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615发布日期:2019-08-23 22:41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车载摄像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图像获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摄像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车辆内部设置车载摄像机进行环境监视。

由于车辆内部空间狭小,为了便于设置且避免遮挡驾驶员视线,相关技术中所能够购买到的适合车内安装的车载摄像机大多为角度不可调节的结构,其监视范围会受到安装面的朝向限制,而由于车辆型号及结构的差异,车辆内部的安装环境千差万别,因此会严重影响车载摄像机的监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摄像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摄像机,包括安装底座、机身、转动机构以及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安装底座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侧壁,两个所述侧壁对称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两侧且三者构成U形结构;

所述机身包括主体以及两个转动配合部,两个所述转动配合部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

所述机身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每对所述侧壁与所述转动配合部分别通过一个所述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控制所述机身沿转动轴线相对所述安装底座的转动。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以及转动螺钉;

所述第一轴孔开设在所述侧壁上,所述第二轴孔开设在所述转动配合部上,且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一轴孔对应设置,所述转动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轴转动轴线为所述转动螺钉的轴线。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圆弧形调节孔、固定孔以及调节螺钉;

所述圆弧形调节孔与所述固定孔二者之一开设在所述侧壁上,另一者开设在所述转动配合部上,所述圆弧形调节孔沿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延伸,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圆弧形调节孔对应设置,所述调节螺钉依次穿过所述圆弧形调节孔以及所述固定孔并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侧壁与对应的所述转动配合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角度调节机构。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圆弧形调节孔的延伸轴距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调节螺钉的螺钉头半径与所述转动螺钉的螺钉头的半径之和。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至少一个所述侧壁上设置有线束孔。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两个所述侧壁上相对的面为第一转动配合面,两个所述转动配合部上相互背离的面为第二转动配合面,每个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面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面对应贴合。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第一转动配合面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9.5°~90.5°,所述第二转动配合面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夹角为89.5°~90.5°。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安装底座还包括两个支撑部,两个所述支撑部对称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每个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底壁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圆弧形支撑面,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面的轴心为所述转动轴线;

两个所述转动配合部上均设置有第二圆弧形支撑面,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面的轴心也为所述转动轴线;

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面与对应侧的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面接触配合连接。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两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面之间存在直径差,两个所述第二圆弧形支撑面之间存在与两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面相应的直径差。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两个所述第一圆弧形支撑面之间的直径差大于5mm。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安装底座包括装配面,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装配面平行,所述装配面位于所述底壁背离所述侧壁的一侧。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还包括减振垫,所述减振垫贴合在所述装配面上。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底壁上设置有装配孔。

可选地,上述的车载摄像机中,所述底壁上还设置有弧形装配孔,所述弧形装配孔与所述装配孔同心。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摄像机能够通过角度调节机构控制机身沿转动轴线相对安装底座的转动,从而使机身能够相对于安装底座进行角度调节,以使车载摄像机能够具有更良好的监视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载摄像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底座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安装底座的侧视结构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机身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摄像机的整体结构视图;

图6至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车载摄像机的机身与安装底座处于不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底座、10-底壁、10a-装配面、100-装配孔、101-弧形装配孔、102-过线孔、11-侧壁、11a-第一转动配合面、110-线束孔、12-支撑部、12a-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3-限位部、2-机身、20-主体、21-转动配合部、21a-第二转动配合面、21b-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2-支撑板、23-传输线、3-转动机构、30-第一轴孔、31-第二轴孔、32-转动螺钉、4-角度调节机构、40-圆弧形调节孔、41-固定孔、42-调节螺钉、5-减振垫、6-线束扎带、7-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摄像机,如图1至5所示,包括安装底座1、机身2、转动机构3以及角度调节机构4。其中,安装底座1为车载摄像机的安装基础,安装底座1一方面用于将车载摄像机整体固定在安装面上,另一方面还用于支撑机身2。机身2是车载摄像机的核心,用于捕获环境影像。转动机构3则用于使安装底座1与机身2之间能够沿转动轴线a相对转动,而角度调节机构4则用于并控制这种转动过程,最终使安装底座1与机身2能够沿转动轴线a转动至所需的合适角度,从而获得更为合适的监视范围。

