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2152发布日期:2020-07-14 17: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轮胎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外表面形成有微小突起的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轮胎的侧部形成有微小突起,从而形成具有对比图案的图案区域。例如,在pct国际公开no.2012/131089号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形成为遍及整个图案区域延伸的多个突起在轮胎的侧部形成高对比度的图案。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轮胎侧部的装饰部具有形成有突起的区域。通过利用这些突起控制光反射,与按原样反射光的其它区域的亮度相比,该区域的亮度降低。然而,如果形成有突起的一个区域在其整体上具有相同的低亮度,则用于示出装饰部的表现的幅度受到限制。

本公开的目的是使具有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第一方面的轮胎包括:装饰部,其形成在轮胎的外表面并且具有基面;第一图案区域,其中形成有多个第一突起,所述第一突起以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的突起高度从所述装饰部的所述基面突出,并且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的间隔是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以及第二图案区域,其中形成有多个第二突起,所述第二突起以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的突起高度从所述装饰部的所述基面突出,并且各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的间隔是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其中,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的间隔和各所述第二突起之间的间隔相同,而所述第一突起的突起高度和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彼此不同。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一图案区域中以及与第一图案区域相邻的第二图案区域中的装饰部处以预定间隔形成多个第一突起和多个第二突起。照射到第一图案区域的光通过被第一突起的彼此面对的侧面重复反射而衰减,并且被朝向外部反射。另外,照射到第二图案区域的光通过被第二突起的彼此面对的侧面重复反射而衰减,并且也被朝向外部反射。结果,与没有形成突起的其它区域相比,第一图案区域的亮度和第二图案区域的亮度较低,使得这些区域显得相对黑。

这里,在第一图案区域中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第一突起的高度与在第二图案区域中以预定间隔形成的多个第二突起的高度不同。因此,在亮度低且颜色显得较黑的区域内,第一图案区域的亮度与第二图案区域的亮度不同。通过以这种方式在亮度低并且颜色显得较黑的区域中设置具有彼此不同的亮度水平的第一图案区域和第二图案区域,可以使用于示出具有在轮胎上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

根据第二方面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方面的轮胎中,当从相对于所述基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形成为包括从基点沿多个方向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上述结构,当从相对于基面的正交方向观察时,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形成为包括从基点沿多个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因此,可以改变被第一突起的侧面和第二突起的侧面反射的光的反射角度,从而抑制了反射光的任何集中。结果,即使观察者在改变他们观察装饰部的角度的情况下观察装饰部,也可以抑制装饰部外观的改变。

根据第三方面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轮胎中,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为所述第一突起的突起高度的70%以下。

根据上述结构,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为第一突起的突起高度的70%以下。因此,在照射到第一图案区域并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即光强度)与照射到第二图案区域并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即光强度)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结果,在第一图案区域和第二图案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边界线,并且可以使用于示出具有在轮胎上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

根据第四方面的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轮胎中,所述轮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图案区域相邻布置的第三图案区域,并且在所述第三图案区域中形成有多个第三突起,所述第三突起以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的突起高度从所述装饰部的所述基面突出,并且在各所述第三突起之间的间隔是0.1mm以上至1.0mm以下的预定值,并且各所述第三突起之间的间隔和各所述第一突起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第一突起的突起高度比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高,而所述第三突起的突起高度比所述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低,并且所述第一图案区域、所述第二图案区域和所述第三图案区域沿轮胎的一个方向从所述一侧至另一侧依次配置。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突起的突起高度比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高,而第三突起的突起高度比第二突起的突起高度低。结果,与在第二图案区域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相比,在第一图案区域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少。另外,与在第三图案区域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相比,在第二图案区域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少。

以这种方式,第三图案区域、第二图案区域和第一图案区域各自的亮度顺次变低。结果,可以示出亮度的阶段变化(即,作为灰度效果)。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使用于示出具有在轮胎上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一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一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二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二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平面图。

图7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三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三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平面图。

