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在后部碰撞时具有受控纵向位移的后车桥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4484发布日期:2020-04-21 22:17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包括在后部碰撞时具有受控纵向位移的后车桥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底盘的车辆,在该底盘上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的后车桥。本发明更特别地涉及这样的后车桥,该后车桥在可变形横梁的每一侧包括纵向悬架臂,该悬架臂是在后部包括轮毂并在前部包括铰接件的类型。该铰接件允许将悬架臂的前部固定到底盘。该底盘包括结构元件,该结构元件位于悬架臂的向前延伸方向,并且适于在悬架臂的前部的相对面延伸并限制悬架臂的前部的纵向位移。这样的纵向位移发生在车辆的后部出现导致铰接件断裂的碰撞期间。



背景技术:

涉及车辆的安全的某些国家规章提出了车辆对一系列碰撞的抵抗力的要求。在美国,高速后部碰撞(大约80km/h)尤其属于这种情况。对于后部碰撞,该规章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并且如图1所示,它规定不动的车辆1,障碍物2沿着车辆1的纵向方向x向车辆1推进。障碍物2包括部分可变形的主体21、以及模拟保险杠且刚性极高的突出部分22。在该图中,y轴表示车辆1的横向方向,并且z轴表示车辆1的竖直方向。在图2中示出了仰视角度的根据现有技术的车辆1的底盘11的侧向后部的局部视图。在底盘11的后部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31的后车桥3,该后车桥3在可变形横梁31的每一侧包括纵向悬架臂32。悬架臂32是在后部321包括轮毂33并在前部322包括铰接件34的类型。铰接件34允许悬架臂32的前部322连接在底盘11上。障碍物2的保险杠22通过在高速碰撞期间碰撞车辆1的后部而撞击悬架臂32的后部321,将该悬架臂32推向车辆1的前部,并且导致铰接件34的破裂。因此,后车桥3被推向前部,使得可变形横梁31碰撞正好位于前方的燃油箱12。

根据文献fr2314080已知存在一种后车桥,该后车桥设置成在这样的后部碰撞期间使碰撞的一部分重新传递至悬架臂和传动万向节,从而限制刚性桥以类似可变形横梁的方式前进,该前进可能撞击燃油箱。然而为此目的,悬架臂的前部铰接件具有尤其大的刚度,并且传动万向节的存在允许产生另一种应力路径。这样的刚性铰接件与当前要求不兼容,尤其在振动过滤方面,从而使得该解决方案如今不再被接受。另外,这样加强具有可变形横梁的后车桥使得该后车桥不再适用于小型和轻型车辆,导致过重并显著增加了这种后车桥所占据的体积。这种用于同时加强悬架臂、铰接件以及紧固有铰接件的车辆结构的后部部分的解决方案不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该问题并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底盘,在该底盘上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的后车桥,该后车桥在可变形横梁的每一侧包括纵向悬架臂,该悬架臂是在后部包括轮毂并在前部包括铰接件的类型,该铰接件允许将悬架臂的前部连接在底盘上,该底盘包括加强件,该加强件位于悬架臂的向前延伸方向,并且适于在悬架臂的前部的相对面延伸并限制悬架臂的前部的纵向(x)位移,这种纵向位移发生在导致铰接件断裂的对车辆后部的碰撞期间。这样的车辆包括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适于在碰撞期间阻挡悬架臂的前部的横向(y)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阻挡装置包括由悬架臂的前部支撑的突出端,该突出端适于穿过由底盘支撑的结构元件的相应孔口。该突出端可以由金属杆形成,该金属杆的前端定位成从该臂的前端突出。结构元件形成加强件的一部分。孔口可以由结构元件的脆弱区域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阻挡装置包括侧壁,该侧壁适于在该碰撞期间形成对悬架臂的前部的侧向支撑表面,该侧壁由底盘或加强件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加强件包括适于在该碰撞期间变形的部分,从而允许悬架臂的前部保持纵向(x)运动以逐渐减弱由于碰撞而产生的能量。弱化部分可以包括沿着车辆的纵向(x)齐平的开口或波纹。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底盘,其包括用于形成如上所述的车辆的阻挡装置的一部分的加强件。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架臂,其包括用于形成用于这种车辆的阻挡装置的一部分的突出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借助仅说明性而非限制性提供的附图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地显现,在附图中: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包括后车桥的车辆;并且

图3至图9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的用于在后部碰撞时阻挡后车桥的装置的车辆的不同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使用了与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相关的参考系。术语“前”表示朝向车辆前部的定位,术语“后”表示朝向车辆后部的定位。纵轴(x)对应车辆的正常行驶轴线,而横轴(y)对应垂直于包含在车辆移动平面中的纵轴的轴线,并且竖直轴线(z)对应朝向车辆顶部定向的车辆移动平面的法向轴线。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并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描述的车辆,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共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

图3示出了包括有底盘13的车辆的视图,在底盘13上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31的后车桥3,并且该后车桥3在可变形横梁31的每一侧包括纵向悬挂臂32,该纵向悬挂臂32是在前部322包括铰接件34的类型。铰接件34允许将悬架臂32的前部322连接在底盘13上。底盘13包括加强件43,该加强件43位于悬架臂32的向前延伸方向,并且适于在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相对面延伸并限制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纵向位移。加强件43包括第一部件431,该第一部件431由金属板形成,该金属板的两端连接到底盘13,并且该第一部件431在悬架臂32的向前延伸方向上沿着车辆的纵轴延伸。加强件43包括第二部件432,该第二部件位于悬架臂32的前部332的相对面。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沿着竖直方向定位,并且具有两个朝着悬架臂32的前部322弯曲的侧向边缘433。加强件43的第一部件431包括竖直的第一部分434,该第一部分434形成用于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的支座。加强件43的第一部件431包括第二部分435,该第二部分435在悬挂臂32的延伸方向上沿着纵轴延伸。第一部件431的第二部分435适于在后部碰撞期间沿该纵轴变形,该后部碰撞在悬架臂32的后部处发生、在铰接件34断裂时使悬架臂32朝着加强件43前进。第一部件431的第二部分435的纵向变形适于吸收由碰撞产生的能量的一部分,从而减轻悬架臂的前部322对加强件43的冲击。第二部件432的侧向边缘433适于在碰撞期间侧向地阻挡悬架臂32的前部322。