通常情况下,安装底座1上会具有一个装配面10a,该装配面10a在车载摄像机的装配过程中会与安装面接触。而对于车载环境而言,由于车辆顶部通常较为平坦,因此车载摄像机通常会被安置在车辆顶部。此时的安装面会朝向正下方或者斜下方。在这种安装方式下,为了获得较佳的监视范围,转动轴线a可选与装配面10a保持平行。这样当将车载摄像机安装在车辆顶部时,机身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进行转动,更加适用于用户对车载摄像机的监视范围调节需求。

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发生颠簸,剧烈的颠簸会导致车载摄像机的结构发生振动,并可能造成车载摄像机的损坏。为了防止车载摄像机损坏,可以在装配面10a上贴合一个减振垫5,这样当车载摄像机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减振垫5进行减振,减小安装底座1以及机身2的振动,降低车载摄像机因车辆颠簸而损坏的概率。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载摄像机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底座1包括底壁10和两个侧壁11,两个侧壁11对称设置在底壁10的两侧且三者构成U形结构,装配面10a位于底壁10背离侧壁11的一侧。与此同时,如图4所示,机身2包括主体20以及两个转动配合部21,主体20通常为圆柱状,用于获取图像信息,两个转动配合部21对称设置在主体20的两侧,两个转动配合部21可以直接固定在主体20上,也可以通过一个套设在主体20上的支撑板22固定在主体20上。在进行装配时,机身2位于两个侧壁11之间,从而使侧壁11与转动配合部21成对配合,每对侧壁11与转动配合部21分别通过一个转动机构3转动连接,能够大幅提升结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3可以包括第一轴孔30、第二轴孔31以及转动螺钉32。。其中,第一轴孔30开设在侧壁11上,与此同时,第二轴孔31开设在转动配合部21上,且第二轴孔31与第一轴孔30对应设置。

转动螺钉34依次穿过第一轴孔30以及第二轴孔31,从而将安装底座1的侧壁11与机身2的转动配合部21转动连接。此时机身2与安装底座1之间能够沿着转动螺钉34的轴线进行相对转动,转动螺钉34的轴线即为转动轴线a。为了防止转动螺钉34沿轴向脱离第一轴孔30以及第二轴孔31,可以通过螺母与转动螺钉34的尾部螺纹连接以限制其沿轴向的移动,或者也可以将第一轴孔30或者第二轴孔31设置为螺纹孔与转动螺钉34的尾部螺纹配合以限制其沿轴向的移动。

此外,角度调节机构4至少设置在一对侧壁11与转动配合部21之间。具体地,角度调节机构4可以包括圆弧形调节孔40、固定孔41以及调节螺钉42。其中,圆弧形调节孔40开设在侧壁11上,且第一轴孔30与圆弧形调节孔40同心设置,即圆弧形调节孔40以第一轴孔的轴线为轴沿周向进行延伸。与此同时,固定孔41开设在转动配合部21上,且固定孔41与圆弧形调节孔40对应设置。

调节螺钉42依次穿过圆弧形调节孔40以及固定孔41,为了调节调节螺钉42的松紧,调节螺钉42也可采用螺母或者将固定孔41设计为螺纹孔的方式与调节螺钉42的尾部螺纹连接。当调节螺钉42处于松弛状态时,以转动轴线a为轴使机身2与安装底座1之间进行相对转动,由于圆弧形调节孔40与第一轴孔30同心,因此调节螺钉42能够同时相对于圆弧形调节孔40沿周向移动。而当机身2与安装底座1转动至适合角度后可以通过旋紧调节螺钉42的方式增加摩擦力,阻止二者继续相对转动,从而保持角度。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可以在每个侧壁11与对应的转动配合部21之间均通过一个角度调节机构4转动连接,从而使转动调节过程的受力更加均匀。

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圆弧形调节孔40设置在转动配合部21上,而将固定孔41设置在侧壁11上,这样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基本相同。由于侧壁11位于转动配合部21的外侧,因此为了便于装配,通常情况下无论是转动螺钉34还是调节螺钉42均可由侧壁11的外侧伸入,这样就造成转动螺钉34与调节螺钉42的螺钉头位于同一侧,而螺钉头的径向尺寸会超出第一轴孔30以及圆弧形调节孔40,因此为了防止二者发生干涉,圆弧形调节孔40的延伸轴b距转动轴线a的距离要大于调节螺钉42的螺钉头半径与转动螺钉34的螺钉头的半径之和。

