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3649发布日期:2020-03-31 11:29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



背景技术:

我国道路运输环境复杂,部分区域超载严重,超载地区使用的车型一般为重载车型,重载车使用的轮胎为有内胎轮胎,轮胎胎圈部位加强,承载性能好。近年来,随着我国道路运输环境的变化,运输用车型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使用的轮胎由有内胎逐渐变化为无内胎轮胎。但普通的无内胎轮胎胎圈部位结构通常采用一层钢丝包布结构,在重载使用情况下,轮胎下沉率大,胎圈部位应力容易集中,轮胎承载性能差,造成胎圈部位早期损坏,无法满足大吨位重载车的使用要求。如图3。



技术实现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

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包括胎圈、填充胶、反包胎体、过渡胶片组、尼龙包布组、子口包胶、子口耐磨胶、胎侧胶,反包胎体内部设置胎圈,在胎体与反包胎体之间胎圈上方设置填充胶,子口包胶包合于填充胶与反包胎体之间的子口结合部,子口耐磨胶包裹与子口包胶的下部,胎侧胶沿着子口包胶和子口耐磨胶的外侧包裹,所述过渡胶片组贴合于填充胶与反包胎体之间,尼龙包布组贴合于过渡胶片组与子口包胶及子口耐磨胶之间。

优选的,尼龙包布组包括第一尼龙包布层、第二尼龙包布层、第三尼龙包布层,第三尼龙包布层的长度小于第一尼龙包布层、第二尼龙包布层的长度,第三尼龙包布层贴合于过渡胶片组的第一胶片的外侧,且第三尼龙包布层贴合于反包胎体及填充胶的结合处,以传递或抵抗反包胎体端部的应力,第二尼龙包布层覆盖于第三尼龙包布层的外侧,第二尼龙包布层上端的侧边高于第三尼龙包布层上端的侧边,且低于第一胶片的上端侧边高度,第二尼龙包布层下端的侧边低于过渡胶片组的第一胶片的下端侧边,以与反包胎体外侧贴合,第一尼龙包布层覆盖于第二尼龙包布层的外侧,第一尼龙包布层上端的侧边高于第三尼龙包布层上端的侧边,第一尼龙包布层下端的侧边高于第二尼龙包布层的下端侧边。

优选的,过渡胶片组包括第一胶片、第二胶片,第二胶片的两侧侧边分别与反包胎体及填充胶贴合,以将包胎体及填充胶的结合部覆盖第一胶片覆盖于第二胶片外侧,以将第一胶片与填充胶的对接处覆盖、及将第一胶片与反包胎体的对接处覆盖。

本发明中,胎圈部位的钢丝补强层取消,降低了胎圈部位的刚性,减少钢丝端点部位的应力应变,增加轮胎有效屈捞区域。

取消了容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钢丝包布补强层后,为增加胎圈部位的承载性能,采用三层尼龙包布进行胎圈部位的补强,三层尼龙包布差级为a、b为10-15mm,尼龙包布裁断角度为40-45°,铺贴方向第一尼龙包布层和第三尼龙包布层为同一方向,第二尼龙包布层铺贴方向同第一尼龙包布层和第三尼龙包布层铺贴方向相反。

为减少尼龙包布和胎体钢丝的应力应变,在三层尼龙包布和反包胎体钢丝之间增加两层隔离胶片。两层胶片之间的差级保持在a+b为5-10mm,胶片边部和尼龙包布边部保持平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胎圈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胎圈部的展开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胎圈部的示意图。

图中:胎圈11、填充胶12、反包胎体13、过渡胶片组14、第一胶片141、第二胶片142、尼龙包布组15、第一尼龙包布层151、第二尼龙包布层152、第三尼龙包布层153、子口包胶16、子口耐磨胶17、胎侧胶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无内胎轮胎承载性能的胎圈部,包括胎圈11、填充胶12、反包胎体13、过渡胶片组14、尼龙包布组15、子口包胶16、子口耐磨胶17、胎侧胶18,反包胎体13内部设置胎圈11,在胎体与反包胎体13之间胎圈11上方设置填充胶12,子口包胶16包合于填充胶12与反包胎体13之间的子口结合部,子口耐磨胶17包裹与子口包胶16的下部,胎侧胶18沿着子口包胶16和子口耐磨胶17的外侧包裹,所述过渡胶片组14贴合于填充胶12与反包胎体13之间,尼龙包布组15贴合于过渡胶片组14与子口包胶16及子口耐磨胶17之间。

现有的无内胎轮胎胎圈11补强方案中,通常采用在胎圈11部位增加一层钢丝包布,或在胎圈11部位增加一层钢丝包布,再增加一层或两层尼龙包布材料进行补强。使用钢丝补强或钢丝补强层加尼龙补强层的轮胎,胎圈11部位刚性大,轮胎整体可屈捞区域变小,在重载车型使用时,轮胎由于本身下沉量大,在钢丝补强和尼龙补强的胎圈11部位收到的应力大,且应力容易集中到钢丝补强层的端点,从而造成轮胎胎圈11部位脱空损坏,无法正常使用。

本方案中,去掉了钢丝包布层,避免了钢丝硬度大、韧性差引起的端点部位应力容易集中的问题。

进一步,尼龙包布组15包括第一尼龙包布层151、第二尼龙包布层152、第三尼龙包布层153,第三尼龙包布层153的长度小于第一尼龙包布层151、第二尼龙包布层152的长度,第三尼龙包布层153贴合于过渡胶片组14的第一胶片141的外侧,且第三尼龙包布层153贴合于反包胎体13及填充胶12的结合处,以传递或抵抗反包胎体13端部的应力,第二尼龙包布层152覆盖于第三尼龙包布层153的外侧,第二尼龙包布层152上端的侧边高于第三尼龙包布层153上端的侧边,且低于第一胶片141的上端侧边高度,第二尼龙包布层152下端的侧边低于过渡胶片组14的第一胶片141的下端侧边,以与反包胎体13外侧贴合,第一尼龙包布层151覆盖于第二尼龙包布层152的外侧,第一尼龙包布层151上端的侧边高于第三尼龙包布层153上端的侧边,第一尼龙包布层151下端的侧边高于第二尼龙包布层152的下端侧边。

进一步,过渡胶片组14包括第一胶片141、第二胶片142,第二胶片142的两侧侧边分别与反包胎体13及填充胶12贴合,以将包胎体及填充胶12的结合部覆盖第一胶片141覆盖于第二胶片142外侧,以将第一胶片141与填充胶12的对接处覆盖、及将第一胶片141与反包胎体13的对接处覆盖,形成阶梯过度式贴合,使得反包胎体13与尼龙包布组15之间由过渡胶片过渡连接,使过渡胶片形成反包胎体13与尼龙包布组15之间的缓冲过渡连接,避免反包胎体13端部的应力集中。

该方案中,三层尼龙包布层的的上端形成由外向内、阶梯式递减的贴合结构,使得靠近反包胎体13端部的尼龙包布层是最后的,从而增加此处的强度。

由于尼龙包布层的强度很高,只要起到保证子口结合部强度的作用,而胶片组是起到缓冲连接作用,增加胎体与尼龙包布层之间的连接紧实度。

本发明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专利文件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