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在车顶板中和从车顶板取出的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3735发布日期:2020-11-25 17:4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储存在车顶板中和从车顶板取出的遮阳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取出式遮阳板,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变色区域和显示区域的遮阳板,该遮阳板构造成从位于车顶板内的储存凹部取出,以阻挡光,同时通过显示区域提供所请求的图像。



背景技术:

通常,遮阳板是安装在驾驶员座椅上方的面板型或衬垫型驾驶辅助装置。遮阳板用于阻挡可能对驾驶产生负面影响的从驾驶员座椅的前面或侧面辐射的阳光。为靠近驾驶员的乘客座椅以及驾驶员座椅安装遮阳板。

在图1所示的传统遮阳板2中,镜子16附接到主体4的前表面以便于驾驶员使用。照明装置18被设置成使得驾驶员在夜间使用镜子观看他自己/她自己。

然而,这种照明装置18仅用于向驾驶员发射光,并因此成为使高价车辆的质量劣化的因素。

另外,驾驶员不容易更换或维护安装到遮阳板的照明装置。

在此背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包含不形成在本国中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包括照明装置的现有技术遮阳板不包括用于改进用户便利性的多媒体显示装置。此外,没有设置用于使遮阳板变色的结构使得遮阳板的透射率可根据从外部引入的光的量而变化。因此,传统的遮阳板不满足用户需求或便利性。

本公开致力于解决与现有技术相关联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为用户方便而提供的包括显示单元的取出式遮阳板。

本公开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取出式遮阳板,该取出式遮阳板被构造成使得将引入车辆的光的量和车辆中的光的量进行比较以调节遮阳板的透射率。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那些。本公开的目的应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并且可通过本文中的装置来实现。

在一个方面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出式遮阳板。遮阳板包括接收在车顶板中的壳体。壳体中具有储存凹部。遮阳板还包括遮阳板组件,该遮阳板组件被构造成接收在壳体中并且朝向车辆的挡风玻璃被取出。遮阳板组件包括具有显示区域的显示单元,并且包括构造成包围显示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的变色单元。变色单元的透射率是可调节的。

取出式遮阳板还可包括连接到遮阳板组件的一端的驱动单元,以用于供应驱动力使得遮阳板组件被取出。

驱动单元可包括第一电机,以用于线性地移动遮阳板组件,使得遮阳板组件可移动到取出状态。驱动单元可包括第二电机,以用于转动遮阳板组件,使得遮阳板组件切换到转动状态。遮阳板可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被构造成使得遮阳板组件切换到取出状态并且然后切换到转动状态。

第二电机可紧固到构造成包围显示单元的盖单元。

盖单元可紧固到延伸穿过盖单元的双轴的内轴。变色单元可紧固到独立于内轴而驱动的外轴。在内轴与外轴之间可设置有减震单元。

当双轴通过第二电机转动时,外轴和内轴可同时转动。外轴可被构造成独立于内轴而转动。

紧固到遮阳板组件的一端的驱动单元可被构造成沿着位于壳体内的齿条(rackgear)移动。

取出式遮阳板还可包括位于壳体内的控制器,以用于调节变色单元的透射率。

取出式遮阳板还可包括用于测量光的量的自动光传感器。

控制器可被构造成基于从自动光传感器接收的光的量来调节变色单元的透射率。

控制器可构造成将通过位于车辆中的便携装置接收的光的量与从自动光传感器接收的光的量进行比较,然后调节变色单元的透射率。

取出式遮阳板还可包括设置在储存凹部的每侧的引导单元,以用于引导遮阳板组件或驱动单元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在下文中讨论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和说明性实施例。

应理解,如本文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者“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一般的机动车辆,例如乘用车(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水运工具(包括各种船只和船舶)、飞机,等等,并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氢动力车辆及其他替代燃料车辆(例如,来自除了石油以外的资源的燃料)。如本文提到的,混合动力汽车是一种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兼具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

