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06717发布日期:2019-09-06 19:4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购买车辆时,新车内饰由于皮革以及塑料材质的原因,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用户如果长期吸入该有害气体就会导致肺炎、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通过车载空气净化器能够高效的对车内的病原菌、微生物以及装饰造成的空气污染气体进行净化,其中,滤网式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最为显著。市面上现有的车载空气净化器使用过程中存这样的问题:

现技术由于需要将不同属性的滤网进行层层分叠,无法适当进行间距控制,当吸入的风力过大时,就会导致净化的空气排放不够通畅,被滤网阻隔,最终出现净化器噪音增大,且过滤效率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技术由于需要将不同属性的滤网进行层层分叠,无法适当进行间距控制,当吸入的风力过大时,就会导致净化的空气排放不够通畅,被滤网阻隔,最终出现净化器噪音增大,且过滤效率也受到影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进风口、机体、定位底座、出风口,进风口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机体顶部右端,机体顶部左端设有装设控制面板的凹槽,出风口为弧形结构,且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机体左端,定位底座顶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机体底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机体包括后盖、过滤板、风机、装配仓,装配仓设于机体后端,并为一体化结构,风机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配仓内部,过滤板设有三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分别安装于装配仓内部,装配仓外部设有后盖。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风机包括增压器、均排管、填充球、自调拉杆、扩充导轨、过滤仓,自调拉杆设有两个,且安装于过滤仓上下两端,过滤仓上下两端的二分之一处分别设有扩充导轨,过滤仓内部均匀等距设有过滤板,填充球设有两个以上,并安装于过滤板上下两端之间,增压器右侧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过滤仓左端,填充球通过均排管与增压器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增压器包括转换头、挡风叶架、增压杆、增压管道,转换头位于增压器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增压管道设有四个,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增压器四周,转换头分别与增压管道相连通,挡风叶架通过增压杆与增压管道末端相连接,转换头与挡风叶架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转换头包括引风外罩、贯联套头、分出直送管,贯联套头设于引风外罩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分出直送管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贯联套头上端,贯联套头与风机相连接,分出直送管上端与挡风叶架相扣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扩充导轨包括平移脚仔、弹性滤网、斜面挡块、导轨主体,弹性滤网设于过滤板中部,斜面挡块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导轨主体对向一侧上端,平移脚仔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弹性滤网左右两端,斜面挡块底部与平移脚仔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自调拉杆内部设有弹性元件,并且置于过滤板间距之间,通过弹性拉力能够控制过滤板进行自动叠加,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增压杆末端均设有风力叶片,在转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气体,进而使增压管道内部进行增压,确保填充球能够得到扩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过滤板中部设有横向导槽,以便于两个平移脚仔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弹性滤网的收缩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通过控制面板进行启动控制,由进风口吸入车内空气,经过机体的净化,再由出风口排放,风机启动后,根据风力大小的进入,增压器能够实时调整压力,并借助均排管的引导,控制填充球的体积,填充球作为过滤板两两之间的阻隔物件,体积的变化实时控制了过滤板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空气吸入量大的情况下由于过滤板的间距产生堵塞,自调拉杆通过内部弹性元件,能够对过滤板进行复位控制,转换头将风机产生的风力分向导出,并通过风力对挡风叶架进行驱动,进而带动增压杆旋转,最终增加了增压管道内的气体压力,且增压管道与均排管相通,贯联套头用于将吸收的空气集中,再由分出直送管分出,分出直送管内部包裹挡风叶架,从而确保最大化的将气体的动能转嫁给挡风叶架,过滤板在扩充导轨内移动至斜面挡块位置时,平移脚仔与斜面挡块接触后产生挤压并向内侧移动,此时平移脚仔挤压弹性滤网,从而确保过滤板在间距拉开的情况下密度进行提升,保障了过滤的质量。

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

风机启动后通过风力大小来控制并带动增压器的压力同步控制,压力通过均排管分别连接填充球内部,就能够根据风量来控制填充器的体积,最终对过滤板的间距实现了调整,且扩充导轨能够根据过滤板移动的变量来改变过滤网的密度,通过自动调整的设计,保障了空气排放的通畅,避免被滤网阻隔,降低空气经过时的噪音,且过滤效率也能够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风机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增压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转换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的扩充导轨与过滤板结构剖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控制面板-1、进风口-2、机体-3、定位底座-4、出风口-5、后盖-301、过滤板-302、风机-303、装配仓-304、增压器-3031、均排管-3032、填充球-3033、自调拉杆-3034、扩充导轨-3035、过滤仓-3036、转换头-30311、挡风叶架-30312、增压杆-30313、增压管道-30314、引风外罩-303111、贯联套头-303112、分出直送管-303113、平移脚仔-30351、弹性滤网-30352、斜面挡块-30353、导轨主体-303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上下、里外、前后以及左右均以图1中的方位为基准。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式车载空气净化器,其结构包括控制面板1、进风口2、机体3、定位底座4、出风口5,所述进风口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机体3顶部右端,所述机体3顶部左端设有装设控制面板1的凹槽,所述出风口5为弧形结构,且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机体3左端,所述定位底座4顶部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机体3底部,通过控制面板1进行启动控制,由进风口2吸入车内空气,经过机体3的净化,再由出风口5排放。

