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6517发布日期:2020-01-18 04:3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车辆所搭载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由于包括相对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在路面上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车辆带正的静电以及该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对车辆的运转带来一些影响。作为应对这种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技术,例如有专利文献1、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构成:从电荷控制装置对车辆的车身外壁的、形成为沿着该车身外壁流动的空气易于从该车身外壁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里侧壁面释放负离子,从而使上述部位的正的电荷减少,或者使上述部位带负的电荷。由此,能抑制具有沿着车辆的车身外壁流动的正的电荷的空气流离开车身外壁,能得到设计上所确定的空气动力特性。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构成:在对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通路进行划定的树脂制的进气通路壁的外侧壁面配置空气离子化自放电式除电器,使以带正电的进气通路壁的设置部位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的正的带电电荷量下降。由此,能抑制在进气通路内流动的带正电的空气流离开进气通路壁,能提高吸入空气的进气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621767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第6128093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的专利文献1、2虽然抑制了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影响,但是仍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车辆用除电装置和车辆,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能对除电对象部位更有效地进行除电而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静电的影响。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其搭载于由于包括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的静电的车辆,对上述车辆的带正电的规定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电,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负离子发生部;以及引导装置,其引导由上述负离子发生部产生的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释放,上述引导装置具有:引导部件,其由在静电的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上述负离子的通路;以及尖端形状部,其形成于划定上述释放口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使上述引导部件所带的负的电荷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进行电晕放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能更有效地对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因此,能更有效地抑制车辆所带的正的静电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a)、(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图1(a)是外观图,图1(b)是表示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代表性材质的带电序列的图。

图3是表示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说明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除电动作的图。

图5(a)、(b)表示使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与除电对象部位相对配置时的除电范围,图5(a)是从侧方观看时的图,图5(b)是俯视时的图。

图6是表示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相对于车辆玻璃的设置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相对于车辆玻璃的另一设置例的图。

图8是表示设置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场所的一例的图。

图9(a)、(b)表示除电效果的确认实验,图9(a)是表示确认实验所使用的车辆玻璃的形状的图,图9(b)是表示确认实验的实验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11(a)、(b)是图10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引导装置的释放口部分的放大图,图11(a)表示包括角部的尖端形状部的例子,图11(b)表示包括尖端部的尖端形状部的例子。

图12是表示图10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6的相对于车辆玻璃的设置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引导装置的释放口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引导装置的释放口部分的放大图。

图16表示图14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变形例,是引导装置的释放口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概略构成和相对于车辆玻璃的设置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中能作为对象的车辆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对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的状态和不使车体模型带电的状态的、与车体模型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流速分布进行了测定的结果的坐标图。

图20(a)、(b)是表示朝向作为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装置的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的吸入空气导入管、和以接近上述吸入空气导入管的方式配置在其近旁的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6、7、8、9车辆用除电装置

2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部)

10、15、18、20、20’引导装置

11释放口

13引导部件

14尖端形状部

16引导管(引导部件)

17送风装置

19静电感应部件、导电性金属薄板环

31前支柱

32内侧面板

35车辆玻璃

36设置面

36a凹部

37前挡风玻璃

38仪表板

39侧玻璃

40侧门

61车辆

62车轮

63车体

66吸入空气导入管

s除电对象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构成)

图1(a)、(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1,图1(a)是外观图,图1(b)是表示概略构成的截面图。此外,在图1(b)中,一并示出除电对象部位s。如图1(a)、(b)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1具备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发生部)2和不具有送风装置的引导装置10。

负离子发生器2是产生负离子的装置,在外壳3上突出设置有针状的放电电极4,在该放电电极4的周围设置有相对电极5。放电电极4在与相对电极5之间形成电场,从放电电极4的前端产生负离子。此外,在图1(a)、(b)中,作为放电电极4例示针状电极,但也可以是刷状电极,还可以是三角形状的电极。在外壳3的内部收纳有对放电电极4和相对电极5进行控制的放电基板(未图示)。放电基板与后述的主基板30(参照图3)连接。

