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3137发布日期:2020-06-30 20:5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座椅下侧以使车辆座椅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座椅滑轨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座椅中设置有各种便利装置,以向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感和便利性,作为所述便利装置之一,提供一种座椅滑轨装置,该座椅滑轨装置能够使座椅前后移动,以使车辆座椅与乘客的体型相符。这种座椅滑轨装置被配置成一对轨道设置在座椅下部的左右侧,并且座椅可以通过所述一对轨道前后移动。

所述座椅滑轨装置具有下轨道和上轨道,所述下轨道设置在车辆的底部,所述上轨道被配置成可以沿着所述下轨道前后移动。尤其,座椅安装在上轨道上,并且通过施加移动座椅和上轨道的操作力,座椅向前方移动或向后方移动。另外,所述座椅滑轨装置包括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能够将座椅滑轨装置固定在特定位置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000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30415号(2010.03.18)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座椅下端部滑轨结构应用单轨道结构而不是传统的双轨道结构,实现下端部的设计的纤薄化和自主性的同时减少部件数量,从而简化结构。

另外,在单轨道结构的情况下仅包括一个中心轨道,因此与在两端具有轨道的双轨道结构相比,是不利于左右方向的间隙的结构。因此需要应用附加的间隙防止结构,但是当应用间隙防止结构时,座椅滑动的操作力增加。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轨道结构,在应用单轨道结构的情况下,在操作时降低操作力,并且在停止时防止产生过大的间隙。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优选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包括:下轨道,固定在车体上;上轨道,安装在车辆座椅上,并且被配置成可沿着所述下轨道前后移动;驱动部,提供使所述上轨道在所述下轨道上前后移动的操作力;以及锁定机构,安装在所述上轨道上,并且调节所述上轨道与所述下轨道之间的轨道间隙,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当所述车辆座椅停止时,所述锁定机构减小所述轨道间隙以限制所述上轨道的移动,当所述车辆座椅通过所述驱动部移动时,所述锁定机构增加所述轨道间隙以解除所述上轨道的移动限制。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中心壳体,安装并固定在所述上轨道上;以及中心板,容纳在所述中心壳体内,并且与所述中心壳体一起移动或单独移动。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安装在所述驱动部。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导螺杆,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下轨道;电机,用于旋转所述导螺杆;以及螺母部件,安装在所述上轨道上,形成有与所述导螺杆的螺旋形状对应的内螺纹,并且通过所述导螺杆的旋转前后移动。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包括按压头部,所述按压头部具有形成按压突起和容纳槽的两个操作面,所述中心壳体包括一对棘爪,所述一对棘爪与所述按压头部一起操作,用于按压所述下轨道。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部的所述操作面形成为一对容纳槽形成在按压突起的两侧,并且停止突起形成在两端部的“w”形操作面。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头部的内部形成一个以上的腔。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壳体包括:下壳体,支撑所述中心板;以及上壳体,组装在所述下壳体,并且安装在所述上轨道的下部,所述棘爪与所述下壳体铰链结合。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按压头部突出的棘爪突起分别形成在所述棘爪中,所述驱动部的操作力通过与所述按压头部接触的所述棘爪传递到所述中心壳体。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部操作时,所述按压头部与所述棘爪突起接触并移动,从而所述一对棘爪张开并按压所述下轨道。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中的每一个具有形成在所述棘爪突起的相反侧的按压面,并且按压垫配置在各棘爪的按压面与所述下轨道之间。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垫设置在所述中心壳体上,使得当所述按压垫没有被所述棘爪按压时,所述按压垫与所述下轨道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当所述按压垫被所述棘爪按压时,所述按压垫与所述下轨道之间的间隙变成0。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心壳体设置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使所述一对棘爪向内侧收缩的恢复力。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弹性部件是能够对所述棘爪施加向内侧方向的力的板簧。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轨道在中央下部包括一对钩引导件,所述锁定机构位于所述一对钩引导件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所述一对棘爪按压相邻的钩引导件时调节所述轨道间隙。

