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23557发布日期:2019-08-13 20: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空调,具体是指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空调的冷凝系统通常是冷凝器的出液端连接储液罐的进液端,储液罐的出液端连接蒸发器的进液端,由于冷凝器管路结构和空调整体性能的限制,制冷剂很难一次性从冷凝器内的汽态完全转变成蒸发器内的液态,而制冷剂达到蒸发器不是液态的情况,会导致空调制冷效果下降,制冷模式下甚至会吹热风,导致空调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影响空调使用安全;为了提高制冷剂的液态纯度,需要提高冷凝压力,从而导致空调能耗提高,负担加大,使用寿命减低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该客车空调冷凝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能耗低,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通过第一冷凝区、第二冷凝区和储液罐的作用,有效提高进入蒸发系统的制冷剂液体纯度,提高冷凝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沿冷凝剂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汽管、第一冷凝区、第一出液管、储液罐、第二进汽管、第二冷凝区、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一冷凝区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所述第二冷凝区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与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集液管,所述的两个集液管之间设有相互平行,且连通集液管的直扁管,所述直扁管的宽侧面之间设有连续波浪状的散热片,所述的两个集液管上分别设有进汽口和出液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液管连接储液罐顶部的进口端,所述储液罐底部的出口端连接第二进汽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直扁管的窄侧面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弧形分流细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客车空调冷凝系统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能耗低,可以有效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通过第一冷凝区、第二冷凝区和储液罐的作用,有效提高进入蒸发系统的制冷剂液体纯度,提高冷凝效果;由于采用无逆转型冷凝器,使得该冷凝系统在同等体积的条件下,制冷剂的流通量更大,质量效率更高,适合大型客车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所述直扁管的局部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进汽管;2、第一冷凝区;3、第一出液管;4、储液罐;5、第二进汽管;6、第二冷凝区;7、第二出液管;8、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9、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41、进口端;42、出口端;81、集液管;82、直扁管;83、散热片;84、进汽口;85、出液口;86、弧形分流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二次冷凝型分体式客车空调冷凝系统,沿冷凝剂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汽管1、第一冷凝区2、第一出液管3、储液罐4、第二进汽管5、第二冷凝区6、第二出液管7,所述第一冷凝区2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8,所述第二冷凝区6包括至少两个并联的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9,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8与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9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8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集液管81,所述的两个集液管81之间设有相互平行,且连通集液管81的直扁管82,所述直扁管82的宽侧面之间设有连续波浪状的散热片83,所述的两个集液管81上分别设有进汽口84和出液口85。所述第一出液管3连接储液罐4顶部的进口端41,所述储液罐4底部的出口端42连接第二进汽管5。所述第一无逆转型冷凝器8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无逆转型冷凝器9的数量为两个。通过储液罐的设置,使得第一冷凝区流至储液罐的冷凝剂中的汽态部分浮于储液罐的顶部,而不会直接进入第二冷凝区;液态部分则直接进入第二冷凝区,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冷凝效果。

如图2中所示,其中,直扁管82的窄侧面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弧形分流细管86。提高散热性能,保证系统冷凝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