引导装置10对由负离子发生器2产生的负离子进行引导,将其从释放口11向除电球对象部位s释放。引导装置10包括引导部件13和尖端形状部14。

引导部件13对负离子的通路进行划定,在负离子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配置的前壁13a,具有成为引导装置10的释放口11的多个开口。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引导部件13的开口成为引导装置10的释放口11,因此,有时也表现为引导部件13的释放口11。此外,在图1(a)、(b)中,作为引导部件13,例示了呈立方体状的外观的构成,但也可以是圆柱状或六棱柱状等。

引导部件13例如是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聚丙烯(pp)等、在图2所示的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的。图2是表示代表性材质的带电序列的图。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是指在图2中从用虚线包围的聚丙烯(pp)起位于右侧的树脂。由易于带负电的树脂形成,由此,引导部件13带负电,保持负的电荷。

尖端形状部14形成于划定释放口11的部分,并且配置成与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换句话说,配置成接近是指将尖端形状部14相对于除电对象部位s配置于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的电荷可以从尖端形状部14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电晕放电的位置。由此,尖端形状部14使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的电荷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电晕放电。

尖端形状部14具有突起或角部、突端部等具有尖端的易于发生电晕放电的形状。将这种形状的尖端形状部14形成于释放口11的周围,由此,能使引导部件13所承载的负的电荷从突端向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电晕放电。详细地,除电对象部位s带正电,因此,通过使尖端形状部14接近,由此,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的电荷被除电对象部位s的正的电荷吸引而发生电晕放电。在图1(a)、(b)中,划定释放口11的部分(释放口11边缘的部分)的角是尖的,该尖的角部成为尖端形状部14。

此外,在图1(a)、(b)中,例示出在引导部件13的内部收纳有负离子发生器2的构成,但只要以能将由负离子发生器2产生的负离子供应到引导部件13的内部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可。

然而,在不具有送风装置的构成中,从放电电极4的前端到前壁13a的距离越短,越能较大地确保从释放口11释放出的负离子的除电范围。因而,优选从放电电极4的前端到前壁13a的距离设为例如10~30mm。

图3是表示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电路构成的电路图。在图中,保护电路21、恒压电路22、开关电路23以及升压电路24搭载于主基板30。转换电路25搭载于上述的放电基板。此外,也可以将转换电路25搭载于主基板30。

在打开电源,接通或关断信号成为接通时,从恒压电路22输出的电压经过升压电路24施加到转换电路25,从转换电路25对放电电极4和相对电极5施加规定的电压,从放电电极4的前端产生负离子。

此外,在图3中,例示了主基板30连接着一台负离子发生器2的构成,但在设置多台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情况下,主基板30连接多个负离子发生器2。

(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除电动作)

图4是说明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除电动作的图。如图4所示,在从放电电极4的前端产生负离子(图中的-イ(-离子))时,产生的负离子被引导装置10的引导部件13引导后导向释放口11,从释放口11向除电对象部位s释放。被释放的负离子将除电对象部位s所带的正的电荷中和,对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的电荷。

而且,在上述构成中,引导部件13由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因此,引导部件13带负的电荷(图中的-)。引导部件13所带的负的电荷被除电对象部位s所带的正的电荷(图中的+)吸引,从与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的尖端形状部14发生电晕放电(箭头f)。通过发生这种放电,由此,除电对象部位s的除电与仅负离子的除电相比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除电。而且,通过发生这种放电,由此,引导部件13的释放口11的负的电荷大幅度减少,能对负离子滞留在引导部件13的释放口11而妨碍负离子的释放进行矫正,能使负离子的释放稳定。因而,能对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中和除电,也可以使其带负的电荷。

(车辆用除电装置1与除电对象部位s的离开距离)

负离子的浓度在释放口11附近最高,随着远离释放口11而降低。负离子的除电能力取决于所释放的负离子的浓度,因此,越将释放口11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配置,越能有效地除电。

另外,由尖端形状部14产生的电晕放电也是尖端形状部14离除电对象部位s越近越易于发生。因此,越使形成有尖端形状部14的释放口11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配置,越能有效地发生电晕放电。由此,通过基于电晕放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的有效的除电、以及基于电晕放电的对妨碍释放负离子进行矫正的效果,能使负离子的释放稳定。