并且,提供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板包括连接到所述按压头部的杆和连接到所述杆的另一按压头部,并且具有对称的结构,所述中心壳体包括与所述另一按压头部接触的另一对棘爪。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单轨道结构的单滑轨机构的座椅滑轨装置,从而可以简化座椅下端部的结构,可以减少部件的数量和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使座椅下端部的设计纤薄流利。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单轨道结构的单滑轨机构,使包括在单滑轨机构内部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上下/左右间隙最小化,并且即使在应用单轨道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操作时降低操作力以能够使座椅顺利移动,并且在座椅停止时能够防止产生过大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安装座椅滑轨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在安装座椅滑轨装置的车辆用座椅中的座椅下部的单滑轨结构。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滑轨装置。

图4分解示出图3的座椅滑轨装置的具体结构。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滑轨装置的上轨道。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座椅滑轨装置的下轨道。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2的座椅滑轨装置的b-b'截面。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中心板和中心壳体。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锁定机构的中心板和紧固在该中心板的螺母部件。

图10a和图10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安装在座椅滑轨装置的下轨道的下部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状态。

图11a和图11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安装在座椅滑轨装置的上轨道下部的锁定机构的操作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座椅滑轨装置20:座椅

30:单柱

100:下轨道110:盖部

121、122、123、124:下钩引导件

125、126、127、128:引导槽

131:前安装支架132:后安装支架

200:上轨道210:主体部

220a、220b:翼部230:安装支架

241、242、243、244:上钩引导件

245、246、247、248:引导槽

250:通孔260a、260b:保持件

261:突起262:中空结构

270a、270b:辊310:导螺杆

320:电机330:螺母部件

1000:锁定机构

1100:中心板1200:中心壳体

1101、1102:按压头部1103:杆

1110:按压突起1120a、1120b:停止突起

1130a、1130b:容纳槽1140:腔

1150:安装孔

1210:下壳体1220:棘爪

1221:棘爪突起1222:铰链点

1230:弹性部件1240:按压垫

1250: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座椅下端部应用单柱和单滑轨以能够使座椅下端部的设计纤薄并确保座椅移动自由度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尤其,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应用单柱结构以能够实现自主驾驶车辆中所需的各种座椅操作,并且在单柱下部设置轨道结构,使得该单柱结构前后滑动驱动。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安装座椅滑轨装置的车辆用座椅,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的安装在座椅下部的单滑轨结构。

如图1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中,用于固定和安装车辆座椅20的单柱30设置在座椅20下部,并且所述单柱30设置在座椅轨道上以能够前后滑动驱动。

尤其,如图2所示,设置在车辆座椅下部的单柱30可以由单一柱形状的构造物形成,所述单柱30安装在上轨道200上。另外,安装单柱30的上轨道200可滑动地紧固在下轨道100上。优选地,上轨道200接收由包括电机320的驱动部提供的滑动操作力,因此,上轨道200和通过单柱30安装在上轨道200上的座椅沿着固定在车体上的下轨道100前后移动。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单滑轨装置,该装置为适合座椅下部的单柱结构的座椅滑轨装置10,包括:上轨道200,连接到单柱30;以及下轨道100,被配置成使得所述上轨道200能够滑动。

具体地,在本说明书中,将包括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的座椅轨道以及用于可滑动地驱动上轨道200的诸如电机320和导螺杆310的驱动部统称为座椅滑轨装置10。因此,本说明书中的座椅滑轨装置10紧固在座椅下部的单柱30,所述座椅滑轨装置10表示用于移动座椅的整个装置,并且图2中的单柱30的下部结构可以称为座椅滑轨装置10。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出了包括通过电机320操作的电动驱动部的示例,但是也可以被配置成手动结构而不是电动结构,所述手动结构为由乘客直接施加操作力以使座椅进行滑动操作,并且通过设置在座椅滑轨装置中的锁定装置,将座椅定位在预定位置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了包括电机320和导螺杆的电动驱动部,但是只要能够应用于上轨道200可滑动驱动的单滑轨结构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驱动部。

