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设备、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5131发布日期:2020-10-17 01:3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加热设备、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和机动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领域是辐射加热设备的领域,所述辐射加热设备用于加热包含在车辆、特别是汽车的乘员舱内的空气。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汽车)配备有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所述系统用于改变包含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空气的温度。以已知的方式,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包括加热、通风和/或空调设备,其被设计成使得能够在使用者激活控制之后,通过在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吸纳或再循环气流来改变包含在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空气的温度。

特别地,已知文献us2016059669a1,其描述了这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加热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空气的乘员舱辐射加热设备。为此目的,加热设备特别地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板,所述至少一个辐射板配备有多个电阻器,当电流通过所述电阻器时,由于焦耳效应,所述电阻器发散热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中提出的一般问题在于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的最佳尺寸。有效地,这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必须使得能够尽可能快且精确地达到包含在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空气的设定温度。相对于期望的设定值而言太高或太低的温度迅速引起机动车辆的使用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改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减少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特别是加热设备的响应时间,以便更快地达到期望的设定温度。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目的是最小化包含在乘员舱内的空气的运动,以便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特别是通过优先考虑包含在乘员舱内的空气的静态加热。

另一个目的是减少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特别是加热设备的电力消耗,以便减少机动车辆的总体消耗并改善其生态性能。特别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包含在乘员舱内的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热损失。

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由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特别是由加热设备在其使用期间产生的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使用一种加热设备来实现上述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加热设备包括至少三个辐射板,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板分别朝向旨在由乘员占据的区的不同区域取向,所有辐射板的总体表面积为占据机动车辆的每名乘员介于0.3m2至0.5m2之间。每个辐射板至少部分地通过热阻等于或大于0.3m2·℃/w的绝热体进行绝热,每个辐射板(10)的加热表面的温度介于30℃至80℃之间。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中,每个辐射板被设计成发射电磁辐射,所述电磁辐射可以至少加热在所述辐射板附近定位的空气(例如位于所述辐射板的前面的环境空气)和/或与所述辐射板相对定位的身体。通常,每个辐射板至少发射波长介于750nm至1000nm之间的红外辐射。自然地,每个辐射板除了可以发射红外波以外,还可以发射不同波长的其他电磁波。优选地,至少一些辐射板仅发射红外辐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每个辐射板均具有电阻元件,所述电阻元件形成嵌入导热材料中的电网络。当电流通过电阻元件时,由于焦耳效应,热能通过辐射板散逸,从而使其加热表面的温度达到取决于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强度的温度,所述温度通常介于30℃至80℃之间。根据机动车辆的使用者设定的加热设定值,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被调制以适应由辐射板发射的红外辐射的功率。

根据期望的效果以及要在其中安装所述板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定位,可以对每个辐射板使用任何形状和/或尺寸。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确定辐射板的尺寸的最佳尺寸,使得能够获得最佳的加热设备。因此,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所有辐射板的总表面积必须为占据机动车辆的每名乘员介于0.3m2至0.5m2之间。换句话说,如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尺寸被设计成最佳地加热由单名乘员占据的机动车辆乘员舱,则辐射板的总表面积必须介于0.3m2至0.5m2之间。如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尺寸被设计成最佳地加热能够由两名乘员占据的机动车辆乘员舱,则辐射板的总表面积必须介于0.6m2至1m2之间。通常,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辐射板的总表面积介于y×0.3m2和y×0.5m2之间,其中y是代表能够占据为其确定加热设备的尺寸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乘员数量的自然非零整数。

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每个辐射板的形式和尺寸可以在为整个加热设备整体限定的这些表面积限制内变化。根据以下描述的特定实施例,可以针对每个辐射板根据其在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预期位置来特定地限定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有利地具有至少三个辐射板,以便为要在其中安装加热设备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乘员确定至少三个特定的加热区域。加热区域可以包括单个辐射板或多个辐射板。因此,例如通过减小身体的两个不同部分之间的温度梯度,这至少三个区域有助于优化乘员的舒适感。自然地,如果加热设备的尺寸被设计成用于可容纳多于一名乘员的机动车辆乘员舱,则所述加热设备可以包括多于三个的辐射板,例如y×3个辐射板,其中y是代表能够占据为其确定加热设备的尺寸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乘员数量的自然非零整数。下面描述示例实施例。

