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53370发布日期:2019-12-20 19:2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安全带则是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一个保障,它防止了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受到更严重伤害,保护了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是交通事故中,在车辆碰撞时,由于人体惯性前移,其安全带可强力阻挡,避免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受伤,但是车速过快时,由于惯性过大,安全带会对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身体造成巨大冲击,造成二次伤害,因此避免安全带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设计了带有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对车辆碰撞时带来的冲击力进行缓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用以通过钢丝绳将安全带的长度进行释放,减小人体受到的冲击,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安全带锁扣4、钢丝绳6、受力可变形螺栓7,其中,所述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设于滑轨1的上表面,且所述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安全带锁扣4,所述滑轨1的一端口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挡面5,所述钢丝绳6设于滑轨1的内部,所述钢丝绳6的一端与连接挡面5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绳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受力可变形螺栓7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连接,所述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设有一连接孔,所述受力可变形螺栓7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安全带锁扣4通过相配合的螺栓和螺帽安装在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

优选的,所述滑轨1置于固定支架2上,所述固定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

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与所述滑轨1上的一端与两个第一螺栓孔相适配的两个第二螺栓孔通过第一铆钉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栓孔,所述第二固定支架22上的两个第三螺栓孔与所述滑轨1上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三螺栓孔相适配的两个第四螺栓孔通过第二铆钉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轨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通过连接器件与所述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的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丝绳6以环形的方式置于所述滑轨1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轨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辆底盘上。

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内周设有衬套8,所述衬套8与所述受力可变形螺栓7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安全带锁扣4包括:外壳41、设于所述外壳41内的第三固定支架42、与所述第三固定支架42顶端连接的按压体43,所述第三固定支架42包括第一连接板421、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2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423,所述外壳41的底端连接有与所述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11,所述第二连接板423上设有第一锁孔、第二锁孔和第三锁孔,所述按压体43包括:按压板431和设于所述按压板431底面上的滑板432,所述按压板431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板423的顶端,所述滑板43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423的两侧,所述滑板432的末端设有锁舌43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钢丝绳,是为了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可以进行一定余量的释放,减小人体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有效的避免了因安全带而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

(2)、通过设置受力变形螺栓,是为了便于感应受到的冲击力是否达到可将安全带锁扣固定板从滑轨上脱落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

(3)、通过设置将钢丝绳环形放置在滑轨内,是为了节省放置空间,将钢丝绳的一端与连接挡面固定连接,是为了避免钢丝绳脱落。

(4)、通过设置固定支架是为了将滑轨进行固定,防止其移动,对人体造成伤害。

(5)、通过对安全带锁扣进行设计,通过按压体和第三固定支架的设计,使得按压面积减小,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按压体与外壳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按压板的脱落,通过第一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对第二连接板起到了承载固定的作用,通过第三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第二连接板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锁孔、第二锁孔、第三锁孔、锁舌的设计,保障了第二连接板对锁扣的锁止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轨与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带锁扣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示:1滑轨、2固定支架、3安全带锁扣固定板、4安全带锁扣、5连接挡面、6钢丝绳、7受力可变形螺栓、8衬套、21第一固定支架、22第二固定支架、41外壳、411第三连接板、42第三固定支架、421第一连接板、423第二连接板、43按压体、431按压板、432滑板、433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限力功能的安全装置,包括: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安全带锁扣4、钢丝绳6、受力可变形螺栓7,其中,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设于滑轨1的上表面,且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安全带锁扣4,滑轨1的一端口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挡面5,钢丝绳6设于滑轨1的内部,钢丝绳6的一端与连接挡面5固定连接,钢丝绳6的另一端通过受力可变形螺栓7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连接,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设有一连接孔,受力可变形螺栓7与连接孔相适配;安全带锁扣4通过相配合的螺栓和螺帽安装在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上;滑轨1置于固定支架2上,固定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第一固定支架21上设有两个第一螺栓孔,第一固定支架21上的两个第一螺栓孔与滑轨1上的一端与两个第一螺栓孔相适配的两个第二螺栓孔通过第一铆钉相连接;第二固定支架22上设有两个第三螺栓孔,第二固定支架22上的两个第三螺栓孔与滑轨1上的另一端与两个第三螺栓孔相适配的两个第四螺栓孔通过第二铆钉相连接;滑轨1的上表面还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通过连接器件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的底部相连接;钢丝绳6以环形的方式置于滑轨1的内部;滑轨1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固定安装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辆底盘上;连接孔内周设有衬套8,衬套8与受力可变形螺栓7相适配;安全带锁扣4包括:外壳41、设于外壳41内的第三固定支架42、与第三固定支架42顶端连接的按压体43,第三固定支架42包括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一连接板421连接的第二连接板423,外壳41的底端连接有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11,第二连接板423上设有第一锁孔、第二锁孔和第三锁孔,按压体43包括:按压板431和设于按压板431底面上的滑板432,按压板431设在第二连接板423的顶端,滑板432设于第二连接板423的两侧,滑板432的末端设有锁舌433。

其中,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或人体给安全带的拉力小于一定值时,安全带锁扣4通过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带动受力可变形螺栓7不发生变形,此时,安全带锁扣4及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通过连接孔和通孔不从滑轨1的上表面脱落,当车辆受到严重碰撞,即人体给安全带的拉力达到一定值后,安全带同时将受到的拉力传输到安全带锁扣4,安全带锁扣4通过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带动受力可变形螺栓7发生变形,此时,安全带锁扣4及安全带锁扣固定板3通过连接孔和通孔从滑轨1的上表面脱落,同时由于根据受到的拉力,受力可变形螺栓7将滑轨1内的钢丝绳6拉出,达到吸收其冲击力的目的,从而减小对人体的二次伤害,从而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

滑轨1通过分别第一固定支架21和第二固定支架22固定连接,可有效的将滑轨固定在汽车座椅下方的车辆底盘上。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板所述按压板431采用长方体结构,通过按压板431的设计,使得按压面积减小,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按压板431设在第二连接板423的顶端,滑板432用于在按压板431被按压时驱动锁扣销进行复位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钢丝绳可释放的余量为90--110mm。

综上,通过设置钢丝绳、受力变形螺栓不仅是为了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可以进行一定余量的释放,减小人体受到的冲击,从而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有效的避免了因安全带而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还是为了方便手里可变形螺栓感应受到的冲击力是否达到可将安全带锁扣固定板从滑轨上脱落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提高乘员在碰撞事故的安全系数。

通过对安全带锁扣进行设计,通过按压体和第三固定支架的设计,使得按压面积减小,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同时有效的提高了按压体与外壳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防止了按压板的脱落,通过第一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对第二连接板起到了承载固定的作用,通过第三连接板的设计,有效的提高了第二连接板与安全带锁扣固定板之间结构的稳定性,通过第一锁孔、第二锁孔、第三锁孔、锁舌的设计,保障了第二连接板对锁扣的锁止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