为了简化装配过程,转动螺钉34与调节螺钉42可以采用同种型号的螺钉,假设这种螺钉的螺钉头的直径为D,圆弧形调节孔40的延伸轴b距转动轴线a的距离为L,则L>D。

为了提高转动过程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以两个侧壁11上相对的面为第一转动配合面11a,两个转动配合部21上相互背离的面为第二转动配合面21a,每个第二转动配合面21a分别与一个第一转动配合面11a对应贴合。在转动过程中第一转动配合面11a与第二转动配合面21a始终摩擦接触,因此能够大幅提升转动过程的稳定性,避免安装底座1与机身2之间出现非轴向的偏移或者倾斜。

由于安装底座1与机身2的转动方向是沿着转动轴线a的周向,因此第一转动配合面11a与第二转动配合面21a的延展方向最好基本垂直于转动轴线a,二者之间如果出现过大的倾斜角度则会导致转动过程中摩擦力的不均匀,形成局部应力,阻碍转动的顺利进行。以相关技术中的常用工艺材料设计,第一转动配合面11a与转动轴线a之间的夹角优选为89.5°~90.5°,第二转动配合面21a与转动轴线a之间的夹角也优选为89.5°~90.5°。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安装底座1与机身2之间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可在安装底座1内部设置两个支撑部12,两个支撑部12对称设置在两个侧壁11之间,每个支撑部12背离底壁10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的轴心为转动轴线a。与此同时,在两个转动配合部21上同时设置有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的轴心也为转动轴线a。并且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与对应侧的第一圆弧形支撑面21a接触配合连接。

在机身2与安装底座1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与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之间始终保持接触并同步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机身2在转动过程中更加平稳。通常情况下,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处于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的外围(即远离转动轴线a的一侧),但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也不排除将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设置在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的内侧(即靠近转动轴线a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限于车载摄像机自身狭小的尺寸,机身2相对于安装底座1的转动角度会小于90°,此时为了提高车载摄像机的通用性,通常不会在垂直于装配面10a的方向上平均分配可转动角度,而是以基本垂直于装配面10a的方向为一端的调节终点,以接近或基本水平的方向为另一端的调节终点(参见图6至图8)。此时由于结构的不对称性,机身2在装配时不能以任意方向装配于安装底座1上,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否则可能造成固定孔41与圆弧形调节孔40的不匹配。

为了便于装配人员快速找到正确的装配方向,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两个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之间存在直径差的方式形成防呆结构。即两个圆弧形支撑面12a中其中一个直径较大,另一个直径较小。此时为了配合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两个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之间也存在与两个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相应的直径差。

在进行装配时,如果装配方向相反则会造成其中一侧的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与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接触,而另一侧的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与第二圆弧形支撑面21b无法接触,装配人员能够迅速发现装配方向错误并改正。为了使装配人员更易察觉装配方向错误的问题,两个第一圆弧形支撑面12a之间的直径差优选大于5mm。为了提高结构强度,支撑部12与侧壁11可以固定连接。

在此基础上,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安装底座1上设置限位部13,限位部13设置在两个侧壁11之间,当机身2转动至接近水平位置的调节终点时可以通过限位部13进行辅助限位,从而保护调节螺钉42。限位部13上可以配合主体20形成弧形缺口,从而更好地与主体20的表面契合。

在主体20的后部通常会设置传输线23进行电源以及信号传输,传输线23散乱分布会影响车辆内部整洁程度,同时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本实施例中可以在至少一个侧壁11上设置线束孔110,在需要时可以将线束扎带6穿过线束孔110以捆扎传输线23(参见图8)。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摄像机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在安装面上,但这种固定方式不够牢靠,因此可以在底壁10上开设装配孔100,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通过自攻螺钉7穿过装配孔100将车载摄像机固定在装配面上。底壁10上可以设置多个装配孔100,通过多点定位的方式进行固定。但这种结构中每个装配孔100的位置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自攻螺钉7的安装位置也必须依照装配孔100的位置进行排布,因此局限性较大。

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底壁10上设置一个与装配孔100同心的弧形装配孔101,这样在安装时可以首先将两个自攻螺钉7分别穿过装配孔100以及弧形装配孔101固定在安装面上,之后整个车载摄像机可以以装配孔100为轴进行转动,使弧形装配孔101转动至合适的位置再进行后续自攻螺钉7的安装,这样车载摄像机的适应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底壁10的中部开设一个过线孔102,在有条件时可以将传输线23通过过线孔102直接穿入安装面的内部,从而使传输线23不外露,安全性和隐蔽性更高。此时,装配孔100与弧形装配孔101可以围绕过线孔102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公开的车载摄像机能够进行角度调节,以具有更良好的监视效果。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