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2989发布日期:2019-09-12 09:40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轮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万向轮。



背景技术:

可在地面上移动的玩具,如玩具车、航模等,均是通过脚轮来进行移动的。而以前的脚轮,仅仅具有在一个方向上直线运动的功能,这无疑降低了玩具的灵活性,减少了玩具的趣味。基于上述考虑,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万向轮,让装设有万向轮的玩具能够向多个方向进行移动。

目前的这类万向轮,其结构多种多样,但是最常见的,是在万向轮设置轮毂电机和转动连接件,其中转动连接件连接有电机,用以带动万向轮改变方向,而轮毂电机是带动万向轮前移。这种方式则具有以下不足:转动连接件的稳定性不足,在万向轮直线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偏移而导致玩具的移动轨迹发生改变,这无疑降低了玩具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万向轮,能够更加稳定地进行多方向移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向轮,包括传动组件、若干个侧轮机构以及两个正对设置的固定壳,若干个侧轮机构以固定壳的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于两个固定壳之间,两个固定壳相互盖设用于包围侧轮机构;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传动孔,传动孔用于与外界的驱动转轴连接;

侧轮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同步杆以及侧轮组件,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固定设置于同步杆的两端,第一齿轮设置于两个传动齿轮之间且与两个传动齿轮啮合,侧轮组件固定设置有辅齿轮,辅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传动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以及副齿轮分别倾斜设置有啮齿。

进一步的,侧轮组件包括传动杆和两个轮体,两个轮体分别设置于传动杆的两端,辅齿轮套设于传动杆。

更进一步的,轮体包括外胶套和连接件,传动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卡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外卡件,轮体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外卡件卡接于第一卡槽内,第二外卡件卡接于第二卡槽内。

更进一步的,固定壳包括壳体和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壳体的内侧,传动齿轮设置于壳体和固定件之间;固定件设置有数量与侧轮组件数量相等的保护壳,位于两个固定件的保护壳相互盖设形成用于容设同步杆和传动杆的容腔。

优选的,固定件设置有数量与第一齿轮数量相等的通孔,第一齿轮显露于通孔,第一齿轮经通孔后与传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第一齿轮的截面半径大于第二齿轮的截面半径。

进一步的,传动孔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传动卡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定壳内设置有若干个侧轮组件,且侧轮组件通过齿轮传动的方式由外接的驱动转轴进行带动转动,从而实现了向侧边移动的效果,结合固定壳前移,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向任意方向移动的效果;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向侧边移动是通过带动位于固定壳内部的侧轮组件实现的,因此稳定性好,保证了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能够准确按照轨迹进行非直线移动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轮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传动齿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传动组件,2—侧轮机构,3—固定壳,4—啮齿,11—传动齿轮,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同步杆,24—侧轮组件,31—壳体,32—固定件,33—保护壳,34—通孔,111—传动孔,112—传动卡件,241—辅齿轮,242—传动杆,243—轮体,2431—外胶套,2432—连接件,2433—第一外卡件,2435—第二外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万向轮,包括传动组件1、若干个侧轮机构2以及两个正对设置的固定壳3,若干个侧轮机构2以固定壳3的中心为圆心呈圆周分布于两个固定壳3之间,两个固定壳3相互盖设用于包围侧轮机构2,具体为两个固定壳3相互卡接,两个固定壳3之间形成用于容设侧轮机构2的腔体(图中未标注);所述传动组件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动齿轮11,两个传动齿轮11的中心分别设置有传动孔111,传动孔111用于与外界的驱动转轴连接;侧轮机构2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同步杆23以及侧轮组件24,第一齿轮21和第二齿轮22分别固定设置于同步杆23的两端,第一齿轮21设置于两个传动齿轮11之间且与两个传动齿轮11啮合,侧轮组件24固定设置有辅齿轮241,辅齿轮241与第二齿轮22啮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侧轮组件24与地面抵触,由固定壳3转动带动侧轮组件24转动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直线前移,该固定壳3可由轮毂电机带动进行转动;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还由外界的电机的驱动转轴(途中未标注)插入传动孔111中,通过传动组件1、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和辅齿轮241所构成的传动机构,来带动侧轮组件24向垂直于本实用新型前移的方向进行移动,即侧边移动,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侧边移动是通过带动位于固定壳3内部的侧轮组件24实现的,因此稳定性好,保证了装设有本实用新型的玩具能够准确按照轨迹进行非直线移动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11、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以及副齿轮241分别倾斜设置有啮齿4。如图4所示,以传动齿轮11为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倾斜设置”,即传动齿轮11截面为圆形,而设置于传动齿轮11的啮齿4,其不与传动齿轮11的任何一条半径相重合,从而形成各啮齿4倾斜设置的结构。同理,第一齿轮21的啮齿4、第二齿轮22的啮齿4以及副齿轮241的啮齿4分别也是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以传动齿轮11和第一齿轮21为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啮齿4沿着半径设置的,本实用新型的啮齿4由于倾斜设置的原因,第一齿轮21上的某个啮齿4,会被传动齿轮11上的两个相邻的啮齿4相互夹持住,从而让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第一齿轮21上的啮齿不会沿着竖直方向滑出,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侧轮组件24包括传动杆242和两个轮体243,两个轮体243分别设置于传动杆242的两端,辅齿轮241套设于传动杆242。通过一个侧轮组件24设置有两个轮体243,使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其中一个侧轮组件24进行侧边移动时,能够保持平衡。

具体的,轮体243包括外胶套2431和连接件2432,传动杆24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外卡件2433,连接件24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图中未标注)和第二外卡件2435,轮体243设置有第二卡槽(图中未标注),第一外卡件2433卡接于第一卡槽(图中未标注)内,第二外卡件2435卡接于第二卡槽(图中未标注)内,实现了外胶套2431、连接件2432以及传动杆242三者之间既能够固定以保证传动转动效果良好,又保证了当外胶套2431、连接件2432以及传动杆242三者其一部件损坏时能够通过仅更换该损坏部件实现维修,降低了维修成本。

具体的,固定壳3包括壳体31和固定件32,固定件32设置于壳体31的内侧,传动齿轮11设置于壳体31和固定件32之间;固定件32设置有数量与侧轮组件24数量相等的保护壳33,位于两个固定件32的保护壳33相互盖设形成用于容设同步杆23和传动杆242的容腔(图中未标注),两个保护壳33相互连接是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的。通过保护壳33的设置,使得同步杆23与传动杆242能够与外界隔绝,保证了外界颗粒不会卡入传动齿轮11或第一齿轮21或第二齿轮22或辅齿轮241,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效果。

优选的,固定件32设置有数量与第一齿轮21数量相等的通孔34,第一齿轮21显露于通孔34,第一齿轮21经通孔34后与传动齿轮11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1的截面半径大于第二齿轮22的截面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孔11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传动卡件112,能够保证外界的驱动转轴能够稳定地插接于传动孔111内,从而保证了传动齿轮11与该驱动转轴同步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