图9a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中形成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9b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中形成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9c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中形成的突起的截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的第二低亮度区域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12是示出当评价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实施例的轮胎和根据比较例的轮胎时的评价结果的表格。

图13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14是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装饰部中形成的突起的放大平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现在将根据图1至图9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示例。注意,在附图中,箭头c、箭头r和箭头w分别表示轮胎周向、轮胎径向和轮胎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装饰部14形成于轮胎10的胎侧部12。当从轮胎10的轴向观察时,装饰部14形成为圆弧形,并且布置在作为夹着轮胎中心轴线ce的对称位置的两个位置处。另外,在装饰部14上形成有基面30。在胎侧部12的除装饰部14以外的区域中,这些基面30相对于未形成有突起等的其它区域22凹陷。这些基面30形成装饰部14的底面的一部分,并且在从轮胎周向观察时,这些基面30形成为朝向轮胎1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起的曲面形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基面30相对于其它区域22凹陷0.4mm的深度。

此外,在装饰部14中形成了亮度比其它区域22低并且呈现黑色的第一低亮度区域16、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换言之,装饰部14由第一低亮度区域16、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形成。第一低亮度区域16是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第二低亮度区域18是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并且第三低亮度区域20是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

如图2所示,第一低亮度区域16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并且第二低亮度区域18分别布置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轮胎周向上的两端侧。另外,以第二低亮度区域18介于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之间的方式,将第三低亮度区域20布置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相反两侧。以这种方式,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18彼此相邻布置,而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彼此相邻布置。

注意,通过在用于模制轮胎10的金属模具的部分中设置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对应的凹凸来形成第一低亮度区域16、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此外,从在将轮胎10安装到车辆上时的可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第一低亮度区域16、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布置在轮胎的最大宽度部分(例如,从胎侧部之间的直线距离最大的部分)的轮胎径向上的外侧。

(第一低亮度区域16)

如图4所示,第一低亮度区域16具有均从基面30突出的多个第一星号突起3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36。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是第一突起的示例。

[第一星号突起34]

如图3所示,当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即,轮胎10的旋转轴线的方向)观察时,第一星号突起34由从用作基点的中心o1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35a-1和35a-2、第二延伸部35b-1和35b-2以及第三延伸部35c-1和35c-2形成。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34e”。由一个延伸部34e和另一个延伸部34e(不包括从中心o1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34e)形成在中心o1处弯曲的线形状。

第一延伸部35a-1和第一延伸部35a-2从中心o1沿相反方向延伸,并且由第一延伸部35a-1和第一延伸部35a-2形成了连续的直线形状。第一延伸部35a-1从中心o1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延伸,而第一延伸部35a-2从中心o1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延伸。另外,第一延伸部35a-1和第一延伸部35a-2两者具有相同的长度。在下文中,第一延伸部35a-1和第一延伸部35a-2统称为“第一延伸部35a”。

第二延伸部35b-1和第二延伸部35b-2从中心o1沿相反方向延伸,并且由第二延伸部35b-1和第二延伸部35b-2形成了连续的直线形状。第二延伸部35b-1和第二延伸部35b-2以如下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与二者各自的在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即,在附图中的右侧)的端部相比,二者各自的在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即,在附图中的左侧)的端部更靠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

第二延伸部35b-1从中心o1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延伸,而第二延伸部35b-2从中心o1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延伸。第二延伸部35b-1比第二延伸部35b-2长。此外,第二延伸部35b-2的末端侧的部分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弯曲。在下文中,第二延伸部35b-1和第二延伸部35b-2统称为“第二延伸部35b”。

第三延伸部35c-1和第三延伸部35c-2从中心o1沿相反方向延伸,并且由第三延伸部35c-1和第三延伸部35c-2形成连续的直线形状。第三延伸部35c-1和第三延伸部35c-2以如下方式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与二者各自的在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即,在附图中的右侧)的端部相比,二者各自的在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即,在附图中的左侧)的端部更靠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

