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套帽檐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7066发布日期:2019-09-13 22:39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套帽檐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套帽檐内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SUV的快速发展,侧护蹬车踏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汽车用户需求的增加,固定侧踏的在整车通过性和高速风噪方面的弊端越来越不被人们所接受,电动侧踏的风靡已成必然之势。电动侧踏的伸缩动作即摆臂件轴、孔配合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轴套帽檐外装轴向无法起到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一种轴套帽檐内装结构,包括两轴套,固定支架,销轴及摆臂,所述摆臂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固定支架具有一内腔,所述两轴套完全嵌设在内腔的两端,所述销轴由一端轴套穿过设置在固定支架内的摆臂插入另一端的轴套中,所述轴套的帽檐与内腔端部齐平。

所述轴套轴肩设置有半径为0.2~0.6mm的过渡圆角。

所述轴套内设置有涂覆石墨等耐磨物质。

所述轴套一端具有开口式帽檐结构。

所述固定支架内腔的两端具有倒角结构。

所述轴套与固定支架为过盈配合。

所述销轴与轴套为间隙配合。

所述轴套为弹性复合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主要由安装固定支架、轴套、销轴及摆臂构成。其中,轴套为帽檐式结构,改变了传统的帽檐外装的结构,并将帽檐完全内装在支架内腔内,避免加装防滑脱结构,降低成本,减少安装步骤。优化了轴套轴向限位结构的设计,另为实现轴套帽檐内装,特与刀具厂商开发了一款孔内腔倒角加工的刀具,以实现压铸件内腔孔端头倒角无法加工的问题,解决了轴套帽檐内装的干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轴套帽檐内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内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如图1-3所示,一种轴套帽檐内装结构,包括两轴套1,固定支架2,销轴3及摆臂4,所述摆臂4与固定支架2连接,所述固定支架2具有一内腔,两轴套1完全嵌设在内腔的两端,所述销轴3由一端轴套1穿过设置在固定支架2内的摆臂4插入另一端的轴套中,所述轴套1的帽檐与内腔端部齐平。这样摆臂4设置在销轴3的中间位置,阻挡了轴套1沿销轴3滑动。

所述轴套1轴肩设置有半径为0.2~0.6mm的过渡圆角,轴套的长度优选为13.4~13.8mm轴套采用现有技术的弹性复合材料制成。轴套1压装设置在固定支架2的内腔处,轴套1的帽檐向内并完全贴设在固定支架2的内壁上。

为减少磨损,所述轴套1内设置有涂覆石墨等耐磨物质。

所述轴套1一端具有开口式帽檐结构。

所述固定支架2内腔的两端具有倒角结构,固定支架2压铸件内腔采用抽芯的方式压铸加工,内腔端部的倒角不能在模具上实现倒角加工,内腔压铸时预留加工量并存在拔模角,压铸后采用铰孔的方式加工成型,铰孔加工后内腔端部的倒角亦不能实现,需引用一款专用于内腔倒角加工的刀具,以实现压铸件安装孔内腔孔端头倒角加工。

具体过程:固定支架2固定,刀杆插入内腔后,刀杆端部刀刃打开,刀具转动下压加工出倒角;倒角加工结束后,刀杆刀刃收拢,刀杆从固定支架2内腔脱出,倒角加工完成。

轴套1与固定支架2为过盈配合,销轴3与轴套1为间隙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