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安装支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vcu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整车控制器(vcu)是整个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它采集加速踏板信号、制动踏板信号及其他部件信号,并做出相应判断后,控制下层的各部件控制器的动作,驱动整车控制器通过采集司机驾驶信号和车辆状态,通过can总线对网线信息进行管理、调度、分析和运算,针对车型的不同配置,进行相应的能量管理,实现整车驱动控制、能量优化控制、制动回馈控制和网络管理等功能。
申请号为“201720733654.4”,发明名称为“vcu安装支架”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包括底板及固定在底板前端并与底板拼成l型结构的连接板,连接板的自由端向下延伸,底板上开设有上侧面隆起、下侧面凹陷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的上侧面为用于支撑整车控制器相应端面的支撑平面,第一凸块上设置有与待连接的整车控制器中螺栓穿孔的位置及形状均适配的第一穿孔,连接板上设置有前侧面隆起、后侧面凹陷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上设置有用于将连接板固定在车架上的第二穿孔;由此可知,常规vcu安装支架为焊接结构,且vcu安装支架为“l”形结构,其强度和刚度都比较低,安装稳定性,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实际运用中vcu安装支架强度、刚度低,安装稳定性差,散热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强度、刚度高,安装稳定性好,散热效果好的vcu安装支架,具体方案如下:
vcu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vcu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与蓄电池托盘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蓄电池托盘上的安装孔连接以使得支架本体与蓄电池托盘连接在一起,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上下对称设置,vcu安装在支架本体上且通过螺栓分别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连接;支架本体的任意侧边上且垂直于侧边向内延伸形成三角形撑腿,三角形撑腿的底边端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通过螺栓与蓄电池托盘上的安装孔连接。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通过在支架本体的侧边上设置三角形撑腿,三角形撑腿通过螺栓连接到蓄电池托盘侧壁上,此结构在不明显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vcu支架与蓄电池托盘的连接可靠性,且有效提升vcu支架模态;vcu上的安装点与第二安装孔、蓄电池托盘安装孔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连接后的稳定性好,减少了安装点的个数以及连接件的数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散热窗,第一散热窗贯穿支架本体。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vcu是安装在支架本体上的,vcu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热,第一散热窗可以提高vcu的散热效率,避免vcu过热而损坏。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左右侧边均向内延伸形成延边,延边垂直于侧边,延边与侧边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延边的设置提高了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使其在受力时不容易弯曲;延边与侧边之间为圆弧过渡,其便于加工,圆弧过渡设计便于应力分散,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的整体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上侧边中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块,安装块垂直于支架本体,安装块与支架本体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安装块的中部设有通孔。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安装块用于实现支架本体的上部定位,其在安装时与车身机架连接,该通孔为腰孔,其便于安装位置的微调,避免由于尺寸误差带来的安装问题;再者,安装块与支架本体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过渡连接使得安装块在受力时不易断裂,提高了支架本体安装时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横截面为不规则的波浪形。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横截面为不规则的波浪形,支架本体在受力时,受力点由于比较分散,支架本体不易弯曲,提高了支架本体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第一散热窗的四周为向内冲压成型的内凹环形凸台。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第一散热窗的存在,支架本体的强度会稍微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强度,内凹环形凸台可以对受力进行分散,提高了支架本体的抗弯曲强度。
