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车厢的折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5934发布日期:2019-10-09 05:23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车厢的折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车厢的折盖。

技术背景

一般地,具有敞开式车厢的车型需要相应地配置三折盖或者折叠式车篷,以便于遮蔽和保护车厢内的货物,避免车厢内的货物被日晒雨淋而损坏。以皮卡车为例,皮卡车是一种带有轿车车头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箱的车型。皮卡车凭借其美观的外形、轿车般的舒适性、强劲的动力、低廉的价格以及即可载人又可载货的实用性,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皮卡车的货箱是敞开式的,货箱里的物品容易被日晒雨淋而损坏。尽管如果在敞开式车厢安装具有遮蔽作用的三折盖或者车篷就可以避免上述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的三折盖或折叠式车篷安装复杂,结构比较粗糙,使用不方便。并且,结构粗糙的三折盖或者车篷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将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现有的三折盖密封性和防水性不好,在下雨天,雨水容易渗入到车厢内部,导致车厢内的货物受潮甚至损坏。另外,雨水渗入三折盖本身和车厢内部还将导致相应的金属零部件腐蚀,尤其是起连接作用的活动铰链等结构,金属零部件腐蚀后会严重影响三折盖的使用。

另外,有些现有的三折盖或者车篷即便是在折叠的状态下也占用比较大的空间,不便于携带和存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厢的折盖,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折盖结构粗糙、安装复杂、防水性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厢的折盖,折盖包括框架、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固定装置以及遮蔽件。其中框架包括两个第一边框和两个第二边框,两个第一边框相对,两个第二边框相对,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首尾相接,第二边框包括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以及第三区段,第一区段的一端和一个第一边框可拆卸地插接,第三区段的一端和另一个第一边框可拆卸地插接,第二区段位于第一区段和第三区段之间。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于两个第二边框,第一区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区段的一端可拆卸地插接,使得框架沿着第一转轴折叠。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于两个第二边框,第二区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和第三区段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接,使得框架沿着第二转轴折叠。固定装置设置于框架,固定装置用于卡合车厢的边缘。遮蔽件覆盖于框架。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连接杆和两第一连接组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两端,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方孔和两个第一圆孔,两个第一圆孔分别位于第一方孔的两侧,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接头和两个第一旋转接头,第一插接接头具有第一方形定位块和两个第一定位凸起,第一方形定位块插入第一方孔,两个第一定位凸起分别位于第一方形定位块的两侧,第一旋转接头设有第一边框固定块、第一旋转圆柱以及第一限位台,第一限位台位于第一旋转接头的一侧,第一旋转圆柱从第一限位台延伸,第一边框固定块位于第一旋转接头的另一侧,两个第一旋转接头各自的第一限位台分别可转动地卡合于两个第一定位凸起,两个第一旋转接头各自的第一旋转圆柱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一圆孔,其中一个第一旋转接头的第一边框固定块插入于第一区段,另一个第一旋转接头的第一边框固定块插入于第二区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二转轴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组件,每一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方孔和第二圆孔,两个第二连接杆平行,两个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杆的两端,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插接接头和两个第二旋转接头,第二插接接头具有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和两个第二定位凸起,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平行并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二连接杆的第二方孔中,两个第二定位凸起分别位于第二插接接头的相对的两侧,第二旋转接头设有第二边框固定块、第二旋转圆柱以及第二限位台,第二限位台位于第二旋转接头的一侧,第二旋转圆柱从第二限位台延伸,第二边框固定块位于第二旋转接头的另一侧,两个第二旋转接头各自的第二限位台分别可转动地卡合于两个第二定位凸起,两个第二旋转接头各自的所第二旋转圆柱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二连接杆的第二圆孔中,其中一个第二旋转接头的第二边框固定块插入于第二区段,另一个第二旋转接头的第二边框固定块插入于第三区段。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装置包括滑动夹块、转动杆以及卡扣,滑动夹块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边框,转动杆可翻转地连接于滑动夹块,卡扣连接于转动杆的一端,卡扣具有卡合部,卡合部的一侧具有波浪形表面以卡合于车厢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滑动夹块设有t型卡槽,转动杆为t型杆,转动杆卡合于t型卡槽以沿着t型卡槽可操作地翻转。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固定装置还包括三角螺母,卡扣设有螺纹通孔,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并插入于卡扣的螺纹通孔和三角螺母。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折盖包括加强杆组件,加强杆组件包括加强杆、两个滑动机构、两个球头螺杆以及两个扳手,加强杆的两端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两个滑动机构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加强杆的两端,滑动机构的一侧设有固定槽和滑动槽,固定槽和所述滑动槽互相垂直并连通,两个球头螺杆各自的一端分别可活动地限制于两个滑动机构的固定槽,两个球头螺杆分别可操作地从固定槽翻转至滑动槽并沿着滑动槽移动,两个扳手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球头螺杆各自的一端以分别锁定两个滑动机构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加强杆包括杆件和两个导轨,杆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几字形插孔,两个导轨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两个导轨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几字形插块,两个导轨的几字形插块分别插入于杆件两端的几字形插孔。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滑动机构包括金属滑块和塑料内衬滑块,塑料内衬滑块嵌套于金属滑块内。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折盖包括第一防水件和第二防水件,第一防水件设置于第一边框,第一防水件具有两个第一防水条,第一防水条为鲨鱼鳍形状,两个第一防水条间隔分布,第二防水件设置于第二边框,第二防水件具有两个第二防水条,第二防水条为d型,两个第二防水条并排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的可拆卸地插接方式来实现第二边框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连接和折叠;同样地,本发明通过第二转轴可拆卸地插接方式来实现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的连接和折叠,这样,不仅实现了折盖的基本折叠功能,还使得整个折盖的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均可完全地拆卸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产品,其中第二边框还可拆分成三段,便于生产维修。整个折盖拆卸打包之后占用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存放。插接的安装方式也比较简单,便于用户使用,避免了传统折盖使用金属铰接件安装的繁琐。

