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4347发布日期:2019-11-25 21:30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圈轮组,特别是涉及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



背景技术:

对于高端摩托车,比如越野摩托车,多使用辐条车轮。在东南亚地区,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日常使用频率高。摩托车圈轮组从有内胎向无内胎发展。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具有诸多优点:比如由于没有内胎,也就不会有内胎与外胎摩擦产生高温爆胎,并且铝合金轮辋可直接散热;于阳极氧化后具有多样化色彩;由于有一层用特种丁基橡胶混合物制成的气密层,当轮胎被扎洞后,漏气缓慢,可支持行驶至附近维修点。

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相对于有内胎轮圈组需要调整辐条的安装位置,比如专利文献“cn107539016a”公开了“一种辐条轮”,将辐条的安装部设置在轮辋径向内侧,但是这不易于制造与装配,增大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更易于制造与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它包括:

轮辋,所述轮辋轴向两侧设置有轮辋连接区域,所述轮辋连接区域中设置有多个辐条安装孔,所述轮辋径向外侧连同所述轮辋连接区域形成为用于安装轮胎的轮胎安装部;

轮毂,所述轮毂轴向两侧设置有轮毂连接区域;

辐条,所述辐条交叉连接在轴向一侧所述轮毂连接区域与轴向另一侧所述轮辋连接区域之间;

所述轮毂连接区域上设置有多个辐条勾孔,所述辐条的一端为卡接端,所述卡接端弯折并卡接于所述辐条勾孔中,所述辐条的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包括螺纹部和与所述螺纹部螺接的螺帽,所述螺帽设置在所述辐条安装孔中。

优化地,连接在所述轮辋轴向单侧的所述辐条围绕所述轮辋轴心线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与同一侧相邻辐条重合,并且所述辐条安装孔在轴向单侧圆周上等间距分布;连接在所述轮辋轴向一侧的所述辐条以径向经过所述轮毂中心点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180°可与轴向另一侧所述辐条重合。

优化地,连接在所述轮辋轴向单侧的所述辐条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轮毂轴心线存在相同方向的倾斜且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辐条相对于所述轮毂轴心线同时存在径向平面和轴向平面的倾斜。

优化地,所述辐条安装孔中设置有沉台,所述螺帽上对应设置有凸缘,所述螺帽通过所述沉台与所述凸缘埋设在所述辐条安装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螺帽完全沉浸于所述辐条安装孔中。

优化地,所有的所述辐条形状相同。

优化地,所述辐条的所述螺纹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辐条勾孔直径,所述辐条的所述卡接端具有外径大于所述辐条勾孔直径的头部。

优化地,所述辐条勾孔在圆周上等间距分布。

优化地,所述轮毂轴向长度大致等于所述轮辋轴向宽度。

优化地,所述轮辋轴向中部具有朝向所述轮毂的凹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由于辐条交叉连接在轴向一侧轮毂连接区域与轴向另一侧轮辋连接区域之间,抗力性能更优。且辐条的卡接端弯折并卡接于辐条勾孔中,包括螺帽的安装端连接轮辋,因此无需为了更新换代无内胎轮胎而改变轮毂结构,可利用更新换代前的轮毂,降低了更新换代成本。又由于辐条安装孔设置在轮辋两侧,安装用的螺帽设置在辐条安装孔中,因此在不影响无内胎轮胎安装的同时可以实现辐条的妥善安装,轮圈组强度完全满足抗力要求。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轮辋a-a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辐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从底侧向上方向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轮圈组;

20、轮辋;21、轮辋连接区域;211、辐条安装孔;2111、沉台;22、轮胎安装部;221、凹陷;

30、轮毂;31、轮毂连接区域;311、辐条勾孔;

40、辐条;41、卡接端;411、头部;42、安装端;421、螺纹部;422、螺帽;4221、凸缘;4222、扳手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摩托车无内胎辐条式铝合金圈轮组10包括轮辋20、轮毂30以及辐条40。

轮辋20轴向两侧设置有轮辋连接区域21,轮辋连接区域21中设置有多个辐条安装孔211,辐条安装孔211开设于轮辋20轴向两侧。轮辋连接区域21用于安装辐条40。辐条安装孔211为通孔,贯穿轮辋20的径向外侧与内侧。

轮辋20径向外侧连同轮辋连接区域21形成为轮胎安装部22。轮胎安装部22用于安装轮胎。无需安装内胎。轮辋20轴向中部具有朝向轮毂30的凹陷221以增强轮辋20强度。

轮毂30轴向两侧设置有轮毂连接区域31,轮毂连接区域31上可优选设置有多个辐条勾孔311。

在摩托车轮圈组从有内胎向无内胎更新换代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换代前的轮毂30,无需重新设计制造轮毂30,因此减小了更新换代成本。