所述机体3包括后盖301、过滤板302、风机303、装配仓304,所述装配仓304设于机体3后端,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风机303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装配仓304内部,所述过滤板302设有三个,且通过扣合方式分别安装于装配仓304内部,所述装配仓304外部设有后盖301。

所述风机303包括增压器3031、均排管3032、填充球3033、自调拉杆3034、扩充导轨3035、过滤仓3036,所述自调拉杆3034设有两个,且安装于过滤仓3036上下两端,所述过滤仓3036上下两端的二分之一处分别设有扩充导轨3035,所述过滤仓3036内部均匀等距设有过滤板302,所述填充球3033设有两个以上,并安装于过滤板302上下两端之间,所述增压器3031右侧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过滤仓3036左端,所述填充球3033通过均排管3032与增压器3031相连接,风机303启动后,根据风力大小的进入,增压器3031能够实时调整压力,并借助均排管3032的引导,控制填充球3033的体积,填充球3033作为过滤板302两两之间的阻隔物件,体积的变化实时控制了过滤板302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空气吸入量大的情况下由于过滤板的间距产生堵塞,自调拉杆3034通过内部弹性元件,能够对过滤板302进行复位控制。

所述增压器3031包括转换头30311、挡风叶架30312、增压杆30313、增压管道30314,所述转换头30311位于增压器3031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增压管道30314设有四个,且均匀等距分布于增压器3031四周,所述转换头30311分别与增压管道30314相连通,所述挡风叶架30312通过增压杆30313与增压管道30314末端相连接,所述转换头30311与挡风叶架30312相连接,转换头30311将风机303产生的风力分向导出,并通过风力对挡风叶架30312进行驱动,进而带动增压杆30313旋转,最终增加了增压管道30314内的气体压力,且增压管道30314与均排管3032相通。

所述转换头30311包括引风外罩303111、贯联套头303112、分出直送管303113,所述贯联套头303112设于引风外罩303111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分出直送管303113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贯联套头303112上端,所述贯联套头303112与风机303相连接,所述分出直送管303113上端与挡风叶架30312相扣合,贯联套头303112用于将吸收的空气集中,再由分出直送管303113分出,分出直送管303113内部包裹挡风叶架30312,从而确保最大化的将气体的动能转嫁给挡风叶架30312。

所述扩充导轨3035包括平移脚仔30351、弹性滤网30352、斜面挡块30353、导轨主体30354,所述弹性滤网30352设于过滤板302中部,所述斜面挡块30353设有两个,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导轨主体30354对向一侧上端,所述平移脚仔3035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弹性滤网30352左右两端,所述斜面挡块30353底部与平移脚仔30351相连接,过滤板302在扩充导轨3035内移动至斜面挡块30353位置时,平移脚仔30351与斜面挡块30353接触后产生挤压并向内侧移动,此时平移脚仔30351挤压弹性滤网30352,从而确保过滤板302在间距拉开的情况下密度进行提升,保障了过滤的质量。

所述自调拉杆3034内部设有弹性元件,并且置于过滤板302间距之间,通过弹性拉力能够控制过滤板302进行自动叠加,起到了复位的作用。

所述增压杆30313末端均设有风力叶片,在转动力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气体,进而使增压管道30314内部进行增压,确保填充球3033能够得到扩张。

所述过滤板302中部设有横向导槽,以便于两个平移脚仔30351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弹性滤网30352的收缩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通过控制面板1进行启动控制,由进风口2吸入车内空气,经过机体3的净化,再由出风口5排放,风机303启动后,根据风力大小的进入,增压器3031能够实时调整压力,并借助均排管3032的引导,控制填充球3033的体积,填充球3033作为过滤板302两两之间的阻隔物件,体积的变化实时控制了过滤板302之间的间距,避免在空气吸入量大的情况下由于过滤板的间距产生堵塞,自调拉杆3034通过内部弹性元件,能够对过滤板302进行复位控制,转换头30311将风机303产生的风力分向导出,并通过风力对挡风叶架30312进行驱动,进而带动增压杆30313旋转,最终增加了增压管道30314内的气体压力,且增压管道30314与均排管3032相通,贯联套头303112用于将吸收的空气集中,再由分出直送管303113分出,分出直送管303113内部包裹挡风叶架30312,从而确保最大化的将气体的动能转嫁给挡风叶架30312,过滤板302在扩充导轨3035内移动至斜面挡块30353位置时,平移脚仔30351与斜面挡块30353接触后产生挤压并向内侧移动,此时平移脚仔30351挤压弹性滤网30352,从而确保过滤板302在间距拉开的情况下密度进行提升,保障了过滤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技术由于需要将不同属性的滤网进行层层分叠,无法适当进行间距控制,当吸入的风力过大时,就会导致净化的空气排放不够通畅,被滤网阻隔,最终出现净化器噪音增大,且过滤效率也受到影响,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保障了空气排放的通畅,避免被滤网阻隔,降低空气经过时的噪音,且过滤效率也能够得到改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