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转轴的两个第一连接组件,不仅实现了第一转轴和第二边框的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的插接,同时还使得第一区段二区段之间可旋转折叠。具体而言,通过第一连接组件的第一插接接头来固定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于第一插接接头两侧的第一旋转接头来实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的连接和旋转折叠功能。这样,第一连接组件的安装简单,用户只需对准相应的位置插接即可完成折盖的安装,避免了传统折盖采用铰接方式的麻烦。此外,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插接方式,折盖的第二边框和第一转轴之间完全可拆卸分离,第一转轴的子部件可更换和单独生产,便于用户的维修。

本发明通过将两个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来实现第二转轴的宽度比第一转轴大,从而使得框架可以在沿着第一转轴折叠之后进一步地沿着第二转轴折叠,相比于第一转轴较宽的第二转轴可以保证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之间折叠的幅度够大。另外,通过第二连接组件的第二插接接头来将两个平行地第二连接杆并排地固定在一起,通过两个第二旋转接头来分别实现第二转轴和第二区段与第三区段之间的连接、旋转折叠。第二连接组件的安装方式简单,简单插接即可完成,并且第二边框和第二转轴之间可完全拆卸分离,第二转轴的子部件可更换和单独生产,便于用户维修。

本发明通过设置加强杆组件的两个滑动机构,可实现将折盖固定于不同宽度、不同车型的车厢上。调节两个滑动机构在加强杆上的位置并将滑动结构抵住不同宽度的车厢的边栏,即可将折盖固定于不同宽度的车厢。这样,本发明提供的折盖可以适用于不同车型的车厢,针对不同的车厢,无需改变折盖本身的结构,也无需定制不同宽度的折盖,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第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遮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第一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折盖的第二防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只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其他未背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方案。

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厢的折盖,所述折盖可安装在各种具有敞开式车厢的车型中,以遮蔽和保护放置于车厢内的物品。特别地,所述折盖适用于安装在皮卡车的车厢,但是本发明对于折盖的应用不作限制,折盖也可应用于其他车型中。折盖包括框架10、第一转轴20、第二转轴30、固定装置40以及遮蔽件50。