为了保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热效率,每个辐射板与支撑件绝热,所述辐射板在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通常但没有限制地,至少辐射板的后部面是绝热的,即,板的与加热表面相对的面。更一般地,每个辐射板的面向其上安装所述板的支撑件的面是绝热的,并且面向支撑件的所述面的一些或全部可以是绝热的。辐射板的绝热由形成绝热体的一个或多个隔绝层提供。用于通过传导形成绝热的绝热体有利地具有等于或大于0.3m2·℃/w的热阻,以便保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热效率。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通过提出有助于最小化包含在乘员舱内的空气的运动和/或减少使用对流加热的辐射板的最佳尺寸来帮助改善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

因此,减小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产生的噪声,并且改善了其中安装有所述设备的机动车辆的生态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种改进,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应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被设计成提供介于1000w/m2至1500w/m2之间的最大加热功率。因此,将最大加热功率提供给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的辐射板的表面。如果加热设备具有1m2的辐射板,则最大加热功率介于1kw至1.5kw之间,如果加热设备具有2m2的辐射板,则最大加热功率介于2kw至3kw之间。该功率使得能够产生足够的红外辐射以加热机动车辆的乘员舱和/或乘员。更一般地,针对加热表面的温度介于30℃至60℃之间的辐射板,可以将辐射板的加热功率总体地设定为每平方米辐射板0至1500w之间,并且优选地每平方米辐射板0至1000w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设定每个辐射板的红外辐射,并且每个辐射板可以由控制模块总体或选择性地寻址,以便单独地设定每个加热表面的温度和/或加热功率。特别地,

-至少一个辐射板配备有定位在加热表面的前面的保护部件,以便消除灼伤的危险。更具体地,保护部件被布置成防止(自愿或非自愿地)与相应的辐射板的加热表面直接接触。此外,保护部件被布置成使得红外辐射能够在定位在加热表面侧上的第一侧和定位在第一侧的另一侧上的第二侧之间通过。保护部件位于辐射板与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可能被乘员占据的空间之间的中间位置。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保护部件可以是具有网眼的格栅,所述网眼使得机动车辆的乘员不可能插入身体部分。有利地,保护部件与加热设备的辐射板中的其加热表面可能超过60℃的温度的一个相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根据其任何一种改进的加热设备;以及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备,所述装备被设计成将气流输送到机动车辆的乘员舱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加热系统可以有利地包括以下列出的至少一种改进,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应用:

-加热设备具有朝向头部区域取向或被设计成朝向头部区域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辐射板、朝向胸部区域取向或被设计成朝向胸部区域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二辐射板以及朝向脚部区域取向或被设计成朝向脚部区域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三辐射板。换句话说,加热设备包括几组辐射板,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第一辐射板加热头部区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第二辐射板加热胸部区域,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第三辐射板加热脚部区域。有利地,可以通过加热设备的控制模块选择性地寻址每组辐射板,并且每组辐射板的所有辐射板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和/或每组辐射板的功率可以由所述控制模块选择性地设定。可替代地,加热设备的每个辐射板的加热表面的温度和/或功率可以由控制模块选择性地设定,

-分配给头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辐射板由第一元件承载,所述第一元件包括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车顶的壁、和/或所述乘员舱的支柱的壁、和/或与安装在所述乘员舱中的前遮阳板相对布置的壁、和/或布置在车顶和所述乘员舱的上门部分之间的壁、和/或车顶的悬于位于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前排座椅之间的区域之上的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分配给头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有第一辐射板的第一总表面积有利地为可能占据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每名乘员0.05m2至0.1m2之间,

-分配给胸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辐射板由第二元件承载,所述第二元件包括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仪表板的壁、和/或所述乘员舱的前门中的一个的壁、和/或安装在所述乘员舱的前门上的扶手的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有利地,分配给胸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有第二辐射板的第二总表面积有利地为可能占据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每名乘员0.15m2至0.2m2之间,

-分配给脚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辐射板由第三元件承载,所述第三元件包括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主体的侧向前壁、和/或所述乘员舱的前门中的一个的底壁、和/或前排座椅的基部的前壁、和/或所述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前底板面板的壁中的至少任何一个。分配给脚部区域的热处理的所有第三辐射板的第三总表面积有利地为可能占据机动车辆的乘员舱的每名乘员0.1m2至0.2m2之间,