在下文中讨论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特征和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特征和其他特征,这些实施例仅通过说明的方式在下文中给出,并因此不限制本公开,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了位于车辆中的传统遮阳板的结构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取出式遮阳板的结构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取出式遮阳板的部件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的转动轴的结构的剖视图,该转动轴被构造成双轴;

图5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的视图,并且遮阳板在水平方向上从壳体伸出;

图5b是示出了当遮阳板组件在水平方向上从壳体伸出时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耦接关系的视图;

图6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围绕双轴转动的视图;以及

图6b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遮阳板组件与使遮阳板组件围绕双轴转动的驱动单元之间的耦接关系的视图。

应理解,附图不用必须是按比例绘制的,其呈现了说明本公开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稍微简化的表示。如本文公开的本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定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特定预期应用和使用环境确定。

在附图中,在附图的所有图中,参考数字指的是本公开的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详细参考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描述。然而,本公开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透彻且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另外,本文使用的术语“单元”或“组件”表示一个处理至少一个功能或操作的单元,并且可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在相同元件之间进行区分。在以下描述中,元件不限于其之间的顺序。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诸如“内部”和“外部”的关系术语仅用于在元件的相对位置之间进行区分。在以下描述中,元件不限于其位置。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取出式遮阳板的技术。参考图2至图6b,本公开涉及一种取出式遮阳板,该取出式遮阳被构造成使得遮阳板组件100被收回到形成于位于车顶板处的壳体200中的储存凹部240中,并且响应于用户请求(开启)而被取出到与挡风玻璃(车辆的挡风玻璃)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取出式遮阳板包括驱动单元300,以用于在控制器400的控制下自动地取出遮阳板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电机的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使得遮阳板组件100在平行于车顶的方向上从车顶板的内侧伸出,并且围绕壳体200的一端转动一预定角度。

另外,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使得当根据本公开的取出式遮阳板延伸时,遮阳板组件100在水平方向上伸出,然后转动。驱动单元300还被构造成使得当取出式遮阳板10被收回到车顶板中时,遮阳板组件100转动,然后在与壳体200平行的状态中在壳体200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取出式遮阳板的前视图。图3是示出了取出式遮阳板的部件的视图。

包括显示单元120和变色单元110的遮阳板组件100位于车顶板处,位于其中具有储存凹部240的壳体200中,并且被构造成响应于用户请求(开启)而被取出。

壳体200被构造成固定到车顶板,并且可被构造成通过车顶衬里(即车顶内衬)而从车辆的内部隐藏。在打开状态中,储存凹部240可位于壳体200的一端处,挡风玻璃和车顶板在该端处彼此面对。

变色单元110可由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薄膜制成。变色单元110被构造成使得变色单元110的透射率可根据施加到变色单元110的电压而变化。

根据本公开的变色单元110被构造成经由盖单元130而通过电线连接到车辆内部的电源(未示出),使得在位于壳体200内的控制器400的控制下向变色单元110供电。

在一个实例中,由聚合物分散液晶薄膜制成的变色单元110的透射率被调节成使得当向变色单元110供电时变色单元处于透明状态。变色单元110的透射率被调节成使得当不向变色单元110供电时变色单元处于不透明状态。

换句话说,变色单元110被构造成包围显示单元120的至少一部分,以选择性地阻挡来自车辆外部的光源的入射光。

显示单元120被构造成由变色单元110包围。盖单元120被构造成覆盖显示单元120的至少一部分。盖单元130位于显示单元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

如图4和图5a及图5b所示,双轴140可设置在盖单元130和壳体200彼此面对的一端处。遮阳板组件100围绕双轴140转动。构造成包围显示单元120的盖单元130被构造成一体地紧固到内轴142。变色单元110被构造成固定到外轴14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双轴140可延伸穿过盖单元130。

