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2813发布日期:2019-09-29 14:28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少片簧在国外的应用很广。由于国内的少片簧加工工艺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少片簧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过渡设计的比较理想时,可靠性不足,强度提高后,刚度略偏大。目前在城市客车上应用较多,随着国内工艺水平的提高,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广泛。

应用于城市客车上的钢板弹簧悬架系统设置有稳定杆,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适用于少片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保证整车稳定性的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包括稳定杆、上支架、下支架、铰接在上支架下方的吊臂,所述稳定杆整体呈C字形设置,所述稳定杆中部穿过吊臂,所述下支架设置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稳定杆两端分别和其中一个下支架铰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稳定杆端部通过稳定杆销和对应下支架铰接,所述稳定杆设置在下支架外侧,且稳定杆销依次穿过稳定杆和对应下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支架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且吊臂与上支架一一对应,两个上支架位于两个下支架之间,所述稳定杆中部依次穿过两个吊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臂上端和对应上支架连接,其下端还设置有固定夹和衬套,所述衬套可供稳定杆穿过,所述固定夹用于固定夹紧稳定杆。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设计合理,各个部件之间紧密配合,整体形成一个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布局,保证工作可靠,上支架、下支架均可与悬架系统的其他部分配合(例如车架、钢板弹簧安装结构),能保证整车操纵稳定性,在正常工作行程范围内,悬架系统内各零部件之间无运动干涉,能有效克服外界环境对汽车的干扰,保证汽车稳定行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稳定杆;200、上支架;300、下支架;400、吊臂;500、稳定杆销;600、固定夹;700、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包括稳定杆100、上支架200、下支架300、铰接在上支架200下方的吊臂400,所述稳定杆100整体呈C字形设置,所述稳定杆100中部穿过吊臂400,所述下支架300设置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两个,所述稳定杆100两端分别和其中一个下支架300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钢板弹簧悬架系统的稳定杆结构,适用于电动城市客车,特别是纯电动城市客车,整体稳定杆结构设计合理,各个部件之间紧密配合,整体形成一个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布局,保证工作可靠,上支架200、下支架300均可与悬架系统的其他部分配合(例如车架、钢板弹簧安装结构),能保证整车操纵稳定性,在正常工作行程范围内,悬架系统内各零部件之间无运动干涉,能有效克服外界环境对汽车的干扰,保证汽车稳定行驶。

为使得整体悬架系统使用时稳定性更佳,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稳定杆100端部通过稳定杆销500和对应下支架300铰接,所述稳定杆100设置在下支架300外侧,且稳定杆销500依次穿过稳定杆和对应下支架300。

进一步的,为更加紧密配合C型稳定杆,保证结构支撑的强度以及整体行车时的稳定以及缓冲效果,优选上支架200设置为左右对称的两个,且吊臂400与上支架200一一对应,两个上支架200位于两个下支架300之间,所述稳定杆中部依次穿过两个吊臂400。

进一步的,优选吊臂400上端和对应上支架200连接,其下端还设置有固定夹600和衬套700,所述衬套700可供稳定杆穿过,所述固定夹600用于固定夹600紧稳定杆,这样稳定杆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而且固定牢靠,保证整体悬架系统具有合适的刚度,整车操纵稳定性好。稳定杆还优选采用弹簧钢材料制得,稳定杆具有合适的刚度,良好的弹性和抗疲劳性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