-加热设备包括朝向腿部区域取向的至少一个第四辐射板,所述腿部区域介于胸部区域和脚部区域之间。以与上述其他组辐射板可比的方式,第四组辐射板可由控制模块选择性地寻址,

-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备有利地是对流加热装备,其功率等于或小于2kw,

-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备有利地是对流加热装备,其功率在2kw至5kw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配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或根据其任何一种改进的加热设备的机动车辆。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下面的描述中以及在通过所附的示意图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提供的几个示例实施例中阐述,其中:

-图1是配备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设备的机动车辆的局部剖视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机动车辆的局部纵向剖视的示意图。

-图3是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设备的辐射板的正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辐射板的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然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变型和不同实施例可以在它们不是不兼容或互斥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组合彼此关联。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型也可仅包括以下与其他所描述特征分开地描述的特征的选择,如果特征的这种选择足以提供技术优势或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区分开。

特别地,可以将所描述的所有变型和所有实施例彼此组合,如果没有技术上的理由阻止这么做。

在附图中,几个附图共有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附图中,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侧向”、“左”、“右”、“上”、“下”、“前”和“后”是指如图所示的机动车辆1在正交框架oxyz内的取向。在该框架内,关于所讨论的对象、特别是机动车辆1,轴线ox代表纵向方向,轴线oy代表横向方向,并且轴线oz代表竖向方向。

轴线ox沿着机动车辆1的最大尺寸,这也是机动车辆移动的方向。轴线oy基本上平行于地面并且大体在彼此相对布置的两个门2之间,换句话说,从机动车辆1的一侧到机动车辆1的另一侧。轴线oz基本上平行于地面重力的轴线并且在机动车辆1的车顶3和底板4之间。

元件的纵向性质意味着所述元件沿着轴线ox放置。元件的横向性质意味着元件沿着轴线oy放置。元素的竖向性质意味着元素沿着轴线oz放置。

在框架oxyz中,纵向平面平行于平面oxz,横向平面平行于平面oyz,竖向平面平行于平面oxy。术语“侧向”描述了位于机动车辆1的纵向中间平面的一侧或另一侧的元件,纵向中间平面是将机动车辆1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纵向平面。术语“右”或“左”描述了机动车辆1的位于纵向中间平面的两侧的一部分,左侧部分包括例如机动车辆1的方向盘5,所述机动车辆1的右侧部分没有方向盘。

术语“上”和“下”描述了机动车辆1的位于横向中间平面的两侧的一部分,上部部分包括车顶3,而下部部分包括底板4。横向中间平面是将机动车辆1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横向平面。术语“前”和“后”描述了机动车辆1的位于竖向中间平面的两侧的一部分,前部部分包括方向盘5,而后部部分例如不具有方向盘。竖向中间平面是将机动车辆1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竖向平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其示出了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的局部视图,所述机动车辆1配备有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6,以下称为系统6,所述系统使得能够调节包含在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内的空气的温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余描述中,按照惯例,将包含在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内的空气称为“内部空气”,并将在机动车辆1周围和乘员舱7外部所发现的空气称为“外部空气”。同样地,术语“内部温度”将描述包含在乘员舱7内的空气的温度,而“外部温度”将指代在机动车辆1周围和乘员舱7外部所发现的空气的温度。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驾驶员或乘客的机动车辆1的使用者可能希望调节内部温度,以便快速且精确地使所述温度达到使用者能够设定的设定点温度。

为此,系统6包括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备8,以下称为装备8,其被设计成通过在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内吸纳或再循环气流fa来改变内部温度,如图2所示。装备8使得能够设定吹入乘员舱7中的气流的温度。

系统6还包括用于乘员舱7的加热设备9,其提供辐射加热,特别是加热内部空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设备9具有至少三个辐射板10。优选地,加热设备9具有三组辐射板10或加热设备9具有四组辐射板10,其位置在下面描述。每组辐射板包括至少一个辐射板。加热设备9可以包括多于四个的辐射板10。

