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2914发布日期:2020-03-24 20: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内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杯支架等物品收纳部的车辆的内装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有在车辆的前座的附近具备作为物品收纳部的杯支架的车辆。这种车辆多数是将杯支架设置于仪表板、控制台箱等(例如,参照日本国专利第3049786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杯支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仪表板的车宽方向大致中央。杯支架在不使用时收置于仪表板的内侧,在使用时被拉出到车室内侧。



技术实现要素:

在仪表板的车宽方向中央区域,设置有音响操作部、空调操作部等,而且近年来有时也设置有usb端口等电气设备的端子连接口等。因此,希望的是,杯支架等物品收纳部设置于前座附近的仪表板以外的容易够到的部位。

作为能够回应这样的迫切希望的内装结构,也存在在驾驶员座与副驾驶员座之间的控制台箱(consolebox)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杯支架等物品收纳部的结构。然而,在该内装结构的情况下,控制台箱上的有效空间被物品收纳部占有,因此在车室内的空间效率方面并不优选。

本发明的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缩窄车室内的有效空间就能够使物品收纳部容易从仪表板以外的方便自前座够到的部位展开的车辆的内装结构。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采用了以下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车辆的内装结构具备:仪表板;以及控制台箱,其与所述仪表板的下部区域的位于车辆后方的面对置配置,且在所述控制台箱与所述仪表板之间形成穿行空间,所述车辆的内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台箱的前部,以能够从该控制台箱的前表面向前方拉出的方式设置有物品收纳部,在所述物品收纳部的前表面上,向前方突出设置有使用者能够把持的把手。

根据上述方案(1),在使用物品收纳部时,使用者把持把手,并在该状态下将把手向车辆前方侧牵拉,由此从控制台箱的前表面向穿行空间方向拉出物品收纳部。由此,能够利用在就座于座椅时成为死角空间的穿行空间来在拉出了的物品收纳部中收纳物品。另外,在将物品收纳部展开时,使用者能够把持向前方突出的把手并将物品收纳部向前方拉出,因此物品收纳部的展开操作变得容易。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物品收纳部为杯支架。

(3)在上述(1)或(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把手为具备允许从上下方向插入手指和把持的带状的把持部的结构。

在上述方案(3)的情况下,使用者从上下方向把持带状的把持部,并在该状态下将把持部向前方拉拽,由此能够拉出物品收纳部。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进行物品收纳部的拉出。

(4)在上述(3)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把持部由挠性构件形成。

在上述方案(4)的情况下,从物品收纳部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把持部具有挠性,因此即便在穿行时等乘客的脚等接触到把持部,也能够缓和乘客受到的接触冲击。另外,即便乘客的脚等接触到把持部,也能够防止把持部的破损。

(5)在上述(1)~(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控制台箱的内部设置有对所述物品收纳部的拉出和推回进行引导的导轨,所述导轨以从所述控制台箱的前部趋向车辆后方而向下方倾斜的方式配置。

在上述方案(5)的情况下,对物品收纳部的拉出和推回进行引导的导轨在控制台箱内趋向车辆后方而向下方倾斜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利用控制台箱内的上部后方侧的空间。

(6)在上述(5)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所述控制台箱的上表面配置有车载装置的操作设备,与所述操作设备连接的配线布设于所述控制台箱的内部。

在上述方案(6)的情况下,能够在控制台箱的内部将与操作设备连接的配线不和导轨、物品收纳部干涉而宽裕地配置。

(7)在上述(5)或(6)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导轨为呈以所述控制台箱的前下方为圆弧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引导所述物品收纳部的结构。

在上述方案(7)的情况下,与导轨将物品收纳部呈斜直线状引导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物品收纳部以接近水平姿态的状态拉出。因此,在采用了该结构的情况下,物品收纳部的拉出时的美观性变得良好,并且能够将物品收纳部效率良好地向前方拉出。

(8)在上述(1)~(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电可以是,所述物品收纳部为杯支架,在所述仪表板的下部区域的与所述控制台箱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其他的物品收纳部。