图3示出所述座椅滑轨装置10的具体结构,图4分解示出图3中示出的座椅滑轨装置10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3和图4,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被配置成包括:下轨道100,安装在车辆下部的车体;以及上轨道200,紧固在所述下轨道100,并沿着下轨道100前后移动。尤其,本实施例中的上轨道200是用于安装并支撑单柱30的结构,并且被配置成实质上支撑安装单柱30的座椅的同时使座椅前后滑动。因此,在上轨道200的上端可以形成用于安装单柱30的安装支架230,单柱30可以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230上。图4示出在上轨道200的上端形成一对安装支架230的示例,但是这种安装支架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改变,并且在不干涉上轨道200的移动的范围内,只要是座椅下部的单柱30可以被安装并固定的形态,则可以不受限制地应用。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制造,优选地,可以由铝材料制造。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的上轨道200沿着下轨道100可滑动地驱动,并且本实施例的上轨道200被配置成可以通过驱动部滑动的同时前后移动。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沿着下轨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包括分别固定在下轨道100的两端部的导螺杆310和用于旋转所述导螺杆310的电机320。虽然图中未示出,电机320的旋转轴可以连接到用于向导螺杆310传递旋转力的齿轮部,另外,电机320的旋转轴也可以被配置成直接连接到导螺杆310上。

另外,螺母部件330紧固在所述导螺杆310,所述螺母部件330中形成与导螺杆310的螺旋形状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螺母部件330安装在上轨道200上。因此,在导螺杆310旋转时,安装在上轨道200上的螺母部件330前后移动,并且在电机320运行时,上轨道200与螺母部件330一起在导螺杆310上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

其中,所述螺母部件330具有内部形成与导螺杆310的形状对应的内螺纹的结构,并且所述螺母部件330的外部可以具有多个螺栓连接孔以能够安装在上轨道200上。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在螺母部件330的上部的4个位置处形成螺栓连接孔,在所述4个位置处分别进行螺栓连接,从而螺母部件330牢固地紧固在上轨道200上。因此,在电机320驱动时,随着导螺杆310旋转,紧固在导螺杆310上的螺母部件330和上轨道200前后移动。

为此,如图5所示,在上轨道200设置用于安装螺母部件330的紧固部,并且形成通孔250以使导螺杆310能够贯穿其中。

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上轨道200包括安装并固定螺母部件330的主体部210,在所述主体部210内形成导螺杆310贯穿的通孔250。另外,一对翼部220a、220b从所述主体部210向左右侧延伸而形成,并且在主体部210和翼部220a、220b上设置钩引导件。

尤其,下轨道100以包覆上轨道200的翼部220a、220b的至少一部分的形式构成,以使通过单柱30连接的座椅滑轨结构具有足够的结构稳定性。即,如图2和图7等所示,上轨道200的翼部220a、220b以被下轨道100的两侧盖部110充分包覆的结构形成,在盖部110的内侧,通过上轨道200和下轨道的钩引导件钩结合。与此相关,对于钩引导件的结构和通过钩引导件的钩结合,将在后面进行描述。

优选地,在结合螺母部件330的状态下,导螺杆310通过通孔250插入到上轨道200中,并且可旋转地固定并安装在下轨道100的前安装支架131和后安装支架132。

另外,在所述上轨道200的下部可以安装多个辊270a、270b,以辅助所述上轨道200的前后移动。所述辊270a、270b可旋转地安装在上轨道200,并且随着辊底部与下轨道100线接触,使上轨道200前后移动。所述辊270a、270b可以由配置在上轨道200的左侧的左侧辊270a和配置在上轨道200的右侧的右侧辊270b组成,并且优选地,如图4所示,可以被配置成在左侧包括两个辊,在右侧包括两个辊。

即,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是通过包括电机320和导螺杆310的驱动部和辊来使上轨道200前后移动的结构,并且被配置成下部的下轨道100在安装并固定所述导螺杆310的同时能够引导上轨道200的移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被配置成连接到与座椅连接的柱子为一个的单柱30,因此,被配置成可以解决通过所述单柱30传递到上轨道200侧的座椅的移动以及由此导致的负载集中的问题。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的特征在于,为了改善车辆座椅在左右方向上损坏或者在前后侧碰撞时的强度,具有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通过轨道引导件钩结合的结构,所述轨道引导件至少在座椅滑轨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的4个位置处向垂直方向延伸。