在一个实例中,双轴140被构造成通过第二电机320接收转动力,使得整个遮阳板组件100转动。双轴140被构造成使得在通过第二电机320完成遮阳板组件100的转动的状态中,紧固到变色单元110的外轴141可围绕内轴142进一步旋转。

换句话说,紧固到双轴140的盖单元130和变色单元110的最大转动半径可被设定成彼此不同。变色单元110固定到的外轴141被构造成可旋转到比盖单元130固定到的内轴142更大的旋转角度。

减震单元143可设置在内轴142与外轴141之间,以在外轴141围绕内轴142转动时吸收冲击。另外,减震单元143可包括多个凹形部分,其允许设定外轴141可围绕内轴142进一步旋转的角度。外轴141的面对减震单元143的一个表面被构造成插入并固定在一个凹形部分中。

此外,外轴141可通过来自第二电机320的驱动力进一步转动。可替代地,外轴141可被构造成通过手动转动力进一步转动。

如图3所示,包括储存凹部240的壳体200可分成上壳体210和下壳体220。壳体200的面对遮阳板组件100的一端是敞开的,从而形成储存凹部240。

此外,驱动单元300紧固到遮阳板组件100的一端,以在水平方向上或在转动方向上向遮阳板组件100供应驱动力。驱动单元300可位于壳体200内,使得将来自车辆的动力被供应到驱动单元300。

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可沿着位于壳体200内的齿条330与遮阳板组件100一体地移动。在一个实例中,驱动单元300的第一电机310齿轮连接(gear-connected)到齿条330。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根据第一电机310的转动而沿着齿条33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因此,遮阳板组件100(该遮阳板组件的一端紧固到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根据第一电机310的转动而与驱动单元300同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引导单元230位于壳体200内。驱动单元300由引导单元230而沿着壳体200的内部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外,引导单元230可被构造成引导的遮阳板组件100的收回到储存凹部240中运动。

在遮阳板组件1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之后,通过第二电机320来转动延伸穿过盖单元130的双轴140。换句话说,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使遮阳板组件1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然后转动遮阳板组件100。

在一个实例中,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遮阳板组件100被构造成转动72度,并且定位成具有与车辆的挡风玻璃基本上对应的角度。

构造成向变色单元110供电的控制器400位于壳体200内。控制器400基于从自动光传感器(未示出)接收的车辆外部的光的量来确定是否已经向变色单元110供电。

此外,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用户的便携装置(未示出)测量车辆中的光的量,并且将所测量的光的量发送到控制器400。控制器400被构造成将通过便携装置接收的测量值与从自动光传感器接收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然后选择性地调节变色单元110的透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使用蓝牙、射频识别(rfid)、红外数据协议(irda)、超宽带(uwb)、物联网(zigbee)、近场通信(nfc)、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或无线通用串行总线(无线usb)中的至少一者来在车辆与用户的便携装置之间执行短距离通信。

在一种情况中,车辆外部的光的量与车辆中的光的量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参考值。在这种情况中,控制器被构造成确定用户遭受眩光并且向变色单元110供电。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上述双轴140的侧视图。

盖单元130被构造成包围显示单元120。双轴140延伸穿过盖单元130的一端,盖单元130和驱动单元300在该端处彼此面对。

包围显示单元120的盖单元130固定到双轴140的内轴142。变色单元110的一端固定到双轴140的外轴141。

变色单元110被构造成可围绕由第二电机320转动的遮阳板组件100进一步转动。外轴141围绕内轴142在一个方向上或在相反方向上进一步转动,使得变色单元110可进一步转动。

外轴141被构造成围绕内轴142进一步转动。减震单元143位于外轴141与内轴142之间。减震单元143被构造成吸收当外轴141转动时产生的冲击。减震单元143的减震特征设置在其外周表面中。减震单元143在其外表面中设置有多个凹形部分。外轴141的内周表面响应于外轴141的进一步转动而卡在一个凹形部分中,由此设定了变色单元110的转动的附加量。