在上述方案(8)的情况下,在从驾驶员座和副驾驶员座中的任一方均容易够到的部位配置有其他的物品收纳部,而且在其他的物品收纳部的车辆后方侧与该其他的物品收纳部分离开的位置配置有杯支架。因此,即便从载置于杯支架的饮料容器向下方溢出饮料,饮料也不容易滴下到在其他的物品收纳部中收纳着的物品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使用时将把手向前方拉拽来使物品收纳部从控制台箱的前表面向穿行空间方向展开,因此不缩窄车室内的有效空间就能够使物品收纳部容易从仪表板以外的方便自前座够到的部位展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室内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室内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台箱的杯支架(物品收纳部)拉出后的状态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前后、上下、左右,若无特殊说明,是指对于车辆而言的前后、上下、左右。另外,在附图的适当部位记载有指代车辆的上方的箭头up、指代车辆的前方的箭头fr、以及指代车辆的左侧方的箭头lh。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车辆1的车室内的前座前方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辆1的车室内的同一部分的侧视图。

在车室内的前座的前方配置有仪表板10,该仪表板10设置有各种计量仪器类、音响操作部、空调操作部等。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附图标记2是在驾驶员座的前方配置的转向盘,附图标记3是车室内的地板。

仪表板10具有面向前座侧(车辆后方侧)地立起的前部设计壁10a、以及从前部设计壁10a的上端部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上壁10b。计量仪器类、音响操作部、空调操作部等主要设置于前部设计壁10a。另外,在前部设计壁10a的车宽方向的中央区域延伸有箱状的下方延长部10c,该下方延长部10c从前部设计壁10a向下方延伸到地板3的附近部。下方延长部10c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主壁10c-1趋向下方而向前方侧倾斜。在主壁10c-1设置有usb端口等端子连接口30和用于收纳便携信息终端等物品的物品收纳袋31(其他的物品收纳部)。物品收纳袋31具有前后两张片材接合而成的袋部20。端子连接口30配置于物品收纳袋31的上方。便携信息终端等物品在收纳于袋部20的状态下能够将连接线缆的端子连接于端子连接口30。

另外,在未图示的驾驶员座与副驾驶员座之间设置有控制台箱11。控制台箱11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状。控制台箱11隔着穿行空间12而配置于与仪表板10的下方延长部10c的主壁10c-1对置的位置。即,控制台箱11在仪表板10的下方延长部10c的后方侧与仪表板10的下方延长部10c分离开地配置,在下方延长部10c与控制台箱11之间确保能够使乘客通过的穿行空间12。

在控制台箱11的前部侧的上表面设置有变速器的操作开关、车辆的停车开关等车载装置的操作开关13(操作设备)。另外,在控制台箱11的后部侧的上表面设置有物品收纳用的凹部14。

图3是从左后部上方观察控制台箱11的前部而得到的图,图4是控制台箱11的主视图(从前方观察到的图)。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剖视图。另外,图7是将后述的杯支架32拉出后的状态下的与图5同样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控制台箱11具有在上表面配置有多个操作开关13的前部侧的箱主体部11a和在上表面形成有物品收纳用的凹部14的后部侧的收纳部11b。在箱主体部11a的前部,以能够从箱主体部11a的前表面向前方(穿行空间12的方向)拉出的方式设置有杯支架32(物品收纳部)。在杯支架32的前表面上,向前方突出设置有使用者能够把持的把手33。

杯支架32具备:支架主体35,其在俯视下为在前后上较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且在侧视下呈大致圆弧状弯曲;以及支架罩36,其安装于支架主体35的前端部,且覆盖支架主体35的前表面。在支架主体35的前部区域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的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容器插入口37。在控制台箱11的箱主体部11a的前表面上,形成有供支架主体35以能够拉出的方式插入的开口38(参照图4)。对于杯支架32,在支架主体35完全收纳于箱主体部11a的状态下,支架罩36的前表面封闭开口38。另外,容器插入口37在将支架主体35从箱主体部11a的开口38向前方拉出了的状态下,能够使容器cu从上方插入。

