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3920发布日期:2019-07-13 08:44阅读:1072来源:国知局
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及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前后挡玻璃的外置遮阳装置,还涉及该遮阳装置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停在露天场所时,由于长时间受到太阳的暴晒,车内温度很高,不仅影响乘坐的舒适度,车内的高温还容易令汽车内饰材质挥发出有害气体,从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汽车遮阳装备,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内置和外置两种类型。

对于内置款市面上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铝箔,放置在车内的前、后挡玻璃处,有的还通过吸盘将铝箔固定在玻璃内侧;另一种采用可伸缩的黑色网状结构,常安装于后挡玻璃处。这种内置的装备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隔热的作用,因为遮阳装置安装在车内,阳光首先会透过玻璃照射进车内,然后经过铝箔反射给玻璃,玻璃二次反射回车内。因内置的遮阳装置并不能很好的将玻璃全面覆盖,遮阳装置隔热层只能吸收到部分热量,也会将热量阻挡在车内进而加热了车内的空气,实际上是隔光不隔热,停车的时间越长,车内的温度越高,隔热效果也就越不理想,因为玻璃始终处在暴晒状态下。只有安装在车外的隔热装备才能真正的起到隔热的作用。

对于外置款装备,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采用车罩的形式将汽车外部整体罩住,这种方式操作起来十分麻烦,由于汽车的体积较大,一个人操作比较困难,耗时也较长,大部分人很少采用;第二种采用任一布面料直接将汽车的前、后挡玻璃进行遮盖,用绳带将其系在反光镜上或者汽车轮毂上,这种方式看似简单方便,但是仍然有固定不牢固的问题,风大容易吹走,并且用后需要将遮阳布放在后备箱内,使用和存放也稍显不便;第三种是安装在车顶上,以折叠的形式展开遮阳布,多见于驾校的汽车上安装使用,这种形式需要在汽车上打孔固定,成本高并且安装麻烦,风稍大一点,就易折断变形,并对于有天窗的汽车而言还会影响到天窗的正常使用。

经过种种分析市面上已有的遮阳产品,均各自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本案由此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和存放都十分方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包括随车盒、遮阳布和固定座,所述随车盒内部为容纳遮阳布的空腔,随车盒的一端开口,开口处设有盒盖,随车盒的底部设有插接部;所述遮阳布置于随车盒内部,遮阳布的四角分别设有绑带;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用于固定绑带。

所述随车盒内部设有挂钩,遮阳布的边缘设有防盗钩,防盗钩与挂钩相互勾连。

所述盒盖的一端铰接在随车盒底部开口端,另一端通过磁铁吸附在开口端。

所述遮阳布的边缘还设有磁铁。

所述固定座包括位于两端的固定部以及位于中部的连接部,连接部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灯条,连接部的顶面透明,固定柱设置在固定部上。

所述固定部包括上盖和底板,底板与连接部的底面一体连接,上盖与底板可拆卸式连接,与固定部相连的连接部端面开口,开口处连通空腔。

所述上盖的侧壁设有缺口,固定柱设置在与缺口相对的底座上。

所述连接部采用多段式结构相互插套,每段连接部的空腔均相互连通,相互插套的两段连接部可以相对滑移来加长。

所述相互插套的两段连接部上设有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上述遮阳装置的安装结构,其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前后挡外置遮阳装置的安装结构,包括汽车以及上述的遮阳装置,随车盒的插接部插入汽车引擎盖的缝隙处,随车盒的底部粘接在引擎盖上;将至少两个固定座各自粘接在前挡风玻璃的两侧边缘,遮阳布的绑带系在固定座的固定柱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遮阳装置采用外置安装方式,能真正的起到隔热的作用,并且用于存放遮阳布的随车盒可固定在汽车上随车移动,方便随时使用的拿取,省去了找来找去的麻烦;用于固定遮阳布的固定座始终安装在汽车挡风玻璃上,使用时将遮阳布从随车盒内拉出,将绑带系在固定座上即可,操作起来简单又快捷,不仅适用于夏天的防晒隔热使用,对于冬天也能起到防雪、防霜或防结冰的效果,适合大众的使用。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遮阳装置安装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随车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遮阳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中固定部的爆炸图;

图8为实施例三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三中固定座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前挡玻璃或后挡玻璃的遮阳装置,采用外置式结构安装。该遮阳装置主要分为随车盒1、固定座2以及遮阳布3。随车盒1主要起到存储遮阳布3的作用,其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随车盒1为具有外壳101的盒体,盒体内部为容纳遮阳布3的空腔,为方便遮阳布3的取用,将盒体的开口端开在侧端面上,并在开口处设置盒盖102。盒盖102的底部通过转轴铰接在盒体开口端的下边缘处,盒体开口端的两侧边缘设置磁铁104,盒盖102的两侧通过与磁铁104的吸附来关闭。为方便将随车盒1安装在汽车上可以随车移动,还在随车盒1靠近开口端的底面上设置插接部103。进一步设置,为了避免遮阳布3取出使用时被人拿走,还在随车盒1的内部设置一个倒向固定的挂钩105,可以通过挂钩105始终将遮阳布3与随车盒1连接在一起。