如图1和图2所示,框架10是一个匹配车厢的矩形框架。框架10包括两个第一边框11和两个第二边框12。其中两个第一边框11相互面对,两个第二边框12相互面对,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首尾相接,以使得两个第一边框11和两个第二边框构成一个矩形框架。框架10的大小和长宽比例可根据车厢的大小尺寸合理设置。

第二边框12包括第一区段121,第二区段122以及第三区段123。第一区段121的一端和一个第一边框11可拆卸地插接,第三区段123的一端和另一个第一边框11可拆卸地插接,第二区段122位于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之间。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二边框12包括三段,第一区段121,第二区段122以及第三区段123依次连接;其中第一区段121和第三区段123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边框11。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框架10还包括转角接头13,转角接头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转角接头13分别位于框架10的四个角落位置以连接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具体地,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分别插接于转角接头13的两侧。第一边框11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圆槽111和固定型腔112,第二边框12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圆槽124和固定型腔125。转角接头13呈四分之一圆形,转角接头13的两侧分别具有导向圆柱131和插接凸台132。转角接头13的两个导向圆柱131分别插入于第一边框11的导向圆槽111和第二边框12的导向圆槽124内。转角接头13的两个插接凸台132分别插入于第一边框11的固定型腔112内和第二边框12的固定型腔125内。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第一边框11通过转角接头13和第二边框12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边框11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一开口通槽113,第一开口通槽113毗邻固定型腔112。第二边框12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通槽126,第二开口通槽126毗邻固定型腔125。如图3所示,在使用状态下,第一开口通槽113和第二开口通槽126分别位于第一边框11的底面和第二边框12的底面。

第一转轴2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转轴20和第二区段122的一端可拆卸地插接,使得框架10沿着第一转轴20折叠。也就是说,每一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之间通过第一转轴20的一端可活动连接,第一转轴20的两端分别可活动连接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每一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可操作地沿着第一转轴12翻转折叠在一起,从而整个框架10可操作地沿着第一转轴20折叠。第一转轴20包括第一连接杆21和两个第一连接组件22,两个第一连接组件2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第一连接组件22不仅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1两端的端部,还起到将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连接在一起的作用,换句话说,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两者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2连接在一起。

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方孔211和两个第一圆孔212。两个第一圆孔212分别位于第一方孔211的两侧。第一方孔211和两个第一圆孔212并排设置。可选地,第一方孔211和第一圆孔212均为通孔,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的第一方孔211互相连通,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的两个第一圆孔212一一对应地连通,从而整个第一连接杆21是中空的。

每一第一连接组件22包括第一插接接头221和两个第一旋转接头222。第一插接接头221具有第一方形定位块2211和两个第一定位凸起2212。第一方形定位块2211插入于第一方孔211。第一方形定位块2211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导向曲面2213,导向曲面2213从第一方形定位块2211的两侧表面向外延伸。第一定位凸起2212为圆形,两个第一定位凸起2212分别位于第一方形定位块2211的两侧。导向曲面2213和第一定位凸起2212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限位缺口2214。

第一旋转接头222设有第一边框固定块2221,第一旋转圆柱2222以及第一限位台2223。第一限位台2223位于第一旋转接头222的一侧,第一旋转圆柱2222从第一限位台2223延伸,第一边框固定块2221位于第一旋转接头222的另一侧。

对于一个第一连接组件22而言,两个第一旋转接头222分别接合于第一插接接头221的两侧。两个第一旋转接头222各自的第一旋转圆柱2222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一圆孔212,以使得两个第一旋转接头222分别于两个第一圆孔212内自由转动。其中一个第一旋转接头222的第一边框固定块2221插入于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另一个所述第一旋转接头222的第一边框固定块2221插入于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这样,一个第一连接组件22被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21的一端,并且一个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通过第一连接组件22连接在一起。同理地,另一个第一连接组件22以同样的方式被连接于第一连接杆221的另一端并且将另一个第二边框12的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连接在一起。这样,第一转轴20的两端被可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