第三延伸部35c-1从中心o1朝向轮胎周向上的另一侧延伸,而第三延伸部35c-2从中心o1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延伸。第三延伸部35c-1比第三延伸部35c-2短。在下文中,第三延伸部35c-1和第三延伸部35c-2统称为“第三延伸部35c”。

六个延伸部34e中的每一个均从与其相邻的延伸部34e偏移60°的角度。第一星号突起34、换言之六个延伸部34e布置成从中心o1径向向外延伸。

如图9a所示,在相对于第一星号突起34的延伸部34e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具有平坦顶面34c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34具有顶面34c和一对侧面34d。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顶面34c的宽度(在附图中示出为w1)设置为0.02mm,并且将第一星号突起34的顶角(在附图中示出为d1)设置为26°。此外,第一星号突起34的高度(在附图中示出为h1)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被设置为0.35mm。如果突起的高度小于0.1mm,则难以模制突起,并且担心不能使入射光衰减并将亮度降低到使这些区域呈现黑色的程度(下面将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使突起的高度不大于1.0mm,减小了形成突起的部分的刚性与突起周围的部分的刚性之间的差,并且可以抑制局部的应力集中。

注意,能够使用作为示例的由keyence公司制造的one-shot三维测量显微镜vr-3000系列仪器来测量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突起的高度以及突起之间的间隔(如下所述)的尺寸。

[第二星号突起36]

如图3所示,第二星号突起36形成为具有与第一星号突起34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在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使各个第一星号突起34围绕中心o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并且在从与基面30正交的方向观察时,使已经围绕中心o1旋转90°的第一星号突起34颠倒来实现第二星号突起36的构造。

在第二星号突起36中,其对应于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一延伸部35a-1和35a-2、第二延伸部35b-1和35b-2以及第三延伸部35c-1和35c-2的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延伸部37a-1和37a-2、第二延伸部37b-1和37b-2以及第三延伸部37c-1和37c-2,对应于第一星号突起34的中心o1的部分被称为中心o2。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36e”。

结果,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被设置为0.35mm。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3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都被设置为相同的0.35mm的值。

此外,将第二星号突起3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顶面34c相对应的部分称为顶面36c。另外,将第二星号突起3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侧面34d相对应的部分称为侧面36d(参照图9a)。

[其它]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交替地配置,并且填充整个第一低亮度区域16(参见图2)。

第一星号突起34的各第一延伸部35a-1和35a-2的末端分别插入在沿轮胎径向彼此相邻的第二星号突起36的第二延伸部37b-2和第三延伸部37c-1之间以及第二延伸部37b-1和第三延伸部37c-2之间。另外,第二星号突起36的各第一延伸部37a-1和37a-2的末端分别插入在沿轮胎周向彼此相邻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二延伸部35b-1和第三延伸部35c-2之间以及第二延伸部35b-2和第三延伸部35c-1之间。

此外,连接了相对于第一星号突起34布置于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三延伸部35c-1的末端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第二延伸部37b-1的末端。结果,形成了连接部34a。此外,连接了相对于第一星号突起34布置于轮胎周向上的一侧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二延伸部35b-1的末端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第三延伸部37c-1的末端。结果,形成了连接部34b。

在该结构中,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经由连接部34a和34b从轮胎径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阶段状地连接在一起。

此外,在轮胎径向和轮胎周向上均彼此相邻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中,中心o1与中心o2之间的间隔(在下文中称为间隔p1)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如果间隔p1小于0.1mm,则难以模制突起。此外,如果间隔p1大于1.0mm,则担心不能使入射光衰减并将亮度降低到使这些区域呈现黑色的程度(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

这里,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在颜色上呈现黑色的第一低亮度区域16是如下区域:作为示例,使用由nippondenshokuindustriesco.,ltd生产的分光光度色差计(nf333)测量的亮度l*的值小于10的区域。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该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时,发现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亮度l*的值为4。

(第二低亮度区域18)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低亮度区域18具有均从基面30突起的多个第一星号突起4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46。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是第二突起的示例。

[第一星号突起44]