图5a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310的驱动而取出遮阳板组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b示出了紧固到齿条330的限位开关340的结构。

如图所示,遮阳板组件100被构造成在壳体200的纵向方向上水平地被取出。遮阳板组件100由于驱动单元300的运动而被切换到取出状态,该驱动单元连接到遮阳板组件100的一端以在壳体200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沿着固定到壳体200的内部的齿条330移动。驱动单元30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位于壳体200内的齿条33在其纵向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遮阳板组件100被构造成在平行于壳体200的方向上被取出。遮阳板组件100可被构造成伸出180mm。

换句话说,驱动单元300的第一电机310向固定到壳体200的内部的齿条330提供驱动力。遮阳板组件100在平行于壳体200的方向上被取出,并且整个驱动单元300与遮阳板组件100同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驱动单元300被构造成通过来自第一电机310的驱动力而沿着位于壳体200内的齿条33移动。当遮阳板组件100位于最大伸出位置时,释放限位开关340与齿条330之间的耦接,由此使来自第一电机310的驱动力中断。

因此,在遮阳板组件100的最大伸出位置处中断对第一电机310的供电。

在遮阳板组件100被构造成根据用户请求而被收回到储存凹部240中的情况中,与上述情况不同,控制器400被构造成向第一电机310提供驱动力。驱动单元300和遮阳板组件100被构造成移动到壳体200中,而不管限位开关340和齿条330是否彼此紧固。

图6a是示出了当遮阳板组件100位于最大伸出位置时遮阳板组件100切换到转动状态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图6b示出了当遮阳板组件切换到转动状态时双轴140的驱动关系。

在遮阳板组件100位于最大伸出位置的情况中,中断从第一电机310供应驱动力。双轴140通过来自第二电机320的驱动力而转动。

换句话说,接通旋转限位开关360,使得通过凸轮350向第二电机320供电。凸轮350位于遮阳板组件100的一端,由此双轴140响应于第二电机320的驱动而转动。

此外,凸轮350被构造成位于双轴140处并接触旋转限位开关360,使得将来自第二电机320的驱动力供应到凸轮。因此,沿着凸轮350的外周表面形成的伸出部的形状可基于双轴140的转动角度来设定。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轮350的形状可被构造成使得双轴140转动72度。面对旋转限位开关360的凸轮350被构造成包括形成为围绕双轴140伸出72度的部分。

当双轴140转动时,沿着凸轮350的外周表面形成的伸出部被构造成使得旋转限位开关360接通。

在凸轮350的伸出部存在的区域中,凸轮350接触旋转限位开关360。向第二电机320供电,由此遮阳板组件100围绕双轴140转动。在凸轮350的伸出部不存在的区域中,旋转限位开关360断开,使得不向第二电机320供电,由此完成遮阳板组件100的转动。

如图6b所示,旋转限位开关360由位于双轴140处的凸轮350推动。向第二电机320供电,并且通过来自第二电机320的驱动力使双轴140转动。

在一个实例中,一体地连接到遮阳板组件100的双轴的旋转角度根据凸轮350的伸出部的区域来设定。

如从上文显而易见的,本公开可具有来自本文公开的实施例的结构、耦接和使用关系的以下效果。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包括显示单元的取出式遮阳板,由此可能改进用户便利性。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取出式遮阳板被构造成使得基于引入到车辆中的光的量来调节变色单元的透射率。因此,可能提供阻挡外部光的乘车环境。

本公开的效果不限于上述那些。应理解,本公开的效果包括可从本公开的上述描述推断的所有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说明了本公开。另外,上文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可在各种不同的组合、变化和环境中使用。换句话说,在本公开的概念范围、本公开的公开内容的等同物和/或本公开所属的领域的技术和知识的范围内,可进行变化或修改。这些实施例描述了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概念的最佳模式,并且本公开的具体应用和使用所需的变化是可能的。因此,以上详细描述不限制以上公开的本公开。另外,所附权利要求应解释为包括其他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