在图3中,辐射板10配备有多个电阻器11,当电流通过所述电阻器时,由于焦耳效应,所述电阻器能够提供热量。电阻器11形成在辐射板10上延伸的网络。优选地,电阻器11被分布成使得通过焦耳效应产生的热功率在辐射板10的表面上相对均匀。换句话说,由电阻器11形成的网络在辐射板10上均匀地延伸。如图3所示,电阻器11的网络形成交错的梳状,所述交错的梳状具有从辐射板10的一个边缘延伸到另一边缘的多个分支,其中分支规则地彼此间隔开。电阻器11例如通过丝网印刷在导电基板12上获得。辐射板10可以根据期望的效果以及乘员舱7的其上要安装所述板的部分而具有任何形状。通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9限定总表面积和/或每组辐射板的表面积,其中每个辐射板的形状不受限制。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辐射板10优选地具有矩形表面或正方形表面或圆形表面。

辐射板10被设计成加热乘员舱7的特定区域。换句话说,每个辐射板10被分配给乘员舱7的特定区域z1、z2、z3、z4的热处理。这种区域z1、z2、z3、z4优选是可以容纳使用者或使用者的身体部分的区域。换句话说,辐射板10的表面到乘员舱7中的正交投影将至少部分地与使用者重合。换句话说,区域z1、z2、z3、z4的至少一部分与分配给所述区域z1、z2、z3、z4的处理的辐射板10组的辐射板10的至少一部分相对地定位,其中区域z1、z2、z3、z4与对应辐射板10组的辐射板10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形成的立体角不为零或大于预定值。

根据一个实施例,区域z1、z2、z3、z4包括三个区域,包括头部区域z1、胸部区域z2和脚部区域z3。头部区域z1是乘员舱7的被设计成容纳使用者的头部的区域,例如乘员舱7的座椅的上部部分,例如所述座椅的头枕。胸部区域z2被设计成容纳使用者的胸部区域,例如乘员舱7的座椅的中央部分,例如所述座椅的靠背。脚部区域z3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脚部,例如乘员舱7的搁脚空间。通常,头部区域z1悬于胸部区域z2之上,而胸部区域z2悬于脚部区域z3之上。

根据另一实施例,区域z1、z2、z3、z4包括四个区域,除了上述三个区域之外,还包括被设计成容纳使用者的腿部的腿部区域z4。在这种情况下,腿部区域z4竖向地介于胸部区域z2和脚部区域z3之间。

为此,将第一辐射板10紧固到朝向头部区域z1取向的第一元件21,将第二辐射板10紧固到朝向胸部区域z2取向的第二元件22,并且将第三辐射板10紧固到朝向脚部区域z3取向的第三元件23。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和第三元件23例如位于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内。再次例如,第一元件21、第二元件22和第三元件23界定机动车辆1的乘员舱7。

第一元件21包括机动车辆1的车顶3的壁。第一元件还包括机动车辆1的支柱13的壁,所述支柱是机动车辆1的立柱,其将机动车辆1的底板4连接到机动车辆1的车顶3。更具体地,第一元件21包括靠近装配到机动车辆1的前遮阳板14布置的壁。再次更具体地,第一元件21包括在车顶3和门2的上部部分之间的壁,该壁通常是弯曲的。再次更具体地,第一元件21包括车顶3的悬于位于前排座椅15之间的区域之上的壁。通常,第一元件使得相应的辐射板10能够取向以确保辐射热朝向头部区域z1和/或朝向胸部区域z2的上部部分取向。

第二元件22包括机动车辆1的仪表板16的壁。仪表板16是机动车辆1的横向元件,其定位在机动车辆1的挡风玻璃17下方并且在机动车辆1的方向盘5上方。仪表板16包括驾驶所述机动车辆所需的机动车辆1的指示器,例如计量表等。更具体地,第二元件22包括仪表板16的向下取向并且与平行于横向中间平面的平面形成介于30°和90°之间的第一角度α1的壁。换句话说,第二元件22朝向可能是驾驶员或乘客的前排乘员的腿部和/或脚部辐射。第二元件22还包括仪表板16的朝向可能是驾驶员或乘客的前排乘员的胸部取向的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元件22与平行于横向平面的平面形成介于30°至-30°之间的第二角度α2。第二元件22还包括前门2中的一个的和/或装配到这些门2的扶手18的壁,第二元件22朝向可能是驾驶员或乘客的前排乘员的胸部和/或手臂取向。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元件22与平行于横向平面的平面形成介于20°至-20°之间的第三角度α3。可以理解,角度α1、α2、α3是在正交于第二元件22的表面的方向与平行于横向平面的平面之间测量的。通常,第二元件使得相关联的辐射板10能够取向以确保辐射热朝向胸部区域z2取向。

