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5394发布日期:2020-02-21 18:45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国家对于汽车安全性法规的日趋严格,车身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各大车企的重视,同时消费者对于车辆的碰撞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汽车侧碰性能关系到汽车行驶安全,是汽车行业的重要关注领域。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碰撞规则逐年完善,传统车门侧碰时需吸收和传递更多的力;车门后部区域特别是门锁下方和防撞梁上方较为薄弱,在侧碰过程中容易导致侧碰侵入量较大,导致车门变形,使车门不能打开,这样对驾驶员的伤害是很大的。

汽车设计过程中,车门后部侧碰侵入量过大时,一般是调整车门防撞布置位置或增加车门锁加强板z向尺寸,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结构来加强车门后部区域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加强板结构取消了连接面,降低了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节约了成本;并且在不增加重量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修改加强板结构,有效的将最大变形区域转移,提高车门碰撞性能,优化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所述车门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所述加强板呈长条形,所述加强板的一端具有贴合部,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具有凸起部,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外板连接,所述贴合部与所述车门外板贴合,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形成腔体。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腔体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加强板长度的50%。

进一步地,所述腔体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若干所述加强筋相互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筋朝所述车门外板所在的方向凸出,所述加强筋为条状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上部设置有上型面,所述上型面卡接在车辆的劈水条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车门外板接触处涂抹膨胀胶,所述加强板通过膨胀胶与所述车门外板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四周设置有翻边,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部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四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车门把手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加强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的材质为加强钢板。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门,所述车门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加强板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加强板结构,取消了连接面,降低了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节约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加强板结构,在不增加重量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修改加强板结构,有效的将最大变形区域转移,提高车门碰撞性能,优化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所述车门加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车门加强板的截面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

1-加强板;2-车门外板;11-上型面;12-加强筋;13-安装孔;14-翻边;15-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所述车门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1,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2之间;所述加强板1呈长条形,所述加强板1的一端具有贴合部,所述加强板1的另一端具有凸起部,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连接,所述贴合部与所述车门外板2贴合,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形成腔体15。

优选地,所述腔体15四周边缘与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腔体15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腔体15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加强板1长度的50%,这是为了将最大变形区转移,将最大变形区转移到所述加强板1的中部,提高了碰撞性能同时降低碰撞时对驾驶员的危险。

具体地,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车门外板2的高度是逐渐变化,没有高度突变。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所述加强板1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板2的上方,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发生侧碰时,驾驶员的手臂与车门之间的距离小于驾驶员的脚部与车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腔体15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2,若干所述加强筋12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12排列规则可以方便加工,且增加了所述加强板1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12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凸筋朝所述车门外板2所在的方向凸出,所述加强筋12为条状加强筋12,若干所述加强筋12提高了所述加强板1的强度,减慢了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所述加强板1变形的侵入速度,提高了碰撞性能。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上部设置有上型面11,所述加强板1通过所述上型面11卡接在车辆的劈水条上,这样可以先将所述加强板1连接在所述车门外板2上固定位置,然后再用膨胀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接触处均涂抹膨胀胶,所述加强板1通过膨胀胶与所述车门外板2对应粘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四周设置有翻边14,所述加强板1通过所述翻边14与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上设置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四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车门把手通过所述安装孔13与所述加强板1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的材质为加强钢板。

包括所述的车门加强板结构的车门安装过程如下:当需要安装所述加强板1时,首先将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接触的位置涂满膨胀胶,然后再将所述加强板1的上型面卡接在车辆的劈水条上,将安装孔与所述车门外板2的车门把手安装孔对准,然后将所述加强板1贴在所述车门外板2上;最后将所述车门外板2和所述加强板1整体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实施例2

参见附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所述车门加强板结构包括加强板1,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2之间;所述加强板1呈长条形,所述加强板1的一端具有贴合部,所述加强板1的另一端具有凸起部,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连接,所述贴合部与所述车门外板2贴合,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形成腔体15。

优选地,所述腔体15四周边缘与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腔体15沿车身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腔体15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加强板1长度的50%,这是为了将最大变形区转移,将最大变形区转移到所述加强板1的中部,提高了碰撞性能同时降低碰撞时对驾驶员的危险。

具体地,所述凸起部相对于所述车门外板2的高度是逐渐变化,没有高度突变。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所述加强板1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板2的上方,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车辆发生侧碰时,驾驶员的手臂与车门之间的距离小于驾驶员的脚部与车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腔体15内设置有若干加强筋12,若干所述加强筋12相互平行设置,若干所述加强筋12排列规则可以方便加工,且增加了所述加强板1的强度。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12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凸筋朝所述车门外板2所在的方向凸出,所述加强筋12为条状加强筋12,若干所述加强筋12提高了所述加强板1的强度,减慢了车辆发生碰撞时的所述加强板1变形的侵入速度,提高了碰撞性能。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上部设置有上型面11,所述加强板1通过所述上型面11卡接在车辆的劈水条上,这样可以先将所述加强板1连接在所述车门外板2上固定位置,然后再用膨胀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接触处均涂抹膨胀胶,所述加强板1通过膨胀胶与所述车门外板2对应粘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四周设置有翻边14,所述加强板1通过所述翻边14与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贴合部上设置有安装孔13,所述安装孔13四周设置有多个固定孔,车门把手通过所述安装孔13与所述加强板1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1的材质为加强钢板。

包括所述的车门加强板结构的车门安装过程如下:当需要安装所述加强板1时,首先将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外板2接触的位置涂满膨胀胶,然后再将所述加强板1的上型面卡接在车辆的劈水条上,将安装孔与所述车门外板2的车门把手安装孔对准,然后将所述加强板1贴在所述车门外板2上;最后将所述车门外板2和所述加强板1整体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车门,所述车门包括所述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2以及加强板1,所述加强板1设置在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2之间,所述加强板1通过膨胀胶固定在所述车门外板2上,所述加强板1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具有本实用新型的车门取消了所述加强板1上的连接面,降低了重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节约了成本;并且在不增加重量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修改加强板1结构,有效的将最大变形区域转移,提高车门碰撞性能,优化安全性能。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包括所作出的各种改变以及变化。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能够相互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