进一步,所述支架本体的任意侧边上设有至少两个贯穿支架本体的线束卡扣孔,两个线束卡扣孔上下设置,所述线束卡扣孔为腰型孔。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线束卡扣孔的设置可以用作蓄电池以及vcu导线的走线孔,对连接蓄电池以及vcu的导线进行有效的布控,解决了导线布设杂乱引起的后续维护不方便问题;腰型孔的设置给了导线一定的缓冲空间,即使在车辆晃动很大的情况下,导线也不会因拉扯或磨损导致损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vcu通过z形件与支架本体连接,z形件使得连接后的vcu与支架本体之间留有间隙。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第一散热窗的存在,vcu在安装后是与蓄电池相邻设置的,且两者之间是相同的,若两者靠的太近,两者之间热量容易聚集,不利于散热,z形件的设置使得vcu与蓄电池之间的距离增大,便于散热。
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撑腿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左右侧边上。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支架本体有两个侧边,因此设置两个三角形撑腿可以对两侧边的稳定性进行同时加固,提升vcu安装支架与蓄电池托盘的连接可靠性,且有效提升vcu支架模态。
进一步,所述三角形撑腿上设有第二散热窗,第二散热窗贯穿三角形撑腿。
根据上述记载的技术方案可知,由于三角形撑腿是位于蓄电池侧边的,其跟蓄电池靠的很近,不利于蓄电池的散热,开设第二散热窗可以便于蓄电池的散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在支架本体上增加三角形撑腿,且通过螺栓连接到蓄电池托盘侧壁上,此结构在不明显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vcu安装支架与蓄电池托盘的连接可靠性,且有效提升vcu安装支架模态。
本发明vcu安装支架的第二安装孔与蓄电池托盘下部安装孔连接(共2个安装点),在连接性能不衰减的同时节省紧固件数量,该集成方式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安装在蓄电池托盘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有vcu且蓄电池托盘上有蓄电池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支架本体;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3、三角形撑腿;13a、第二散热窗;14、第三安装孔;15、第一散热窗;16、延边;17、安装块;17a、通孔;18、内凹环形凸台;19、线束卡扣孔;20、蓄电池托盘;21、蓄电池托盘侧壁;30、螺栓;40、螺母;50、vcu;60、z形件;61、间隙;7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vcu安装支架,包括用于安装vcu50的支架本体10,所述支架本体10与蓄电池托盘20连接;所述支架本体10的上方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11,支架本体10的下方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2通过螺栓30与蓄电池托盘侧壁21上的安装孔连接以使得支架本体10与蓄电池托盘20连接在一起,螺栓30位于蓄电池托盘20上安装孔内侧的一端上通过螺母40固定,第一安装孔11与第二安装孔12上下对称设置,vcu50安装在支架本体10上,vcu50上下两端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螺栓30,vcu50上的安装孔与支架本体10上的安装孔之间通过z形件60连接,z形件60的两端均设有安装孔,z形件60的两端分别套设在vcu50安装孔上的螺栓30以及支架本体10上的螺栓30上(即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的螺栓30上),最终螺栓30的端部通过螺母40进行固定旋紧,实现vcu50的安装;由于z形件60的存在,vcu50与蓄电池70之间的距离加长了,有利于vcu50和蓄电池70的散热;另外z形件60的强度较高,受外力不易损坏,安装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支架本体10的任意侧边上且垂直于侧边向内延伸形成三角形撑腿13,三角形撑腿13的底边端部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4,第三安装孔14通过螺栓30与蓄电池托盘侧壁21上的安装孔连接,最终通过螺母40进行旋紧固定,在不明显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vcu安装支架与蓄电池托盘20的连接可靠性,且有效提升vcu安装支架模态;三角形撑腿13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为一个时,其位于支架本体10的任意侧边上均可,当为两个时,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左右侧边上,本申请中三角形撑腿13为一个,且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右侧边上;三角形撑腿13与支架本体10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强度高,生产成本低。