辐条40连接在辐条勾孔311和辐条安装孔211之间。

如图3,辐条40一端为卡接端41,该端弯折,且具有外径大于辐条勾孔311直径的头部411。辐条40另一端为安装端42,安装端42具有螺纹部421和与螺纹部421螺接的螺帽422。

安装时,通过将螺纹部421穿过轮毂30上的辐条勾孔311,并继续拉动辐条40,使得辐条40穿入辐条勾孔311内,最终头部411卡挚在辐条勾孔311中。螺帽422置于辐条安装孔211内,辐条40的螺纹部421从径向内侧穿入辐条安装孔211内与螺帽422螺接。

如图2和图3,辐条安装孔211内设置有沉台2111,螺帽422上对应沉台2111设置有凸缘4221。凸缘4221的外径大于沉台2111转换处最小直径,使得凸缘4221卡挚在沉台2111处,螺帽422埋设于辐条安装孔211内。并可以通过扭动螺帽422使辐条40紧张、绷直。螺帽422体部的两侧削平形成扳手卡接部4222,扳手可以卡在扳手卡接部4222来拧动螺帽422。

螺帽422完全沉浸于辐条安装孔211中,螺帽422没有外露部分,螺帽422不会对轮胎造成摩擦,从而使轮胎较为耐用。

如图2,轮辋20轴向两侧部分较为厚实,用料较足,以保证轮辋连接区域21的强度。

如图1,连接在轮辋20轴向单侧的辐条40围绕轮辋20轴心线旋转一定角度(20°)后可与该侧相邻辐条40重合。参见图4,图4中γ角为20°,即连接在轮辋20上的轴向一侧辐条40围绕轮辋20轴心线旋转20°后可与该侧相邻辐条40重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生产与装配十分方便。表现在,首先,开设辐条安装孔211时只需于同一方向开孔,在开孔时无需切换角度;其次,安装每一根辐条40的步骤、角度均一样,提高了安装效率。

并且,连接在轮辋20轴向一侧的辐条40以径向经过轮毂30中心点的轴线为旋转轴旋转180°可与轴向另一侧所述辐条40重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生产与装配十分方便、提高了轮圈组10抗力性能。表现在,轮辋20轴向两侧的辐条安装孔211开孔方向一样,开孔时无需切换角度;轮辋20轴向两侧安装辐条40的步骤、角度一样,提高了安装效率;轮辋20轴向两侧的辐条40从轴向一个视角看去一者为顺时针倾斜,另一者为逆时针倾斜,形成为交叉结构,使轮圈组10抗力性能优秀。

辐条安装孔211的延伸方向相应的也为旋转对称,或描述为辐条安装孔211的延伸方向与经过该辐条安装孔211的圆周切线成同一角度。辐条安装孔211的延伸方向大致为辐条40的延伸方向。

如图1所示,轮辋20轴向单侧的轮辋连接区域21上,单个辐条安装孔211的延伸方向,或者说辐条4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毂30轴心线均呈现顺时针倾斜,其它技术方案中也可以是均呈逆时针倾斜,也即倾斜方向相同。并且倾斜角度相同,如图4所示,图4中β角为径向平面的倾斜角,本实施例中,β角的角度值为20°;如图2所示,图4中α角为轴向平面的倾斜角,本实施例中,α角的角度值为14°。在三维空间中,α角与β角的组合形成辐条40相对于轮毂30轴心线的倾斜。径向平面的倾斜角β的角度值于18°~22°为优。轴向平面的倾斜角α的角度值于12°~16°为优。

本实施例中,辐条40的延伸方向相对于轮毂30轴心线同时存在径向平面的倾斜和轴向平面的倾斜。径向平面的倾斜主要是为了提高辐条40径向平面上的抗扭性能,轴向平面的倾斜是为了提高辐条40轴向平面上的抗扭性能。因此,辐条40在三维空间上的抗扭性能优秀。

辐条40交叉连接在轴向一侧轮毂连接区域31与轴向另一侧轮辋连接区域21之间。每一根辐条40连接在轮辋20上一个辐条安装孔211和轮毂30上轴向另一侧一个辐条勾孔311之间,如此形成交叉连接。

由于辐条40交叉连接在轴向一侧轮毂连接区域31与轴向另一侧轮辋连接区域21之间,为上述同时实现的辐条40径向平面的倾斜和轴向平面的倾斜提供有利条件。

辐条安装孔211在圆周上等间距分布。因为辐条安装孔211的角度一致性,在轮辋20上开设辐条安装孔211更为容易,并且也利于安装。

所有的辐条40形状相同,因此只需制得一种辐条40便可通用整个轮圈组。

辐条安装孔211以及辐条勾孔311均在各自圆周上等间距分布,如此制得抗力均匀的轮圈组。

轮毂30轴向长度与轮辋20轴向宽度大致相等,如此使轮毂30的轮毂连接区域31与轮辋20上轮辋连接区域21均具有较大承受能力。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