当需要折叠折盖时,同时地将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一区段121向上翻转,或者同时地将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二区段122向上翻转,这样连接第一区段121和第二区段122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222得以转动,从而框架10沿着第一转轴20折叠,第一区段121被叠合于第二区段122一侧。

第二转轴30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插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第二转轴30和第一转轴20平行且间隔地设置。第二区段1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0和第三区段123的另一端可拆卸地插接,使得框架10沿着第二转轴30折叠。也就是说,每一个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之间通过第二转轴30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第二转轴30的两端分别可活动地连接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每一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可操作地沿着第二转轴30翻转折叠在一起,从而整个框架10可操作地沿着第二转轴30折叠。

第二转轴30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杆31和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2。两个第二连接杆31平行。每一第二连接杆3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二方孔311和第二圆孔312。第二方孔311和第二圆孔312并排设置。可选地,第二方孔311和第二圆孔312均为通孔,也就是说,第二连接杆31的两端的第一方孔311互相连通,第二连接杆31的两端的第一圆孔312连通,从而整个第二连接杆31是中空的。

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杆31的两端。每一第二连接组件32包括第二插接接头321和两个第二旋转接头322。第二插接接接头321具有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3211和两个第二定位凸起3212。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3211平行并间隔地设置,两个第二方形定位块3211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二连接杆31各自的第二方孔311,从而两个第二连接杆31被平行地固定在一起。第二插接接头321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的导向曲面3213,第二定位凸起3212为圆形,两个第二定位凸起3212分别位于第二方形定位块3211的两侧。导向曲面3213和第二定位凸起3212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限位缺口3214。

第二旋转接头322设有第二边框固定块3221,第二旋转圆柱3222以及第二限位台3223。第二限位台3223位于第二旋转接头322的一侧,第二旋转圆柱3222从第二限位台3223延伸,第二边框固定块3221位于第二旋转接头322的另一侧。

对于一个第二连接组件32而言,两个第二旋转接头322分别接合于第二插接接头321的两侧。两个第二旋转接头322各自的第二旋转圆柱3222分别插入于两个第二连接杆31的第一圆孔312,以使得两个第二旋转接头322分别于两个第二圆孔312内自由转动。其中一个第二旋转接头322的第二边框固定块3221插入于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另一个所述第二旋转接头322的第二边框固定块3221插入于第二边框12的第三区段123。这样,一个第二连接组件32将两个第二连接杆321同一侧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且一个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通过第二连接组件32连接在一起。同理地,另一个第二连接组件32以同样的方式将两个第二连接杆321同一侧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并且将另一个第二边框12的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连接在一起。这样,第二转轴30的两端被可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

当需要折叠折盖时,同时地将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二区段122向上翻转,或者同时地将两个第二边框12各自的第三区段123向上翻转,这样连接第二区段122和第三区段123之间的第二旋转接头322得以转动,从而框架10沿着第二转轴30折叠,第二区段122被叠合于第三区段123一侧。

固定装置40设置于框架10的第二边框12,固定装置40用于将第二边框12和车厢的边栏固定在一起,从而将所述折盖更稳固的固定于车厢。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折盖包括四个固定装置40,四个固定装置40以两个为一组分别间隔地设置于两个第二边框12。于其他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0的数量为其他数值,例如两个或六个,本发明对于固定装置40的数量不作限制。固定装置40包括滑动夹块41、转动杆42以及卡扣43。

滑动夹块41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边框12,从而滑动夹块41可操作地沿着第二边框12滑动。滑动夹块41设有t型卡槽411。

转动杆42可翻转地连接于滑动夹块41。转动杆42为t型杆,转动杆42的一端具有螺纹,转动杆42卡合于t型卡槽411以沿着t型卡槽411可操作地翻转。换而言之,以图6所示的方向,转动杆42可沿着t型卡槽411从水平面转动至垂直面,或者从垂直面转动至水平面。