然而,电晕放电存在产生极限,在释放口11的中心与除电对象部位s的最短离开距离超过100mm时,不再发生电晕放电。因而,需要将释放口11的中心与除电对象部位s的最短离开距离设为作为电晕放电的产生极限的100mm以下。在此将下述的离开距离定义为释放口11的中心与除电对象部位s的最短距离。如在后述的实施方式或图9(a)、(b)中记载的,包括将释放口11配置成相对于除电对象部位s倾斜的情况等。

并且,作为上述离开距离,设为20mm是最佳的。通过将上述离开距离设为20mm,由此,除电效果变得最高,能使除电对象部位s的正电位较大地下降,能使其接近零或者更低的负电位。

除电效果在将上述离开距离20mm设为峰值后,随着远离20mm而下降。即,在上述离开距离为100mm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基于电晕放电的对妨碍释放负离子进行矫正的效果(也记载为电晕放电效果),越接近20mm,负离子的释放量越增大,除电效果越提高。

但是,在以上述离开距离超过20mm的方式接近时,虽然电晕放电效果继续增大,但是除电效果开始逐渐下降。其原因是,释放口11过于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即,在以上述离开距离超过20mm的方式接近时,成为负离子的释放阻力,使释放量减少。另外,由于释放口11过于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所以负离子的释放范围(负离子到达并起作用的范围)也会减小。

因而,通过将上述离开距离设为20mm,能将电晕放电效果与负离子的释放范围取得最佳的平衡,能得到最高的除电效果。

另外,虽然确认了作为上述离开距离最优选20mm,但是也确认了若上述离开距离是20(±2)mm的18~22mm的范围,则能有效地确保上述效果。因而,若上述离开距离是18~22mm的范围,则能得到高的除电效果。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们确认了不仅在如车辆用除电装置1那样不具备送风装置的类型中、而且在如后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6(参照图10)那样具备送风装置的类型中共同地发生如下现象:在以超过离开距离20mm的方式接近时,除电效果开始逐渐下降。

图5(a)、(b)表示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配置成与除电对象部位s相对时的除电范围,图5(a)是从侧方观看时的图,图5(b)是俯视时的图。如图5(a)、(b)所示,除电范围成为以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设置部位为中心的圆形形状的有限范围。该除电范围所包含的除电对象部位s被除电。为了能确保直径为100mm程度的除电范围,优选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配置成与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

(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设置例)

图6是表示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相对于车辆玻璃35的设置例的图。车辆玻璃35例如是前挡风玻璃、侧玻璃、后玻璃。另外,设置有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设置面36是仪表板、前支柱、后支柱、侧门的内侧面板等板状的外观部件。

如图6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1设置成:使放电电极4的前端从车体的内侧朝向车辆玻璃35的周缘部,并且使放电电极4的突出方向相对于车辆玻璃35倾斜。车辆用除电装置1是不具备送风装置的构成且是小型的,但将放电电极4朝向车辆玻璃35的正面配置于车内时,会有不协调感。而通过如图6所示倾斜配置,能无不协调感地设置于车内。

图7是表示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相对于车辆玻璃35的另一设置例的图。如图7所示,在设置面36设置有与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外形尺寸一致的凹部36a,以设置面36与前壁13a成为齐平的方式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埋入设置面36。

图8是表示设置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场所的一例的图。为了对前挡风玻璃37的周缘部进行除电,而在仪表板38的左右的角落和左右的前支柱31分别设置有车辆用除电装置1。另外,为了对侧玻璃39的周缘部进行除电,在左右的侧门40的内侧面板32、而且在开口部40a的下端部侧的行驶方向靠前方设置有车辆用除电装置1。而且,在后视镜41的罩41a的内侧、而且朝向前挡风玻璃37的中央上部以与其接近的方式设置有车辆用除电装置1。

另外,虽未图示,但车辆用除电装置1除了设置于上述场所以外,还可以设置于车顶或后窗玻璃、中央支柱、门把手的手柄部、底盘的弯曲部等。

由于包含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或车轮包括绝缘体且相对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等,车辆带正的静电。

(除电的确认实验)

