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式三折车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6178发布日期:2020-01-07 12:0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式三折车蓬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蓬,尤其是涉及一种硬式三折车蓬。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硬式三折车蓬用于和车厢固定的手把基本是预埋在铝板中,因此铝板中间层需掏空并涂胶进行安装固定,这样对于铝板的厚度及涂胶量有着严格的要求,铝板的厚薄及涂胶量的多少都会对外观造成一定的影响,加大了生产的难度及产品的报废率。另外,由于现有技术车篷设计的局限性,即使滑动滑块,手把也仅能滑动至铝板的边缘,无法达到侧边框位置,这样使得手把上的挂钩钩面与车厢接触时无法呈平行状态,这样挂钩则会斜挂于车厢上,接触面积减小,不利于车厢的锁紧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硬式三折车蓬,将手把安装位置、手把结构进行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式三折车蓬,包括三片通过橡胶铰链连接的前折板、中折板和后折板,前折板包括本体和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内各设置一个第一滑道,第一滑道中各设置一个前手把;后折板包括本体和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两个侧边各设置一个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中各设置一个后手把。

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滑道内设置滑块,滑块可以在第一滑道的范围内自由滑动,滑块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底部位置设置一个沿前折板外边缘方向的第二缺口。

作为优选方案,第二滑道内设置滑块,滑块可以在第二滑道的范围内自由滑动,滑块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底部位置设置一个沿后折板外边缘方向的第二缺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道的外侧是前折板的外边缘,所述第二滑道的外侧是后折板的外边缘,所述硬式三折车蓬与车厢固定时,前折板的本体、后折板的本体位于车厢内,前折板的外边缘、后折板的外边缘与车厢直接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上开口的两个边缘设置有第三缺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车蓬的强度,提高了手把与车厢固定的稳定度,提高了车蓬外观的美观度,提高了使用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手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手把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前手把与侧边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4是后手把与侧边配合安装示意图。

图5是后手把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后手把与车厢配合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是带有第三缺口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领域的硬式三折车蓬500,包括三片通过橡胶铰链连接的前折板501、中折板502和后折板503,在前折板50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道504,前手把505预埋在滑道中,同样的,后折板503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滑道,后把手506预埋在滑道中。正如在背景技术部分说明的情况,上述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为了克服这些技术缺陷,本发明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硬式三折车蓬作出改进。

如图2所示,一种硬式三折车蓬100,包括三片通过橡胶铰链连接的前折板200、中折板300和后折板400,前折板200包括本体201和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202,两个侧边202内各设置一个滑道203,滑道203中各设置一个前手把204;同样的,后折板400包括本体401和沿宽度方向的两个侧边402,两个侧边402各设置一个滑道403,滑道403中各设置一个后手把404。

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前手把204与滑道203的配合安装示意图,前把手204在不使用时整体位于滑道203内部,滑块240可以在滑道203的范围内自由滑动,滑块24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241,当需要使用时,螺栓242可以沿着第一缺口241的从平放状态过渡至竖直状态,从而可以将前挂钩243与车厢配合固定。本申请的一个重要改进是在第一缺口241的底部位置设置一个沿折板外边缘205方向的第二缺口244。当前挂钩243处于竖直状态并且移动至第二缺口244处时,螺栓242可以沿着第二缺口244向折板外边缘205移动,即朝向车厢的位置移动,可以实现前手把204与车厢600更加稳定的固定。

后手把404与滑道403的配合安装示意图,后把手404在不使用时整体位于滑道403内部,滑块440可以在滑道403的范围内自由滑动,滑块44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441,当需要使用时,螺栓442可以沿着第一缺口441的从平放状态过渡至竖直状态,从而可以将后挂钩443与车厢配合固定。本申请的一个重要改进是在第一缺口441的底部位置设置一个沿折板外边缘405方向的第二缺口444。当前挂钩443处于竖直状态并且移动至第二缺口444处时,螺栓442可以沿着第二缺口444向折板外边缘405移动,即朝向车厢的位置移动,可以实现后手把404与车厢600更加稳定的固定。

硬式三折车蓬100在与车厢600固定时,折板的本体整体位于车厢内,折板的外边缘与车厢600直接接触。

手把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损害,为了方便更换手把,在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上开口的两个边缘设置有第三缺口230,第三缺口230的位置通常设置在接近滑道端点的位置,如此设计的优点是第三缺口230不会影响手把的正常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是多方面的,其一,由于手把全面从折板本体转移至折板宽度方向的侧边,使得三片折板本体上无需开挖滑道,其整体强度获得提高,并且制造工艺简单化,降低了成本。其二,现有技术中,为了兼顾折板本体的强度,所设置的滑道与折板的边缘需要预留一定的距离,由此导致的缺陷是手把与车厢固定时缺乏足够的距离,从而导致挂钩与车厢不能完全实现面接触,进而影响到车厢固定的牢固程度。本申请由于将手把设置于折板宽度方向的侧边,手把与车厢的距离足够近,可以实现挂钩与车厢完全的面接触。其三,现有技术领域中,硬式三折车蓬是整体覆盖于车厢上,因此,车蓬的整体厚度是可以通过目测的方式获知的,由于需要兼顾车蓬的强度,车蓬是需要一定厚度的,较厚的车蓬整体上影响视觉上的美观程度;本申请的车蓬的与车厢接触的部位是侧边,三个折板的本体整体位于车厢内,视觉上可视的部分仅仅是侧边的厚度,可以明显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

以上实施例的内容以三折盖为例作出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同样可以适用于两折盖、四折盖车蓬,实践中,以三折盖最为常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