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第一星号突起44的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参见图3)不同的部分。

如图5所示,当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观察时,第一星号突起44形成为具有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相同的形状(参见图3)。第一星号突起44的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一延伸部35a-1和35a-2、第二延伸部35b-1和35b-2以及第三延伸部35c-1和35c-2相对应的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延伸部45a-1和45a-2、第二延伸部45b-1和45b-2以及第三延伸部45c-1和45c-2,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中心o1相对应的部分被称为中心o3。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44e”。

如图9b所示,在相对于第一星号突起44的延伸部44e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具有平坦顶面44c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44具有顶面44c和一对侧面44d。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顶面44c的宽度(在附图中示出为w2)被设置为0.02mm,并且第一星号突起44的顶角(在附图中示出为d2)被设置为26°。此外,第一星号突起44的高度(在附图中示出为h2)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该高度h2被设置为0.28mm。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44的高度(即,突起高度)比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高度低。

[第二星号突起46]

如图5所示,第二星号突起46形成为具有与第一星号突起44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在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使各个第一星号突起44围绕中心o3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并且在从与基面30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通过使已经围绕中心o3旋转了90°的第一星号突起44颠倒来实现第二星号突起46的构造。

在第二星号突起46中,其与第一星号突起44的第一延伸部45a-1和45a-2、第二延伸部45b-1和45b-2以及第三延伸部45c-1和45c-2相对应的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延伸部47a-1和47a-2、第二延伸部47b-1和47b-2以及第三延伸部47c-1和47c-2,与中心o3相对应的部分被称为中心o4。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46e”。

此外,将第二星号突起4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44的顶面44c相对应的部分称为顶面46c。另外,将第二星号突起4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44的侧面44d相对应的部分称为侧面46d(参见图9b)。

另外,第二星号突起46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被设置成0.28mm。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4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46的高度均被设置为0.28mm的相同值。

[其它]

如图6所示,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并且填充整个第二低亮度区域18(参见图2)。另外,以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相同的方式,将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5所示,在轮胎径向和轮胎周向上均彼此相邻的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中,中心o3与中心o4之间的间隔(在下文中称为间隔p2)设置为大于0.1mm且小于等于3.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心o3与中心o4之间的间隔p2被设置为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的中心o1与中心o2之间的间隔p1相同的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使用上述测量仪器测量时,发现第二低亮度区域18的亮度l*的值为6。

(第三低亮度区域20)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三低亮度区域20具有均从基面30突出的多个第一星号突起5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56。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是第三突起的示例。

[第一星号突起54]

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第一星号突起54的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参见图3)不同的部分。

如图7所示,在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观察时,第一星号突起54形成为具有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参见图3)相同的形状。在第一星号突起54中,其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第一延伸部35a-1和35a-2、第二延伸部35b-1和35b-2以及第三延伸部35c-1和35c-2相对应的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延伸部55a-1和55a-2、第二延伸部55b-1和55b-2以及第三延伸部55c-1和55c-2,与第一星号突起34的中心o1相对应的部分被称为中心o5。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54e”。

如图9c所示,在相对于第一星号突起54的延伸部54e的延伸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截面形成为具有平坦的顶面54c的大致等腰三角形的形状。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54具有顶面54c和一对侧面54d。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顶面54c的宽度(在附图中示出为w3)被设置为0.02mm,并且第一星号突起54的顶角(在附图中示出为d3)被设置为26°。此外,第一星号突起54的高度(在附图中示出为h3)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该高度h3被设置为0.2mm。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54的高度被设置为比第二低亮度区域18的第一星号突起44的高度低。

[第二星号突起56]

如图7所示,第二星号突起56形成为具有与第一星号突起54相同的形状。更具体地,在从相对于基面30的垂直方向观察时,通过使各个第一星号突起54围绕中心o5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并且在从与基面30正交的方向观察时,通过使已经围绕中心o5旋转了90°的第一星号突起54颠倒来实现第二星号突起56的构造。