卡扣43连接于转动杆41的一端。卡扣43设有螺纹通孔432,转动杆41的一端插入于卡扣43的螺纹通孔432,也就是说,卡扣43和转动杆41设有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卡扣43具有卡合部431,卡合部431的一侧具有波浪形表面以卡合车厢的边缘。

在实际操作中,用户通过滑动夹块41来调节固定装置40在第二边框12的位置以及相邻两个固定装置40之间的间距。将转动杆42从滑动夹块41翻转,以使得卡扣43恰好处于水平状态并将卡扣43的卡合部432卡住车厢的边栏,这样,通过固定装置40实现将折盖和车厢的边栏固定。其中卡合部432一侧的波浪形表面起到防滑作用,可以增大卡合部432和车厢的边栏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固定装置40的卡扣43更加牢固的卡住车厢的边缘。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40还包括三角螺母44,三角螺母44固定于转动杆42的一端,三角螺母44位于卡扣43的一侧。也就是说,转动杆42的一端设有螺纹并插入于卡扣43的螺纹通孔432和三角螺母44,三角螺母44和卡扣43均固定于转动杆42的同一端。三角螺母44起到拧紧卡扣43的作用,以使得卡扣43能够更紧密的锁定车厢的边栏;另外,用户可以先拧松三角螺母44,再解除卡扣43和车厢的边栏之间的锁定,以调整固定装置40的位置。

遮蔽件50覆盖于框架10,以起到遮挡保护车厢内的物品的作用。于本实施例中,遮蔽件50采用皮质材料,这样遮蔽件50不仅可以防尘防晒,还具有防水功能,可避免车厢内的物品被雨淋。于其他实施例中,遮蔽50采用其他材质的材料,例如布料,本发明对于遮蔽件50的材质不作限定。如图7所示,遮蔽件50的形状和大小根据框架10的尺寸被合理设置,遮蔽件50的边缘被固定于框架10的四周的第一边框11和第二边框12。

所述折盖进一步包括加强杆组件60,加强杆组件6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边框12,加强杆组件60平行于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30,加强杆组件60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边框11和第一转轴20之间。加强杆组件60起到加强固定框架10的作用。所述加强杆组件60包括加强杆61、两个滑动机构62、两个球头螺杆63以及两个扳手64。

加强杆61的两端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以调节加强杆61的位置。具体地,加强杆61包括杆件611和两个导轨612,杆件611的两端分别设有几字形插孔6111,两个导轨612的一端分别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两个导轨612的另一端分别设有几字形插块6121,两个导轨612各自的几字形插块6121分别插入于杆件612两端的几字形插孔6111。换而言之,两个导轨612分别插接于杆件611的两端,杆件611通过两个导轨612可移动地连接于两个第二边框12。导轨612的两侧分别设有滑槽6122。

两个滑动机构62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加强杆61的两端。具体地,滑动机构62嵌套于加强杆61的导轨612,滑动机构62可沿着导轨612滑动。也就是说,调节滑动机构62相对于加强杆61的位置,即可实现调节两个滑动机构62之间的间距。滑动机构62的一侧设有固定槽621和滑动槽622,固定槽621和滑动槽622垂直并连通。

进一步地,滑动机构62包括金属滑块623和塑料内衬滑块624,金属滑块623的内部具有第一空腔6231,金属滑块623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槽6232,第一通槽6232和第一空腔6231连通。金属滑块623的顶部设有两个卡块6233,两个卡块6233分别位于通槽6232的两侧。金属滑块623的一侧设有第一槽6234和第二槽6235,第一槽6234和第二槽6235垂直并连通。