在支架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设有三个第一散热窗15,三个第一散热窗15贯穿支架本体10;由于vcu50安装后与支架本体10靠的很近,vcu50的散热是个问题,若散热不好,可能会导致vcu50损坏,影响行车安全;设置第一散热窗15便于vcu50的散热,避免vcu50过热而损坏;当然第一散热窗15的个数也可以不限于三个,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此处不加赘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支架本体10的左右侧边均向内延伸形成延边16,延边16垂直于侧边,延边16与侧边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延边16可以与支架本体10一体成型,也可以后期弯折制成,其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加赘述;延边16使得支架本体10整体不在一个平面上,具有分散力的作用,延边16的设置提高了支架本体10的整体强度,使其在受力时不容易弯曲;除了圆弧过渡连接,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连接,其只要能够提高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均可,此处不加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vcu安装支架的稳定性,在支架本体10的上侧边中部向外延伸形成安装块17,安装块17垂直于支架本体10,安装块17与支架本体10之间为圆弧过渡连接,安装块17的中部设有通孔17a,安装块17可以为多个,本申请中优选为一个,安装块17是将支架本体10的上部与车身机架连接,对支架本体10上部进行定位,减少汽车行驶时颠簸带来的晃动影响。
由于表面为平面的产品受外力容易弯折,抗弯曲力较差,因此本申请中的支架本体10的横截面设置为不规则的波浪形,支架本体10在受力时,由于横截面为波浪形,因此支架本体10表面的受力点比较分散,支架本体10不易被弯曲,提高了支架本体10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当然,为了提高支架本体10不易被弯曲,还可以在支架本体10上设有加强筋(图中未画出),加强筋可以横向布置,也可以纵向布置,或者斜向布置,加强筋和支架本体1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固定。
由于第一散热窗15的存在,支架本体10的强度会稍微降低,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架本体10强度,每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窗15之间的距离为2-3cm,若距离太窄,支架本体10在受力时,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窗15之间的区域会被挤压变形,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本申请第一散热窗15的四周设有向内冲压成型的内凹环形凸台18,内凹环形凸台18可以对受力进行分散,提高了支架本体10的抗弯曲强度;当然也可以在相邻两个第一散热窗15之间的区域设置加强筋来提升抗弯曲能力,此处不对加强筋的个数以及连接方式进行描述,只要其能够提升支架本体10的抗弯曲能力即可。
支架本体10的下部是与蓄电池托盘20连接的,上部是与车身机架连接的,然后侧边并没有完全固定,使得支架本体10的整体稳定性没有达到最佳,因此,本申请在支架本体10的任意侧边上设有两个贯穿支架本体10的线束卡扣孔19,两个线束卡扣孔19上下设置,线束卡扣孔19的个数也不能太多,不然会影响支架本体10的整体强度,所述线束卡扣孔19为腰型孔,线束卡扣孔19一般设置在未设有三角形撑腿13的一侧边上,给导线走线提供空间,便于导线的走线;导线在安装时,导线穿过线束卡扣孔19即可,腰型孔的设置给了导线一定的缓冲空间,即使在车辆晃动很大的情况下,导线也不会因拉扯或磨损导致损坏,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由于vcu50在安装后是紧靠着支架本体10的,再者由于支架本体10的侧边即为蓄电池70,蓄电池70和vcu50之间通过第一散热窗15相通,vcu50是汽车较重要的控制部件,散热是必须的,因此在vcu50安装时,vcu50通过z形件60与支架本体10连接,由于z形件60是有厚度的,且强度高,受外力不易损坏,z形件60使得连接后的vcu50与支架本体10之间留有间隙61,这样增加了vcu50与蓄电池70之间的距离,便于散热,提高了安全性。
一个三角形撑腿13虽然就可以提升支架本体10与蓄电池托盘20的连接可靠性,但是支架本体10两侧均与蓄电池托盘20连接可以更好的提高稳定性,因此,本申请中的三角形撑腿13也可以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左右侧边上,三角形撑腿1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强度高,稳定性好,三角形撑腿13的高度与支架本体10的高度比为1:2-2:3,三角形撑腿13的高若低于二分之一支架本体10的高度,则,稳定性不好;三角形撑腿13的高若高于三分之二支架本体10的高度,则,成本较高,体积大,安装不方便。
由于三角形撑腿13是位于蓄电池70侧边的,其跟蓄电池70靠的很近,不利于蓄电池70的散热,因此,本申请在三角形撑腿13上设有第二散热窗13a,第二散热窗13a贯穿三角形撑腿13,第二散热窗13a为绕三角形撑腿13内部设置的梯形结构,第二散热窗13a的四周为向内冲压成型的内凹环形凸台18,该内凹环形凸台18的作用和第一散热窗15上的内凹环形凸台18的作用相同,此处不加赘述。
本发明vcu安装支架在安装时,螺栓30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架本体10上的第二安装孔12、蓄电池托盘侧壁21上的安装孔,最后在螺栓30端部旋入螺母40进行固定;螺栓30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架本体10上的第三安装孔14、蓄电池托盘侧壁21上的安装孔,最后在螺栓30端部旋入螺母40进行固定,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进行支架本体10上的安装块17与车身支架的固定,支架本体10上的线束卡扣孔19导线的走线;待vcu安装支架安装完成后对vcu50进行安装,vcu50通过z形件60与支架本体10上的第一安装孔11、第二安装孔12连接,最后通过螺栓30和螺母40固定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