在第二星号突起56中,与第一星号突起54的第一延伸部55a-1和55a-2、第二延伸部55b-1和55b-2以及第三延伸部55c-1和55c-2相对应的部分分别被称为第一延伸部57a-1和57a-2、第二延伸部57b-1和57b-2以及第三延伸部57c-1和57c-2,与第一星号突起54的中心o5相对应的部分被称为中心o6。在下文中,这六个延伸部统称为“延伸部56e”。

此外,将第二星号突起5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54的顶面54c相对应的部分称为顶面56c。另外,将第二星号突起56的与第一星号突起54的侧面54d相对应的部分称为侧面56d(参见图9c)。

另外,第二星号突起56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mm。换言之,第一星号突起5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56的高度均被设置为0.2mm的相同值。

[其它]

如图8所示,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并且填充整个第三低亮度区域20(参见图2)。另外,以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相同的方式,使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连接在一起。

此外,如图7所示,在轮胎径向和轮胎周向上均彼此相邻的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中,中心o5与中心o6之间的间隔(以下称为间隔p3)被设置为大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3.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心o5与中心o6之间的间隔p3被设置为与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的中心o1与中心o2之间的间隔p1相同的值。换言之,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的第一星号突起34与第二星号突起36之间的间隔p1、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的第一星号突起44与第二星号突起46之间的间隔p2、以及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的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之间的间隔p3均被设置为相同的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使用上述测量仪器测量时,发现第三低亮度区域20的亮度l*的值为9。此外,当使用上述测量仪器测量时,发现未形成突起的其它区域22的亮度l*的值为24。

(作用和效果)

下面,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作用和效果。

在胎侧部12的装饰部14的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照射到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形成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入射光照射到图9a所示的侧面34d和36d。由于在相互面对的侧面34d和36d之间反复反射,该入射光被衰减,然后被朝向外部反射。

在分别沿轮胎周向布置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两端侧的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照射到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形成的第一星号突起44和第二星号突起46的入射光照射到侧面44d和46d。由于在相互面对的侧面44d和46d之间反复反射,该入射光被衰减,然后被朝向外部反射。

此外,在分别沿轮胎周向布置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的两端侧处的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照射到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形成的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的入射光照射到侧面54d和56d。由于在相互面对的侧面54d和56d之间反复反射,该入射光被衰减,然后朝向外部反射。

此外,在胎侧部12的未形成突起的其它区域22中,照射到其它区域22的入射光被形成其它区域22的一部分的外表面向外侧反射。

这里,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的第一星号突起34与第二星号突起36之间的间隔p1、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的第一星号突起44与第二星号突起46之间的间隔p2以及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的第一星号突起54和第二星号突起56之间的间隔p3均被设置为相同的值。换言之,将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形成的突起的密度、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形成的突起的密度以及在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形成的突起的密度均设置为相同的值。

此外,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均设置为0.35mm的相同值。另外,第二低亮度区域18的第一星号突起4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46的高度均设置为0.28mm的相同值。此外,第三低亮度区域20的第一星号突起5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56的高度均设置为0.2mm的相同值。换言之,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突起的高度、第二低亮度区域18的突起的高度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的突起的高度依次降低。

此外,由于各个突起的顶角是相同的,所以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基面30的比、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基面30的比、以及在第三低亮度区域20处的每单位面积的基面30的比依次变大。

结果,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比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少。此外,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比在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少。

因此,第三低亮度区域20、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一低亮度区域16中的亮度l*依次降低。换言之,相比第二低亮度区域18,第一低亮度区域16呈现相对更黑的颜色,并且相比第三低亮度区域20,第二低亮度区域18呈现相对更黑的颜色。

以这种方式,与在形成有突起的整个装饰部14上亮度l*相同时相比,通过改变突起的高度,可以使用来示出具有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14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即,使方法增多)。

此外,能够通过使沿装置周向(即,一个方向的示例)配置的第三低亮度区域20、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亮度依次降低来示出亮度的阶段变化(即,灰度效果)。

