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前车门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014发布日期:2020-01-21 22:30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前车门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前车门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设置在a柱与前车窗玻璃之间,传统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的外表面几乎与侧窗玻璃平行,如遇阴雨天气,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前车门外三角饰板上的雨滴会在气流的作用下沿车辆行驶的反方向流至前车门的侧窗玻璃,这些雨滴聚集在前车窗玻璃上,对于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度非常不利,影响驾驶员观察后视镜,从而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前车门总成和车辆,该前车门外三角饰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前车门外三角饰板上的雨滴在气流的作用下沿车辆行驶的反方向流至前车门的侧窗玻璃,从而影响驾驶员观察后视镜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前车门外三角饰板,用于通过支架连接于前车门,所述外三角饰板设置有引流结构,该引流结构用于引导流体沿远离所述前车门的侧窗玻璃的方向流动。

可选地,所述外三角饰板包括相互连接的三角前板部分和尾边部分,所述尾边部分从所述三角前板部分的后端部朝向内侧折弯以与所述侧窗玻璃连接,并且使得当所述外三角饰板安装到所述前车门时,所述后端部向后向外延伸以与所述侧窗玻璃之间成角度,所述引流结构包括所述后端部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三角前板部分包括除所述后端部外的剩余部分,所述引流结构包括该剩余部分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剩余部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端部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以使得所述三角前板部分构造为一个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侧窗玻璃之间成角度。

可选地,所述后端部从所述剩余部分向外折弯。

可选地,所述剩余部分构造为:当所述外三角饰板安装到所述前车门时,所述剩余部分向后向外延伸以与所述侧窗玻璃之间成角度。

可选地,所述后端部的外表面构造为内凹的曲面,且与所述剩余部分的外表面平滑过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前车门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

可选地,所述外三角饰板与所述侧窗玻璃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设置有引流结构,该引流结构能够引导外三角饰板表面的流体沿远离前车门的侧窗玻璃的方向流动,以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流体在引流结构的作用下能够朝向远离前车门的侧窗玻璃的方向被甩出,避免流体在气流作用下流至侧窗玻璃的表面从而影响驾驶员经过侧窗玻璃观察后视镜,因此,该引流结构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本公开提供的前车门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具有与该前车门外三角饰板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重复,在此不做赘述。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总成,具有与该前车门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中前车门外三角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三角饰板,11-三角前板部分,111-剩余部分,112-后端部,12-尾边部分,2-支架,3-侧窗玻璃,4-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的本身轮廓而言的内、外,“前、后”通常是以车头方向为前、车尾方向为后。此外,下面的描述在附图时,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前车门外三角饰板1,用于通过支架2连接于前车门,外三角饰板1设置有引流结构,该引流结构用于引导流体沿远离所述前车门的侧窗玻璃3的方向流动,参考图1和图2所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1通过引流结构引导外三角饰板1表面的流体沿远离前车门的侧窗玻璃3的方向流动,以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流体在引流结构的作用下能够朝向远离前车门的侧窗玻璃3的方向被甩出,避免流体在气流作用下流至侧窗玻璃3的表面从而影响驾驶员经过侧窗玻璃3观察后视镜,因此,该引流结构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地,外三角饰板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三角前板部分11和尾边部分12,尾边部分12可以从三角前板部分11的后端部112朝向内侧折弯以与侧窗玻璃3连接,并且使得当外三角饰板1安装到所述前车门时,后端部112向后向外延伸以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引流结构可以包括后端部112的外表面。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内”是指靠近侧窗玻璃3的方向,“外”是指远离侧窗玻璃3的方向。其中,尾边部分12位于侧窗玻璃3和后端部112之间以将三角前板部分11支撑于所述前车门,后端部112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以使得流体在气流作用下沿后端部112离开外三角饰板1时,流体的速度方向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即流体离开后端部112时是沿远离侧窗玻璃3的方向流动的,又由于流体在离开后端部112之后会受到气流和气压的作用从而改变速度方向,这就使得流体即使最终回到车身上,也能避开侧窗玻璃3,从而避免影响驾驶员经过侧窗玻璃3观察后视镜。

为了避免流体在外三角饰板1上集聚,三角前板部分11还可以包括除后端部112外的剩余部分111,引流结构可以包括剩余部分111的外表面,参考图2所示。也就是说,整个三角前板部分11的外表面都可以用作引流结构,流体能够在三角前板部分11的外表面顺畅地流动,以能够被及时的朝向远离侧窗玻璃3的方向甩出。

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剩余部分111和后端部112之间的关系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作为一种选择,为了使流体在引流结构上滑过的距离最短以加速流体的排出,剩余部分111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后端部112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以使得三角前板部分11构造为一个平面,该平面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也就是说,三角前板部分11的外表面可以构造为一个向后向外延伸的平面,该平面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流体在从剩余部分111流经后端部分112最后被甩出的过程中,流体的流动轨迹为直线,从而保证流体滑过的距离最短以加速流体的排出。

作为另一种选择,后端部112从剩余部分111向外折弯,参考图2所示。后端部112向外折弯,以使得后端部112与侧窗玻璃3之间的夹角大于剩余部分111与侧窗玻璃3之间的夹角,从而使流体被甩出时的速度方向与侧窗玻璃3之间的夹角增大,避免甩出的流体在气流和气压的作用下被吹向侧窗玻璃3。

为了进一步增大流体被甩出时其速度方向与侧窗玻璃3之间的夹角,剩余部分111可以构造为:当外三角饰板1安装到所述前车门时,剩余部分111向后向外延伸以与侧窗玻璃3之间成角度,以使得流体在剩余部分111流动时其速度方向与侧窗玻璃3之间就具有夹角。

作为再一种选择,后端部112的外表面构造为内凹的曲面,且与剩余部分111的外表面平滑过渡,参考图2所示。后端部112的外表面朝向内部凹陷以形成曲面,使得流体从后端部112离开时具有较大的离心速度,剩余部分111与后端部112平滑过渡使得流体能够顺畅地由剩余部分111流至后端部112,避免流体在剩余部分111与后端部112的连接处聚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前车门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前车门总成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外三角饰板,具有与该前车门外三角饰板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避免流体从外三角饰板1和侧窗玻璃3之间的缝隙进入车内,外三角饰板1与侧窗玻璃3之间设置有密封条4,参考图2所示。密封条4能够密封外三角饰板1与侧窗玻璃3之间的缝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车门总成,具有与该前车门总成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