在支架主体35的下表面侧安装有对插入到容器插入口37中的容器cu的底部进行支承的底部支承板39。底部支承板39的基部39a在支架主体35的比容器插入口37靠后方侧的区域被枢轴40支承为能够上下转动。底部支承板39的转动范围被未图示的转动限制部限制。底部支承板39的前端部延伸到容器插入口37的下方位置。另外,底部支承板39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以使前端部向下方进行位移的方式施力。

在支架主体35收纳于箱主体部11a的内部时,底部支承板39以与支架主体35的下表面大致重合的方式被后述的导轨41压入。当从箱主体部11a向前方拉出支架主体35时,底部支承板39借助施力弹簧的力而向下方转动位移到规定的角度位置。底部支承板39的前部区域39b在该状态下向容器插入口37的下方分离开规定距离地配置,能够稳定地对插入到容器插入口37中的容器cu的底部进行支承。

另外,在支架主体35的容器插入口37的后缘部安装有支承翼片42,在容器插入口37中插入有容器cu时,该支承翼片42被容器cu向下方拉倒而支承容器cu的周壁。支承翼片42在容器插入口37的后缘部被枢轴43支承为能够上下转动。支承翼片42被未图示的施力弹簧向与支架主体35的下表面重合的方向施力。

如图5、图7所示,在控制台箱11的箱主体部11a的内部,设置有对杯支架32(支架主体35)的拉出和推回(收置)进行引导的导轨41。导轨41具有:下部引导件41a,其在车宽方向的两侧具有未图示的引导部;以及上部罩41b,其与下部引导件41a一体地组装,且覆盖下部引导件41a的上方。下部引导件41a和上部罩41b与杯支架32同样地,在侧视下呈大致圆弧状弯曲。在下部引导件41a与上部罩41b之间形成有供杯支架32插入的空间部。杯支架32插入于下部引导件41a与上部罩41b之间的空间部,从而其前后的位移被下部引导件41a的引导部引导。

导轨41从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的前部趋向车辆后方侧而向下方倾斜配置。更详细而言,导轨41形成为以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的前下方为圆弧中心的大致圆弧状,且从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的前部趋向车辆后方侧而向下方弯曲。因此,导轨41呈以控制台箱11的前下方为圆弧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地引导杯支架32。

如图5、图7所示,导轨41在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内的前下方区域弯曲配置。因此,由导轨41引导的杯支架32也在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内的前下方区域中进行位移。因此,在箱主体部11a内的上部后方侧确保了未配置导轨41、杯支架32的广阔的空间。在箱主体部11a(控制台箱11)的上表面配置的操作开关13的配线布设于不会与导轨41、杯支架32干涉的箱主体部11a内的上部后方侧的空间。

另外,在支架主体35的前端部安装的支架罩36具有下罩36l和上罩36u。如图6所示,下罩36l通过螺丝44而紧固连结固定于支架主体35的前端部。上罩36u一体地组装于下罩36l的上部侧。如图4所示,上罩36u和下罩36l的前表面透过箱主体部11a的开口38而向箱主体部11a的前方侧(穿行空间12侧)露出。另外,在上罩36u和下罩36l的前表面,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开地形成有左右一对狭缝45。

在此,杯支架32的前表面的把手33由皮革、合成皮革等具有挠性的带状片47构成。带状片47除了皮革、合成皮革以外,还可以由利用布覆盖树脂芯材得到的构件、树脂单体构成。

如图6所示,带状片47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插入到支架罩36的前表面的左右的狭缝45中,在狭缝45的背部的不能从外部看到的部分处,通过螺丝48而结合于下罩36l。带状片47在两端部结合于下罩36l的状态下呈大致u字状弯曲并从支架罩36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带状片47的呈大致u字状弯曲并向前方突出的部分在与支架罩36的前表面之间形成沿着上下方向贯穿的开口50。并且,带状片47的呈大致u字状弯曲并向前方突出的部分构成允许使用者从上下方向插入手指和把持的把持部。