第一星号突起34的各个延伸部34e沿不同的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星号突起36的各个延伸部36e也沿不同的方向延伸。结果,抑制了反射光的集中,并且即使在观察者改变其观察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角度的情况下观察第一低亮度区域16时,也可以抑制外观的变化。此外,难以使各第一星号突起34和各第二星号突起36都弯曲,从而能够提高各第一星号突起34和各第二星号突起36的耐久性。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8和第三低亮度区域20中也展示了相同的作用。

此外,第一星号突起34、44和54分别经由连接部34a、44a和54a以及通过连接部34b、44b和54b连接到第二星号突起36、46和56。结果,第一星号突起34、44和54以及第二星号突起36、46和56能够分别经由各自的连接部彼此支撑,从而抑制了第一星号突起34、44和54以及第二星号突起36、46、56的弯曲,并且能够改善耐久性。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使用图10至图12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10。以下说明集中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10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不同的部分。

如图10所示,在轮胎110的装饰部114中形成有亮度比其它区域22低并且呈黑色的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118。换言之,装饰部114由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118形成。第一低亮度区域16在轮胎周向上延伸,而第二低亮度区域118分别布置在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轮胎周向上的两端侧。第二低亮度区域118是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

(第二低亮度区域118)

如图11所示,第二低亮度区域118具有均从基面30突出的多个第一星号突起14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146。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在轮胎周向和轮胎径向上都交替配置。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是第二突起的示例。

[第一星号突起144、第二星号突起146]

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不同的部分。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0.245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45mm。

这里,如上所述,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为0.35mm。即,第二低亮度区域118的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的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的70%。换言之,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低亮度区域118的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的高度的143%。

(作用和效果)

接下来,将说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第二低亮度区域118的第一星号突起14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146的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的高度和第二星号突起36的高度的70%。

因此,照射到第二低亮度区域118并且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即光强度)与照射到第一低亮度区域16并且朝向外部反射的光量(即光强度)之间存在大的差异。结果,在第二低亮度区域118和第一低亮度区域16之间存在明确的边界线,并且可以使用于示出具有形成有突起的区域的装饰部114的表现的幅度更宽广。

(评价)

为了确认本公开的效果,制备并评价了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轮胎以及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轮胎。

[评价轮胎]

对于每项评价,将尺寸为205/55r16且轮胎截面高度sh为114mm的轮胎用作测试轮胎。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轮胎具有与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相同的结构。此外,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第一星号突起34和第二星号突起36各自的高度如图12所示的表格中那样变化。另外,第二低亮度区域118的第一星号突起144和第二星号突起146各自的高度也如图12所示的表格中那样变化。第二低亮度区域118的突起的高度相对于第一低亮度区域16的突起的高度的各比例[%]也如表12所示的表格中那样变化。

[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

将各个测试轮胎安装于车辆,然后将测试轮胎配置成使得一对装饰部114在上下方向上对齐。然后,二十名观察者在室外、晴朗的条件下从多个方向观察测试轮胎的装饰部,并由此进行评价。

评价的内容是是否可以识别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118之间的边界线。如果评价表明能够识别到边界线的观察者的数量为18人以上,则授予“a”。如果该数量为10至17人,则授予“b”;如果该数量为9人以下,则授予“c”。

[评价结果]

如图12中的表格所示,对于应用了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轮胎,评价结果为“a”。与此相对,对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轮胎的评价结果为“b”。注意,在该特定评价中,没有获得“c”的评价结果。从这些评价结果发现,与比较例1和比较例2的轮胎相比,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轮胎中,第一低亮度区域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118之间的边界线更加明确。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使用图13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210。以下说明集中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210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不同的部分。

如图13所示,形成在轮胎210的第一低亮度区域216中的突起234具有从用作基点的中心o7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235a。此外,突起234还具有从中心o7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外侧以及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235b,以及从中心o7朝向轮胎径向上的内侧以及朝向轮胎周向上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235c。将突起234在轮胎周向上和轮胎径向上的间隔p21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另外,将突起234的高度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设置为0.35mm。第一低亮度区域216是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234是第一突起的示例。