下面,再现车辆玻璃始终带正电的环境,说明对除电效果进行了确认的实验。图9(a)、(b)表示除电效果的确认实验,图9(a)是表示在确认实验中使用的车辆玻璃的形状的图,图9(b)是表示确认实验的实验系统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9(a)所示,作为车辆玻璃,使用了厚度t=3mm、上边、下边、高度为600mm、800mm、465mm的梯形侧玻璃39。将这种侧玻璃39设置于图9(b)所示的实验系统。在实验系统中,为了能测定表面背面的各除电速度,配置了静电测定器fmx-004(simco制造)的2个带电计45、45。带电计45、45的测定位置设为侧玻璃39的周缘部的从下端起的100mm处。另外,在测定位置的侧玻璃39的表面侧,经由纸制管43配置了正离子发生器42和风扇44。

使用这种实验系统,通过调整风扇44的风速,从而建立了侧玻璃39的表面和背面始终带正的1kv~2kv电的环境。此外,即使将正离子发生器42的离子发生量和风扇44的风速设为相同,由于侧玻璃39的种类、厚度、尺寸等,带电量也会不同,测定部位以外的带电量也会不同。

另外,确认(前提确认)了在使侧玻璃39的表面和背面始终带正1kv~正2kv电的状态下,将正离子发生器42关断时,在自然放置约60秒后,侧玻璃39的带电几乎成为零。

在这种前提确认下,在使侧玻璃39的表面和背面始终带正1kv~正2kv电的状态下,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在距离侧玻璃39的背面为20mm的距离处使内部的放电电极4的突出方向相对于玻璃面倾斜45°进行设置后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接通,确认了此时的侧玻璃39的表面、背面的带电量。车辆用除电装置1设置成,由图中单点划线所示的放电电极4的前端的延长线与将2个带电计45、45连接的线在侧玻璃39内交叉。

侧玻璃39的表面、背面的带电量按照约0~负1.0kv变化,之后,在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关断时,约60秒后回到初始值的正1kv~正2kv。另外,在使侧玻璃39的表面和背面始终带正1kv~正2kv电的状态下,在将正离子发生器42关断并将车辆用除电装置1持续接通的情况下,确认了侧玻璃39的表面、背面的带电量是带约负1kv~1.5kv的电。即,这表示也有可能使除电对象部位s带负的电荷。

[实施方式2]

如下所示,基于图10~图12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除电装置6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如图10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6具备具有送风装置17的引导装置15来代替引导装置10。另外,引导装置15具有引导管(引导部件)16来代替引导部件13。

引导管16的一侧端部的开口连接送风装置17,另一侧端部的开口成为负离子的释放口11,并朝向除电对象部位s配置。通过送风装置17被驱动,由此,产生在引导管16的内部朝向释放口11流动的气流。此外,在图10中,例示了作为引导管16而分支为二股的构成,但也可以分支为3股以上,也可以不分支。

负离子发生器2为了能将产生的负离子提供给在引导管16的内部流动的气流而连接到引导管16。安装负离子发生器2的位置只要是在负离子的流动方向上比送风装置17靠下游侧的位置即可,但在进行分支的情况下,是比分支部位靠上流侧的位置。

引导管16也与引导部件13同样,由在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并且,划定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部分的角是尖的,该尖的角部成为尖端形状部14。

图11(a)、(b)是车辆用除电装置6的引导装置15的释放口11部分的放大图,图11(a)是包括角部的尖端形状部14的例子,图11(b)表示包括尖端部的尖端形状部14的例子。如图11(a)所示,通过使成为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端部开口的端面的角部变尖,从而形成尖端形状部14。另外,如图11(b)所示,也可以通过在成为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端部开口的端面设置多个尖端部,从而形成尖端形状部14。此外,虽然在图11(a)、(b)中未图示,但是尖端形状部14设置成与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

在这种构成的车辆用除电装置6中,从负离子发生器2产生的负离子通过由送风装置17产生的气流在引导管16的内部向释放口11引导,从释放口11向除电对象部位s释放出。

而且,通过引导管16的带负电的电荷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电晕放电,由此,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负的电荷大幅度减少。由此,能不使由送风装置17输送的负离子在引导管16的内部滞留地向释放口11有效地引导,能稳定释放出负离子。在图10的引导管16的例子中,负离子在中途分为两股,被向两个部位的除电对象部位s释放。