与此相关,在图5和图6中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的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并且在图7中示出图2的座椅滑轨装置的b-b'截面。

如图7所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中,分别形成在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的钩型轨道引导件以彼此交叉的同时以沿着上轨道200的滑动方向延伸得较长的状态钩结合。

具体地,如图7所示,下轨道100包括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4个钩引导件121、122、123、124,所述钩引导件与上轨道200的钩引导件241、242、243、244钩结合。所述钩引导件121、122、123、124、241、242、243、244是在上轨道200或下轨道100中形成预定的引导槽125、126、127、128、245、246、247、248的同时弯曲而延伸的结构,并且被配置成其他钩引导件可以沿着由钩引导件形成的引导槽插入并彼此限制。

优选地,如图7的截面所示,各个钩引导件可以被配置成具有一侧开放的“l”形状的截面,并且向座椅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形成,一侧端部安装在下轨道100或上轨道200上,另一侧端部用作紧固到与其紧固的其他钩引导件的一部分的紧固端。即,本发明中的钩引导件的一端一体地安装在上轨道200或下轨道100而形成,并且从一端弯曲并延伸的另一端部构成形成钩形状的截面的另一端。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起见,将钩引导件的另一端称为紧固端。

因此,在本说明书中,钩引导件钩结合表示在上轨道(下轨道)的钩引导件的引导槽内插入相邻的下轨道(上轨道)的钩引导件,从而在不限制上轨道200的滑动的情况下,可以以通过各个紧固端限制在其他方向上的彼此之间的移动的状态进行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相邻的上轨道(下轨道)的钩引导件的紧固端同时插入下轨道(上轨道)的钩引导件的引导槽内的形态结合。因此,如图7所示,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通过钩引导件结合的情况下,当上轨道200与下轨道100之间发生前后左右的相对移动时,可以彼此限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7所示,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被配置成分别包括4个钩引导件,并且由于在座椅轨道的至少4个位置处形成钩结合,从而在前后侧碰撞时可以有效防止下轨道100脱离的问题。即,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下钩引导件121和第二下钩引导件122可以对称地形成在下轨道100的中央,并且第三下钩引导件123和第四下钩引导件124可以分别对称地形成在所述第一下钩引导件121和所述第二下钩引导件122的左外侧和右外侧。

相同地,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上轨道200上在与第一至第四下钩引导件121、122、123、124对应的位置形成第一至第四上钩引导件241、242、243、244,以与第一至第四下钩引导件121、122、123、124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到单柱30侧的上轨道200的中央主体部210的底部形成第一上钩引导件241和第二上钩引导件242,向中央主体部210的左右侧延伸的一对翼部220a、220b上分别形成第三上钩引导件243和第四上钩引导件244。优选地,在所述上轨道200的左右侧翼部220a、220b,沿着所述上轨道20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多个辊270a、270b,所述第三上钩引导件243和所述第四上钩引导件244可以以所述上轨道200的中心为基准形成在所述辊270a、270b的外侧。即,在第一上钩引导件241与第三上钩引导件243之间,左侧辊270a安装在上轨道200上,优选地安装在上轨道200的翼部220a上,在第二上钩引导件242与第四上钩引导件244之间,右侧辊270b安装在上轨道200上,优选地安装在上轨道200的翼部220b上。

在这种情况下,以作为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的接触面的左右侧辊底部为基准,一对钩引导件分别设置在辊270a、270b的左右侧,从而可以有效地应对前后左右的冲击。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在左右侧分别设置两个辊270a、270b的示例,但是辊的数量可以改变。例如,可以在上轨道200的底部设置4、6、8个等辊。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主体部210中央前后仅设置两个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下轨道100与辊之间的充分接触,优选地辊的宽度充分宽。

另外,如图7所示,上轨道200的钩引导件和下轨道100的钩引导件的紧固端彼此应定向不同的方向。其中,紧固端的定向方向是指以截面为基准钩引导件从上轨道200或下轨道100延伸的方向。因此,如图7所示,优选地,上轨道200的钩引导件可以向上方向延伸,下轨道100的钩引导件可以向下方向延伸。与此相关,在图7的示例中示出各个钩引导件在垂直方向上相对地延伸的示例,但是,钩引导件的延伸方向并不局限于如图7所示的垂直的方向,还可以形成为相对于垂直方向具有预定的倾斜度。