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形成在轮胎210的第二低亮度区域218中的突起244的与突起234不同的部分。突起244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8mm。第二低亮度区域218是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244是第二突起的示例。

此外,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形成在轮胎210的第三低亮度区域220中的突起254的与突起234不同的部分。突起254的高度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mm。第三低亮度区域220是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254是第三突起的示例。

注意,除了由于连接在一起的各个突起而产生的作用之外,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作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对应作用相同。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使用图14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310。下面的说明集中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310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不同的部分。

如图14所示,形成在轮胎310的第一低亮度区域316中的突起334形成为底面形成为六角形的六角截头锥,并且具有形成在突起334的突起端的面向突起方向的顶面334c。突起334在轮胎周向上和轮胎径向上的间隔p31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另外,突起334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35mm。第一低亮度区域316是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334是第一突起的示例。

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形成在轮胎310的第二低亮度区域318中的突起344的与突起334不同的部分。突起344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8mm。第二低亮度区域318是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344是第二突起的示例。

此外,以下说明主要集中于形成在轮胎310的第三低亮度区域320中的突起354的与突起334不同的部分。突起354的高度被设置为从0.1mm至1.0mm的预定的单一值,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作为示例,被设置为0.2mm。第三低亮度区域320是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突起354是第三突起的示例。

注意,除了由于连接在一起的各个突起而产生的作用之外,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作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对应作用相同。

<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使用图15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410。以下说明集中于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410的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轮胎110不同的部分。

轮胎410的装饰部414形成在轮胎410的轮胎径向上的外侧的胎面430中,并且具有第一低亮度区域4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418。更具体地,在轮胎410的胎面430中,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432在轮胎宽度方向(在附图中由箭头w示出)上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地形成。第一低亮度区域4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418形成在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周向槽432中,并且第一低亮度区域416和第二低亮度区域418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分开。

第一星号突起3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36形成在第一低亮度区域416中(参见图3)。第一星号突起144和多个第二星号突起146形成在第二低亮度区域418中(参见图11)。第一低亮度区域416是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而第二低亮度区域418是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

除了由于连接在一起的各个突起而产生的作用之外,第五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作用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对应作用相同。

注意,上面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只要不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型等。例如,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星号突起34、44和54以及第二星号突起36、46和56的顶角(图9中的d1)被设置为26°,然而,可以将它们设置成其它角度。如果顶角d1增大,则被侧面34d、44d、54d、36d、46d和56d反射的反射光的返回到其发射方向的比例也增加,并且亮度l*变得相对更高。

要求2017年12月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23550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规格通过引用被并入本说明书,其程度如同各个参考文献、专利申请和技术规格被具体地和单独地叙述为通过引用并入。

附图标记说明

10…轮胎,14…装饰部,16…第一低亮度区域(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18…第二低亮度区域(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20…第三低亮度区域(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30…基面,34…第一星号突起(第一突起的示例),34e…延伸部,36…第二星号突起(第一突起的示例),36e…延伸部,44…第一星号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44e…延伸部,46…第二星号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46e…延伸部,54…第一星号突起(第三突起的示例),54e…延伸部,56…第二星号突起(第三突起的示例),56e…延伸部,110…轮胎,114…装饰部,118…第二低亮度区域(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144…第一星号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146…第二星号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210…轮胎,216…第一低亮度区域(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218…第二低亮度区域(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220…第三低亮度区域(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234…突起(第一突起的示例),235a…延伸部,235b…延伸部,235c…延伸部,244…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254…突起(第三突起的示例),310…轮胎,316…第一低亮度区域(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318…第二低亮度区域(第二图案的示例),320…第三低亮度区域(第三图案区域的示例),334…突起(第一突起的示例),344…突起(第二突起的示例),354…突起(第三突起的示例),410…轮胎,414…装饰部,416…第一低亮度区域(第一图案区域的示例),418…第二低亮度区域(第二图案区域的示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