图12是表示车辆用除电装置6的设置例的图。如图12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6将所具有的两个释放口11中的一个释放口配置成从仪表板38朝向前挡风玻璃37的周缘部,将另一个释放口配置成从侧门40的内侧面板32朝向侧玻璃39的周缘部。此外,也可以将引导管16分支为三股,将第3个释放口11设置成从前支柱31朝向前挡风玻璃37的周缘部。

此外,在图12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仪表板38和侧门40的内侧面板32上没有隐藏地示出车辆用除电装置6。但是,实际上,车辆用除电装置6设置成埋入仪表板38和侧门40的内侧面板32的内侧、仅具有释放口11的部分从在仪表板38和侧门40的内侧面板32形成的开口露出的形状。此外,在图12中,仅图示出将车辆用除电装置6配置于副驾驶座位侧的构成,但也能同样地配置于主驾驶座位侧。

如上所述,通过采用具备送风装置的引导装置15,由此能不使产生的负离子滞留在引导管16的内部而向释放口11有效地释放。

另外,由尖端形状部14产生的电晕放电也是尖端形状部14越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越易于发生。因此,将形成有尖端形状部14的释放口11越配置成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越能有效地发生电晕放电。由此,通过基于电晕放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的有效的除电、以及基于电晕放电的对妨碍释放负离子进行矫正的效果,能使负离子的释放稳定。

根据以上内容,设置有尖端形状部14的释放口11的中心与除电对象部位s的最短距离(离开距离)优选设为100mm以下,更优选设为20mm。

[实施方式3]

如下所示,基于图13、图14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除电装置7的概略构成的截面图。图14是车辆用除电装置7的引导装置18的释放口11部分的放大图。

如图13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7是在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除电装置6的具有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一端部侧具备静电感应部件19的构成。即,车辆用除电装置7具备具有静电感应部件19的引导装置18来代替引导装置15。

在图13中,例示了将静电感应部件19设为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形状(例如用铝制成的圆筒)、并与引导管16处于接触的构成,但只要是引导管16所带的负的电荷能向静电感应部件19移动的距离,则也可以是非接触的。另外,如图14所示,引导管16的一端部的开口成为引导装置18的释放口11,形成尖端形状部14,静电感应部件19的位置成为比引导管16的一端部的开口靠负离子的流动方向的上流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构成,与引导管16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正的电荷被吸引到静电感应部件19的、与引导管16接触或者以非接触的方式相对的内侧面。在引导管16中流动的负离子被吸引到配置有静电感应部件19的释放口11侧。其结果是,与送风装置17的作用同样地,能不使负离子滞留地向释放口11有效地引导并释放。

此外,在此虽然例示了组合具备送风装置17的构成,但也可以设为在不具有送风装置17的实施方式1的引导装置10的引导部件13的释放口11处具备静电感应部件19的构成。

这样,静电感应部件19的配置位置可以适当地接近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某一端部,可以不使被吸引的负离子滞留地大量释放。如上所述,这种静电感应部件19能用例如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形成。由该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形成的静电感应部件19能通过与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的某一端部一体成型、或者压入该一端部、或者与该一端部用导电性粘接剂等粘接等方法来安装。也可以通过将铝粘合胶带卷绕于该一端部等方法来制作。

另外,静电感应部件19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由对引导管16的释放口11侧涂布的具有导电性的涂料(放电涂料)的涂膜形成,按照形成于该涂膜的尖端形状形成进行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14。作为具有导电性的涂料,例如能使用金属涂料或碳涂料等。

以下,将设为导电性金属薄板环的形状的静电感应部件19称为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

[实施方式4]

如下所示,基于图15、图16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除电装置8的引导装置20的释放口11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5所示,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比引导管16的一端部的开口更向除电对象部位s侧突出。因此,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该突出的端部成为引导装置20的释放口11。尖端形状部14形成于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该突出的端部,配置成与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

引导管16的负的电荷使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导电,易于从该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尖端形状部14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电晕放电。其结果是,不会使在引导管16中流动的负离子滞留地更有效且稳定地释放负离子。