使用者例如将手指从上方插入带状片47的弯曲部分并直接把持弯曲部分向前方(穿行空间12的方向)拉拽,由此能够将杯支架32向箱主体部11a的前方拉出。当带状片47被使用者向前方拉拽时,如图7所示,杯支架32沿着在侧视下呈大致圆弧状的导轨41向前方伸出,支架主体35的上表面的容器插入口37向外部露出,并且底部支承板39向下方位移到规定的开度位置。由此,能够在支架主体35的容器插入口37内载置容器cu。

另外,在将向箱主体部11a的前方拉出了的杯支架32收置于箱主体部11a内的情况下,使用者把持带状片47,或者不把持带状片47而直接将手掌推按在支架罩36的前表面上使杯支架32向箱主体部11a内后退。此时,底部支承板39被导轨41的下部引导件41a引导而恢复为与支架主体35的下表面几乎重合的初始姿态。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在控制台箱11的前部以能够向前方拉出的方式设置有杯支架32(物品收纳部),在杯支架32的前表面上向前方突出设置有能够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33(带状片47)。因此,在使用杯支架32时,使用者用手把持把手33,在该状态下将把手33向车辆前方侧牵拉,由此能够从控制台箱11的前表面向穿行空间12的方向拉出杯支架32。其结果是,能够利用在乘客就座于前座座椅时成为死角空间的穿行空间12来在拉出了的杯支架32上载置饮料用的容器cu等。另外,在使杯支架32从控制台箱11的前部展开时,使用者能够把持向前方突出了的把手33而将杯支架32向前方拉出,因此杯支架32的展开操作变得容易。

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的情况下,不缩窄车室内的有效空间就能够使杯支架32容易从仪表板10以外的方便自前座(驾驶员座及副驾驶员座)够到的部位展开。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杯支架32的把手33由允许从上下方向插入手指和把持的带状片47(把持部)构成。因此,使用者通过从上下方向把持带状片47并在该状态下将带状片47向前方拉拽,由此能够容易将杯支架32向前方拉出。

另外,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把手33的带状片47由挠性构件形成,因此即便乘客在通过穿行空间12在前座间移动时乘客的脚等接触到带状片47,也能够缓和乘客受到的接触冲击。

而且,在乘客的脚等接触到带状片47时,也能够防止带状片47产生破损。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对杯支架32的拉出和推回进行引导的导轨41从控制台箱11的前部趋向车辆后方而向下方倾斜配置。因此,导轨41、杯支架32不会占有控制台箱11内的上部后方侧的空间,相应地能够有效利用控制台箱11内的上部后方侧的空间。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在控制台箱11的上表面配置有变速器的操作开关、停车开关等车载装置的操作开关13,与操作开关13连接的配线布设于控制台箱11的内部。因此,在控制台箱11内的上部后方侧的空间部不会招致与导轨41、杯支架32的干涉而能够宽裕地配置操作开关13的配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由导轨41呈以控制台箱11的前下方为圆弧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地引导杯支架32。因此,在杯支架32展开时,与杯支架32被呈斜直线状引导的情况相比,能够将杯支架32以接近水平姿态的状态向前方拉出。

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内装结构的情况下,杯支架32的拉出时的美观性良好,并且能够将杯支架32效率良好地向前方拉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内装结构中,仪表板10的下部区域(下方延长部10c)的与控制台箱11的前表面对置的位置配置有物品收纳袋31(其他的物品收纳部)。因此,在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内装结构的情况下,从驾驶员座和副驾驶员座中的任一方均能够容易地够到物品收纳袋31,并且成为在物品收纳袋31的车辆后方侧与物品收纳袋31分离开的位置配置杯支架32的结构。因此,即便从载置到杯支架32后的容器cu向下方溢出饮料,饮料也不容易滴下到在物品收纳袋31中收纳着的物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设置于控制台箱的物品收纳部的一例而举出了杯支架,但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设置于控制台箱的物品收纳部也可以收纳饮料容器以外的物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