另外,在强度加强等方面上,优选地,中央的第一下钩引导件121及第二下钩引导件122和外围的第三下钩引导件123及第四下钩引导件123的结合高度不同。其中,结合高度定义为引导槽125、126、127、128的底部高度和紧固端的高度的算术平均值。即,根据本发明的钩引导件的钩结合时,前后侧碰撞时上轨道200被下轨道100限制的点是截面上引导槽的底部位置和紧固端的端部位置。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提供实质上的限制的两个位置的算术平均值称为结合高度。

例如,如图7所示,以下轨道100的底部为基准,中央的第一下钩引导件121和第二下钩引导件122的结合高度被设置为相同,并且可以被配置成位于比具有相同的结合高度的外围的第三下钩引导件123和第四下钩引导件124的结合高度更高的位置。如上所述,由于钩引导件的结合高度设置为不同,因此钩的结合高度在每个位置可以不同,从而即使在各个方向上碰撞时也可以有效地有助于强度的加强,并且在碰撞时可以防止座椅脱离。

如上所述,提供在上轨道200的主体部210和翼部220a、220b分别形成上钩引导件241、242、243、244,并且所述上钩引导件241、242、243、244和下轨道100的下钩引导件121、122、123、124至少在4个位置处钩结合的紧固结构,从而即使在单柱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加强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在4个位置处钩结合,但是,与图7等的示例不同地,可以应用在4个位置处以上的位置钩结合的示例。

另一方面,上轨道200与下轨道100钩结合时,用于钩结合的钩引导件在正常的上轨道200的滑动操作中不会彼此接触。即,根据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上钩引导件241、242、243、244和下钩引导件121、122、123、124具有预定间隔并隔开配置。另一方面,保持件260a、260b插入上轨道200和下轨道100之间,通过所述保持件260a、260b消除上轨道200与下轨道100之间的间隔。可以沿着上轨道200的长度方向安装并固定所述保持件260a、260b,优选地,被设置成使得上轨道200与下轨道100面接触以均匀地支撑负载。

尤其,所述保持件260a、260b形成为内部具有中空结构262的结构,优选地,通过内部的中空结构262完全紧贴到上轨道200,并且安装并固定在下轨道100上。例如,如图7所示,在保持件260a、260b可以形成朝向与下轨道100侧的接触面突出的突起261,并且通过所述突起261安装在上轨道200侧的保持件260a、260b完全紧贴到下轨道100内侧面以能够压配合。在如上所述的保持件260a、260b的压配合时,所述保持件260a、260b可以通过内部的中空结构262向内侧变形,下轨道100和上轨道200可以彼此弹性支撑。另外,所述保持件260a、260b可以由塑料材料制造。

因此,可以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保持件260a、260b来抵消上轨道200与下轨道100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上轨道200的滑动操作时,可以防止振动和噪音,并且可以使动力损失最小化。

另一方面,与图4不同,保持件260a、260b还可以安装在下轨道100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件260a、260b需要安装在下轨道100的整个长度上。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车辆用座椅滑轨装置应用单滑轨结构,通过单柱连接座椅,从而可以改善座椅的审美感,并且还可以灵活应对可应用于自主驾驶车辆的各种座椅的移动。另外,即使应用单柱,也可以确保足够的强度性能以应对前后侧碰撞,从而可以保持车辆稳定性。

另一方面,在座椅滑轨装置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滑动操作时,需要在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存在间隙,以防止消耗过大的操作力。但是,当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隙过大时,由于座椅滑轨装置的左右间隙,乘客会感觉到座椅的左右方向晃动,从而对乘坐感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地控制轨道之间的间隙的锁定机构1000,在滑动操作时,在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以防止操作力的损失,同时在座椅停止并固定的状态下,减小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隙,以减少晃动。

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的锁定机构1000位于下轨道的钩引导件等垂直部件之间并形成预定的间隙。在本说明书中,将这种间隙称为轨道间隙,并且将所述轨道间隙定义为表示锁定机构1000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隔。尤其,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锁定机构1000安装并固定在上轨道上,因此,所述轨道间隙实际上可以起到与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的间隔相同的功能。

