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95150发布日期:2019-12-03 17:38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脚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轮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下压后可止动的脚轮装置。



背景技术:

椅子的型态有许多种,为了方便移动椅子,其中一种椅子包括一供使用者乘坐的椅本体,以及数个设置于该椅本体底部的脚轮,通过脚轮转动可带动该椅本体移动。而设有脚轮的椅子,因应不同使用需求也发展出不同功能。以办公椅为例,一般为了活动方便,当使用者乘坐在办公椅上时,脚轮仍可自由转动,因此使用者坐在办公椅上仍可前后左右移动椅子。

另一种使用需求,则希望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时,椅子固定在原地不动,此种椅子的脚轮需要有特殊的卡掣定位结构,让使用者坐上椅子后,可以自动将脚轮固定住而不会任意转动,达到将椅子定位于原地的效果。举例来说,幼童乘坐此种椅子可提高安全性。而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此种被下压后能定位止动的脚轮进行研究改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创新、下压后可止动定位,且定位稳固性高的脚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脚轮装置,包含能被下压而向下移动的基座、两个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基座的左右两侧的脚轮,以及安装在该基座内,并用于提供该基座朝上的弹性复位力的弹性件。每一个脚轮包括围绕其自身中心轴线的内环面,该内环面形成有数个排列成一圈的齿部,该脚轮装置还包含两个摩擦轮与两个突齿组,所述摩擦轮分别安装于该基座底部的左右两侧,且分别朝向所述内环面的所述齿部,所述突齿组左右间隔相对且分别位于所述摩擦轮旁,并分别朝向所述内环面的所述齿部,每一个突齿组包括数个向下突出并能与对应的内环面的所述齿部卡合的突齿,所述突齿组与所述摩擦轮能在该基座被下压时跟着下降,进而抵压所述内环面的齿部,使所述脚轮被固定住而不会任意转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每一个突齿组的所述突齿为左右向延伸且前后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所述突齿组位于所述摩擦轮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所述突齿组为一体连接于该基座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每一个摩擦轮具有用于接触所述齿部且呈弧形的摩擦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该基座包括结合部,该结合部具有顶壁,以及两个左右相对且自该顶壁周缘朝下延伸的侧壁,该顶壁与所述侧壁共同界定开口朝下的安装孔,该脚轮装置还包含由下往上伸入该安装孔的安装柱,该弹性件位于该安装柱与该结合部的顶壁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该结合部的每一个侧壁具有自该侧壁的内壁面延伸至外壁面的贯孔,该安装柱具有对应所述贯孔位置的穿孔,该脚轮装置还包含横向穿伸通过所述贯孔与该穿孔,且左右两端分别连结所述脚轮的接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脚轮装置,每一个摩擦轮的底缘的高度位置,低于每一个突齿组的底缘的高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所述摩擦轮与突齿组,搭配所述脚轮的所述内环面的齿部,可在该基座被下压时将所述脚轮抵压固定住,进而可将应用有本实用新型的椅子或桌子固定在原处。所述突齿组可以分散所述脚轮的齿部给予所述摩擦轮的作用力,有助于减少摩擦轮磨耗,提升摩擦轮使用寿命。突齿组与摩擦轮搭配提供双重的抵压面,加大与每一脚轮间的抵压接触面积,使脚轮定位时更稳固。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脚轮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前视剖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侧视剖视图;

图5是一类似图4的剖视图,说明该实施例的一基座下降,一摩擦轮与一突齿组抵接一脚轮的一内环面的数个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脚轮装置的一实施例,可应用于桌子、椅子等家具,并适用于供一结合杆1安装,通过该结合杆1组装于桌子本体或椅子本体底部。本实施例以应用于椅子为例,该脚轮装置包含一基座2、一安装柱3、一弹性件4、一接轴5、二脚轮6、二摩擦轮7,以及二突齿组8。

参阅图2、3、4,该基座2例如但不限于塑胶材质,并包括一适用于供该结合杆1插伸结合的插伸部21,以及一连接该插伸部21的结合部22。该结合部22具有一顶壁221,以及二左右相对且自该顶壁221周缘朝下延伸的侧壁222。该顶壁221与所述侧壁222共同界定一开口朝下的安装孔220。每一侧壁222具有一自该侧壁222的内壁面延伸至外壁面的贯孔223。

该安装柱3由下往上伸入该安装孔220,并包括一柱本体31,以及一自该柱本体31顶面朝上延伸的延伸体32。该柱本体31具有一个对应所述侧壁222的所述贯孔223位置的穿孔311。

