常高,因此,在夏季和冬季开启空调时,造成车内的空气不新鲜,对于部分容易晕车的乘客来说,密闭的车内空间极易造成其晕车,对于部分年老体弱的乘客也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而且如果进入车内的空气未经过净化处理,使得空气中含有较大的粉尘或者灰尘,影响乘客的呼吸道,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净化进入车内的气流,并且能够方便更换过滤滤芯的过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净化进入车内的气流,并且能够方便更换过滤滤芯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集风过滤装置,包括:与风道内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板,其中,在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并沿固定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个第一槽孔;壳体,通过管道与固定板相连,并沿壳体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槽孔,其中,第一槽孔、管道以及第二槽孔相互连通,构成送风通道;过滤滤芯,可拆卸嵌装于壳体内,并在过滤滤芯上开设有第三槽孔。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沿过滤滤芯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条形凹槽,其中,若干条条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三槽孔。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在壳体上设置有限位部与固定部,且限位部与固定部相对设置,其中,通过限位部用以定位过滤滤芯在壳体中的位置,通过固定部用以锁定过滤滤芯在壳体中的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当限位部位于壳体的前侧或者后侧时,固定部位于壳体的后侧或者前侧;当限位部位于壳体的左侧或者右侧时,固定部位于壳体的右侧或者左侧。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壳体包括上盖板,和上盖板相插接的下盖板,其中,限位部设置于下盖板上,固定部通过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的配合得以实现。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上盖板包括第一平板,且在第一平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一槽口,其中,沿第一平板的两侧各向下折弯形成第一翻边,并分别沿第一翻边向内折弯形成第二翻边,且在第一平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下盖板包括第二平板,且在第二平板上开设有一个第二槽口,其中,沿第二平板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三翻边,并在第二平板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连接孔配合使用的第三连接孔。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形成上述所述的第二槽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之间的配合形成上述所述的固定部,第三翻边形成上述所述的限位部。

在上述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中,第二连接孔呈长圆孔状结构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由固定板、管道以及壳体相互连接而成,并通过固定板上的第一槽孔、管道以及壳体上的第二槽孔构成送风通道,当气流流经送风通道时,通过内嵌于壳体中的过滤滤芯进行净化处理,从而提高经风道流入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而提高乘客的身心健康,另外,过滤滤芯与壳体之间为可拆卸嵌装连接,从而方便过滤滤芯的更换,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第三,一般的过滤装置,其在进风口处设置有类似于百叶窗结构的条形进风槽,而过滤滤芯呈一体式结构,而本实用新型中,其进风口呈一个较大槽口,而在过滤滤芯上开设若干条条形凹槽,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在单位时间内净化后的空气进入车内的流通量,进一步提高车内空气的流通速率,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中下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固定板;110、第一连接孔;120、第一槽孔;200、壳体;210、上盖板;211、第一平板;212、第一槽口;213、第一翻边;214、第二翻边;215、第二连接孔;220、下盖板;221、第二平板;222、第二槽口;223、第三翻边;224、第三连接孔300、管道;400、过滤滤芯;410、第三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包括:与风道内部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板100,其中,在固定板100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连接孔110,并沿固定板100的厚度方向开设有一个第一槽孔120;壳体200,通过管道300与固定板100相连,并沿壳体200的厚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槽孔,其中,第一槽孔120、管道300以及第二槽孔相互连通,构成送风通道;过滤滤芯400,可拆卸嵌装于壳体200内,并在过滤滤芯400上开设有第三槽孔410。进一步优选地,沿过滤滤芯40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条形凹槽,其中,若干条条形凹槽拼接形成第三槽孔4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集风过滤装置,由固定板100、管道300以及壳体200相互连接而成,并通过固定板100上的第一槽孔120、管道300以及壳体200上的第二槽孔构成送风通道,当气流流经送风通道时,通过内嵌于壳体200中的过滤滤芯400进行净化处理,从而提高经风道流入车内的空气质量,进而提高乘客的身心健康,另外,过滤滤芯400与壳体200之间为可拆卸嵌装连接,从而方便过滤滤芯400的更换,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第三,一般的过滤装置,其在进风口处设置有类似于百叶窗结构的条形进风槽,而过滤滤芯400呈一体式结构,而本实用新型中,其进风口呈一个较大槽口,而在过滤滤芯400上开设若干条条形凹槽,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在单位时间内净化后的空气进入车内的流通量,进一步提高车内空气的流通速率,保证车内的空气质量。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固定板100的大小以及开设于固定板100上的第一连接孔110的位置分布可根据风道的规格大小而定,从而提高过滤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壳体200上设置有限位部与固定部,且限位部与固定部相对设置,其中,通过限位部用以定位过滤滤芯400在壳体200中的位置,通过固定部用以锁定过滤滤芯400在壳体200中的位置,即通过限位部和定位部,避免过滤滤芯400在壳体200中发生晃动,并且便于过滤滤芯400的更换。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当限位部位于壳体200的前侧或者后侧时,固定部位于壳体200的后侧或者前侧;当限位部位于壳体200的左侧或者右侧时,固定部位于壳体200的右侧或者左侧。以上四种方式均可以,以下,以如图1和图2为例,进行如下描述。此时,限位部位于壳体200的后侧,而固定部位于壳体200的前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壳体200包括上盖板210,和上盖板210相插接的下盖板220,其中,限位部设置于下盖板220上,固定部通过上盖板210与下盖板220之间的配合得以实现。进一步优选地,上盖板210包括第一平板211,且在第一平板211上开设有一个第一槽口212,其中,沿第一平板211的两侧各向下折弯形成第一翻边213,并分别沿第一翻边213向内折弯形成第二翻边214,且在第一平板211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连接孔21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翻边213和第二翻边214提高上盖板210的强度,并且第二翻边214作为上盖板210与下盖板220相插接时的连接位置。进一步优选地,下盖板220包括第二平板221,且在第二平板221上开设有一个第二槽口222,其中,沿第二平板221的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第三翻边223,并在第二平板221上开设有两个与第二连接孔215配合使用的第三连接孔2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口212与第二槽口222形成上述所述的第二槽孔,第二连接孔215与第三连接孔224之间的配合形成上述所述的固定部,第三翻边223形成上述所述的限位部。当过滤滤芯400插入壳体200内时,过滤滤芯400的一侧与第三翻边223相抵靠,阻挡过滤滤芯400的进一步移动,而后将铆螺母的方式依次经过第二连接孔215和第三连接孔224,从而锁定过滤滤芯400的另一侧,从而完成过滤滤芯400的安装,当需要更换过滤滤芯400时,只要去除固定部,则可以将过滤滤芯400从壳体200内抽出,进行相应的更换,进而保证过滤装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至图5所示,第二连接孔215呈长圆孔状结构设置,方便调整第二连接孔215与第三连接孔224在之间在连接时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上盖板210与下盖板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