<变形例>

图16表示车辆用除电装置8的变形例,是引导装置20’的释放口11部分的放大图。如图16所示,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形成为与引导管16的一端部的开口齐平。因此,在形成为与引导管16的一端部的开口齐平的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端部也形成进行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14。并且,该尖端形状部14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s接近,因此,能从作为引导管16的开口的释放口11和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尖端形状部14向带正电的除电对象部位s容易地进行电晕放电。其结果是,能不使在引导管16中流动的负离子滞留地更有效且稳定地释放负离子。

[实施方式5]

如下所示,基于图17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此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具有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功能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除电装置9的概略构成和相对于车辆玻璃35的设置例的图。如图17所示,车辆用除电装置9是如下构成:在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1中,在具有引导部件13的释放口11的一端部侧具备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在车辆用除电装置9中,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兼有作为使引导部件13的出口延长到除电对象部位s的延长引导部件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也比引导部件13的前壁13a更向除电对象部位s侧突出,因此,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该突出的端部成为引导装置的释放口11,形成有进行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14。

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使车辆用除电装置9的释放口11容易地接近除电对象部位s。即,通过将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以外的结构实现共用化、并与到除电对象部位s为止的距离相应地调整导电性金属薄板环19的长度,从而能容易地进行电晕放电,不仅能进行有效的除电,也可以实现成本的削减。

[发明的前提事项和优选的除电对象部位]

图18是表示在本发明中能作为对象的车辆的一例的图。在图18所示的车辆61中,车轮62由橡胶等绝缘体(或者导电率小的材料)构成,车体63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在该车辆61行驶时,由于伴随着行驶风或在进排气管内流动的空气流等与车体63的摩擦等的电作用而产生正的静电,使车体63带电。另外,在发动机或电动机等动力源或变速器或悬架等驱动时,构成这些装置的多个部件滑动,由于伴随着该滑动的电作用而产生正的静电,使车体63带电。而且,由于由橡胶构成的车轮62与路面的摩擦、车轮62旋转后与路面接触的面离开路面等带来的电作用而产生正的静电,使车体63带电。或者有时由于车辆61所搭载的电气设备或车辆61外部的输电线等电气设备的电而带正的静电。

其结果是,由导电率小的树脂面板或玻璃或导电率比较高的金属材料构成的车体的车身壁或面板也带该正的静电。而且,对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吸入通路进行划定的进气通路壁由树脂材料构成,因此,易于带正的电。

空气通常带正的电荷,因此,在车体63带正的静电时,在与空气之间产生排斥力(反弹力)。即使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吸入通路带正的静电,也同样地在与吸入的空气之间产生排斥力(反弹力)。

图19是表示对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的状态和不使车体模型带电的状态的、与车体模型的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流速分布进行了测定的结果的坐标图。此外,图19的纵轴表示距模型表面的距离,横轴表示针对吹到车体模型的空气的流速u∞的、按每个距车体模型的距离测定的流速u的比例(u/u∞)。另外,将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的状态下测定到的结果用正方形进行绘制,将不使车体模型带电的状态下测定到的结果用菱形进行绘制。

如图19所示,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时的边界层厚度(u/u∞几乎成为“1”时距车体模型表面的距离)大于不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时的边界层厚度。这意味着,在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的情况下,与不使车体模型带正的电荷的电的情况相比,剥离变得较大。如上所述,空气流通常带正的电荷,因此,由于车体模型所带的正的电荷和空气流的正的电荷而产生排斥力,其结果是,可认为这助长了空气流从车体模型的表面剥离。

另外,在划定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装置的吸入通路的进气通路壁上,无论在使进气通路壁的表面带正的电荷的电的情况还是不使进气通路壁带电的情况,都能得到与图19同样的结果。

因而,通过对这种沿着车体(车辆)车身外壁表面流动的空气易于剥离的部位、或驱动力发生装置的吸入的空气易于从进气通路壁的壁面剥离的部位进行除电,由此能有效地抑制正的静电的影响。