图4示出了车辆的底盘13的一部分的视图,在该底盘13上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31的后车桥3。根据变型,后车桥3包括金属杆5,该金属杆5的前端51突出地定位在臂32的前端322。金属杆5通过螺钉紧固装置或通过焊接装置固定至臂32的前端322。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具有孔口436。杆5的突出前端51适于穿过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的孔口436。该组件形成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允许在碰撞时加强对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侧向阻挡。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的孔口436也可以由加强件43的第二部件432的脆弱区域形成。在碰撞时,在铰接件34断裂之后发生的杆5的突出前端51的冲击强烈到足够破坏这样的脆弱区域。

图5示出了车辆的视图,该车辆包括底盘14,如前所述,该底盘14上紧固有后车桥3,该后车桥3具有可变形横梁31并在可变形横梁31的每一侧包括纵向悬架臂32,该悬架臂是在前部322包括铰接件34的类型。该铰接件34允许将悬架臂32的前部322连接在底盘14上。底盘14包括加强件44,该加强件44位于悬架臂32的向前延伸方向,并且适于在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相对面延伸并限制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纵向位移。加强件44包括由金属盒体形成的第一部件441,该金属盒体在悬架臂32的向前延伸方向上沿车辆的纵轴延伸。加强件44包括第二部件442,该第二部件442位于悬架臂32的前部的对面。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沿竖直方向定位,并且具有两个朝着悬架臂32弯曲的侧向边缘443。加强件43的第一部件431具有竖直的前部部分444,该前部部分444形成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的支座。加强件44的第一部件441包括抵靠在底盘14的横向加强部件141上的前端445。加强件44的第一部件441适于在碰撞期间沿着车辆的纵轴变形,该碰撞发生在悬架臂32的后部、在铰接件34断裂时使悬架臂32朝加强件44前进。第一部件441的纵向变形适于吸收由于碰撞而产生的能量的一部分,从而减弱了悬架臂32的前部322对加强件44的冲击。第二部件442的侧向边缘443适于在碰撞时侧向地阻挡悬架臂32的前部322。加强件44的第一部件441的侧壁包括竖直波纹446,该竖直波纹446沿车辆的纵轴齐平并允许降低加强件44的刚度,使得加强件44可以在碰撞期间沿着该纵轴压缩。

图6示出了车辆的底盘14的一部分的视图,在该底盘上紧固有具有可变形横梁的后车桥3。根据与图4所示的变型相同的变型,后车桥3包括金属杆5,金属杆5的前端51突出地定位在臂32的前端322。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具有孔口447。杆5的突出前端51适于穿过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的孔口447。该组件形成阻挡装置,该阻挡装置允许在碰撞期间加强对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侧向阻挡。如前所述,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的孔口447也可以由加强件44的第二部件442的脆弱区域形成。在碰撞期间,在铰接件34断裂之后,杆5的突出前端51的冲击强烈到足够破坏这样的脆弱区域。

图7至图8示出了不同的加强装置与后车桥32的视图,该后车桥32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如图4和图6中所描述的金属杆5。

在图7中,加强件45仅由单个部分形成,该单个部分由在悬挂臂32的前部322的向前延伸方向上沿纵轴定位的盒体构成。加强件45在悬架臂32的前部322的相对面包括凹部451,悬架臂32的前部322抵靠在该凹部451中,从而侧向地阻挡该前部322。加强件45的侧向部分452包括一系列开口453,该一系列开口使加强件45的该侧向部分452的刚度降低,以在碰撞期间引起加强件45沿纵轴变形。开口453可以由彼此平行的竖直线形成,或者由竖直齐平并沿加强件45的侧向部分452以连续的行纵向延伸的圆形开口形成。加强件45的前部454抵靠底盘15的横向加强件151。

在图8中,后车桥32的前部322包括金属杆5,金属杆5的前端51适于穿过加强件45的凹部451,以便在碰撞期间将悬架臂32的前部322固定在加强件45中。

在图9中,加强件46由两个部件形成。第一部件461由竖直板形成,该竖直板位于悬挂臂32的前部322的相对面。第二部件462由圆柱管形成,该圆柱管沿着纵轴从第一部件461向前延伸到底盘16的横向加强件161。夹环6允许在底盘16上将加强件46的前部保持就位。第一部件461在前部包括形成角形件的倾斜部分463、以及侧向边缘464,该侧向边缘464朝着悬挂臂32的前部332弯曲,以便在碰撞期间侧向阻挡悬挂臂32的前部322。悬架臂32的前部322包括金属杆5,金属杆5的前端51从悬架臂32的前部突出,并且位于加强件46的第一部件461的脆弱中间部分465的对面。

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上文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各种简单的修改和变型。加强件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可以是已经进一步具体描述的几个实施例的组合。金属杆也可以具有其他形状,唯一的限制是金属杆的前端必须从悬挂臂的前端突出,以便允许与相对的加强件的后部一起形成在这种后部碰撞期间用于阻挡悬架臂的前端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