塑料内衬滑块624的内部具有第二空腔6241,塑料内衬滑块624的顶部设有第二通槽6242,第二通槽6242和第二空腔6241连通。导轨612插入于塑料内衬滑块624的第二空腔6241中,塑料内衬滑块624套接在导轨612,以沿着导轨612滑动。塑料内衬滑块624嵌套于金属滑块623,即塑料内衬滑块624位于金属滑块624的第一空腔6231中,金属滑块624包裹住塑料内衬滑块624,这样金属滑块623和塑料内衬滑块624接合为一体嵌套于导轨612以沿着导轨612滑动。也就是说导轨612插入于塑料内衬滑块624的第二空腔6241中,金属滑块623的卡块6233卡入于滑槽6122。在实际应用中,金属滑块624和塑料内衬滑块624通过胶水粘接在一起。塑料内衬滑块624的一侧设有第三槽6243和第四槽6244,第三槽6243和第四槽6244垂直并连通。塑料内衬滑块624的第三槽6243的位置和金属滑块623的第一槽6234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三槽6243的大小和形状均与第一槽6234匹配,从而第一槽6234和第三槽6243两者组成固定槽621。同样地,塑料内衬滑块624的第四槽6244的位置和金属滑块623的第二槽6235的位置相对应,并且第四槽6244的大小和形状均与第二槽6235匹配,从而第二槽6235和第四槽6244两者组成滑动槽622。

两个球头螺杆63分别连接于两个滑动机构62。球头螺杆63的一端设有螺纹,球头螺杆63的另一端设有球头体631,球头体631具有球头圆面6311和球头平面6312。两个球头螺杆63各自的一端分别可活动地限制于两个滑动机构62的固定槽621,两个球头螺杆63分别可操作地从固定槽621翻转至滑动槽622并沿着滑动槽622移动。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基于图8所示的方向,球头螺杆63设有球头体631的一端被限制于固定槽621,球头螺杆63被水平地固定于固定槽621;用户可以将球头螺杆631先从固定槽621水平地旋转,然后再将球头螺杆631竖直地翻转,以使球头螺杆631从固定槽621翻转至滑动槽622,球头螺杆631可操作地沿着滑动槽622滑动。相反地,用户也可按照相反的操作将球头螺杆63从滑动槽622翻转至固定槽621。

如图2所示,两个扳手64分别螺纹连接于两个球头螺杆63各自的一端以分别锁定两个滑动机构62的位置。具体而言,扳手64和球头螺杆63设有螺纹的一端连接,扳手64可沿着球头螺杆63的螺纹移动,以调节扳手64在球头螺杆63的位置。通过调节扳手64在球头螺杆63的位置并拧紧扳手64,扳手64抵住加强杆61并不能被移动,从而滑动机构62被锁定于加强杆61,此时滑动机构62的位置不能移动。反之,当需要改变滑动机构62的位置时,用户可以首先反向拧松扳手64,以解除锁定滑动机构62,然后再滑动所述滑动机构62到适合的位置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状态下,扳手64位于折盖的框架10的下方,因此在图1所示的角度看不到扳手64,而在图2所示的仰视图中能够看到扳手64。

更进一步地,折盖还包括第一防水件71和第二防水件72,其中第一防水件71为鲨鱼鳍胶条,第一防水件71设置于第一边框11。第一防水件71具有两个第一防水条711,第一防水条711为鲨鱼鳍形状,两个第一防水条711间隔分布。第二防水件72为双d型胶条,第二防水件72设置于第二边框12。第二防水件72具有两个第二防水条721,第二防水条721为d型,两个第二防水条712并排设置。

第一防水件71还包括第一铝基底712和第一橡胶基底713,其中第一橡胶基底713垂直地接合于第一铝基底712,两个第一防水条711分别接合于第一橡胶基底713的两侧。第一橡胶基底713和第一铝基底712插入于第一框架11的第一开口通槽113内。可选地,第一橡胶基底713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底。

第二防水件72包括第二铝基底722和第二橡胶基底723,其中第二橡胶基底723垂直地接合于第二铝基底722,两个第二防水条721分别接合于第二橡胶基底723的两侧。第二橡胶基底723和第二铝基底722插入于第二框架12的第二开口通槽126内。可选地,第二橡胶基底723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基底。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描述以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