可以根据锁定机构1000内部结构的操作可变地控制所述轨道间隙。尤其,锁定机构1000被配置成在进行上轨道的滑动操作的状态和滑动操作完全结束的状态下具有不同的间隙尺寸。

具体地,在座椅滑轨装置的滑动操作时,即,在安装座椅的上轨道在下轨道上滑动操作时,安装在上轨道的锁定机构1000保持与下轨道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的状态。此时的轨道间隙可以是最大间隙尺寸。

另一方面,随着电机驱动结束,座椅逐渐地停止并且座椅滑动操作完全结束。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的锁定机构1000操作为实质上消除与下轨道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00包括:中心壳体1200,安装并固定在上轨道上;以及中心板1100,位于中心壳体1200内,并且与中心壳体1200一起移动或单独移动。

尤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包括锁定机构1000的座椅滑轨装置中,驱动部没有直接安装在上轨道上,而安装在锁定机构1000的中心板1100上。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将包括电机、导螺杆和螺母部件的驱动部作为示例进行了说明,其中,驱动部安装在中心板1100上表示电机或安装电机的螺母部件安装在中心板1100上。

另一方面,在内侧容纳中心板1100的中心壳体1200直接安装在上轨道上,优选地直接安装在上轨道的下部。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中心壳体1200和上轨道可以与安装电机或螺母部件的中心板1100联动而一起移动,使得座椅能够通过电机的驱动力进行滑动操作。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被配置成在电机驱动时中心板1100和中心壳体1200形成充分的面接触,并且使中心板1100的驱动力能够传递到中心壳体1200和上轨道侧。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的锁定机构1000进行详细说明。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00的中心板1100和中心壳体,图9示出所述中心板1100紧固在螺母部件。另外,图10a和图10b以及图11a和图11b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00的操作状态。

如图10a、图10b、图11a、图11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00被配置成位于下轨道的内侧钩引导件121、122之间,并且可以可变地控制下轨道与锁定机构1000之间的间隙。

尤其,位于所述锁定机构1000内的中心板1100被配置成一体安装在螺母部件,并且根据电机驱动可在中心壳体1200内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尤其,所述中心板被配置成将电机的驱动力传递到中心壳体侧,并且可以与所述中心壳体一起移动,另一方面,在特定情况下中心板可以在所述中心壳体内相对移动。

与此相关,在图8中示出中心板1100的具体结构。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心板1100包括:一对按压头部1101、1102;以及杆1103,连接所述按压头部1101、1102。另外,在所述按压头部1101、1102可以形成用于安装电机一体地固定的螺母部件的安装孔1150。通过所述安装孔1150,螺母部件和按压头部1101、1102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紧固。

但是,螺母部件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在按压头部1101、1102,只要是根据电机的驱动能够使中心板1100和螺母部件一起移动的形状,则可以不受限制地应用。例如,螺母部件还可以安装在所述中心板1100的杆1103上。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示出包括一对按压头部1101、1102的示例,但是,也可以仅应用一个按压头部。包括一个按压头部的中心板1100也以与后面描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一对按压头部)的操作相同的原理操作。但是,包括一对按压头部1101、1102对于座椅停止时提供结构的坚固性更有效。

所述中心板1100的按压头部1101、1102具有一对操作面,以能够按压中心壳体1200的棘爪1220,并且按压突起1110和容纳槽1130a、1130b形成在所述按压头部1101、1102的操作面。所述按压突起1110和容纳槽1130a、1130b作为按压头部1101、1102的外侧操作面,可以形成在与上轨道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的外侧面上。

尤其,由于一对容纳槽1130a、1130b形成在所述按压突起1110的两侧,按压头部1101、1102的操作面可以形成为“w”形状的操作面。另外,停止突起1120a、1120b形成在按压头部1101、1102的端部侧。所述停止突起1120a、1120b限制按压头部1101、1102不脱离棘爪1220。例如,当按压头部1101、1102过度地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时,还可能发生按压头部1101、1102从棘爪1220完全脱离的情况。因此,当停止突起1120a、1120b比按压突起1110向外侧更突出形成时,可以通过停止突起1120a、1120b有效防止按压头部1101、1102的脱离。