遮阳布3可以采用化纤麂皮绒面料或其它品类的隔热面料,其遮阳效果比较理想,尺寸大小根据车型的挡风玻璃进行设置,能将挡风玻璃完全覆盖即可。遮阳布3的四个角上设置绑带,也可以如图4所示在绑带上设置固定钩301。为了起到防盗的作用,还可以在遮阳布3的底部边缘设置一个连接带,连接带上设置防盗钩303,始终将防盗钩303挂在随车盒1内部的挂钩105上。为了将挡风玻璃完全覆盖,避免风大时将遮阳布3吹起令玻璃暴露,还可以在遮阳布3的上、下边缘处设置磁铁302。使用遮阳布3时,除了四角进行固定外,其上、下两边的磁铁302还可以与汽车外壳吸附住固定,同时起到防盗作用的防盗钩303与挂钩105的连接也进一步增强了固定效果。

固定座2的作用主要是起到固定遮阳布3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给出以下三种结构:

实施例一:固定座2的结构如图5所示,固定座2的侧壁上开设一个缺口,缺口处的内部设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周围形成可操作空间,方便将遮阳布3四角的固定钩301挂在固定柱上。如果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2结构,则至少需要四个固定座2,分别安装在挡风玻璃外部的四个角上。

实施例二:固定座2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固定座2由中间的连接部201以及位于两端的固定部202构成,固定座2的长度应与汽车前后挡玻璃的宽度相匹配。设置连接部201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固定座2的其他用途,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部201的内部设置成空腔用于容纳灯条,连接部201的顶面为透明结构便于透光。为了方便灯条放入连接部201内,令连接部201的至少一个侧端面开口并且将临近该开口端的固定部202设计成如图7所示的可拆分结构(实施例一中的固定座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202结构)。即:固定部202分为上盖2021和底板2025,底板2025与连接部201的底面一体连接,在底板2025上设置螺孔柱2027和固定柱2026。上盖2021靠近固定柱2026的侧壁围挡2023上开设缺口2024,便于给固定柱2026的周围提供挂固定钩301的操作空间,上盖2021的顶部开设圆孔2022,灯条从连接部201的开口侧端面插入到内部,然后用螺丝203将上盖2021与底板2025固定连接。插入连接部201内的灯条可以根据其作用选择市场上已有的产品,将灯条的电源线端子从缺口2024处引出,并与汽车上的照明灯控制端进行电连接即可,对于灯条线路的连接,此处不详述,对于汽车维修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接线是常规的技术手段。如果将灯条设计为转向灯,则在汽车转向灯闪亮时灯条也可同步闪亮,即使汽车原转向灯故障,灯条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提醒作用;如果将灯条设计为装饰效果灯,则不仅给汽车在夜晚的行驶带来别致的视觉美感,还可以更醒目的提醒后方或对向来车。

实施例三:固定座2的结构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与实施例二中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连接部设计为多段式结构相互插接,其目的是为了长度可调。对于不同的汽车其挡风玻璃的宽度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令遮阳布3能够完全将各种车型的玻璃全面覆盖住,则固定座的长度就需要同时满足各种车型的玻璃宽度。因此,考虑到使用上的兼容性,本实施例主要通过多段式插接结构来达到灵活调整固定座2长度的目的。本实施例中将连接部分成两段,分别为宽度较宽的第一连接部2011和宽度相对窄一些的第二连接部2013,第二连接部2013插套在第一连接部2011内,两段连接部的内腔彼此相互连通,并不影响灯条的插入。为了避免在长度调节时将另一段连接部完全拉出,还可以在其中一段连接部的内壁上设置卡块2012,在另一段连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滑槽2015,卡块2012始终卡在滑槽2015中,可以起到限位作用。对于宽度较窄的第二连接部2013其可以设置成宽度相同的一段式结构,也可以如图9所示设置成宽度不同的两段式结构,将宽度比较窄的一段作为插接部2014,将其插入到第一连接部2011内部。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遮阳装置在汽车上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具体安装结构如下:对于前挡风玻璃和后挡风玻璃上的安装都相同,为了简化以下仅介绍前挡风玻璃上的安装。将固定座2用3M双面胶粘接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两侧边缘,如果采用实施例一中的固定座,则需要四个,分别固定在玻璃的四个角上;如果采用实施例二和三中的固定座,则只需两条即可,令固定座的长度与挡风玻璃的纵向高度保持一致后再固定。将随车盒1底部的插接部103插入到汽车引擎盖靠近玻璃侧的缝隙中,并用3M双面胶将随车盒1的底部粘接在引擎盖上进一步加固,避免在行车时随车盒1脱落发生危险。进一步,还可以在插接部103上开孔,利用汽车引擎盖背面设计好的若干闲置的螺纹孔,用螺丝将插接部103与引擎盖固定。在不使用遮阳布3时,将遮阳布3折叠好放入随车盒1内。若需要使用遮阳布3,则向下打开随车盒1的盒盖102并将遮阳布3拉出,然后将遮阳布3四角的固定钩301分别挂在对应的固定座上的固定柱上,将遮阳布3上下边缘的磁铁104各自与汽车外壳吸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