易于变成离开车体63的表面而流动的部位例如是以下的部位。在从前方观看车体63的情况下,主要在车体63的外表面向车体63的内侧弯曲的部位发生空气流的剥离。更具体地,是在车体63的左右两侧以车宽变窄的方式弯曲的部位,另外,在发动机罩或车顶,是以高度变低的方式弯曲的部位,而且,在露出于底盘等车体下表面的部分,是从车高向车辆后方逐渐变低的部位起以水平变化的方式弯曲的部位、或者从朝向车辆后方为水平的部位起以车高逐渐变高的方式弯曲的部位等。而且,在向车体63的外部局部突出的部位或有台阶的部位等处易于发生空气流的剥离。因而,在空气流从车体63的表面剥离的情况下,在如上所述的部位,空气流开始变化为离开车体63的表面的流动。

[总结]

若是车体车身,则将设为沿着车身外壁流动的空气易于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该车身外壁的里侧壁面作为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的电荷,从而能有效地抑制上述空气流离开上述车体的车身外壁表面。

另外,只要是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通路壁,则通过将树脂制的进气通路壁的吸入空气易于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外侧壁面作为除电对象部位s进行除电,由此能有效地抑制所吸入的空气的空气流离开进气通路壁的内表面,能提高吸入空气的进气效率。例如图20(a)、(b)是表示向作为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进气装置的一部分的空气滤清器的吸入空气导入管66和配置成与吸入空气导入管66的近旁接近的图1(a)、(b)所示的车辆用除电装置1的说明图。在图20(a)、(b)中,在吸入的空气的空气流与吸入空气导入管66的进气通路壁的内表面离开的部位标有椭圆(单点划线)。以能向该椭圆附近的进气通路外壁释放负离子的方式将车辆除电装置1接近配置。此外,在图20(a)、(b)中,虽然用立体图示出吸入空气导入管66,但为了方便,用截面图示出车辆除电装置1。

此外,作为搭载上述的车辆用除电装置1、6~9的车辆,虽然在图18中例示出车轮62由橡胶等绝缘体构成,车体63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但车辆也可以是钢铁车轮在轨道上行驶的火车,总之包括由于包含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的静电的车辆是不言而喻的。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搭载于由于包含相对于路面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体行驶在内的外部原因等而带正的静电的车辆,对上述车辆的带正电的规定的除电对象部位进行除电、或者使其带负电,上述车辆用除电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负离子发生部;以及引导装置,其引导由上述负离子发生部产生的负离子,将其从释放口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释放,上述引导装置具有:引导部件,其由在静电的带电序列中易于向负侧带电的树脂形成,划定引导上述负离子的通路;以及尖端形状部,其形成于划定上述释放口的部分,并且配置成接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使上述引导部件所带的负的电荷朝向上述除电对象部位进行电晕放电。

本发明的方式2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除电对象部位是上述车辆的车身外壁的、沿着该车身外壁的表面流动的空气易于从上述表面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里侧壁面。

本发明的方式3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除电对象部位是上述车辆的驱动力发生装置的树脂制的进气通路壁的、吸入空气易于剥离的形状的部位的外侧壁面。

本发明的方式4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至3中的任意一者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引导装置包括将上述负离子向上述释放口送出的送风装置。

本发明的方式5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至4中的任意一者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引导装置包括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负离子的出口侧配置的静电感应部件。

本发明的方式6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5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的端部与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至少是相同或者位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并且在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侧的端部形成有进行上述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

本发明的方式7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5或6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用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形成,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一体成型,或者压入到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或者粘接到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

本发明的方式8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5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导电性金属薄板环兼有作为使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延长到上述除电对象部位的延长引导部件的功能。

本发明的方式9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6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静电感应部件由涂布在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出口侧的具有导电性的涂料的涂膜形成,按照形成于该涂膜的尖端形状而形成有进行上述电晕放电的尖端形状部。

本发明的方式10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至9中的任意一者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之间的最短距离是100mm以下。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方式10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至9中的任意一者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针对与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离开最短距离为100mm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产生上述电晕放电。

本发明的方式1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0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与上述除电对象部位之间的最短距离是20mm。

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方式11的车辆用除电装置,在方式10中也可以设为如下构成:针对与上述引导装置的上述释放口的中心离开最短距离为20mm的上述除电对象部位的除电效果成为峰值。

本发明的方式12的车辆的特征在于,还搭载有方式1至11中的任意一项的车辆用除电装置。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能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