另外,在按压头部1101、1102的内部可以形成一个以上的腔1140,所述腔1140可以向按压头部1101、1102的按压操作提供弹性。

另一方面,所述按压头部1101可以与杆1103连接,并且所述杆1103可以连接到另一按压头部1102。在这种情况下,中心板1100可以以前后对称的结构形成,并且可以将前侧的按压头部1101称为第一按压头部1101,将后侧的按压头部1102称为第二按压头部1102。

另外,如图9所示,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座椅滑轨装置中,安装电机的螺母部件安装在第二按压头部1102上,并且通过杆1103将驱动力传递到第一按压头部1101。

图8中示出与包括所述按压头部1101、1102的中心板1100一起操作的中心壳体1200的具体结构。所述中心壳体1200安装在上轨道,优选地,如图7所示,位于上轨道的中央下部。另外,所述中心壳体1200是容纳中心板1100的壳体,因此,可以包括中心板1100下部的下壳体1210和中心板1100上部的上壳体1260。但是,除了上壳体1260以外,下壳体1210可以直接安装在上轨道的底部。

下壳体1210通过螺栓等多个紧固部件安装在上轨道,如图8所示,与中央的紧固部件不同地,前后的紧固部件可以起到用于棘爪1220的铰链点1222功能。

另外,在所述下壳体1210可以形成用于紧固到按压头部1101、1102的安装孔1150的紧固部件的狭缝1250。因此,即使紧固部件突出到按压头部1101、1102的外部,突出的紧固部件可以在所述狭缝1250内移动。因此,所述狭缝1250提供中心板1100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时紧固在按压头部1101、1102的紧固部件可以移动的空间。

另外,在所述上壳体1260中,也可以在相同的位置形成狭缝1250,紧固部件贯穿上壳体1260的狭缝1250连接螺母部件和中心板1100。另外,虽然没有示出,但是在下轨道的下部表面也可以形成相同形状的狭缝1250。

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中心壳体1200具有对称的结构,并且包括与所述中心板1100的按压头部1101、1102一起操作的至少2个棘爪1220。

例如,在仅包括一个按压头部的中心板1100的情况下包括2个棘爪1220,在包括一对按压头部的中心板1100的情况下包括4个棘爪1220。

所述棘爪1220铰链固定在两侧以能够与按压头部1101、1102的操作面接触。如图8所示,所述棘爪1220被配置成固定在中心壳体1200的铰链点1222上,可以向按压下轨道的方向或解除按压的方向旋转。另外,朝向按压头部1101、1102突出的棘爪突起1221形成在所述棘爪1220中。

所述棘爪突起1221被配置成能够与形成按压突起1110和容纳槽1130a、1130b的按压头部1101、1102的操作面接触。即,棘爪1220的棘爪突起1221可以与按压头部1101、1102的按压突起1110接触或保持安装在按压头部1101、1102的容纳槽1130a、1130b内的状态,并且该状态根据座椅的滑动操作进行切换。

另外,形成所述棘爪突起1221的相反面用作棘爪1220的按压面。

如图10a和图11a所示,当棘爪突起1221与按压突起1110接触时,一对棘爪1220张开,棘爪1220的按压面按压下轨道的两侧钩引导件。另一方面,当棘爪突起1221安装在容纳槽1130a、1130b时,一对棘爪1220向内侧收缩,解除向下轨道侧提供的按压力。

在所述棘爪1220的周围可以设置弹性部件1230,所述弹性部件1230用于提供使棘爪1220向内侧收缩的恢复力。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1230可以是“c”形板簧,以能够向内侧方向施加力,并且所述板簧被配置成按压棘爪1220的外侧面。

另外,在所述棘爪1220的外侧可以设置按压垫1240。所述按压垫1240位于棘爪1220与下轨道之间,一对棘爪1220张开时,按压各自的按压垫1240。此时,按压垫1240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隙减小,当棘爪1220充分按压按压垫1240时,间隙尺寸变成“0”,从而锁定机构1000和下轨道之间变成压配合状态。优选地,所述按压垫1240的数量与棘爪1220的数量相同。另外,所述按压垫1240可以与各所述棘爪的棘爪突起1221对应地设置。