该弹性件4位于该基座2的安装孔220,并围绕该安装柱3的延伸体32。该弹性件4为一能被压缩的弹簧,位于该安装柱3的柱本体31顶面与该结合部22的顶壁221间,用于提供该基座2一恒朝上的弹性复位力。

该接轴5横向穿伸通过所述侧壁222的所述贯孔223与该柱本体31的穿孔311,且左右两端分别连结所述脚轮6。

所述脚轮6左右间隔,并通过该接轴5而可转动地分别安装在该基座2的左右两侧。每一脚轮6包括一围绕其自身中心轴线(也相当于围绕该接轴5)的内环面61,该内环面61形成有数个排列成一圈的齿部62。

所述摩擦轮7分别安装于该基座2的结合部22底部的左右两侧,且分别朝向所述内环面61的所述齿部62。所述摩擦轮7为橡胶制成,具有一定的硬度与足够的弹性,能在被挤压变形后回复成原状。每一摩擦轮7具有一弧形且用于接触所述齿部62的摩擦面71。

所述突齿组8例如但不限于塑胶材质,左右间隔相对且分别位于所述摩擦轮7旁。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所述突齿组8位于所述摩擦轮7间,并分别朝向所述内环面61的所述齿部62。每一突齿组8包括数个一体连接于该基座2的结合部22底部的突齿81,所述突齿81为左右向延伸且前后向排列,并向下突出而能与对应的内环面61的所述齿部62卡合。

参阅图3~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一般状态下,所述脚轮6能自由转动,以带动该基座2等元件移动。而当该基座2被下压并向下移动时,通过该顶壁221抵压该弹性件4,该弹性件4压缩并蓄积弹性复位力。所述突齿组8与所述摩擦轮7随着该基座2被下压而跟着下降至图5位置,进而抵压所述内环面61的齿部62,此时所述突齿组8的突齿81与所述齿部62的其中几个卡合,所述摩擦轮7则因其橡胶材质具有弹性而被紧密抵压于所述齿部62的其中几个上,借此使所述脚轮6被固定住而不会任意转动。当解除施加于该基座2的下压力量后,该基座2受到该弹性件4朝上的弹性复位力顶推,该基座2进而向上移动并带动突齿组8与摩擦轮7回复到图3、4的位置,此时所述脚轮6又可自由转动。

以椅子为例,使用者未乘坐椅子时,所述脚轮6可自由转动以带动椅本体移动。当使用者坐在椅子上时,使用者的重量通过该椅本体、该结合杆1而作用于该基座2上,该基座2因而下降,所述摩擦轮7与突齿组8也下降而紧密抵压、卡合所述齿部62,使脚轮6被固定住,该椅子就不会任意移动。当使用者起身离开椅子后,该弹性件4顶推该基座2朝上回复到图3、4的位置,所述脚轮6又可自由转动而可带动椅本体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图3、4的自然状态下,每一摩擦轮7的一底缘(最低处)70的高度位置,低于每一突齿组8的一底缘(最低处)80的高度位置,因此当摩擦轮7与突齿组8自图4位置下降到图5位置的过程中,摩擦轮7比突齿组8先接触所述齿部62,接着摩擦轮7因被向下挤压而略微变形,所述突齿组8再接触卡合所述齿部62。此设计的好处为,因摩擦轮7具弹性,且相对于突齿组8较软,通过摩擦轮7先缓冲下压力量,避免突齿组8与所述齿部62直接硬碰硬撞击。

综上所述,通过所述摩擦轮7与突齿组8,搭配所述脚轮6的所述内环面61的齿部62,可在该基座2被下压时将所述脚轮6抵压固定住,进而可将应用有本实用新型的椅子或桌子固定在原处。而且突齿组8加上摩擦轮7此种双重抵压结构,具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能通过突齿组8来分散脚轮6的齿部62给予摩擦轮7的作用力,有助于减少摩擦轮7磨耗,提升摩擦轮7使用寿命。第二,突齿组8与摩擦轮7搭配来提供双重的抵压面,加大与每一脚轮6间的抵压接触面积,使脚轮6能更稳定地固定在原处。尤其是当使用者坐在椅子上并且不想移动椅子时,突齿组8一方面可分担摩擦轮7因脚轮6的齿部62可能产生的相对移动所造成的摩擦损耗,另一方面也因为突齿组8与摩擦轮7双重抵压的稳固效果,使脚轮6无法被移动。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