第三元件23包括界定用于占据机动车辆1的前排座椅15中的一个和/或另一个的使用者的搁脚空间的壁。搁脚空间是机动车辆1的前部部分的下部区域,特别是位于前排座椅15(驾驶员和乘员座椅)前面。搁脚空间旨在容纳机动车辆1的前排乘员的脚部。换句话说,第三元件23包括机动车辆1的主体19的侧向前壁,例如与踏板或机动车辆1的前排乘员的支承区域相对定位的壁。第三元件23还包括左前门2和/或右前门2的下壁。第三元件23还包括前排座椅15的基部的前壁。第三元件23还包括机动车辆1的前底板面板4的壁。通常,第三元件23使得相应的辐射板能够取向以确保辐射热朝向脚部区域z3取向。

如上所述,辐射板10被分成彼此独立地供电的各个组,其中每组辐射板被分配给区域z1-z4中的一个。控制模块(未示出)有利地控制发送到每组辐射板10的电流,并且给定组的所有辐射板10由相同强度的电流供电。可替代地,控制模块控制发送到每个辐射板10的电流,并且给定组的辐射板10可以由不同强度的几个电流供电。

再次可替代地,可以以关联的方式控制辐射板组中的一些。作为非限制性示例,与紧固到第一元件21并且朝向头部区域z1取向的第一辐射板10对应的第一组辐射板10可以与紧固到第二元件22并且朝向胸部区域z2取向的第二组辐射板10使用相同的设定值被同时控制。这些布置使得能够例如根据天气状况、机动车辆1的使用状况(例如速度)或根据每个使用者特定的不同舒适偏好对一些或所有组的辐射板10进行不同或相同的控制。

每个辐射板10具有加热表面的温度ts,换句话说,介于最小温度tmin和最大温度tmax之间的工作温度。举例来说,最低温度tmin约为30℃±10%。作为示例,对应于最小温度tmin的加热表面的温度ts可以对应于乘员舱7的壁与使用者之间的辐射交换的中和,而对应于最大温度tmax的加热表面的温度ts可以使得乘员舱7能够被加热和/或至少在使用者身体的相应部分上实现对使用者的加热感和/或热度。有利地,最大温度为约60℃±10%或约80℃±10%。在辐射板10与使用者可能接触的区域中,优选最大温度tmax为60℃,例如分别分配给头部、胸部和腿部的热处理的区域z1、z2、z4,以便避免特别是由于与相应的辐射板10的加热表面直接接触所导致的任何身体不适或灼伤风险。相反,对于分配给脚部的热处理的区域z3,加热表面的最大温度可以升高到80℃以提供更强大的加热。在这种情况下,保护部件40有利地布置在使用者和相应的辐射板10之间,如下面参考图4所述。

对于最大温度tmax为60℃的辐射板10,最大加热功率小于1000w/m2。对于最大温度tmax为80℃的辐射板10,最大加热功率约为1500w/m2。根据一个实施例,加热功率通过阈值调制,例如最大功率的25%、50%或75%,特别是根据天气状况和/或使用者命令。根据另一实施例,根据连续规则来调制加热功率。最大功率取决于加热设备被设计成加热的乘员人数以及相关辐射板10的表面积:特别地,如果辐射板的表面积为1m2,则最大加热功率介于1000w至1500w之间。对于一名乘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限定了辐射板10的总表面积介于0.3m2至0.5m2之间,对应于小于750w的最大加热功率。对于被设计成加热能够容纳两名乘员的乘员舱7的加热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限定了辐射板10的总表面积介于0.6m2至1m2之间,对应于小于1500w的最大加热功率。

根据优选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9为分配给上述区域中的一个的热处理的每组辐射板限定表面积范围。