所述按压垫1240可以由金属或塑料制成,并且所述按压垫1240可以安装在下壳体1210上或棘爪1220的按压面。

因此,当棘爪1220的棘爪突起1221和按压头部1101、1102的按压突起1110紧贴时,棘爪1220向外张开,并按压两侧的按压垫1240,按压垫1240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隙消失。

其中,优选地,在通过按压头部1101、1102张开的一对棘爪1220中,棘爪的张开角度,即向锁定机构1000外侧方向的旋转角度被设置为小于可以通过按压头部1101、1102张开的最大旋转角度。与此相关,棘爪的最大旋转角度在按压突起1110的末端部与棘爪突起1221的末端部接触的位置形成。

因此,只有发生在按压突起1110的末端部与棘爪突起1221的末端部接触之前轨道间隙为“0”的情况时,下轨道与锁定机构1000之间才能够形成充分的压配合状态。

另一方面,两个容纳槽1130a、1130b形成在按压头部1101、1102的一个操作面的原因在于,根据座椅的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棘爪突起1221需要位于另一容纳槽中。

即,在图10a中,当将左侧下端方向视为座椅的向前移动方向时,当座椅向前移动时,中心板1100向前移动,因此,如图10b所示,棘爪突起1221位于按压头部1101、1102的后侧容纳槽1130b中。相反,当座椅向后移动时,中心板1100向后移动,因此,棘爪突起1221位于按压头部1101、1102的前侧容纳槽1130a中。

在这种情况下,当在前后侧的容纳槽之间移动时,电机的驱动力应足够大,并且形成在按压头部1101、1102中的腔1140能够使按压头部1101、1102的操作面暂时变形。

下面,参照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对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000的具体操作进行说明。

图10a示出以按压头部1101、1102的按压突起1110与棘爪1220的棘爪突起1221接触的状态,座椅停止在预定的位置的状态,图10b示出在如图10a的状态下包括上壳体1260的整个锁定机构1000。

在如图10a的状态下,所述按压突起1110与棘爪1220的棘爪突起1221接触,将棘爪1220向外推。因此,当按压突起1110充分推动棘爪1220时,棘爪1220处于通过按压突起1110受到向外侧方向的力的状态,因此,中心壳体1200和下轨道之间处于压配合状态。在该状态下,按压垫1240与下轨道之间的轨道间隙变成“0”。因此,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间隙实质上消失,从而可以防止座椅的左右侧移动。

另一方面,在图11a中示出按压突起1110与棘爪突起1221之间的接触被解除而棘爪突起1221位于容纳槽中的状态,在图11b中示出在相同的状态下包括上壳体1260的整个锁定机构1000。

此时,所述容纳槽1130a、1130b提供可以容纳棘爪突起1221的空间,并且如图10a所示,提供空间以在按压突起1110与棘爪突起1221完全紧贴的状态下,根据按压头部1101、1102的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使棘爪突起1221能够再次向内侧旋转。

具体地,在电机运行时,中心板1100先移动,此时,棘爪突起1221与按压突起1110之间的接触被解除。然后,如图11a所示,随着棘爪突起1221向容纳槽1130a、1130b移动,棘爪向内侧旋转,下轨道与锁定机构1000之间的压配合状态被解除。

但是,中心板1100与中心壳体1200通过按压头部1101、1102的容纳槽和棘爪突起1221接触,并且电机的驱动力通过所述接触面被传递到中心壳体1200侧。因此,在电机驱动时,中心壳体1200和中心板1100一起向前移动或向后移动。

另外,在棘爪突起1221位于所述容纳槽中的情况下,处于充分保持下轨道与锁定机构1000之间的轨道间隙g的状态,因此,可以充分确保用于座椅的滑动操作的操作力。

另一方面,当电机驱动结束时,座椅也停止,此时,通过座椅移动的惯性,恢复到按压突起1110与棘爪突起1221接触的停止状态(图10a)。

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应理解为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并改变本发明的组件。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必要领域的范围内,可以对特别情况或材料进行许多改变。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包括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