特别地,每个辐射板10在基本表面积se上延伸,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辐射板10可以具有任何形状。因此,区域z1、z2、z3、z4中的每一个都通过对应的总表面积st1、st2、st3、st4进行热处理,所述总表面积对应于分配给对应区域z1、z2、z3、z4的辐射板10的基本表面积se的总和。更具体地,头部区域z1通过第一辐射板10进行热处理,所述第一辐射板的第一总表面积st1介于0.05m2至0.1m2之间,胸部区域z2通过第二辐射板10进行热处理,所述第二辐射板的第二总表面积st2介于0.15m2至0.2m2之间,脚部区域z3通过第三辐射板10进行热处理,所述第三辐射板的第三辐射表面积介于0.1m2至0.2m2之间。此外,与每名乘员的总表面积st1、st2、st3、st4的总和相对应的每名乘员的总体表面积sg介于0.2m2至0.5m2之间。因此,辐射板10的总表面积st1-st4介于y×0.2m2和y×0.5m2之间,其中y是自然非零整数,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可以加热机动车辆的乘员舱7内的乘员人数。

在图4中,每个辐射板10与辐射板10附接到其上的元件21、22、23绝热。换句话说,在辐射板10与承载辐射板10的元件21、22、23之间插置有绝热体20。这些布置使得由辐射板10提供的热能被引导至乘员舱7,绝热体20防止所述热能特别是在热传导作用下被辐射板10紧固到其上的机动车辆1的元件21、22、23吸收。

绝热体20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叠置层的任何类型,但是绝热体20的热阻等于或大于0.3m2·℃/w。

每个辐射板10可以配备有保护部件40,所述保护部件被设计成防止使用者与辐射板10之间的接触。保护部件40例如是格栅等,其与辐射板10分开布置。在辐射板10的与配备有绝热体20的面相对的面上布置保护部件40。配备有保护部件的这种辐射板10特别是被设计成装配到第三元件23中的一个。当加热表面的温度ts超过60℃时保护部件特别有用。

再次参考图2,上述加热设备9有利地补充了将气流fa输送到乘员舱7中的装备8。这种装备8包括壳体30,所述壳体容纳:风机31,被设计成在壳体30内产生气流fa;和热交换器32,被设计成改变气流fa的温度。装备8使得能够产生补充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9产生的热功率的加热气流。有利地,由装备输送的热功率小于2kw,所述装备补充了加热设备9。通过提高所述系统6的能量效率,这种供暖、通风和/或空调系统6有助于减少系统安装在其中的机动车辆1的电力消耗。

根据车辆及其乘员舱的尺寸,由装备输送的热功率小于5kw可能是有益的,所述装备补充了加热设备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加热设备9能够利用由辐射板的导电基板12承载的热电阻11来使温度快速升高。导电基板12通过以薄层施加在绝热体20上而有利地具有非常低的热惯性。由此优化舒适度,特别是通过在使用者进入机动车辆之前在短时间(通常介于10秒至30秒之间)实施加热设备之后尽可能快地达到期望的内部温度。

此外,可以严格地最小化装备8的使用,这最小化了与气流的产生相关的不想要的噪声。另外,控制辐射板不会产生任何噪音。此外,加热设备9通过将辐射热聚焦在适当的区域z1、z2、z3、z4上有助于使内部空气与机动车辆1的壁之间的热交换最小化,从而减少了系统6为使用者提供最佳的热感的电力消耗。

最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并且如上所述的加热设备9使得能够减小乘员舱7中的冷区和热区之间、特别是内部空气和壁之间的热梯度,这也最小化了空气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区域之间移动引起的热波动。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机动车辆1的加热设备9的特定尺寸,所述加热设备9包括至少三个辐射板10,所述至少三个辐射板分别朝向至少一名乘员的身体的不同区域z1-z4取向,所有辐射板10的总体表面积为占据机动车辆1的每名乘员介于0.3m2至0.5m2之间。为了确保最佳的能量效率,每个辐射板10通过热阻等于或大于0.3m2·℃/w的绝热体相对于机动车辆1的外表面绝热。为了确保每名乘员的热舒适性,每个辐射板10的表面温度介于30℃至80℃之间。

自然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例,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对这些示例进行多种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形式、变型和实施例可以在它们不是不兼容或互斥的情况下以不同的组合彼此关联。特别地,上述所有变型和实施例可以彼此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